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养蜂者或多或少都免不了挨蜜蜂螫刺。就是老养蜂者,手上被蜜蜂螫刺后,也难免疼痛。有一次被蜂螫后,我在螫处涂了点正红花油,揉搓几下,只几秒钟,疼痛减轻,蜂螫处只红不肿,没出现痒痛。之后,遇有蜂螫就同法治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养蜂人天天与蜜蜂打交道,被蜂蜇成了家常便饭,刚开始学养蜂,蜂蜇一次,至少1周才能消肿。后来蜇多了身体产生了抗体,一般上午被蜇肿起,下午大部分消退了。但毕竟蜂蜇的一瞬间,疼痛难受,要是蜂蜇了脸部,眼睛肿起来睁不开,影响美观。我老婆常说:“养蜂就是好,要是蜂不蜇人就更好。”在养蜂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和避免蜂蜇。在长期养蜂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防治蜂蜇的方法,供初学养蜂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子成 《中国蜂业》2007,58(1):24-24
蜜蜂春繁好坏是养蜂夺取丰收的基础,特别是定地养蜂,一年只有2~3个蜜源能创收,如果春繁未抓好,那么全年只有投入而无收入。我根据近几年在蜜蜂春繁中的具体做法和蜂友们的经验,将蜜蜂(主要指西蜂)春繁中的几个重点方法向初学养蜂的蜂友们做几点提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有许多农民、蜂友主要靠听广播和看电视了解天气情况,我国地大物博,气象预报的准确率有限,蜂友们大多常处于转地养蜂之中,白天非常辛苦;蜂场设在野外,看电视和听广播局限性很大。据我所知在国内,还没有单位研究蜜蜂的生物学特征和天气及养蜂经济效益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了让广大农民、蜂友更好地养好蜜蜂,我在研究蜜蜂育种高产的同时,对如何采用适当的新技术,利用蜜蜂活动情况,及时准确地预测天气,最大限度地减小因天气不良因素给养蜂带来的损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20年来的观察、记录、对比,发现:蜜蜂活动与天气有着紧…  相似文献   

5.
<正>1蜜蜂是不会主动蜇人的养蜂"辛",养蜂"苦",养蜂"难"。养蜂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啃一口——有的人捉一只蜜蜂在自己身上"刺"一下,也要求养蜂人赔偿,这是常事。蜜蜂的蜇针是作自卫御敌之用的,在一般情况下蜜蜂不会主动首先攻击人(畜),人蜂可以和谐、和平相处,相安无事。但是,当蜜蜂受到"攻击",如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3月底,笔者臀部有些疼痛,迈不开腿,去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在医院医治了一段时间没有效果,因家里养蜂,用蜂疗治好了自己的风湿病,决定回去进行蜂疗。治疗方法:因养蜂经常被蜜蜂蜇刺,无需进行过敏性试验。在老伴的帮忙下,沿脊柱从颈部往下到臀部,左右各旁开一寸,均匀进行蜂蜇,开始用蜂量为10只,逐渐加到30只,蜇了1个半月,感觉已经治愈,同时一直坚持吃蜂王浆和蜂胶胶  相似文献   

7.
蜜蜂活动与天气预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有许多农民、蜂友主要靠听广播和看电视了解天气情况,我国地大物博,气象预报的准确率有限,蜂友们大多常处于转地养蜂之中,白天非常辛苦;蜂场设在野外,看电视和听广播局限性很大.据我所知在国内,还没有单位研究蜜蜂的生物学特征和天气及养蜂经济效益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徐连宝 《中国蜂业》2000,51(4):37-37
许多传统经验常会令人误解 ,如传统养蜂告诉养蜂者在睛暖天气和流蜜期很少挨螫 ,其实这不完全正确。研究人员发现影响蜜蜂螫刺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92 4%的防御行为是基于气象因素 ,在高温、无风、高气压、天晴时 ,蜜蜂螫刺明显减少。流蜜则对蜜蜂螫刺影响不大 ( 0 1 %) ,另外蜜蜂螫刺还受 7 4%的未知因素影响。影响蜜蜂防御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群势 ,通常认为蜜蜂螫刺是为了保护蜂巢而不是其本身。报警激素是由工蜂释放 ,其在空中的浓度影响着其它工蜂的行为 ,因此强群显现出更强的防御能力。这些理论研究能使养蜂人在管理蜂群时少被蜂螫。常…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蜜蜂杂志》刊登《山中杀出一匹黑马》、《南北笼蜂双向流动养蜂法在广西南宁宝生园实施》,以及2000年第3期《蜜蜂杂志》刊登《诚征笼蜂合作伙伴》以来,我所已接到全国各地蜂友近千封来信,且每天都有电话询问,有的及时回信,有的不可能一一回信。未复信的蜂友,请注意这篇文章。南北笼蜂双向流动养蜂法是一项科技创新,可参考的资料很少,如有答错、论错之处,请蜂友们谅解;也可以跟本人提出宝贵意见,以指导南北双向流动养蜂法和股份制合作生产方式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笼蜂,顾名思义,就是把蜜蜂装进轻便的竹木塑与铁纱或塑…  相似文献   

10.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09,(11):19-19
对蜜蜂越冬的前期、中期、后期应如何进行管理?我谈点自己的做法,仅供新蜂友们参考。 有人认为,一年的养蜂以冬天最闲。我却认为冬天管理蜜蜂是最难的,冬天对蜜蜂管理不好所造成的损失将会影响来年全年的收入。  相似文献   

