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定地养蜂6年多,从4箱蜂发展到现在的60多箱,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蜂群强壮,年产纯蜜达67千斤,这其中《中国蜂业》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自己也摸索了一些小窍门。交尾群中的处女王交尾产卵后,往大群介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有时因操作不当造成新王被围死,造成的损失让人心痛不已。有一次我在大箱中下了王台,大部分处女王交尾  相似文献   

2.
带着一份渴望的心情,我提前一天踏上了去荆门的列车,参加第九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原以为自己是早到者,谁知已到了十几位蜂友:重庆的一位蜂友早4天到达。可见蜂友们对“数控”的求知欲是很强烈的,精神感人。2003年12月1日上午,我终于见到了我仰慕已久的杨多福老师,他人虽瘦,但精神很好。他千里迢迢从黑龙江省赶到荆门为我们养蜂者,传授他研究了40年的“数控养蜂”技术。为了能安心地给我们上课,杨老师带上了多病的师母,带上孝顺的儿媳,以便照顾师母。这么不辞辛苦,他为了什么?为了千万个像我们这样的养蜂者,为了来自四方的求知者。他为…  相似文献   

3.
在养蜂生产中,为了需要经常关王、放王,在放王后时有失王的现象发生,我也遇到过失王的麻烦事。总结教训,我放王时轻取稳放,不惊动蜂群、不提出王笼、不用手触摸王笼,再没有出现失王现象。方法是:轻轻移动巢脾,提起王笼与框梁齐,再把移动过的巢脾靠近王笼,用手抽出王笼杆,然后把王笼退回原处,以防盖副盖时把拉杆压回原处;盖好蜂箱隔日取出王笼即可。用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可靠,不管什么时间都可以。安全放王一法@吴法民$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平吉堡邮局!宁夏银川750024  相似文献   

4.
中蜂换王法     
先把要换的蜂王连脾提出,用长镊子夹除蜂王,抖掉上面蜜蜂待用。然后将要介绍的蜂王连脾提出,把蜂王用铁纱罩罩住,(铁纱罩长7公分,高1.5公分,四角用钉、针  相似文献   

5.
中蜂换王新实践蜂王的寿命,虽然可达数年,但一两年后产卵明显减少,尤其是中蜂蜂王衰老更快,其中还有一些受精不足的蜂王,一年半左右就只产雄蜂卵。因此,中蜂王必须每年更换。本人在业余养蜂3年中,根据中蜂的特性,试用了一种更换蜂王的新方法,成功率达100%,...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20,(3):42-43
<正>要想养好中蜂,蜂王是关键。一个蜂王从卵到发育成熟出房大约需要18天,从出房到交尾成功需要9~12天。也就是说,整个过程需要将近1个月时间。在处女王交尾期间,由于天气、蜜源、王台质量等因素,其成败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换王是一件费心费力的工作。换王首先要有足够的优质王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蜂王产卵控制器,安台换王在移虫育王的第9~10天,将蜂王所在的脾尽可能是半蜜脾或正在大量出房的封盖子脾,提到控制器里,最好是双脾控制器如图所示,可放2脾蜂。控制器的组装要严丝合缝,特别是底部不能有缝隙,巢框上两边的蜂巢赘蜡要刮净,盖严控制器盖子,打开工蜂出入网片,然后靠在蜂箱最边侧,外面依次为卵、虫、蛹、粉蜜脾,最后是小隔板和饲喂器盒。  相似文献   

8.
饲养双王群必须注意防止失王。我在饲养实践中发现,蜂王经常附着在隔王板上(想是向上的习性及巢箱缺少产卵的巢房),开箱检查时稍不注意,两王极易混至一块,造成失王损失。所以,我建议初养双王的同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2011年初学养蜂的爱好者,于2012年初组建了青州市红叶谷养蜂专业合作社.2012年4月,去湖北买了200多箱蜜蜂开始了专业养蜂生涯.由于是初养不敢养得太多,卖出了100多箱,留下40多箱自己养.  相似文献   

10.
<正>中蜂一旦失王,容易出现工蜂产卵。因此,养中蜂育王是关键。中蜂蜂王宜选择枣红色王蜂群作为种群,蜂王健壮才能保持最好的产卵能力,蜂王只能用一年,及时换王十分有必要。换王要采用有王群育王,具体做法是:一、淘汰劣王在选定的育王群中把左右两区隔堵板纱网的封纸撕开,让群味混合,两蜂王选优去劣,合并成1群。二、移虫育王用纱网隔堵板将老王隔在副区,5个小时后移虫,将育王框放在主区的2框幼虫脾中间,每次育王20只。  相似文献   

11.
章立华 《蜜蜂杂志》2012,32(2):17-17
饲养中蜂的要点是新王、新脾。新王产子能力强,能维持较好群势;新王群采集积极,能提高产量,一般当年不会再分蜂,所以要尽量多养新王群。每年春季,在主要流蜜期到来之前,除个别特别优秀、仍有保留价值的老王外,其余一律换成新王。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中蜂的特性,每到分蜂季节,很多蜂群都闹着要分家。此时要把握好时机,多分些蜂群,便于提高产蜜量,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根据中蜂“好新”的特点,趁此机会把该换的老王和老脾换掉,一举三得。1 工具的准备每个蜂场都要有一些育王箱:可用1 cm厚的木板作隔板,把平箱按1/2分为2个小箱或按1/3分为3个小箱,但要注意每块隔板都要钻上一些数量不等的小孔。小孔不能太大,要做到工蜂无法通过,也不要太小或太少,因为中蜂嗅觉灵敏,它们是利用嗅觉来辨别群体,这样能使箱中气流互通,气味相同,以便蜂数的调整或蜂群的合并。分为2个小箱的育王箱,注意…  相似文献   

