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元气海——补肾培元的要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元、气海都是补肾培元、益气保健的要穴。二穴均属于任脉下腹部的穴位。关元穴别名下纪、三结交、次门、大中极、丹田等,在前正中线,当脐中下3 寸, 《灵枢》注明:“脐下 3 寸关元也”。气海穴别名 脖脥 、 下盲 等 ,在 前 正中 线 , 当 脐 中 下 1.5 寸 ,《甲乙经》记载:“在脐下一寸五分”。 穴名释义:关元穴的“关”有闭藏的含义,“元”指元真之 气。穴属任脉,位居脐下三寸,正当丹田处。该处为人之根源: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是生养子息,合和阴阳的门户,所以 《医经精义》指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气海穴的“气”为人体元气之意,“…  相似文献   

2.
人体有五大长寿穴,即督脉的百会和命门,任脉的神阙,肾经的涌泉与胃经的足三里,常用蜂针蜇这些穴位,能起到疏经通络、补气益血、强筋壮骨、延年益寿的功效。督脉的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百会穴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祛风除湿、补  相似文献   

3.
李万瑶 《蜜蜂杂志》2004,(11):33-33
归来穴是足阳明胃经下腹部的经穴。“归”,还也;“来”,返也。穴名有恢复和复原之意。刺此穴可使气血旺盛,穴主男子卵缩,女子子宫脱出诸症,使病复原而愈,故以为名。《会元针灸学》说:“归者,轨道;来,去而复来,男子妇人胃气归原,谷化阴精,精化阳气,气和化质,质和精血,如归去而又复来,故名归来也。”有人认为“归来如当归,皆妇科之良方。”归来穴位于肚脐(神厥穴)旁开2寸(天枢穴),向下4寸,即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或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或先取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的曲骨穴(脐下5寸),在其向上一寸(一横指),再旁开2寸处是穴(如图所示)。该穴有…  相似文献   

4.
胡赟  李万瑶  全科 《蜜蜂杂志》2011,31(6):41-42
关元穴出自《灵枢·寒热病》,属任脉,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当脐中下3寸。局部解剖: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及充盈时的膀胱,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1穴名解析 关元穴,在《内经》中有“下纪”、“三结交”之称,并且在绩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中就有“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下纪者,关元也”;《医经理解》认为关元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相似文献   

5.
正列缺(LU7)穴位于前臂远端,属手太阴肺经的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从手太阴肺经循喉咙,与任脉相通。据《针灸穴名释义》:列,指陈列,裂开;缺,指缺口,空隙。1经穴定位列缺穴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见图1。另有一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见图2。  相似文献   

6.
正中脘穴(RN12),位于胸腹前正中部,属任脉之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较多。《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内经素问·气穴论》)、胃脘(《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太仓(《内经灵枢·根结》)、大仓(《西方子明堂灸经》)、胃管(《脉经》)、胃腕(《经穴汇解》)、胃募(《千金翼方》)。[1]中脘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也是交会穴,是任脉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  相似文献   

7.
膻中(RN 17)是奇经八脉中任脉的经穴,位于人体胸部.别名"亶中"、"胸堂"、"元见"、"元儿"、"上气海"等.膻中为心包络经气聚集之处,属于心包经的募穴;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又是宗气聚会之处,八会穴之一的气会穴.  相似文献   

8.
廖子俊  朱万云 《中国蜂业》2009,60(11):36-37
承浆穴位于唇下正中凹陷处,因可承受口涎而得名。穴区浅层有颏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下颌支和下唇动脉分布。此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督脉四经的交会穴。运用蜂针刺激承浆,除了蜂毒的强大药理作用之外,还可收到健脾和胃、解痉止痛、降气止逆和清热生津的效果。以承浆为主穴治疗上述四经的病症,  相似文献   

9.
<正>大巨穴(Dàjù;ST27),又名液门、腋门,属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其曰:“大巨,一名腋门,在长溪下二寸,足阳明脉气所发”(长溪穴为天枢穴别名,天枢穴在脐旁二寸)。大巨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该穴可理气消胀,通肠利水。《针灸大成》认为此穴可用于“腹胀满,烦渴,小便难,颓疝,偏枯,四肢不收,惊悸不眠”。临床常用大巨穴治疗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等。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对10只绵羊体上,采用声发射技术,观察了500GS,3000GS磁场强度对绵羊循经声信息的影响。结果表明,500GS的磁场对棉羊循经声信息的影响,未见统计学差异。将3000GS的磁场分别置于本经激发穴与接收穴之间的经络或穴位上,对绵羊循经声信息有着明显阻滞性,统计结果显示,这种阻滞作用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说明绵羊经传导的声信息具有可阻滞传导的特性,这种特性可因阻滞经络或穴位不同而表现现  相似文献   

