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水稻霜霉病(Scleophthora macrospora)在我县是一种不常见而危害性较重的水稻病害,1989年早季我县万安乡有3处稻田发生水稻霜霉病,面积320亩。一般病株率在20—30%,减产30%左右,严重田块病株率50%以上,造成损失超过5成,如富湖村在6月中旬因此病翻犁了稻苗20余亩。晚季在原翻犁的病田仍发病较重,病株率20%左右,其他原发病田仍普遍发病,病株率6—10%,另在莲圹乡的九秋村,万安乡的连垱村和仙阳镇的渔梁村  相似文献   

2.
大麦条纹病的重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条纹病是一种主要由种子带菌传播的系统侵染性病害,该病一旦发生,病株及其分蘖全部发病,对大麦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近几年来,该病在东台市某些田块发生严重,发病田块病株率一般在 10%~ 20%,最高田块达 50%以上.  相似文献   

3.
小麦纹枯病(Pellicularia gramineum Ikata et Matsmura)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近年来,该病在我市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小麦-水稻、小麦-玉米连作田发病面积大、为害重.一般田块病株率40%~70%,减产10%~20%.重病地病株率100%,减产达30%以上.目前小麦纹枯病已上升为我市春季麦田一大病害,成为制约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因此,认识和掌握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对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瓜根腐病是近年来温室黄瓜生产上大面积发生的一种根部病害。据调查,一般田块发病株率在5%~15%,重病田高达50%以上,甚至导致植株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主要发生于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前期,其发病株率几乎等于损失率,而且该病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增加和栽培年限的延长,发病逐年加重,应引起广大菜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是荆州市油菜上主要病害之一 ,常年茎病株率 8%~ 30 % ,病指 5~ 2 5。 2 0 0 2年该病在荆州市猖獗流行 ,发生范围广 ,来势迅猛 ,发生程度重 ,是继 1986年大流行后的最重一年。全市各类油菜叶病株率达 6 0 %~ 10 0 % ,茎病株率 30 %~80 % ,病指 32 8。2 0 0 2年 3月 5日田间始见病叶 ,3月 12日前仅为零星田块发病 ,即使感病品种发病也不重 ,但 3月15日叶病株率迅速上升为 10 8% ,重茬旱田油菜高达 34%。 3月 2 5日叶病株率上升到 6 4% ,4月 2日达 71 7%。监利县、石首市 3月 2 0日部分旱地油菜叶病株率 10 0 % ,4月 3日茎病…  相似文献   

6.
临清市2003年种植青椒2330hm2,由于疫病大流行,造成严重减产和经济损失。一般田块病株率50%~70%,造成1167hm2绝产,约占种植面积的50%。病害之所以严重流行,主要是2003年特别适宜病害的气候条件和不良栽培管理措施造成的。1发生特点1.1病情发展快,发生严重疫病是青椒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7.
仙居县地处括苍山麓,是典型的山区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细条病,下称 )于 1987年在本县发现,现已上升为水稻的主要病害。连晚常年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 70%以上,一般田块产量损失 5%~ 10%,重病田块损失 20%~ 40%,且病害发生有不断加重的趋势。为进一步做好水稻细条病的综合治理工作,笔者对该病流行的影响因子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1流行因子分析 1.1病源 1)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1987~ 1989年全县连晚细条病发病面积均维持在 50 hm2以下水平,但 1990年陡增至 3 000 hm2以上。调查分析其…  相似文献   

8.
1989—1990年在河南省8个县市对农抗120防治小麦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4月上中旬,小麦白粉病发生的病株率达15~20%,病叶率10%左右时,应用100ppm农抗120喷雾防治2次,防效达70~85%。防病效果与防治时间、喷药次数和发病程度关系密切。施药越晚,效果越差。农抗120的防治效果优于多菌灵等常用化学药剂,在发病初期喷药2次,防治效果与施用粉锈宁相近,可作为粉锈宁紧缺情况下的首选替补药物。但在病害大流行时施用,作用缓慢,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唐洪 《植物医生》1999,12(6):9-9
近两年,我县Ⅱ优802不同程度发生水稻恶苗病。4月10~13日,对该品种大面积调查,发病较轻的苗床病株率为1.5%~7.4%,平均3.5%,一般发病株率15.7%~34%,平均22.84%,发病严重的病株率50%~82.4%,平均64.2%,加权平均32.76%。一、?..  相似文献   

10.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往年很少发生,今年4月下旬至5月初在我县联圩、昌邑、大塘、观咀、象山等乡秧田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达1,500多亩。受害重的田块病株率达100%,有的秧田成片死秧。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达20—25%;受害秧苗一般二叶一心或三叶一心期。秧苗发病先在叶鞘上出现褐色小点,逐渐向上下蔓延成褐色条斑。有的秧苗没有任  相似文献   

