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崇如先生是河北省迁安县人,是华北地区最早倡导养蜂的人士。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蜂刊上他刊登过很多文章,文章所讲的养蜂技术都很高明,养蜂同行们都喜欢仿效他的做法。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北京一带城市养蜂,蜂群多而可采的蜜源花很少,很难维持蜂群的生活。张先生便率先将自己蜂场的50群蜂,迁往迁安县的乡村放蜂,  相似文献   

2.
《蜜蜂杂志》2012年第11期44页"养蜂文史人物志"中称王博亚是我国养蜂界年纪最高的一位人士,1928年开始养蜂,年高当代,体健今朝;介绍他发明了高窄式蜂箱等多种蜂箱和蜂具,以及用石碳酸治螨和消毒杀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中国养蜂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关中蜂的文稿;1957年开始,他先后担任过中国农业部多地培训班的讲课教员.  相似文献   

3.
吴福明 《中国蜂业》2008,59(2):22-23
多箱体叠加式养蜂法是现代化养蜂的新技术。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就实行多箱体机械化养蜂,一个专业人员可管理2000~3000群蜜蜂,业余养蜂一人也能饲养500群左右。与其相比,中国  相似文献   

4.
黄坚 《中国蜂业》2007,58(12):36-36
章师傅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养蜂,由于养蜂早,同行们叫他"老革命",但他只凭自己实践养蜂。他听别人说,蜜蜂喂盐有好处,他也跟着做了。前年春繁时,每次抓一把盐混和在粉液中,日复一日,别人的蜂群都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到我省养蜂老区遵义市桐梓县出差,遇到一位养蜂长达44年的养蜂爱好者——童梓德。童老现年67岁,干过水泥厂、砖厂及其他行业,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对养蜂情有独钟。现在已经彻底退休,专职养蜂5年,蜂场的规模一百五、六十群,基本上是他一个人管理。童老有文化,肯钻研,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订有《中国养蜂》(现名《中国蜂业》)杂志,为了证明这一点,第二天他特地送了一本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养蜂》  相似文献   

6.
<正>72岁的李志通办起了养蜂专业合作社。这一消息传开,有很多人不理解,70多岁的人了,不在家享清福,办什么合作社呢?但是李师傅有他的想法:20世纪60年代为吃上饭,养蜂得背地里干,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还专门为农民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我们为什么不干呢?从2008年春天开始,他带领5个乡镇的8名养蜂能手,组建了通泰养蜂专业合作社,寓意通向康泰的甜蜜事业。至今,通泰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400多人,养蜂户230多户,范围扩大到  相似文献   

7.
<正>72岁老人李志通办起了养蜂专业合作社,这一消息传开,有很多人不理解,70多岁的人了,不在家享清福,办什么合作社呢?但是李志通有他的想法:为了吃上饭,他20世纪60年代时背地里养蜂,那时不让发展私人企业,现在国家改革后形势这么好,还为农民制定了《农业合作法》,养蜂免收税,我们为什么不干呢?从2008年春天开始,他带领5个乡镇的8个养蜂能手,创立起通泰养蜂专业合作社,寓意通向康泰的甜蜜事业。  相似文献   

8.
吕乐天先生是山东省青岛市人,是我国养蜂老前辈中的一员。他的蜂场有意蜂50群。在20世纪30~50年代,吕乐天先生在《中国养蜂杂志》上发表了近百篇的文章。最早发表的文章《造脾琐谈》,  相似文献   

9.
颜志立 《蜜蜂杂志》2014,34(12):13-15
<正>转眼间,马德风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马老以93岁高龄离世,称得上是民间所说的"人瑞"。他曾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农业部主管全国的养蜂生产,参与了当时的一系列重大养蜂活动,为全国养蜂事业发展所做的辛勤努力,功不可没。回想在我进入养蜂行业的前20年,马老对我个人的支持帮助,总像发生在昨天或不久前的事。  相似文献   

10.
王继法 《蜜蜂杂志》2005,25(6):45-46
李明路绰号的由来在山东省嘉祥县有这样一个养蜂人,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闪电手”,90年代被称为“养蜂能手”,进入新世纪他又被称为“蜂疗妙手”,他就是本文主人公李明路。为破解李明路绰号的由来,笔者于2003年3月下旬,专程采访了这位传奇式的人物。问:请谈谈“闪电手”的由来好吗?答:我们这里习武强身已成为传统,我10岁就投师学武,16岁时,被当地人称为“闪电手”。记得我刚养蜂不久,在四川放蜂,一天深夜,一个蜂友告知有7个地痞正在他的蜂场闹事,我闻讯忙让蜂友赶快报案,当我赶到蜂场时,这几个地痞闹得正凶,好言相劝不起作用便动起手来,我沉…  相似文献   

11.
谭健生 《蜜蜂杂志》2005,25(11):42-42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乔师傅很爱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钻研养蜂技术,更可贵的是他能无私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别人,让蜂友们少走弯路,增加效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曾经在《蜜蜂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过数篇文章。他蜂养好了,经济收入高了,可他却忘不了那些养不好蜂,年年见不到效益,已经失去养蜂信心的蜂友,…  相似文献   