11.
笔者养了20多年的蜜蜂,"蜂龄"说短也不短,但比起养蜂先辈们而言,自己还是个"小儿科"。因为在养蜂生产中,还有太多的"疑难杂症"难以解决,甚感困惑。在养蜂日常管理中,偶尔发现的多起令人费解的反常"怪事",也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时刻"鞭策"和激励着我去努力探索"蜜蜂王国"的奥秘……现将多种令笔者困惑不解的反常"怪事"整理成篇,以便蜂友们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郑火青  胡福良 《蜜蜂杂志》2014,(1):48-48,I0001
<正>养蜂利国利民,但也有安全隐患。蜜蜂出于防卫的原因,有时会蜇刺或围攻路人、牲畜、家禽等,从而对遭蜇者造成伤害,引起一些纠纷乃至官司。对于普通成年人来讲,一两只蜜蜂蜇刺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对于一些老、弱、病、幼群体及特殊的过敏体质人群,一只蜜蜂蜇刺可能就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和)激发原有疾病的症状,造成严重伤害甚至生命危险。一个蜂场几百万只蜜蜂,对于蜜蜂蜇人事件往往是防不胜防。殊不知,我们在养蜂过程中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把这一安全隐患告知他人。在我们访问欧洲、美国和  相似文献   

13.
《蜜蜂杂志》2014,(1):43-43
<正>河南省长葛市有蜂农140多户,饲养蜜蜂6 000多群,年产蜂蜜250 t、蜂花粉40 t。被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新乡综合试验站确定为示范点。2013年12月3日,该市80多户蜂农欢聚在一起举办一场养蜂技术经验交流会。十多位蜂农根据自己多年养蜂总结出的经验,在会上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向广大蜂农进行交流,并积极解答蜂农们在养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会上蜂友们发言积极,互相交流的饲养管理技术实用。  相似文献   

14.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蜜蜂为农作物传花授粉获得增产,蜜蜂酿蜜给人类带来利益,但在蜂场附近难免会发生蜜蜂蜇人畜的现象。虽然被蜂蜇的大多数人不会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并可在几天内消肿痊愈,但对少数有过敏症的人或遭数以百计蜜蜂攻击的人来说,可能出现危及生命休克的症状时,养蜂者应予重视而避免产生不良的严重后果。近几年来,只因蜜蜂偶然蜇了人或牲畜,常有被蜂蜇的人家纠集不明是非的人乘机敲诈蜂农的情况发生。例如,浙江省平阳县麻步镇蜂农傅维清1997年3月,在云南省罗平县环城乡芦沟村放蜂采油菜蜜时,一老妇只是被蜜蜂蜇后出现…  相似文献   

15.
<正>养蜂业可说是农业领域涉及法律纠纷最多的行业。蜜蜂不像畜禽可以圈养,养蜂生产活动要依赖工蜂外出采集。蜜蜂出于防卫的原因,有时会蜇刺路人、牲畜等,对遭蜇者造成伤害,引起一些纠纷乃至官司。对于一些老、弱、病、幼群体及特殊的过敏体质人群,一只蜜蜂蜇刺可能就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和)激发原有疾病的症状,造成严重伤害甚至生命危险。即使没有造成严重伤害,一些不法分子仍然趁机敲诈勒索,而蜂农往往因为身处异地他乡,只能忍气吞声,赔偿了事。  相似文献   

16.
《蜜蜂杂志》刊出我的文章后,我收到各地蜂友的大量来信,对蜂友们的赞扬和鼓励,我由衷地感谢!并以此为动力,继续奋进。对于蜂友们提出的问题,现归纳回答如下。一、《数控养蜂法》教材讲解一遍需20天,而我又是工作量超负荷,实在抽不出时间来,所以,有些蜂友来信预约  相似文献   

17.
易被蜂友们忽略的一个养蜂垮场的原因,就是不注意蜜蜂疾病的预防工作。有的蜂友只知道用药物来预防,这不但对蜂产品有影响,而且费工费时,开支大,而忽略了对蜂具的消毒工作。众所周知:一些病毒、病菌存在于养蜂工具之中,尤其是蜂箱,且危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18.
“数控养蜂法”的发表使我茅塞顿开,蜂友们公认它是当代最先进的养蜂法。我有一蜂友王树森,他养蜂30年了,在1993年和他相识后,同他谈起了“数控养蜂法”。那时我只是在《蜜蜂杂志》上看到了连载文章,我向他宣传,并共同探讨。1994年刺槐蜜花期他收入600...  相似文献   

19.
韩荣昌 《蜜蜂杂志》2004,(10):16-16
本人因蜂业工作的需要,经常去蜂友的蜂场或家里作客。从现场和交谈中发现在养蜂管理上,有的蜂友不自觉地走入了误区,现整理成文,供蜂友们参考。误区之一:“一扫光”能增产依蜜蜂的习性,只有“蜂家富豪”,不缺吃少穿,蜜蜂身强力壮,才会少生病,工蜂才有积极性出勤采蜜,才会高产;只有“蜂家富豪”,蜂王才能积极繁育后代,劳动力才会充足,蜂产品便能日积月累。“蜂家富豪”,能使盗性减弱,减少蜜蜂伤亡,一切天灾人祸皆可战胜。但一些蜂友“见蜜眼红”、“揠苗助长”,忘了“初期早,中期勤,后期稳”的原则,误用“一扫光”为增产措施,造成整群蜜蜂忙…  相似文献   

20.
<正>喷水壶在养蜂中的用途很多,这里介绍10个用途:1.热天检查蜂群,箱边上有蜂,喷水后,蜜蜂立即回到巢脾上,可防箱盖压死蜜蜂。2.蜜蜂蜇人,指甲沾口水快速剔除蜇针,朝蜇伤处、指甲处喷水,可冲淡毒素气味,防蜂追蜇人。3.傍晚运蜂,巢门前有守卫蜂,喷水后蜜蜂立即进入箱内便于关巢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