1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严重,2010年在桂林市中稻爆发成灾,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10%~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80%以上,给水稻生产带来重大威胁。全国农技中心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2010年9月联合举办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规律及传毒媒介防治考察活动”指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新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1发生特点  玉米黑粉病过去在陕西省一直是零星发生,常年病株率1%~2%,基本不造成为害。2000年8月中旬以后突然在陕西关中的西安、咸阳和渭南局部地区的夏播玉米上暴发,全省发生面积10万~13万hm2,约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10%~13%。其中重发面积2万~3.3万hm2,一般发病株率5%~15%,严重发生田块发病株率30%~50%,局部田块高达50%以上。根据调查情况来看,该病发生特点:一是不同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掖单19发病明显重于其他品种。二是不同栽培方式发病程度不同。连作、密植、水肥条件好、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反之则轻…  相似文献   

13.
<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新传入潍坊市的毁灭性病害,2008年该病在寿光首次发现,2009年在潍坊市番茄种植主产区寿光、昌乐、青州、高密、潍城、寒亭等地都有发生,发生面积达6667hm2以上,发病田病株率一般20%~30%,发  相似文献   

14.
高民侠 《植物医生》2004,17(4):10-11
番茄病毒病是露地番茄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素有"植物癌症"之称,防治十分困难.2000至2003年在韩城市的龙亭、苏东、板桥等乡镇普遍发生,病情严重.病田率为80%~100%,平均病株率20%~30%,重者达80%以上,年发生面积超过0.07万hm2.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病田块几乎绝收.番茄病毒病还可使番茄品质下降,风味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是番茄生产中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5.
泾河川道地区是彬县蔬菜主产区,2002年露地番茄定植不久早疫病、病毒病发生流行,发病之早、发病之快、发病之重为历年所罕见,造成严重减产和经济损失。一般田块减产达60%~70%,1/3的田块绝收。两种病害之所以发生流行,适宜的气象条件是主导因素。1发病特点1.1发病早,发病快5月中旬番茄定植,5月下旬即开始发生早疫病,部分植株下部叶片,叶面及主脉、茎叶交界处、近地面茎秆(25cm以下)出现零星小病斑,病斑直径2~5mm。到6月上旬开始迅速扩展蔓延,发病株显著增多,病斑扩大到5~10mm。6月中旬开始流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小麦纹枯病在西峡县连年发生,并逐渐加重。特别是1991年严重田块病株率高达89%,引起严重的花秆烂茎,造成枯孕穗和白孕穗,严重田块自穗率达0.78%,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为此,我们在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基础上,综合多种因素与往年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探讨流行特点及其原因,为开展防治提供依据。一、发生流行特点1991年小麦纹枯病在西峡为重发年份,其主要特点是:发病早、发展快、面积大、危害  相似文献   

17.
射阳县地处沿海,为粮棉夹作地区,常年种植水稻30000hm^2以上,水稻恶苗病历史是射阳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自90年代以来,通过对稻种进行药剂处理,水稻恶苗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近年来该病在射阳县回升迅速,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据该站1999年度普查:一般田块病株率0%-3%,少数重的田块病株率达30%以上,造成产量损失1-3成;2000年,病株率明显高于1999年度,一般田块病株率0%-8%,少数特别重的田块病株率高达45%以上,产量损失预计达4-5成左右,该病已成为射阳县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对水稻恶苗病发生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相应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88~1991年调查河北、河南、山东和北京地区刺槐花叶病树率为4~87.5%,一般30%左右。蚜传试验说明:豆蚜(Aphis craccivora)能将花生矮化病毒(PSV)从刺槐传播到花生。在田间经常观察到PSV由刺槐花叶病树林向花生传播,形成病害发生梯度。1990~1991两年河南开封田间系统观察,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蚜虫在刺槐上形成繁殖高峰并产生有翅蚜虫向花生地迁飞,随后花生地内出现PSV病株。1990和1991两年河北滦县、迁安病区调查,未发现PSV种传苗,开封PSV感染病株种子,PSV种传率0.025%。PSV引起花生病害一般年份发病很轻。与种传相比,刺槐作为病害初侵染源,对PSV在花生上流行起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近几年来本县油菜菌核病一般病株率为20~50%,病情指数为10~35。油菜因此病减产6~26%,该病严重流行后感病品种要减产30~50%。笔者在1987~1989三年间开展了油菜菌核病对油菜产量影响的调查研究,为进一步搞清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与油莱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以便为防治油莱菌核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洪泽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面积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中、下旬,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洪泽县再次暴发成灾。  水稻移栽后活棵返青期即开始表现症状。发病期从6月5日到7月13日,田间不断有病株出现和死亡,历时40d左右。发病范围广,面积很大,全县栽培水稻面积2.2万hm2(其中粳稻1.8万hm2,杂交稻等0.4万hm2),除60hm2水稻基本未发病外,其余均发病。发病程度也严重。据调查,一般粳稻田块的病穴率5%~20%,平均10.5%,病株率1%~9.5%,平均3.5%;20%左右粳稻田病穴率20%~50%,平均35%,病株率8%~30%,平均18%;1%粳稻田块发病特别严重,其病穴率达95%以上,病株率达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