14.
蜂群合并,大都把弱群并入强群。合并的当天傍晚,打开强、弱各群(或无王群)的箱盖,取出强群的隔板,除去弱群老劣王(如需保留弱群的蜂王,要把蜂王另置于离原箱5公尺以外的新址);把巢脾逐一靠在强群蜂箱四周露天放置,不能重叠。天黑后,由于风吹露水打,工蜂会紧密而安静地  相似文献   

15.
笔者业余饲养中蜂20多年,饱尝过蜂群兴衰得失的经验教训,近10多年能使蜂群昌盛不衰的诀窍可以归纳为四句话:“满巢新脾蜂自壮,脾老群衰易逃亡;宁可少采几斤蜜,也要新脾几大箱”。所以,如何充分发挥中蜂的泌蜡造脾的潜在能力与外界条件,重视造脾与造脾技术的研究,对新法箱养中蜂来说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正为夺取早春油菜、槐花两大蜜源高产,在短时间内把蜂群养强养壮,目前我国南北方大部分蜂友都采用巢箱双王繁殖法。但在饲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知不觉丢失1只蜂王的现象,给饲养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大部分蜂友认为是二王在隔王板处相遇互相斗杀而引起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把2块立式隔王板用透  相似文献   

17.
戴元高 《蜜蜂杂志》2005,25(10):25-25
中蜂,其生物学特性与西方蜜蜂不同,因而在越冬过程中(特别是越冬期长的地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高温中蜂飞翔的临界温度一般为7℃左右;越冬最佳温度为0~4℃,在这样的温度下,蜜蜂呈半蛰伏状态,运动微弱,耗蜜量少,寿命较长。若箱内温度增高,蜜蜂将增强运动、加大耗蜜量,促使蜜蜂早衰和死亡。如:当温度长期处于5~7℃,西蜂仍能安全越冬,而中蜂群就有部分群出现蜂王产卵。2长期低温中蜂在-10℃以下低温的适应方法是加强蜂团的紧缩。随着外界温度下降,工蜂活动量减弱,蜂团内部温度下降。在长期低温的情况下,蜂团无法向饲料区转移而出现全群冻…  相似文献   

18.
本人在粤北山区工作数十年,当地气候特点是冬季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大,晴朗无风的天气气温可在12~14℃,夜间或北风天气温可下降到7~9℃,而且持续时间长,间有降雨,严重影响中蜂的采集(当地中蜂11~12℃才出勤,弱小群采集伤亡大),因此中蜂的越冬是否安全、顺利,不可忽视。本人年老,饲养中蜂数量不多,但年年早春繁殖最早,发展快,群势壮(6~8框蜂,全部新王)。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6月,遭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损失惨重,非常惋惜。中蜂是否发展顺利,我认为越冬是一个关键性季节,个人在实践中的体会是:1抓好晚秋的群势调整晚秋是中蜂采集冬蜜…  相似文献   

19.
西北冬季寒冷漫长,但中蜂养殖区,除了部分高寒山区外,大部分地方冬季在-10℃以内,虽不是十分严寒,但越冬阶段持续时间约4~5个月.近些年来,各地蜂农的养蜂热情高涨,西北中蜂饲养量逐年增加,但在生产实践中,许多中蜂饲养者特别是初养者,因缺乏中蜂越冬管理经验,常常导致越冬蜂大量死亡,轻者影响第二年蜂群发展,重者导致全场毁灭...  相似文献   

20.
中蜂由于具有嗅觉灵敏的特性,对异味和非同类的辨别能力很强,除在大流蜜和越冬期可以直接合并蜂群外,平时在断蜜期或蜜源末期合并蜂群时,容易引起激烈地相互咬螫,往往是两败俱伤,死伤遍地,有时蜂王也遭受围杀。是中蜂管理上的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用什么办法能在平时合并中蜂时不引起相互斗螫?我们经过半年多来的反复实验,证实酒、蜜、水混合液喷射蜂脾后,即使马上直接合并也不引起相互咬螫,既安全又快速,效果很好。在断蜜期合并蜂群(包括失王和蜜蜂产卵)成功率达百分之百,方法简单易行,具体作法是: 首先把需要合并和被合并的蜂群,在原巢箱中将蜂脾拉宽为3~5公分的距离,然后从上框梁的斜上方用口或小喷务器喷射酒、蜜、水各等份的混合液,使蜂身上带有小雾珠为度,喷毕,马上把两群的蜂脾迅速靠拢,盖好副盖与箱盖,合并即告完成。为什么用酒、蜜、水混合液合并中蜂效果那么好呢?我们经过多次观察和分析,初步认为是:白酒对中蜂的神经中枢有一定的麻醉和兴奋作用;蜜对中蜂有极大的引诱力,起了相互亲和的效果,同时工蜂相互舐食沾在身上的酒、蜜混合液,这样就很快冲淡和缓和了敌对情绪,这很可能是在合并时不引起相互斗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