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_2O_5 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_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_2O_5)、钾(K_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_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氮肥对棉花生育进程中器官建成的影响,本试验设置0 kg/hm~2、160 kg/hm~2、320 kg/hm~2和480 kg/hm~2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下棉花生长过程中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棉花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比例不同,导致各处理棉花产量不同,说明氮肥可以通过调控棉花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影响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株型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结构与功能的调控效应。【方法】在河南安阳进行了鲁棉研28号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试验,种植密度设置了1.5万、4.5万、7.5万、10.5万、13.5万株·hm~(-2)等5个水平,缩节胺用量设置了0,195,390 g·hm~(-2) 3个水平。【结果】提高棉花种植密度,节间长度和株高增加,果枝倾角、主茎叶倾角减小,叶片和茎干物质分配系数减小,导致个体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增大缩节胺用量,可减小棉花果枝方位夹角、株高,增加果枝倾角、叶长和叶柄长,铃干物质分配系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密度和缩节胺对果枝夹角、果枝倾角、株高、叶和果实的干物质分配系数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对棉花空间成铃结构存在互补效应。在缩节胺用量为390 g·hm~(-2)、种植密度10.5万株·hm~(-2)时,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值14 362 kg·hm~(-2),籽棉产量最高(3 257.4 kg·hm~(-2))。【结论】综合产量和品质效应,密度保持在7.5万~10.5万株·hm~(-2)、缩节胺用量在195~390 g·hm~(-2)时棉花均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对指导黄河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和培育机采棉最佳株型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品种和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成铃、产量和株型影响,明确长江流域棉花集中成铃与高产协同表达群体株型特征。【方法】采用大田试验,2014年和2015年前茬均为大麦,2014年以国欣12-1、宜机棉、鲁棉研36为供试品种,设计2种氮肥用量水平(45 kg·hm~(-2)、150 kg·hm~(-2));2015年进一步以国欣12-1为材料,设置2个缓释肥纯氮用量(150 kg·hm~(-2)、225 kg·hm~(-2))和2种运筹(苗肥和花肥质量比分别为70%∶30%和100%∶0)处理,并以常规施肥(纯氮150 kg·hm~(-2))和不施肥为对照。【结果】2014年施纯氮150 kg·hm~(-2)时,国欣12-1籽棉产量达4 014.72 kg·hm~(-2)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015年苗期一次性施入缓释肥氮素用量150 kg·hm~(-2)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30.96%;前述2个处理下,国欣12-1成铃也较为集中,8月15日至8月30日成铃数占总成铃数比率(成铃率)分别达31.8%,26.1%,均高于其它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同期成铃率与籽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_(2014)=0.948**、r_(2015)=0.976**)。进一步分析株型指标与8月15日至8月30日成铃率、籽棉产量的关系,提出了长江流域大麦后直播棉群体优化指标。【结论】大麦后直播棉群体优化指标可以实现高产和集中成铃的协同表达。  相似文献   

5.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缓释氮肥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以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小麦后直播的种植方式,设3个缓释肥氮素用量:45、90和135 kg·hm~(-2),2个施用时期分别为2叶期和4叶期。以常规氮肥尿素(纯氮90 kg·hm~(-2),CK1)和不施肥为对照(CK2)。【结果】缓释肥氮素90 kg·hm~(-2),并于2叶、4叶期施用产量较高,其中2017年籽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达4 198.7和4 037.8 kg·hm~(-2),比对照CK2分别高517.2和356.3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也表现为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于2叶、4叶期施用较高,其中2017年分别达到14 090.5 kg·hm~(-2)、13 564.5 kg·hm~(-2),分别比对照CK2高12.6%和8.4%。