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江名甫 《中国蜂业》2006,57(11):15-16
蜂群越冬是养蜂生产中的一大难关。即使蜂群越冬成功,一般也要损失20。40%,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空飞死亡。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从秋繁后囚王停产至春繁开始,大约需要150天左右。近些年来,大多是暖冬,温度在5℃以下的中午仅有30天左右,只有这30天看不到工蜂空飞,一般的晴暖天气,从10-14点几乎都有蜜蜂空飞。我们经常在蜂箱周围可以看到很多趴在地上不能起飞的蜜蜂,有的养蜂人收集起来送回蜂群。但这只是一少部分。据观察,以巢门为中心、15-20米为半径的范围内都有不能起飞的蜜蜂。只不过离巢门越远越稀少而已。  相似文献   

2.
近日菏泽一位蜂农打电话来说他的蜂出了大问题,经仔细询问得知,他养了130群蜂,大部分蜂群里的幼蜂不能试飞,在地面跳跃,头部还偏向一侧.这种症状让我们马上想到中毒,但是场内成年蜂没有很多死亡,主要是幼蜂试飞不成功,不能回巢而死.查看幼蜂死亡的症状,吻伸出,翅膀张开,确实是中毒,但不是外部农药中毒,而是蜂群内中毒.  相似文献   

3.
孙乐安 《中国蜂业》2009,60(1):27-27
黄河下游地区,春季爬蜂久治不愈,年年如此。多年观察发现,每年3月15日左右定期发病,爬蜂持续10多天,蜂群出现严重春衰,爬出的蜜蜂都是刚出房的新蜂,也就是蜂群开繁蜂王产的第一代子。蜜蜂在早晨7—8点陆续爬出箱外,振翅无力,聚集在蜂箱附近低洼处死亡。爬蜂的原因是开繁过早,在低温下人为提早繁殖,违背了自然规律,蜂群无法哺育出体质健壮的幼蜂。当地蜂农为赶刺槐蜜源,将开繁时间定为雨水,甚至更早,此时天气还相当冷。  相似文献   

4.
盗蜂是进入他群或贮蜜场所采集蜂蜜的工蜂。盗蜂常发生在流蜜末期和蜜源缺乏期 ,作盗蜂时常窜入戒守不严的蜂群中 ,在蜜脾上吸吮蜂蜜盗回本群。如果被盗蜂群有抵抗能力 ,就与盗蜂互相撕杀 ,驱逐盗蜂 ,如果被盗蜂群无抵抗力 ,只好任其将巢内存蜜盗光 ,以至全群饥饿而死。作盗的蜜蜂多为身上绒毛脱落 ,腹部光亮的老蜂。被盗蜂的巢门前比较混乱 ,工蜂相互撕咬、斗杀 ,地上有被螫刺而死的工蜂 ,进巢门的工蜂腹部小 ,出巢门的工蜂腹部大 (蜜囊中吸满蜜 ) ,行动慌张 ,如用手指挤压钻出巢门的盗蜂腹部 ,蜜即从吻中流出。而作盗蜂群的巢门前外勤蜂像…  相似文献   

5.
通过夏季及冬季外界蜜源缺乏时观察中、意互盗后中蜂群生物学习性。发现夏季中蜂群被意蜂盗时虽有飞逃等现象发生,但意蜂群转走后,中蜂群恢复快。而冬季中蜂群被意蜂群盗时有的全群死亡。如果白天关巢门,晚上开巢门;补喂一定饲料糖,虽能维持定时间.但若意蜂搬走时间慢.也会出现大量死亡、飞逃及不易恢复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蜜蜂卷翅病,俗称“焦翅”。患此病的蜂群,幼蜂羽化出房后,大部分翅膀残缺,部分幼蜂虽有翅,但软弱无力,不能展翅飞翔。到试飞时,跃出巢外在地上焦躁地爬行,然后死去。蜂群发生此病后,常导致几代蜂的死亡,群势陡然下降,强群变弱群,以至覆灭。  相似文献   

