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4月中旬,我赴江西养蜂研究所参访学习中蜂免移虫育王技术.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免移虫育王技术是可行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具体操作步骤,掌握好其中的技术关键,操作并不复杂. 一、免移虫育王使用的工具 1.巢础.带孔的塑料单面巢础,其中孔可插入托虫器(图1),一共有81个孔. 2.托虫器.托虫器可插入塑料巢脾中背后的洞...  相似文献   

2.
养好蜂,使蜂群强大,高产稳产。育好王是非常重要的。但育王技术一项难度大,精细的工作。年龄大的、初学的,反复学又学不会的养蜂者,是根本办不到的。笔者在养蜂实践中,刻苦钻研育王技术,边学边干边总结边探索边请教育王师傅,总是移不好小幼虫——小幼虫挑不起来,挑起来了又伤了;在1h内,可能就是移出二十来条小幼虫,结果可能就成活两三条或者四五条,真是累人又气人。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没有被困难吓倒。从实践中观察分析蜂群在各个季节中的生活规律,尤其是观察分析在蜂群分蜂时节的现象及它们的生活规律。经过几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由多次失败变成了圆满成功!不管是中蜂或是意蜂,能按季节有计划地不移虫育出优质蜂王满足养蜂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雷秋雨 《蜜蜂杂志》2015,35(2):26-27
<正>蜜蜂好养,蜂王难育,中蜂育王更麻烦,不像养意蜂,我接触到很多养意蜂的都是移虫高手。中蜂移虫不容易啊!培育蜂王过程有点复杂,这里单说移虫工作就是令很多人烦恼的事情,移虫要求相当高:要么机械性伤、死幼虫,要么感染性伤、死幼虫。总之成活率不一定高——搞不好移了几十条虫,一条也不接受;移  相似文献   

4.
在营造社会性生活的蜜蜂蜂群里,蜂王是蜂群的繁殖核心,其通过产卵繁衍后代并调控蜂群群势。优质的新蜂王产卵快,可以快速提高蜂群的群势。然而,蜂王产卵1~2年后,其产卵率急剧下降,致使蜂群需要更新蜂王。笔者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蜜蜂育王方法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培育优质蜂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优质蜂王是蜂群高效生产的基础,人工育王目前是中华蜜蜂育王的主要方式。人工移虫育王不仅程序烦琐,而且受虫源和视力的限制,劳动强度大。研究团队依据仿生学原理,研制出一种适用于中蜂的免移虫育王生产器,包括人工塑料巢础、托虫器、单个王台、育王条、巢础盖板等。对中蜂免移虫育王生产器的设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中蜂取蜜宜勤,流蜜初期即使蜜少也要取。一般蜂友取蜜有“双抢”:抢时间,早晨取;抢天气,及时取。这无疑是对的,但取蜜保王则常常被忽视。由于中蜂好密集,脾上蜂多,找王有时较困难,加之“双抢”时间紧迫,有的蜂友便没有耐心寻找。须知这样带王抖蜂常常造成失王的巨大损失。有位蜂友1个8框的强群,取完柑橘蜜仅10多天就变成了弱群,开始我们不理解,经仔细询问才找到原委。他有9箱蜂,一次取蜜时由于抢时间,就带王抖蜂,取完蜜清场时才发现草丛中有1只蜂王,他立即把蜂王抓到手里。因为一时不能判断是哪一箱的蜂王,所以只好找王笼关着,待认准是某一…  相似文献   

7.
《蜜蜂杂志》2004年第5期发表的《移虫育王是工蜂的本能》一文,我赞同文中的观点,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一点补充意见:我曾在一个中蜂交尾群蜂王出房后的第8天检查蜂群,发现已经失王但却有一个丰满、正常的未封盖王台。当时只有2脾蜂,已无可能改造王台的卵或幼虫,因此我也不在意,还以为是空台或工蜂产卵的台,就用手将它拿下来,一看我惊奇了:台正中有1只约3天的幼虫,充足的王浆,色泽很好。我又查看也没有发现工蜂产卵,真后悔我的动作太粗鲁了!后来我把它再安上巢脾,可惜它已不再被接受了。这一发现我一直记着,曾于1998年在《蜜蜂杂志》第8期…  相似文献   

8.
蜂王是蜂群的核心,蜂王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蜂群强弱以及养蜂经济效益,对蜂群整体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作用.通常蜂王产卵1年后生殖能力下降,需要更换新蜂王以维持群势,如何培育优质蜂王是养蜂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传统育王过程中移虫难等问题,人们一直在探索免移虫育王技术.中蜂免移虫育王技术是利用仿生免移虫育...  相似文献   

9.
<正>童梓德师傅是贵州省桐梓县人,曾干过企业,退休后常年养中蜂一百来群。童师傅不但热爱养蜂,而且肯钻研、乐于助人,现是我工作室养蜂技术交流微信群的群主(群内现有21个省市的养蜂专家、科技人员和养蜂员260人)。  相似文献   