氮素积累量表现相似的结果。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进一步表明,2叶期施缓释肥氮素用量45 kg·hm~(-2)的处理氮素回收利用率(NARE)、氮素农学利用率(NAE)及氮素生理利用率(NPE)都最高,2叶期施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的处理其次,如2017年2叶期施缓释肥氮用量45 kg·hm~(-2)处理的上述3个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75.62%、23.68%、77.26%,施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处理则分别为60.9%、19.9%、46.6%,而对照CK2仅为53.79%、14.12%、40.91%。【结论】小麦后直播棉在2叶期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促进群体干物质生产并实现高产,同时达到轻简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密度与化控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密度和棉太金化控对长江流域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以期为该种植模式下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1―2012年,于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田以早熟品种国欣早11-1为材料,设置75 000、90 000、105 000株·hm~(-2)3个密度;棉太金用量分别为0、1 170、2 340 m L·hm~(-2)进行试验。【结果】在90 000~105 000株·hm~(-2)密度下配合1 170 m L·hm~(-2)棉太金(苗期:90 m L·hm~(-2)、盛蕾期:180 m L·hm~(-2)、盛花期:360 m L·hm~(-2)、盛铃期:540 m L·hm~(-2)),小麦后直播棉籽棉产量最高,达3 551.3~3 687.5 kg·hm~(-2)。在此条件下,棉株对氮、磷、钾素的吸收量也最高,分别达117.8 kg·hm~(-2)、77.4 kg·hm~(-2)、116.4 kg·hm~(-2)。其中,氮素吸收量在盛蕾期—盛花期最高,磷、钾吸收量则均于盛花期—吐絮期达到最大。相关性分析发现,长江流域小麦后直播棉产量与氮、磷、钾素总吸收积累量,尤其是在盛花期—吐絮期总体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中高密度下配合施用适量棉太金可增强棉株对氮、磷、钾等元素的吸收,以盛花期-吐絮期为最盛,从而实现长江流域小麦后直播棉高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晚播条件下不同高密度棉花群体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旨在探索黄河流域冀中植棉区棉花晚播适宜的密度。【方法】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2个密度处理:9.0万株·hm~(-2)(D1)和12.0万株·hm~(-2)(D2)。2017年以农大601和国欣棉9号为材料,2018年供试品种为农大601。研究不同高密度对棉花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在棉花快速生长时期,D2密度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D1,可见较高密度在棉花旺盛生长阶段易创建较大的冠层结构,但过高的叶面积指数导致群体郁闭,不利于群体光合性能提高,尽管D2群体总干物质及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较多,但较强营养生长势制约了生殖生长,导致生殖器官养分分配比例降低;增加密度对铃重及衣分没有影响,可能因为年际间气候因素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素2年结果不尽一致。【结论】在该地区适宜晚播条件下,D1更有利于构建合理的棉花群体结构,易达到稳产;而D2有获得高产的潜力,在提高群体干物质总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化控技术改善群体器官间养分分配,提高经济系数可获得更好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川西平原区粳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德粳3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4种施氮量,即N180—纯氮用量为180 kg·hm~(-2),N210—纯氮用量为210 kg·hm~(-2),N240—纯氮用量为240 kg·hm~(-2)和N0—纯氮用量为0 kg·hm~(-2);副区因素为种植密度,即行距×株距为25 cm×20 cm、25 cm×16 cm和25 cm×12 cm,分别记为D20、D16和D12;测定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指标。结果表明,与N180处理相比,N210和N240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4. 14%和12. 84%,产量分别提高8. 42%和10. 05%。施氮量从180 kg·hm~(-2)增加至240 kg·hm~(-2),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加,而水稻氮肥偏生产力均逐渐降低。N180和N210处理中,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明显提高成熟期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可见,川西平原粳稻种植推荐施氮量为180~210 kg·hm~(-2),种植密度为25 cm×(12~16) cm。  相似文献   

10.