7.
1简易巢门踏板为了蜂群的安全、卫生、防潮及通风,养蜂人常把蜂箱垫高,可是蜂箱垫高之后给蜜蜂回巢带来诸多不便。因为回巢蜂中的大多数并不是回来后直接飞进巢门,而总是要降落在巢门附近,然后再爬进去。在采集旺季,往往由于蜜蜂的频繁进出而显得拥挤,回巢蜂不能迅速降落而在巢前上方飞翔等待,满载蜜、粉的工蜂经常跌落在巢前地上,由于无法爬进巢门不得不第二次起飞。这些情况,看似正常,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蜜蜂的采集效率。巢门是蜜蜂进出的通道,必须经常做到畅通无阻,当然,某些特殊情况另当别论。巢门踏板的功用之一就…  相似文献   

8.
作盗的蜜蜂多为身上绒毛脱落,腹部光亮的老蜂。1识别被盗蜂的巢门前比较混乱,工蜂相互厮咬、斗杀,地上有被螫刺而死的工蜂,进巢门的工蜂腹部小,出巢门的工蜂腹部大(蜜囊中吸满蜜),行动慌张,如用手指挤压钻出巢门的盗蜂腹部,蜜即从吻中流出。而作盗蜂群的巢门前外勤蜂像  相似文献   

9.
孙长贵 《中国蜂业》2002,53(4):36-36
笔者用多种方法处理过多起盗蜂 ,唯独喷水法来得最快 ,最灵验。它能在短时间内止住盗蜂 ,又不伤蜂。具体做法是发现被盗群马上用喷壶先向巢门喷水(以打湿蜜蜂为准 ) ,接着再向门前及蜂箱周围飞着的蜜蜂喷水。喷水的作用是 ,守卫蜂遇水会马上进入蜂箱 ,来盗蜂被水打湿要落下来清理 ,不能马上进箱行盗 ,外勤蜂被水打湿多数会落在巢门上方的箱壁上。这时只有箱内的盗蜂会毫无阻拦地蜂涌而出。间或向巢门喷水 2至 3次 ,等盗蜂基本出完 ,立即把巢门缩少至 2~ 3cm左右。以后不再往巢门喷水只向飞着的蜜蜂喷水。缩门后守卫蜂和外勤蜂很快就会在…  相似文献   

10.
正蜜蜂春繁,是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出不得半点差错。近年来,我是这样做的:一、箱外观察怎么看平时到蜂场观察蜜蜂活动,推测蜂群的大致情况。1.发生鼠害越冬期,蜂箱前有碎蜂尸,表明发生鼠害。如果从箱底板掏出许多蜂尸和碎蜡渣,说明老鼠已潜入蜂箱,需要开箱处理。2.蜂王丧失早春,有些蜜蜂在巢门前振翅爬行,可能是丧失了蜂王。有蜜粉源的晴暖天气,个别蜂群蜜蜂极少出巢采集花粉,蜜蜂在巢门前乱爬,而其他蜂群采集正常,说明蜂王可能丧失。3.饲料缺乏在越冬后期,个别蜂群不管天气好坏不断往外飞,常有蜜蜂从巢门爬进爬出,提起蜂箱感到很轻。说明巢内缺饲料,急需补喂。  相似文献   

11.
蜂痢良药-仙人掌蜜蜂下痢病虽属非传染性病害,但蜂群一旦发生此病,其病蜂腹部膨大,飞翔困难,多在蜂箱外乱爬,常在蜂箱附近排出大量黄褐色且有臭味的粪便。冷天,病蜂为了排泄粪便,往往爬出巢门而冻死,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引起春衰。对于蜜蜂下痢病的治疗,过去常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7,(5):38-39
<正>近几年我国春季和秋季会有大量蜜蜂爬出巢门而死亡,死亡的成年蜜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慢性麻痹病引起的。蜜蜂慢性麻痹病又叫黑蜂病、瘫痪病,养蜂者要学会鉴别该病发作时成年蜂从爬出巢门到死亡的的症状,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蜜蜂慢性麻痹病的防治对于蜂群春繁阶段快速度过越冬蜂更替期,迅速进入采集蜂积累阶段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慢性麻痹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描述以及防治措施做简要介绍。一、病原蜜蜂慢性麻痹病是由慢性麻痹病病毒(Chronic bee  相似文献   