10.
在养蜂或分蜂中 ,人工育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人工移虫 (卵 )育王的方法。本人在养蜂实践中经多次试验 ,掌握了一项不用移虫 (卵 )育王新法。使用工具 :育王框、自制蜡碗、竹制王笼控制器(规格 :长 4 5 5cm 宽 2 5cm 高 2 2cm )。具体做法如下 :1、把自制蜡碗筑在育王框上 ,放入强群中让蜜蜂修好。2、把修好的育王框与蜂王同时放入竹制蜂王(笼 )控制器中 (或塑料蜂王控制器内 )。3、调整蜂脾关系 ,使工蜂十分密集。4、奖励饲喂 ,刺激蜂王产卵。5、经过调整 ,蜂王在蜡碗中很快就能产上卵。6、把产上卵的育王…  相似文献   

11.
蜜蜂蜂王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赋予她作为蜂群的“统治”阶层。幼虫期的饲喂条件和质量将影响蜂王以后的发育状况,主要包括体重、卵巢管数目、受精囊的大小和体积。  相似文献   

12.
13.
<正>说起中蜂育王,经历颇多,感想也多。一、中蜂育王的现状中蜂饲养者以六七十岁的老人居多,以粗放管理为主,多利用自然王台。有部分人重视良种选育和人工育王,但所移虫龄偏大,制作的蜡台不够标准,蜡碗直径过大、高度偏高、底座太薄,使得王台接受率低,处女王品质差,还不如自然王台育出的蜂王好。许多蜂友不愿意采用复式移虫育王技术,嫌麻烦。认为复式移虫与单移虫蜂王质量无多大区别,  相似文献   

14.
复式移虫育王究竟何时最佳李家柱养蜂员育王,通常采取复式移虫的方法。即将经过一段时间哺育过的育王框上已接受的幼虫,用镊子取出,然后再由母群移入不超过24小时的小幼虫后,重新放入哺育群育王。这个“一段时间”到底多长?在过去的养蜂书上,一般只说是一天,后来...  相似文献   

15.
贵州正安县安场区在坚持办好集体养蜂场,全面推行中蜂新法饲养的同时,积极开展人工培育蜂王的科学实验,改革人工台基移虫育王的方法,试验成功了“自然台基人工育王”的新技术,为早育王,育好王,加速蜂群发展,提高蜂蜜产量,创造了有利条  相似文献   

16.
培育高产、优质的健壮蜂王是每个养蜂者的愿望。这除了与哺育群的群势、外界蜜粉源是否良好,严格掌握移虫日龄、必要的奖励饲喂与父、母品系的生产性能等诸多因素有关外;还与复式移虫的时间有关,尤其在只有辅助蜜源的情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育王,我采用了一次性移虫育王的办法。因为前年分蜂育王时,我用两种方法进行了两次育王。育出的蜂王不一样。4月27日,我复式移虫育王1框26个王台,第3天又育了1框一次性移虫育王27个王台,蜂群都是8框蜂。出王后的育王方法不一样,出的蜂王也不一样。复式移虫的蜂王体小,产卵后经对比,没有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维持群势的能力也比复式移虫的蜂王强,产生分蜂热较复式移虫的蜂王晚。所以,经两年来的使用,我认为还是一次性的移卵刚孵化出的小幼虫育出的王好。在实际的养蜂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7,(1):39-40
<正>饲养强群有诸多的优点,拥有优良的蜂王是饲养强群的关键,而人工育王是培育优良蜂王的重要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在人工育王的过程中,对父本、母本、育王群、交尾群选择、组织、管理的方法,希望能方便操作者掌握,饲养出强群,提高蜂蜜产量。中蜂的饲养管理中,人工育王技术很重要。蜂场在进行大批量人工分蜂、更换老蜂王时,都需要大量的蜂王。培育和提供优良的蜂王是饲养强群的关键,可以预  相似文献   

19.
20.
长期以来中蜂人工育王接受率低,育王品质不理想,甚至育王失败等情况较为普遍。然而人工育王技术对中蜂的繁育饲养确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为了认识和掌握中蜂人工育王的规律,通过观察分析中蜂自然育王的条件,曾在我校教学蜂场作过几个小试验。对中蜂育王做了些初步探讨工作,现小结如下。中蜂人工育王的基本技术与意蜂人工育王技术是一样的。但由于中蜂生物学特性与意蜂有些不同,因而反映在育王的具体操作及步骤上也有其特殊性。现归纳如下:1.计算蜂王发育的历期以发育最短的11天为标准。即在移一日龄幼虫后的第9天分配母蜂房给交尾群。2.育王季节应以当地主要蜜源花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