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高蜂王浆产量,就会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如何提高蜂王浆产量呢?其主要技术措施有: 一、培养强群,蜂群群势要达到16框以上 在蜂群中,蜂王浆是由青年蜂分泌的,所以,要提高蜂王浆产量,蜂群中就必须要有大量的青年蜂.如果只有8~10框足蜂,就不可能夺取蜂王浆高产.为此,必须培育青年蜂多的强群,使群势达到并较长时间保持在16框以上,为增产蜂王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继框养蜂跟小继箱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小继框是在同一个箱内,上框与下框之间没有隔王栅。小继框养蜂蜂蜜产量高、质量好,长年不用饲喂,取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不会失王;没有“分蜂热”,逃蜂少、省工时、易管理。1 小继框与平箱混养产蜜量高、质量好我总结:100群平箱的蜂场,取1次蜜约250 kg,而在100群蜂中养小继框70群、平箱30群,单取小继框的蜜就可超过325 kg,而30个平箱群不取蜜,为繁殖群,专为70个小继框群“服务”,取蜜比平箱群多75 kg以上,少取30个平箱既省工又省时。小继框养蜂非常适宜生产巢盒蜜,1个小框能生产1.25 kg巢盒蜜(500 g巢蜜盒2个,250 g 1个)。  相似文献   

3.
崇庆县位于川西平原都江流域,是个平壩多,山区少,兼有丘陵的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养蜂的好地方。 1959年蜂群从1,630群(8151框)发展到4,051群(20,258框),共取蜜214,992斤(不包括饲料蜜15,000斤),平均每框取蜜26.4斤,增殖1.48倍。如安阜公社养蜂埸,本国蜂从121框发展到750框,取蜜7,693斤,产蜡133斤,创造了每框取蜜64斤,产蜡1.1斤,繁殖4.5倍的高产事迹。廖家公社意大利蜂从207框发展到840框,取蜜11,178斤平均每框取蜜54斤,繁殖3倍。特别是大划公社五四蜂埸,在  相似文献   

4.
王长春 《中国蜂业》2003,54(4):18-18
我是个业余养蜂爱好者 ,养蜂 2 0余年 ,曾有过一次滥用药物的教训 :记得是 1983年开始养蜂 ,春天出窖群势很好 ,我用抗生素类药和磺胺类药来预防蜂病 ,由于用药过量 ,只见蜂群大片子不封盖 ,最后 10多箱蜂全部垮掉 ,不得不重新买蜂。这次教训后 ,我采取饲养强群 ,综合治理的办法。 2 0多年来 ,除治螨外没有饲喂任何药物。一、饲养强群 ,增强抗病力春季蜂群排泻后 ,立即合并弱群 ,群势在 3框足蜂以上 ;夏季繁殖期不能低于 5框足蜂 ;秋季流蜜期及准备越冬群不能低于 10框足蜂。只有饲养强群才能有强的防病、抗病能力。二、定期更换蜂箱春季排…  相似文献   

5.
良平大队位于广东从化县北部的山区,共有444卢,1,700人口。整半劳动力723人。耕地面积2,120亩。1962年全大队总收入185,000元。其中养蜂出售蜂蜜收入为17,812元。1963年上半年全大队总收入为84,780.05元。其中出售蜂蜜9,931.29元。增殖蜜蜂300框。价值1,800元。良平大队由1956年开始改良饲养中蜂。到1957年把100余笼旧式饲养的竹笼蜂全部过了箱,用新法饲养。几年来都是由大队经营。1962年全大队只有一个养蜂场,8名养群员。年初有蜂207群(818框)。全年产蜜11,825.5斤,产蜡58斤。到1963年由于大队积极培养生产小队养蜂,有9个生产队办起了蜂场。夏季全大队发展到16个养蜂员,335群(1,182框)。到年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金堂县栖贤乡高简村养蜂专业户黄金安、张永兴夫妻俩,从1982年冬买12群24框越冬蜂开始养蜂以来,到1987年已发展到30箱60群450框蜂,收入21000多元(出售蜂80框未计)。1988年在严重自然灾害影响下,全年收入仍达18000多元。除去开支,盈利12000多元。黄金安、张永兴夫妻俩人养  相似文献   