《棉花学报》2021,33(3)
【目的】花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现象普遍存在。研究减氮配施不同生物刺激素黄腐酸(Fulvic acid,简称F)、壳聚糖(Chitosan,简称C)、海藻酸(Alginic acid,简称A)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及其氮素利用的影响,旨在为棉田氮素优化管理和减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棉花大田氮肥常规施用量(360 kg·hm~(-2),N_1)、减量20%(288 kg·hm~(-2),N_(0.8))和减量40%(216 kg·hm~(-2),N_(0.6))叶面配施生物刺激素(不施刺激素0 g·kg~(-1),S_0;黄腐酸0.12 g·kg~(-1),F;壳聚糖0.1 g·kg~(-1),C;海藻酸0.24 g·kg~(-1),A),分析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形态,收获期棉花产量、氮肥吸收总量及利用效率。【结果】适量减氮配施壳聚糖、黄腐酸和海藻酸均可促进棉花的生长,提高产量和收获期氮肥利用效率。其中,减氮40%配施壳聚糖(N_(0.6)C)处理下棉花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产量及氮肥吸收总量均最高。初花期至盛铃期,减氮40%配施壳聚糖(N_(0.6)C)处理的棉铃可溶性蛋白含量较N_(0.6)S_0提高41.39%,铃数、铃重和单株籽棉产量分别为7.85、6.79 g和46.47 g,较N_(0.6)S_0显著提高19.33%、25.60%和58.87%;减氮40%配施壳聚糖(N_(0.6)C)处理在棉花收获期氮肥吸收总量最大,为10.28 g,较N_(0.6)S_0显著提高193.71%,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较N_(0.6)S_0提高38.76%、116.45%、88.60%。减氮20%配施黄腐酸(N_(0.8)F)对根系形态改善幅度最大,其处理的棉株根表面积、根长度、根体积、平均直径、根尖数、分支数分别为263.91 cm~2、183.58 mm、0.21 mm~3、0.39 cm、4 073和4 842,分别较N_(0.8)S_0提高了63.56%、28.96%、305.74%、103.22%、100.16%、105.69%。减氮20%配施海藻酸(N_(0.8)A)较N_(0.8)S_0显著增加棉花铃重和铃数,提高籽棉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论】适量减氮配施壳聚糖、黄腐酸和海藻酸促进棉花株高、叶绿素含量,协调各营养器官干物质量和可溶性蛋白向铃转运,促进成熟期氮肥积累,增加铃重和铃数,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夏(麦/油后)直播棉适宜的氮肥用量,2018年在湖北省3个主产棉区5个试验点进行施氮量分别为120,150,180,210,240 kg/hm~2的一年多点试验,在固定磷肥和钾肥及夏直播模式下研究见花一次施肥技术的氮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及田间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皮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氮肥用量为150kg/hm~2的处理皮棉产量最高(1 498 kg/hm~2),但是5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该模式在本试验设置的施氮水平范围内可获得最佳产量及比较稳定的产量;纤维品质在5个不同氮肥处理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此模式下施氮量对棉花品质没有产生影响;棉花生育特性及田间长相在5个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间也没有显著差异,该模式下一次施氮量的5个处理对棉花生育进程及长势没有产生影响。因此,湖北棉区夏直播模式条件下,见花一次施氮量在120~240kg/hm~2可实现棉花稳长,并获得稳定的产量和品质。为提高植棉效益,从"减投不减产"植棉策略出发,夏直播棉一次施氮量不超过150 kg/hm~2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晚播、增密、减氮是长江流域棉花生产通过缩短生产周期来降低人工成本和物化成本的有效途径,适宜的播种时间是麦/油后直播棉花产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适宜的播期及晚播下限的研究未见报道。【方法】2018年和2019年在湖北省主产棉区4个试验点进行播期试验,试验设5个播期处理,分别为5月20日、5月25日、5月30日、6月4日、6月9日,在高密度、低氮条件下,研究不同播种时间对棉花生育进程、田间长势长相、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推迟播种可通过缩短播种出苗期和苗期加速棉花生育进程,全生育期缩短,纤维品质稳定。但是,随播期推迟,伏桃数量、单株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数、籽棉产量及成熟期吐絮率下降。特别是过迟播种,单位面积成铃数、10月20日吐絮率及产量会显著下降。【结论】长江流域相似棉区麦/油后直播模式最适播期建议在5月25日左右,以不晚于6月4日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晚播、增密、减氮是长江流域棉花生产通过缩短生产周期来降低人工成本和物化成本的有效途径,适宜的播种时间是麦/油后直播棉花产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适宜的播期及晚播下限的研究未见报道。【方法】2018年和2019年在湖北省主产棉区4个试验点进行播期试验,试验设5个播期处理,分别为5月20日、5月25日、5月30日、6月4日、6月9日,在高密度、低氮条件下,研究不同播种时间对棉花生育进程、田间长势长相、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推迟播种可通过缩短播种出苗期和苗期加速棉花生育进程,全生育期缩短,纤维品质稳定。但是,随播期推迟,伏桃数量、单株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数、籽棉产量及成熟期吐絮率下降。特别是过迟播种,单位面积成铃数、10月20日吐絮率及产量会显著下降。【结论】长江流域相似棉区麦/油后直播模式最适播期建议在5月25日左右,以不晚于6月4日为宜。  相似文献   

14.