11.
交巢穴又称后海穴,位于肛门上方,尾根下方的凹陷中,一穴.十四经中的督脉、任脉起始于此处.前者沿脊柱正中线前行,至额入脑,再沿额前行至唇.后者沿腹、胸、气管的中线前行至唇.其循行的经路具众多穴位.笔者多年来应用该穴治疗家畜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介绍如下:1.仔猪白痢选用0.5%普鲁卡因注射液1.5-3 ml,氯霉素0.5-l ml,黄连素O.5-1 ml,庆大霉素3000IU/kg,合霉素1-2ml,痢菌净0.5-1ml,复方新诺明0.5ml等,交巢穴注射,疗  相似文献   

12.
八髎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八髎穴是指分布人体下背骶部膀胱经的八个经穴,即上髎(BL31)、次髎(BL32)、中髎(BL33)、下髎(B L34)穴,故此骶骨两侧的8个穴位,统称“八髎穴”。其穴名:“髎”,即窟也,是骨部深空的缝隙之意。此八穴位于骶后孔中,从上至下而命名。1穴位定位八髎穴都在骶骨部位,位于骶骨裂孔的八个孔上。具体位置为,上髎穴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第1骶后孔间距39.7~40.1m m;次髎穴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左右两侧第2骶后孔之间距为33.2~37.0m m;中髎穴是在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处,在活体第3骶后孔的间距为29.0~3…  相似文献   

13.
<正>中魁穴(Ex-UE4),经外奇穴名。出自《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牙痛阵阵痛相煎,针灸还须觅二间,翻呕不禁兼吐食,中魁奇穴试看看”,二间是指二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位于手食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凹陷处。穴名释义:以其位置而言,中为中间,正中之意;魁为首,或第一之意,首为阳,故为阳侧。因中魁穴位于中指背侧第二指关节处,握拳屈指即为手指最高点,为其他四指之魁首,故名之。  相似文献   

14.
天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头部的经穴.该穴始见于<灵枢.本输>篇.<穴名释义>载:人体以头为天,颈项犹擎天之柱,穴在项部方肌起始部,天柱骨之两旁,故名天柱.释义为:"天",指上部,人体头部;"柱",楹意,指支柱,喻人体之颈项.该穴位于项部斜方肌起始部,天柱骨(颈椎骨)上端,支撑头颅,意示擎天之柱而名.  相似文献   

15.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既是病痛的反应点 ,亦是蜂针及蜂毒注射的刺激点 ,俗称“穴位”。古代有称“砭灸处”“气穴”“孔穴”“骨空”“会”“节”等。“腧”有输注之意 ,“穴”有空隙和聚集的意思。《千金翼方》说 :“凡孔穴者 ,是经络所行往来处 ,引气远入抽病也”。人体的腧穴很多 ,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可分三大类。1 经 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 ,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共有 36 1穴 ,其中双穴 (十二经穴 ) 30 9穴 ;单穴 (任脉、督脉 ) 5 2穴。其每个穴的特点是 :有归属相应的经脉 …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和动物经穴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研究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初步证明经脉具有声、光、热、电、同位素循经扩散等生物物理学特性。本文应用电、声两种方法探测了22只羊背部膀胱经的体表循行位置,结果表明,羊背部每侧存在有两条以背正中线左右对称的、相对稳定的、平行于背正中线的低电阻线和叩听高音线,低电阻线及叩听高音线距背正中线的距离因动物大小而异,但其解剖位置相对固定。低电阻线与叩听高音线基本重合,且其循行路线与针灸专著中膀胱经背部循行路线基本相符,初步证明动物经络既具有低电阻特性,又具有叩听高音特性。  相似文献   

17.
风池穴的蜂针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池(GB20)穴位于头的后枕部,属足少阳胆经的经穴,为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之会,据《难经》曰又为阳跷之会,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出自《灵枢.热病》篇,别名热府,该穴在头项侧,头枕后下陷处,凹陷如“池”,是风邪易侵之处,也是治疗风证之要穴,故名。1经穴定位风池穴在后头项部,当头枕骨下,平风府穴(入后发际正中上1寸),在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即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相当于耳垂齐平处。另一取法:在头后枕内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隆起外侧缘凹陷处,对称两边,发际上一横指,脊椎外侧,手指揉捏易有酸胀与疼痛感。或…  相似文献   

18.
蜂蜜疗方7则     
刘茹馥 《蜜蜂杂志》2005,25(11):35-35
头维穴ST8)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维,指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腔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此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入发际处,维系于头,故名头维。1经穴定位头维穴在头侧额角部,入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简易取穴法: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额角发际,侠本神傍各1.5寸”(本神穴在前正中线入前发际上0.5寸,旁开3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额角入发际”。2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  相似文献   

19.
定喘穴(EX-B1):又名喘息穴、治喘穴,属经外奇穴的背郎穴.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该穴有平定喘息的功效,故名为"定喘".本穴并不归入经络穴位中,属奇穴,有奇特的效应.在人体背部上端,与肺的关系密切,治疗肺系疾病,特别是哮喘疗效显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奇经八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是别行奇道的经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任督经穴主治范围广泛,六条奇经虽无本经专属经穴,但其病证可以通过交会穴体现出来,运用八脉交会穴位,可扩大正经的主治范围,丰富针灸的施治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