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对降水、穿透水及林区溪水水质的动态观测分析,探讨了海南岛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砖红壤-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及山地雨林-砖黄壤-似斑状(钾长石)花岗岩两个植被-土壤-基岩体系的水化学性状、季节变化及水化学平衡特点。文章指出,降水和穿透水是热带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元素输入源,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水化学过滤、吸贮功能,元素的输出率可以大大降低,保持物质循环的封闭式平衡状态。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水化学调节功能优于半落叶季雨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热带林的反射率平均占辐射量的17.4%,向大气的有效长波辐射约占13.7%,净辐射约占70%。蒸散值约占年降水量的36-57%,平均为43.6%。水量平衡各分量、土壤CO2释放量、森林小气候特征都与干湿季节的变化有明显的关系。山地雨林的年凋落物量平均为7.7±1.2t/ha,半落叶季雨林为9.7±2.3t/ha。物质循环的研究表明,热带林的有机物归还量大、分解快,在较少人为干扰下元素的输出较少,多用于系统内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4.
一、林地概况 尖峰岭林区位于北纬18°23′13″—18°52′30″,东经108°46′04″—109°02′43″,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琼南丘陵山地季雨林湿润雨林区。植被种类极其丰富,野生高等植物有1500多种,植被可分为四个垂直带,六个类型:1.稀树草原带:(1)稀树草原,(2)砂生植被,2.常绿季雨林带:(3)常绿季雨林,(4)沟谷雨林,3.山地雨林带:(5)山地雨林,4.山顶苔藓矮林带:(6)山顶苔藓矮林。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土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尖峰岭的热带原始森林,是该岛诸山岭保存面积较大的一片。为了了解该岭的森林资源,我们曾于1959—1966年做了大量的林业综合性调查,其中也包括土壤调查,现将这一部分资料整理成文,对开发该岭热带林和提高林木生产力,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成土条件该岭位于海南岛的西南隅,南部与西部为沿海平原,北部连雅加达岭,东接乐东盆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尖峰岭昆虫的区系成分,优势种,与国内各地昆虫的相似程度,热量与昆虫世代,该地有我国蛾类特有种的分布地理区以及某些昆虫的垂直生态分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第一期项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标本,整理并列出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区牛肝菌50种,隶属2科12个属,其中食用牛肝菌15种,药用牛肝菌7种,可形成菌根的牛肝菌22种,有毒牛肝菌2种,其中,长柄条孢牛肝菌,黑紫牛肝菌和怪形牛肝菌属印度--马来亚区真菌,具热带成分,后两种亦是我国新分布种,文中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对各类牛肝菌的生态环境条件及其分布特点等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区牛肝菌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第一期项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标本,整理并列出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杯区牛肝菌50种,隶属2科12个属。其中食用牛肝菌15种,药用牛肝菌7种,可形成菌根的牛肝菌22种,有毒牛肝菌2种。其中,长柄条孢牛肝菌、黑紫牛肝菌和怪形牛肝菌属印度一马来亚区系的真菌,具热带成分,后两种亦是我国新分布种。文中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对各类牛肝菌的生态环境条件及其分布特点等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1979—1986年采用本底调查、小区实验和定位观测等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总报告。本报告共分7部分:世界热带北缘的丰富的生物基因库;生态系列研究;热带林水热状况;热带林物质循环;游耕农业生态后果;热带林采伐后的更新与演替。长期本底调查查明本区有植物1668种,隶属 198科798属;已知昆虫26目 4000余种,已知大型真菌260种。对由海滨至主峰的滨海有刺灌丛、稀树草原、半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山地雨林,山顶苔藓矮林所构成的生态系列进行了组成、结构、土壤、林分生长等特征及其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了综合性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尖峰岭次生热带山地雨林的边缘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次生林及周围的保留林进行了群落调查.组建了一个基于分割线段模型的边缘效应测度公式:Y=α e0[1-(D/Dmax)](式中Y为与边缘垂直距离D处的测定指标值,e0为边缘效应强度的最大值,Dmax为边缘效应作用的最大距离,α为常数),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的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用组建的测度公式来分析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边缘的次生林及保留林的边缘效应强度及其作用距离,结果是有效和可靠的;(2)热带山地雨林采伐后形成的边缘,其效应的作用距离一般都不超过15m;(3)边缘对保留林和次生林的效应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不同森林带林分的生产力及影响产量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带林分生产力差异显著,热带山地雨林产量最高,常绿季雨林稍次,山顶苔藓矮林最低;同带间不同森林类型差异不显著。由于尖峰岭的天然林已达成熟阶段,干形变化不大,因此,影响林分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林分的平均直径、树高和密度。次生林目前尚处于中幼龄阶段,产量较低,如能加强管理,可获高产。大面积的次生林是一不可忽视的后备资源,应加强管育,促使早日成材。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项研究采用尼龙网袋和网罩法对尖峰岭热带丰落叶季雨林和热带山地雨林凋落叶的分解过程进行对比观测,结果表明,两年凋落叶的分解失重率依次为92.27%、78.01%(网袋法)和99.08%、95.41%(网罩法),凋落叶的分解速度网罩法略快于网袋法。半落叶季雨林凋落叶的分解比山地雨林的快,腐解率K值前者为2.172(罩)和1.596(袋),后者为1.578和0.836,完全分解所需的理论时间约为2a和6a。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序列各有异同,其中半落叶季雨林为:K>Ca>Na>Mg>N>C>P>Al>Fe>Si;山地雨林为:K>Ca>Mg>Na>C N>P>Al>Si>Fe。  相似文献   

13.