钾肥用量对棉花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要么产量受制于缺钾引起的早衰,要么过量施钾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养分流失。然而,最适宜棉花生物质积累和增加产量的钾肥用量并不明了,因而也无适宜的施钾量推荐给农民。因此,采用大田试验(随机区组设计)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棉花(华杂棉H318)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K2处理(225 kg hm–2)产量(1341 kg hm–2)最高,单位面积成铃数(74个 m–2)最多,盆栽试验结果具有相同趋势。同样,K2的棉株生物量,在各个取样时期都最大,尤其是生殖器官生物量。在5个钾肥用量(0~450 kg hm–2)处理中,棉株生物质快速累积期几乎同时启动,但终止期存在一定差异。棉株生物质快速累积期间,K2处理无论是营养器官还是生殖器官生物质的平均累积速度、最大累积速度均最高。可见,在长江中游棉区中等肥力棉田,同时施用N 300 kg hm–2和P2O5 90 kg hm–2的条件下,钾肥用量225 kg hm–2更有利于棉花提高产量,因为在这一用量条件下棉株生物质累积速度最快、累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群体棉花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累积特征值的差异。【方法】供试品种为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杂交种中棉所75(CCRI 75)和常规品种鲁棉研28(SCRC 28),2012和2013年密度处理为1.5万、5.1万和8.7万株·hm~(-2)。【结果】不同密度群体在棉花不同生育期PAR存在显著差异,且冠层光透射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不同种植密度的棉花群体冠层株型结构各不相同,不同群体棉花茎叶的空间分布决定PAR的分布;LAI随生育进程呈现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不同的密度群体LAI均在播种后60 d左右开始快速增加,100 d或110 d后LAI开始急速下降;随密度增加最大生物量累计值减少,且营养器官占单株总干物质的比例增加,而生殖器官所占比例下降;密度显著影响马克隆值大小,高密度下马克隆值最大。【结论】本研究为棉花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土壤中的残膜含量对棉花根区环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新陆中4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了0(CK)、225、450、675和900 kg·hm~(-2)共5个残膜量处理,于2013-2014开展2年小区模拟试验,研究了棉田土壤氮素、根系形态、产量性状随土壤中残膜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残膜量的增大产量均呈下降趋势,450、675、900 kg·hm~(-2)残膜量处理的产量均显著(P0.05)低于0 kg·hm~(-2)(CK),其中900 kg·hm~(-2)处理的产量降低了22.2%。残膜阻碍根系生长,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均随残膜量的增加而下降,其中,900 kg·hm~(-2)处理较0 kg·hm~(-2)(CK)分别下降了33.7%,24.3%,19.72%,66.4%和35.3%;0 kg·hm~(-2)与225、450、675、900 kg·hm~(-2)残膜量处理在花期和铃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残膜量的增加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呈增加趋势,与0 kg·hm~(-2)(CK)相比,900 kg·hm~(-2)处理在铃期铵态氮增加了36.6%、硝态氮增加了40.1%。【结论】残膜降低氮素利用率,阻碍了根系生长,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环节均已实现机械化,但采摘环节仍大量使用人工,农机农艺不协调是导致机收比例低的主要原因。优化机采棉行距配置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有效途径,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机采棉行距,探究其对棉花产量形成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机采棉行距配置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生产中最佳密度,在密度一致基础上,设置"一膜三行"(S1,平均行距76 cm)、"一膜四行"(S2,平均行距57 cm)、"一膜六行"(S3,平均行距38 cm) 3种行距,其中S3处理为常规机采行距(CK),研究行距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对产量形成及氮、磷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行距下棉花干物质的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2年均值表明随着平均行距的降低,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降低43.3%,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降低(1.4 g·株~(-1)·d~(-1)),快速积累期起始时间从出苗后51.4 d逐渐推迟至62.5 d,但快速积累持续时长从19.7 d增加至35.1 d。增加行距显著提高单株成铃(0.9个),对铃重及衣分无显著影响,籽棉及皮棉产量显著增加16.7%和17.4%。行距对植株养分积累与分配有显著的影响,S1处理氮积累总量(907.0 kg·hm~(-2))、磷积累总量(58.3 kg·hm~(-2))、吐絮期经济器官氮分配率和磷分配率(N 55.7%和P_2O_5 69.1%)、每100 kg皮棉氮素吸收量(32.1 kg)均最高;而S3处理氮积累总量(664.5 kg·hm~(-2))、磷积累总量(38.9 kg·hm~(-2))最低,S2处理吐絮期经济器官氮分配率和磷分配率(N 48.5%和P_2O_5 60.3%)、每100 kg皮棉氮素吸收量(28.6 kg)最低。