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蜂巢础在养中蜂的妙用流蜜时节,把意蜂巢础加入中蜂群中修造而成的巢脾,实践中我发现它具有以下特点:1意蜂巢础房基比中蜂的房基大,中蜂在意蜂巢础上造脾时,房壁明显加厚,这样巢脾显得十分结实。2蜂王是靠一对前足测量巢房的大小来决定是产工蜂卵还是雄蜂卵。当她从这种巢脾上爬过时,发现它既不象雄蜂房,也不像工蜂房,就不在上面产卵了。这样,这种巢脾就没培育过幼虫,没有茧衣,也就不容易孳生巢虫。3工蜂在这种巢脾上贮存花蜜和花粉的积极性丝毫不会改变。这种巢脾结实耐用,极适宜中蜂群作贮蜜用。流蜜时加入蜂群中扩巢,让蜜蜂贮存花蜜…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存环境下中蜂过箱的方法根据蜂群生存环境及过箱时所具备的条件可分为翻巢过箱、不翻巢过箱和借脾过箱三种方法。1.翻巢过箱:凡是能搬动的蜂巢都可采取此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翻转蜂巢、驱蜂离脾:先打开蜂桶盖,喷几下烟,观察蜂巢的建造方位及巢脾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1 中蜂巢脾的修补方法 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注重巢脾的修造对蜂群管理十分重要.从巢脾的修造质量上能反映出一个蜂场的管理水平. 1.1新脾修造 中蜂易受巢虫侵害,若采用在上梁腹面开设巢础沟加固巢础的办法,则极易成为巢虫的通道,导致巢虫上脾危害;否则,巢础极易与上梁脱离,抖蜂、取蜜,损毁巢脾.采用在距上梁下沿2~3个巢房长度之处再加上一道巢础线的办法,用来粘贴巢础加固巢脾,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冬去春来 ,万物复苏。当气温上升到 5℃以上时 ,在风和日丽的中午 ,越冬的中蜂陆续飞出蜂巢进行排泄爽身飞行。如果外界气温继续处回升趋势 ,中蜂便开始了春繁前的准备工作 ,它们由中间巢脾向两边巢脾咬去巢脾中下部的旧巢房 ,使原本完整的巢脾变成半月形缺痕 ,不久又在缺残处造出浅褐色的新巢房。在养蜂人奖励喂饲或外界进蜜粉后 ,腹部渐大的蜂王便在新脾上产卵 ,这即是中蜂生物学习性中的咬脾现象。有人认为中蜂咬脾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性 ,根据观察研究 :中蜂咬旧脾再重新造出新脾 ,虽然破坏了巢脾的完整性 ,消耗了蜂群的劳动力 ,浪费了一…  相似文献   

5.
中蜂自然蜂巢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与周围空间位置的关系等等,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淘汰、蜂群适应自然生存和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自然蜂巢和蜂群的生活是相适应的。可以认为,由于自然选择和淘汰的结果,自然蜂巢是最适合于蜂群工作与休息的场所。人工活框饲养中蜂,改变了自然蜂巢不能变动巢脾位置的局限性,人们能主动地按照生产的需要和蜂群各阶段生长繁殖任务而灵活地改变巢脾的位置,从而改变了蜂巢的  相似文献   

6.
意蜂巢脾与中蜂巢脾比较 ,除了巢房要大点、深点而外 ,还有以下不同 :巢脾完整、坚硬结实。由于意蜂巢脾中含有一定量的蜂胶 ,它对蜜蜂的病虫害有一定的抵抗和抑制作用 ,特别是对防御巢虫侵害作用显著。在中蜂饲养中 ,常常有人认为意蜂巢脾放在中蜂群中 ,会促使中蜂蜂王在意蜂巢脾中产雄蜂卵而不敢使用 ,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 :在中蜂生产中 ,适当使用一些意蜂旧巢脾 ,能减轻病虫害对中蜂的危害 ,对控制分蜂热等都大有好处。现将具体做法叙述如下 :1 选择较好的意蜂旧巢脾必须选择经意蜂群用过 1~ 2年的 ,且没有雄…  相似文献   

7.
山区蜜源丰富,野生蜂、旧法饲养的中蜂很多,利用中蜂自然分蜂季节,可以收到自然分蜂的蜂群。一、放蜂巢招收将蜂巢(蜂桶、蜂箱)内烤热立即粘上新巢脾(如果是原来养过蜂的老巢效果更好,则不需粘巢脾,只要清洗烟薰便可),用蜂箱要放2~3框有少量存蜜的巢睥在内,然后把蜂桶、蜂箱放置在背  相似文献   