12.
奉天是沈阳市的旧称,也是辽宁省和吉林省部分地区的旧省称.20世纪30~40年代,奉天职业养蜂学院位于现在的沈阳市,是我国蜂业教育历史上较早的一所养蜂专业学校,先后培养出数百名毕业生和养蜂技术进修人员,为东北乃至全国各地养蜂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养蜂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东北早期培养养蜂专业人才的摇篮.著名养蜂专家刘中衡先生,曾于20世纪40年代在这个学校毕业后从事养蜂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冯永谦 《中国蜂业》2007,58(5):42-43
一、规模化养蜂的必然性我国养蜂历史悠久。养蜂生产规模的大小主要受市场经济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养蜂专业户养蜂规模大多数在50箱左右,年收入略高于普通农民。养蜂人的收入如果要持续提高,需要做到以  相似文献   

14.
<正>回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养蜂,追花夺蜜、长途大转地,养蜂业蓬勃发达、欣欣向荣。那时我地的蜂场都到南方春繁,时间:每逢11、12月,汽车站、火车站货场内蜂箱堆积如山,养蜂员们操着各种口音往来于蜂箱间。我在火车站清楚地看到用十六框箱养蜂的大都是北方的,如:甘肃、河南、陕西、河北等省。1有缘千里来相识20世纪70年代初,我刚养蜂。当时的社会形势迫使我不敢多养,只是偷偷养几箱,换点买盐买菜钱就心满意足了。虽说养蜂不多、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15.
陈永耀 《中国蜂业》2006,57(7):36-36
2004年11月,在武昌举行的《海峡两岸第四届蜜蜂生物学研讨会》上,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登上讲坛,宣读他的论文《大陆20世纪初至50年代养蜂出版物调查》,博得了参会代表的阵阵掌声。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养蜂学会会员、湖北省养蜂学会顾问、宜都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宜都市水利局退休干部——廖大昆。  相似文献   

16.
<正>AI Root公司,曾经是美国主要的养蜂用品供应商,现在是一家蜡烛制造商,在2019年10月庆祝其150周年纪念日。公司创始人Amos Ives Root是俄亥俄州的一位企业家,他在19世纪晚期开发了极富创新性的养蜂技术。他曾是一位珠宝制造商,20多岁时开始从事养蜂业,30岁时在其家乡俄亥俄州的麦地那创办了一家养蜂用品公司。在高峰期,该公司每天运送4节装有养蜂设备的铁路货运车厢。  相似文献   

17.
胡元强 《蜜蜂杂志》2006,26(3):13-15
狗年好运。千呼万唤,《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终于出台了!这是蜂业界一大喜事,是几代蜂业界人士梦寐以求的养蜂大法。20世纪50年代,笔者读小学时,蜜蜂引路,列宁关心养蜂的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20世纪60年代初,笔者开始养蜂生涯,就知道原苏联在建国初期出台“养蜂法”,促进了原苏联养蜂业健康发展,逐步成为世界养蜂大国。上世纪60 ̄80年代,尽管我国没有出台养蜂法律,但是政府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养蜂业发展。1986年,农牧渔业部、外贸部、商业部联合召开全国养蜂工作会议。同年,农牧渔业部出台《养蜂管理暂行规定》,延续至今。由于该法规…  相似文献   

18.
《蜜蜂杂志》2021,41(8)
正1永跟党走,永葆初心1938年,在江西赣州南康凤岗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一个贫苦人家的儿子——刘吉海降生了。19岁的刘吉海,勤奋努力,顺利考入了江西省樟树农校植保专业。20世纪60年代初,21岁的他,毕业分配在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工作,那时,"蜜蜂是一宝"。养蜂投资小,见效快,无风险,不占田,不占地,  相似文献   

19.
谭家正 《中国蜂业》2009,60(2):28-28
一、蜜蜂授粉工作的兴起与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报刊上看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调研结果,全世界10种人健康长寿,第一种人就是养蜂者,当时就下决心投入养蜂实践。开始接触养蜂书刊和请教老一辈养蜂者。1991年潍坊市寒亭区史志办公室与区档案局合并。我离休后,就开始养蜂,1992年起,从1箱蜂发展到5箱、8箱、13箱,到现在到达80多箱,从定地养蜂到小转地养蜂,  相似文献   

20.
<正>谢文光先生是湖南省长沙市人。是湖南省第一代养蜂前辈,谢先生曾经辅助黄本鸿先生出版《湖南养蜂新报》。谢先生创办的蜂场历史悠久,所以他的养蜂经验丰富,技术高明,在蜂具制造方面贡献更大。20世纪50年代期间,谢先生给笔者的回信中介绍他制作铅丝(也叫铁丝)隔王板的方法,笔者后来将其制作方法发表在《中国养蜂杂志》1956年10月份上广为宣传。从而引起许多养蜂同行也纷纷在《中国养蜂杂志》上发表文章讲述自己的全箱口面的铁线隔王板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