尖峰岭热带林的植物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63种植叶片及25种木材的化学的化学分析结果,应用数值分析方法,探讨尖峰岭热带林植物及不同植被类型的化学特征和主要元素含量水平,从化学角度揭示了热带林的结构、功能和空间分布节律,为热带林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尖峰岭树木园主要构筑类型热带树木名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臧润国  蒋有绪 《林业科学》2002,38(1):141-145
热带树木的构筑型是热带树木的遗传结构与热带环境因子长期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 ,它是热带生物结构多样性非常具体而直观的表达。热带林丰富多彩的形态和外貌特征 ,是组成热带林多种多样的树木的排列组合的整体表征。热带森林的外貌和总体特征是由每个树木的形态特征和整体结构所决定的。因此 ,研究热带树木的构筑型 ,对于认识热带森林的多样性组成和总体结构 ,阐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合理保护和充分利用热带林生物多样性资源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构筑型的研究历史及其进展 ,我们已作过综述 (臧润国等 ,1 998) ,国外…  相似文献   

15.
郭宁  蒋忠亮  李意德  谢明东 《热带林业》2002,30(2):16-19,15
热带森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的热带区域地处于热带亚洲的北缘,热带森林面积不大,仅分布于云南南部、两广南部、台湾南部、西藏东南河谷局部地段、海南岛及其附属岛屿,目前保存面积较大、林分结构和生态功能良好的热带森林主要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和海南岛中南部地区等少数区域。尖峰岭地处海南岛西南部地区,是我国目前保存面积较大的热带林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尖峰岭地区的亚热带林区环境和该区域植被的组成,罗列了当地的特有植物种类。分析了该区林木生长的环境,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土壤等情况。说明了采育择伐的好处,并详细列举了采育择伐的具体操作方法,也说明了其侧重点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较好地解决了采伐与更新的予盾问题,并总结得出了采育择伐不但利于森林的保护、更新,也利于荒山的绿化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蒸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能量平衡-波文比法在海南岛尖峰岭地区对热带森林的蒸散进行三年早季和雨季49d的测定,测定数据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把降雨量作为因变量置于回归方程中,引进新参数AWE表示可供蒸散的水分,计算出森林全年蒸散量,并用Penman-Monteith方程作对比,分别计算出森林每日蒸散值。其结果是:用EBBR法测定和计算的森林全年蒸散值分别为534.7mm(1983年)、520.7mm(1984年)和564.0mm(1985年),分别占年降雨量的30.4%、30.2%和44.9%。而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的森林全年蒸散值分别为721.1mm(1983年)、714.8mm(1984年)和728.4mm(1985年),分别占年降雨量的41.0%、41.5%和58.0%。用这两种方法计算的日平均蒸散的最小值分别是0.36mm和0.49mm,日平均蒸散的最大值分别为2.55mm和3.14 mm。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因2012年左右台风干扰形成的林窗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甲烷通量的原位观测试验,测定林窗和林下凋落物质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酶活性及其他土壤理化指标,运用最佳结构模型研究土壤甲烷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林窗土壤甲烷通量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林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表现为甲烷吸收,林窗和林下的年平均甲烷通量分别为(-0.37±0.26)和(-0.36±0.24)nmol·m^-2·s^-1,林窗和林下的土壤甲烷通量月变化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呈现旱季高雨季低的特征。土壤甲烷通量的最佳结构模型表明,全年和旱季的林窗与林下土壤甲烷的主要调控因子均为土壤含水量,但雨季土壤甲烷调控作用最强的因子是土壤温度。结果表明,因台风形成的6个林窗短期对土壤甲烷通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林窗和林下的土壤甲烷通量具有旱季大于雨季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天然林主要树种生长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尖峰岭热带天然林,树种繁杂,林木生长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65株不同树种的解析木,按树高和胸径的年生长量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年平均生长量大于0.5(m或cm)者为速生型,0.2—0.5者为中生型,小于0.2为慢生型,其中83.1%属于中生型,对各类型分别调制了生长过程的回归估测模型。材积生长量在三个类型中仍继续增长,数量成熟龄尚难确定。从缩短经营周期出发,可考虑采用工艺成熟龄作为择伐的回归年。据回归估测,速生型40年,中生型140年,慢生型180年,胸径可达32cm,树高23—24m,平均单株材积达0.9m3以上,符合锯材原木标准,可考虑作为择伐回归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样地调查及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的群落学特征及游耕后的演替趋向。其外貌主要由纸质叶、单叶、小型叶为主的常绿阔叶小高位芽植物所决定。在干季,热带落叶树种(占总种数的33.5%)全部落叶,常绿树种也部分落叶,外貌色调灰暗,雨季全绿,季节变化明显。林分由泛热带落叶和常绿树种组成;结构简单,乔木两层,以落叶树种为优势;林木较矮、根深、萌芽力强。灌木具刺种类较多。藤本、附生植物较少。板根现象不明显。在干热气候条件作用下,群落较稳定;经反复刀耕火种,立地条件恶化,为白茅等喜光植物群落所更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