7.
陈治凯 《蜜蜂杂志》2006,26(9):37-38
自从《蜜蜂杂志》今年第5期刊出《亟待开发大巴山区的蜜源基地》一文后,有读者来信询问有关情况。现将我近7年来在该山区的养蜂实践总结成几点经验提供给同行们参考。1抓好春繁大家都知道养蜂有“秋季是基础,春季是关键”的说法。“基础”是培育好越冬蜂为春繁打下基础,“关键”是春繁的快速繁殖,确保蜂群在油菜花流蜜前强盛。若要在3月上旬前上继箱,这就要适时开繁,根据越冬后的群势,如多数都能达2~3框足蜂可在1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开繁。如只有1~2框,可将1框以下弱群合并,要以蜂定群,不能以王定群,哪怕有1框足蜂都采用双王同箱繁殖,比单王…  相似文献   

8.
中蜂好分蜂,不能维持大群,这是养蜂者都知道的,但是流蜜期能否组织大群采蜜?组织大群采蜜的单位产量是不是比中小群势的高?笔者带着这两个问题,1964年在四川屏山的乌柏花期进行了初步试验。组织大群采蜜在乌柏花期,用六个九框蜂的蜂群,组织成两个16框蜂的采蜜群,具体方法是:用两群作为对照,把其余四群中的两群各带两框蜂移开原位,剩下的蜂和脾分别合并于另外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纳雍县将发展云贵高原中蜂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措施,活框养殖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初步成效。从2018年至2020年4年间,全县蜂群数量从1.12万群发展到1.663万群,品种为云贵高原中蜂。活框养蜂从0.025万群发展到1.26万群,30群以上规模养蜂户从5户发展到68户,平均产蜜量从3 kg增加到8 kg。过箱是实现活框新法饲养获得高产的第一步,作为纳雍蜂产业的主要技术骨干,提倡并主推活框养蜂技术,组织过箱蜂群2 336群,成功率达90%以上。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总结云贵高原中蜂过箱失败原因及对策,供广大养蜂同仁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桐庐县窄溪养蜂场,由于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战胜了各种的自然灾害,使1963年的养蜂生产获得了丰收。1963年早春核定意大利蜂196群(362.6框、229只蜂王)到荞麦期结束,蜂群发展到547群(1920框、551只蜂王)蜂群增殖5.4倍。全年采蜜58,256.6斤,平均每框蜂产蜜160.66斤。产蜡162.4斤,平均每框0.44斤。造脾3,636张,平均每框10张。生产王浆31.4斤,蜂毒75斤,蜂胶300克。全年产值达70,507.97元(包括蜂群增加价值23,364元),除了开支,纯收入达到36,849.29元。平均每个养蜂员生产达3,525.4元,比1962年增加56%。该场所以取得上述成绩,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郑旭 《蜜蜂杂志》2010,30(2):18-18
<正>自2000年起养蜂一晃已近十年。从步入蜂业之路,我就未经历过任何坎坷和曲折,可谓一帆风顺,蜂场越办越好:由开始的1群中华蜜蜂(原有)、3群意大利蜂(分别购买的3框、6框、9框,共计18  相似文献   

12.
养蜂治病又强身 扫除病魔乐无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位离休教师,离休后无事可干,就买了1群(5框)蜂试养。不会技术向蜂友们学习,请教养蜂书,还订了《中国养蜂》等杂志。经过刻苦钻研,不到一年即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术。5年来由1群发展到10群,不但经济上有了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我患的许多病在养蜂过...  相似文献   

13.
张功勋 《蜜蜂杂志》2006,26(5):14-14
(39)我是河南一位初学养蜂者,在报刊上看到:“数控养蜂法”的采蜜群是无虫化“,蜂群分区管理法”的采蜜群是有王又有虫。我们初学养蜂者应用哪一种方法好呢?“数控养蜂法”的采蜜群利用无虫化,我认为是针对东北椴树二年一流蜜的特点而采取的措施。在中原养蜂,不能用“拼命采蜜”的战术。不但不能用无虫化,流蜜期还不能临时扣王,因为无虫化和扣王不一定就能高产。采蜜群无虫化失去了蜂王与幼虫的内在动力,所以应保持原始状态。有王不仅不影响采蜜,还能提高蜂群的积极性;有王就有虫,幼虫是蜂群内在的动力,外界蜜源的诱惑力,激发了外勤蜂采集的…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初 ,我开始饲养中蜂 ( 5群共 1 5框 ) ,当年发展到 1 8群共 6 1框 ,经过不到 2年时间 ,已发展到 90多群。蜂群之所以能快速繁殖 ,主要得益于每年入秋后 ,我都采用双王同箱饲养。双王同箱饲养 ,就是在一个蜂箱中同时饲养两群蜜蜂 ,两群蜂之间用 1块中蜂框式隔王板把两只蜂王隔开 ,两群工蜂可通过框式隔王板自由来往 ,蜂群不偏集 ,采用此法的优点 :( 1 )适合珠江三角洲的丘陵地带饲养 ,克服了中蜂繁殖慢、爱分群的弱点 ,箱内两群蜂的蜂脾可以随时互调 ,不偏集 ,弱群可在较短时间养成强群。( 2 )冬天蜂群不需另外保温 ,巢温十分稳定 ,促…  相似文献   