8.
中蜂咬毁巢脾,是它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生活在野生状态下的蜂群,靠这种本能去更新巢脾,整顿蜂巢,控制巢虫的为害。随着改良饲养中蜂的进展,大批中蜂采用了活框饲养。更新巢脾等工作可以在养蜂员的帮助下去完成。同时,咬脾给蜂群本身造成损失,给管理工作带来麻烦。所以,防止中蜂咬脾,进而逐渐地控制这一习性,是改良中蜂品种的一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巢虫 (蜡螟 )是令广大饲养中蜂蜂友头痛的主要虫害之一 ,它蛀食巢脾 ,损伤蛹与幼虫 ,影响蜂群的健康发展 ,严重时蜂群飞逃 ,从而造成损失。本人是位业余饲养中蜂者 ,在实践中发现 ,采用巢框不布线 ,经常换下旧巢框 ,使蜂巢内巢框 (特别是上梁 )使用期尽量不超过 4个月。几年下来 ,均未发现巢虫上脾危害。我每隔 3~ 4个月便结合取蜜 ,将摇过蜜的巢脾沿上梁削下 ,移入事先准备好的新巢框内。将巢脾吊在巢框上 (绑脾法可参照《蜜蜂杂志》1999年第 1期 16页张绪林蜂友介绍的铁皮爪绑脾法 ) ,然后小心地放还原群 ,次日检查并纠正 ,如已粘好 ,去…  相似文献   

10.
正养中蜂,进入6月防治巢虫是一道难过的坎。土法饲养也好,活框饲养也罢,一旦巢虫上脾危害,不易根治。轻则难以养成强群,重则蜂群飞逃。近年来,我着重分析自然蜂巢,并把我的活框群组合成类似自然群形态,让中蜂群易结成团,巢虫危害大大减少。土法饲养中蜂群,是根据蜂数决定蜂巢体积,绝不会轻易露脾,蜂群一年割一次蜜,割蜜时看不到巢  相似文献   

11.
<正>蜂脾是蜜蜂栖息、繁殖后代和贮存食物的场所。在蜜蜂繁殖期间,如果巢脾不够,会限制蜂王产卵,影响蜂群增长,还会加速分蜂热的产生。在大流蜜期,如果巢脾不够,贮蜜场所缺乏,影响蜂蜜产量。因此,蜂群繁殖到一定程度就要加脾,以满足扩大蜂群的需要。中蜂具有喜新脾厌旧脾的习性,要从蜂群中抽取旧脾换上新脾(一般一年换12次),有利于中蜂繁殖。为了防治病虫害,也有必要加础造新脾换旧脾。如果条件不具备,强行加会适得其反,蜜蜂不但不造脾,还会影响蜜蜂对蜂巢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初学者有时急于扩巢,往往在蜂群无造脾条件下加框,对蜂群不但  相似文献   

12.
中蜂咬脾有二种原因。一种是因巢脾陈旧而咬;一种是因巢虫而咬。因巢脾陈旧而咬的咬脾时间,一般在越冬后期,蜂王开始产卵前,工蜂把蜂巢中心的巢脾大量咬去,以便筑造新脾,供蜂王产卵之用。这时咬去  相似文献   

13.
<正>蜜蜂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它们通过泌蜡来筑建用以繁衍生息、贮存饲料的巢穴。这些巢穴通常由一片或多片与地面垂直、间隔排列的巢脾构成,而这些巢脾又由六角形的巢房组成。蜂巢通常分为自然蜂巢和人工蜂巢。前者指由野生蜂营造的蜂巢,根据蜂种不同有单巢和复脾蜂巢;后者指家养蜜蜂的蜂巢,一般由人们提供活动巢框,巢框内镶有巢础,由蜜蜂在巢础上修建巢脾而构成蜂巢。蜂巢是养蜂的基础,如何养好蜂应从如何建造好巢房开始。  相似文献   

14.
1988年4月9日,笔者对两群圆桶饲养的中蜂进行了过箱试验,获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简述如下,供业余初学养蜂爱好者参考。1.按照新法饲养中蜂的要求,预先准备好标准蜂箱一只,穿了三道细铁丝的巢础框架5~7个。再搜集旧法饲养中蜂的自然巢脾若干(中蜂因越冬损失或逃亡的旧脾均可),从中挑选无巢虫危害和较新的自然巢脾,用淡盐水浸泡一夜,然后捞起用手轻轻地将蜂房内的盐水甩出,悬挂在窗口吹干。2.把处理好的巢脾用蜂蜡粘接到各个巢  相似文献   