13.
在江西省部份地区的芝麻花期,容易发生蜜蜂卷翅病。患病蜂群的新蜂出房以后,在翅膀上有一点凹陷或残缺部份。当蜜蜂试飞时,患卷翅病的蜜蜂因不能起飞而爬出巢门口死亡。被害卷翅病的蜂群群势大大削弱,使养蜂生产遭到很大损失。为了寻找卷翅病发生的原因,进行防治,1964年曾利用30群蜜蜂,运到历年容易发生卷  相似文献   

14.
蒋志农 《蜜蜂杂志》2011,30(1):25-25
早春气温多变,蜂群因长期低温阴雨天气,难以正常飞行排泄。特别是早春提前春繁的蜂群,因幼蜂长时间不能试飞,只要遇到阳光,都会大量飞出巢外。如果天晴,阳光使地面温度升至15℃以上时,幼蜂可以安全返巢。相反,如果遇上多云天太阳出来又不时缩进云层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飞出来的幼蜂落在地面上,由于温度很低,又停止了阳光照射,会马上被冻僵,  相似文献   

15.
(一)病原 蜜蜂螺原体是一种呈螺旋状,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菌体直径0.17微米。 (二)症状 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蹦跳、爬行,失去飞翔能力,三五只蜜蜂集聚在一起,行动缓慢,不久死亡。死蜂大多双翅展开,吻伸出,发病严重时,不仅青壮年蜂死亡,而且刚出生不久幼年蜂也爬出箱外死亡,蜂群群势下降危害更大,患病蜜蜂消化道不尽相同,有的中肠膨大呈灰白色,有的缩小呈褐  相似文献   

16.
养蜂人都知道隔王板是隔蜜板,蜜蜂在采完蜜拖着装满蜜的肚子向上爬时,钻过隔王板很费力.因此,我在继箱开一个巢门,在流蜜期让蜜蜂走上巢门,这样蜜蜂就不用钻隔王板,减轻了采集蜂的劳动强度,蜂群里进蜜也就快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春季,我的蜂群出现爬蜂症状。3月2日开始大量进柏树粉,就有刚出房的幼蜂在巢门前死亡。3月18日后有蜂爬出箱“冻死”在地上,爬蜂个体偏小,直到3月中下旬油菜花期结束前1周爬蜂现象才消失。造成爬蜂的主要原因是,雨雪天气推迟了油菜开花时间,蜂群缺粉迫使工蜂大量采集一种开白花植物的花粉,这种植物大多生长在秧底和未种植的田块。  相似文献   

18.
蜜蜂的记忆力很强 ,如蜜蜂对蜂巢的位置记得非常清楚 ,即使原蜂箱有较大距离的变动 ,外勤蜂仍能在原位上寻找 ;可是一经自然分蜂组织成新群后 ,蜜蜂就会把老巢彻底忘掉。据此特性 ,笔者曾多次利用自然分蜂群组织交尾群 ,收到了满意效果。当蜂群因自然分蜂飞逃聚团时 ,选几张有蜜的巢脾 ,放置在一空巢箱内 ,将此蜂箱放在分蜂团的附近 ,把分蜂团收捕入箱 ,找到蜂王 ,用王笼暂时关闭在蜂路中 ,盖上箱盖 ,打开巢门 ,招引工蜂聚集。待分蜂群稳定后 ,选择 2张蜜粉脾放入由巢箱组成的交尾箱中 ( 1家或多家 ) ,把收集到的分蜂群蜜蜂分配到交尾箱内 ,…  相似文献   

19.
好分蜂易飞逃是中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飞逃是中华蜜蜂躲避已危及蜂群生存的“险恶”因素,实现继续生存的本能表现。不逃则亡,因此也称其为逃亡。虽然中蜂的恋巢性没有意蜂强,但除非在分蜂的情况下是不易弃掉蜂巢飞逃的,中蜂群发生飞逃是由于原巢不适合生活而引起的,在正常情况下,蜂群是基本不会飞逃的。养蜂者只要弄清其中的规律,就能有效预防中华蜜蜂的飞逃。  相似文献   

20.
蜜蜂“爬蜂病”是近几年来中国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普遍发生的一种成年蜜蜂传染性疾病,春季和秋季发生尤为严重,患病蜜蜂在蜂场场地上衰弱而缓慢地爬行,有的呈跳跃式爬行,欲飞而飞不起来,不久死亡。患病蜂群群势迅速削弱,病群失去生产能力,严重者全群死亡,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该病的病原,目前我国才开始研究并有些零星的报道,养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