15.
现在多数养蜂者都采用十框标准箱,每群蜂都有空巢脾。空脾会降低蜂群的积极性,如果外界气温低,脾多于蜂,对繁殖蜂群也不利。我采用双王群同箱饲养,每群放六个脾,使蜂王在一般情况下维持六框左右子脾,不致过度疲劳。如流动养蜂,用双王群十二框,加继箱;如定地养蜂,采用十四框双王群,加十框共用继箱为好。双王群保温,减少热量散发,便于保持繁殖蜂儿的正常温度35℃,比单王群繁殖快,常常蜂多于脾,不会出现巢  相似文献   

16.
大划公社五四养蜂场,1959年在公社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养蜂生产取得了丰收。全场由年初的265框(53群)发展到936框(187群),取蜜13,550,平均每框取蜜51斤。其中75框本国蜂取蜜8,180斤,平均每框取蜜109斤,产蜡1.36斤,繁殖7.2倍,与本场意大利蜂比较,产蜜量高3.5倍,繁殖高9.7倍。加强党的领导勤学苦钻在以粮为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公社把养蜂作为多种经营中重要的门路之一。在1958年11月间,由社员自动把私养的71箱本国蜂折价入社,成立了养蜂场。为了把养蜂生产搞好,公社党委派了五个青年小伙子来管理这些蜂群。论心情,都很乐意,  相似文献   

17.
中蜂很难维持大群(十框标准箱的满箱)。因中蜂的分蜂性强,一年内高达4~5次。一、二次分出的群势还是可观的,只要细心管理,很快可恢复中等群势(四框以上),到后来分出的群就很弱了,甚至有一碗蜂,自身难保命,那有蜜取?  相似文献   

18.
王蜂 《中国蜂业》2003,54(3):11-12
养蜂 ,提倡养强群。何为强群 ?我个人认为有 3万~ 3 5万只工蜂的蜂群就能算为强群 ,即 12~ 14框蜂 ;如果 5、6、7月份利用双王产卵 ,就会有 6万只蜂 ,这就是特强群 ,即 2 4框左右蜂。强群起繁 ,才能强群采蜜。强群室外越冬 ,保温能力强 ,散热能力强 ,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强 ,对病虫害抵抗能力强 ,越冬节省饲料。强群采蜜 ,日进蜜量大 ,酿蜜排水能力强 ,蜂蜜成熟快。强群有诸多优点 ,这是大家共知的。“看花容易 ,绣花难” ,养蜂也是一样 ,随着养蜂科技的发展 ,又有良师益友———《中国养蜂》的帮助 ,养强群是不难的。一、购买或选育良种。…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崇庆县五江人民公社养蜂员丁治高,在1958年饲养8群(越冬蜂10框群)中蜂,到10月底为止,繁殖发展到16群,增加了一倍,比当地繁殖高出半倍。采蜜2,495斤,平均每群采蜜312斤,比当地一般采蜜量高出262斤,与一般意蜂平均产蜜100斤相比,高出212斤。另外;还产蜡15.5斤,平均每群产蜡近二斤。这8群蜂,产  相似文献   

20.
我场于1958年在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鼓舞下,养蜂员同志们充分发挥了技术革新运动的积极性,吸取外地先进经验,给交尾群装置了活转框耳小巢框,由小脾取代过去使用大脾组织交尾群,克服了既浪费蜜蜂又浪费蜂具的缺点。小巢脾(框)的外围尺寸是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