15.
范克民 《蜜蜂杂志》2011,31(11):27-27
巢脾的好坏,决定蜂群的质量和产蜜量的高低。在养蜂时,要时刻关注巢脾的变化。中蜂抗巢虫能力差,对巢脾很有讲究,尤其在越冬期间天气较冷时,要提早做好准备,把巢脾按新老进行排列,以便顺利将老巢脾及时抽出,不然的话将影响蜂群安全越冬。下面将我多年对巢脾抽老留新的做法贡献给饲养中蜂的朋友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是一名基层养蜂员,1965年开始新法饲养中蜂,1974-1984年专业养意蜂,20年多的定地加小转地中蜂和西蜂并养,利用西蜂清理中蜂巢脾上的巢虫和患有"中囊病"巢脾上的死蛹,进行中西蜂营养杂交育王,越冬时抽出中蜂老脾利用脾上贮存的花粉给西蜂春繁期间育虫,流蜜高峰期用西蜂巢脾给中蜂群贮蜜,用西蜂出房子补给中蜂的弱群和幼虫病群。  相似文献   

17.
小经验     
有些人养的中蜂,过箱后反而引起蜂群逃亡,不上脾。这究竟是何原因?据我观察,主要是没有做好保温工作。箱内空旷,蜂往往集结于箱角上,时间一长,子脾全部冻死,蜜蜂更不愿上脾。因此,除了要选择暖和天气过箱,加快过箱速度外,还要注意过箱后的保温,我认为这是中蜂过箱后上脾的关键。这是因为过箱后巢脾变冷,不加强保温,巢温难以回升。蜂巢如何保温?主要应当缩小巢内空间,减少空气流通,减少温度扩散。适时调脾,宁可少,不能多。隔板外应填满保温物,箱面用纸张覆盖,加上副盖再填充保温物,然后才加上大盖。早春晚秋气温低,箱外还要  相似文献   

18.
刀割取蜜除适用于自然蜂群外 ,活框饲养的蜂群仍然适用。在流蜜期 ,中蜂有极强的造脾能力 ,割取后能很快恢复原状 ,且能刺激蜜蜂兴奋 ,便于旧脾的淘汰 ,减少巢虫滋生 ,是增强蜂群生命力的有效举措。方法是 :将活框饲养蜂群的巢脾提出抖尽蜂 ,平放于木板上 ,沿巢框内围把脾割下 ,再割下巢脾上部贮蜜带 ,下部子脾用铁皮爪 (制法见《蜜蜂杂志》 1999年第 1期 16页 )固定在原巢框上部后放回原群 ,蜜蜂会沿巢脾下端接造新脾 ,上部子脾随幼蜂的出房蜜蜂会在房里贮蜜 ,又成为贮蜜带 ,蜜封盖后又如前法将贮蜜带割下。这样 1张巢脾在不采取其他调控方…  相似文献   

19.
中蜂在春季繁殖期间蜂脾关系的确定,要根据蜂群成半球形的特点,加大巢脾和增加小的边脾来扩大蜂团。因此蜂脾关系的布置,也应适合中蜂巢的自然规律。据我的观察,认为只要每框蜂有1,500只以上,就可以算作蜂脾相称了。我采用的巢框上梁为27毫米,中蜂仔脾厚度是25毫米(平均值计算)。当框距为4—6毫米时,牌距已达到8—10毫米,这对哺育蜂可以通行无阻。为加快中蜂春繁速度,我采取紧缩4—6毫米的框距,效果是好的。中蜂是只要有蜂1500只左右就能有效地利用蜂群的哺育力。根据自然蜂巢是中间大、两边小的半球形式。我把框距紧缩到4—6毫米,既有利于保温,而且四框蜂可以放五框脾。快要出房的老子脾由蜂球中心抽出靠边放,将边脾放进蜂球中  相似文献   

20.
1 蜂群转移时机的选择当年 11月至次年 2月中蜂不宜换到GN式蜂箱中饲养和过箱 ,因为此期气候较冷 ,巢脾脆 ,操作时容易弄破 ,特别是有新巢房的那一部分尤其容易弄破 ,且工蜂泌蜡能力极弱 ,修复巢脾困难。在南方 ,假如 11月份强行过箱或换箱型 ,则正值蜂群采冬桂花储备越冬饲料与培育越冬蜂时期 ,免不了要损失一些工蜂 ,破坏一些巢脾 ,对采蜜和储蜜均不利 ;而过箱后面临越冬 ,对发展蜂群毫无意义。 2月 ,利用南方的春桂花或白菜型油菜花期强行换箱型与过箱 ,因正值蜂群的繁殖初期 ,所以会阻碍群势的增殖。每年的 3~ 5月是中蜂换箱型和过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