【结论】综合来看,一膜三行下植株养分指标及产量均优于其他行距,更适宜作为高效机采的行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试验研究喷施浓缩沼液对棉花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浓缩沼液水溶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5种不同用量的浓缩沼液喷施盆栽棉花幼苗,研究不同喷施量(163 m L·hm~(-2)、326 m L·hm~(-2),489 m L·hm~(-2)、668 m L·hm~(-2)、815 m L·hm~(-2))和喷施后时间(喷施后第2天、第4天、第6天)对棉花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适宜喷施量的浓缩沼液对棉花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过量的浓缩沼液则会抑制棉苗生长,喷施489 m L·hm~(-2)浓缩沼液的株高、单株干物质质量、叶面积均最高,两批次试验喷施后第6天的平均值分别比对照高21.15%,35.95%,18.84%。喷施浓缩沼液还能提高棉花苗期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2个批次试验均以喷施489 m L·hm~(-2)浓缩沼液的最高,平均值分别比对照高18.84%,24.03%,3.16%。幼苗叶面喷施浓缩沼液后见效快,尤其以0~4 d内的效果最佳。【结论】适宜用量的浓缩沼液对棉花幼苗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均有积极影响,利于棉花形成壮苗,为棉花后期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棉花学报》2021,33(4)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种植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麦后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和直播)、品种(中熟和早熟)和氮肥运筹(不施氮和适宜氮肥运筹)对其生育进程、生物量累积与分配、产量、种植效益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育苗移栽方式相比,直播棉花生育进程快,尤其苗期缩短10~17 d;直播棉花生育中后期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较高,且经济系数均以早熟品种较高。适宜氮肥运筹下,直播早熟品种与移栽中熟品种霜前皮棉产量均较高,且两者间差异不显著。适宜氮肥运筹下,移栽棉花的籽棉产值是直播方式的1.0~1.2倍,总成本是直播方式的1.8~2.0倍,收益仅为直播方式的23.0%~43.1%。氮素效率的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农学利用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运筹,直播方式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比移栽方式提高40.0%和76.4%(2017年);品种对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与氮肥运筹,早熟品种的氮素生产效率比中熟品种提高45.3%(2017年)。【结论】长江流域棉区,适宜氮肥运筹下早熟品种麦后直播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稳产、生产总成本低而效益高;其氮素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较高,是该棉区麦后棉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0.
灌水量对北疆棉花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研究增效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缓释型水乳剂,简称DPC+)对棉花化学封顶的效应,为完善新疆棉花化学封顶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早熟陆地棉品种新陆早53号为材料,设置不同的灌水量(3000,4800,6600 m3·hm~(-2))和DPC+剂量(450,750,1050 m L·hm~(-2)),测定棉花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棉花株高和单株果枝数随DPC+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低(450m L·hm~(-2))、中(750 m L·hm~(-2))、高剂量(1050 m L·hm~(-2))DPC+处理的株高和单株果枝分别比人工打顶增加9.4cm和4.8个,6.2 cm和3.9个,2.2 cm和2.6个。中等灌水量(4800 m3·hm~(-2))下棉花产量最高,比低灌水量(3000m3·hm~(-2))处理增产20%左右,比高灌水量(6600 m3·hm~(-2))处理增产5%左右。低、中、高灌水量下,分别以低、中、高剂量DPC+的产量最高,一般较人工打顶提高5%~10%。低灌水量下低剂量DPC+处理主要依靠较大的群体生物量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高灌水量下高剂量DPC+处理主要依靠较高的产量器官干物质分配率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而中等灌水量下中等剂量DPC+处理的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得益于比较适宜的冠层生产能力和合理的干物质分配能力。【结论】灌水量需要与DPC+剂量互相配合,在增加群体物质生产能力的同时保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这是提高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成功率的关键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