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金光杏梅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呈“慢—快—慢—快—慢”的“3S”型曲线,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幼果缓慢生长期、果实第一次迅速生长期、果实第二次缓慢生长期、果实第二次迅速生长期和果实熟前缓慢生长期。果实第二次缓慢生长期与果实硬核期相吻合,果实第一次迅速生长期和第二次迅速生长期是果实增长的两个关键时期。果实纵、横、侧径和果肉厚度与果实鲜重和体积变化曲线极为相似,经相关分析,果实纵、横、侧径和果肉厚度与果实鲜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1**、0.9442**、0.9413**和0.9843**,与  相似文献   

2.
金光杏梅果实生长动态观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金光杏梅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呈“慢-快-慢-快-慢”的“3S”型曲线.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幼果缓慢生长期、果实第一次迅速生长期、果实第二次缓慢生长期、果实第二次迅速生长期和果实熟前缓慢生长期。果实第二次缓慢生长期与果实硬核期相吻合,果实第一次迅速生长期和第二次迅速生长期是果实增长的两个关键时期。果实纵、横、侧径和果肉厚度与果实鲜重和体积变化曲线极为相似,经相关分析,果实纵、横、侧径和果肉厚度与果实鲜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1**、0.9442**、0.9413**和0.9843**,与果实体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1**、0.9462**、0.9373**和0.9824**,均呈极显著相关,说明它们是同步增长的。果核的生长发育动态呈“快-慢-停”的近“厂”型曲线,谢花后31d以前是迅速生长期;31d后进入缓慢生长期并开始硬化、变色:至59d达到固有大小和颜色,硬化结束,59d后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3.
探讨欧洲李在阿克苏地区的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动态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观测各品种的物候期,测量新梢长度和粗度、果实的三径、叶绿素和叶面积,分析欧洲李各品种间新梢与果实生长发育间的相互关系。各品种在物候期上相差1~2天,欧洲李的新梢快速生长期是在同一时期,‘法兰西’果实最先成熟,其次是‘斯坦勒’,‘女神’最晚;欧洲李果实发育在第1次快速生长阶段(在盛花后14~21或28天),三径日平均增长量最快,纵径>横径和侧径,在第2次缓慢生长阶段(在盛花后28~62天)和第3次快速生长阶段(盛花后62天至果实成熟)横径和侧径>纵径,单果重增加主要是在第3快速增长阶段。新梢的生长有2次生长高峰。叶面积和叶绿素快速增长都在盛花后14~42天(4月22日—5月20日)。在阿克苏地区的欧洲李果实三径和单果重生长都呈‘双S’曲线。在整个果实生长期‘女神’单果重的增长量最多。新梢的长度、粗度与单叶面积和叶绿素生长变化趋势一致。新梢和果实发育动态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出现营养竞争,中期出现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成年油(木奈)树为材料,对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的生长发育模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流入与内源CTKs、ABA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在油(木奈)实中累积依果实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呈有特征性的变化并与之密切相关.随着果实进入第一换期讯速生长期,其含量尤其果糖和葡萄糖亦显著上升,而在硬核期,其含量又有所下降.在硬核期的后期,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再次大量累积;随着油(木奈)实生长速率的上升,其含量迅速下降;当果实进入第二讯速生长期直至向成长期转变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亦快速累积.内源CTKs、ABA的研究表明,ZRs、ABA与果实的第一期迅速膨大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累积密切相关;[diH]ZRs、ZRs与启动果实的第二次迅速膨大有关;ABA与果实的第二次迅速膨大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在果实中的累积呈正相关.文中就油(木奈)果实生长以及品质发育及其内源CTKs、ABA的调控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梨品种中梨1号和华山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花期及果实发育动态差异,探索其最佳施肥期。结果表明,中梨1号比华山花期晚2 d;2个品种果实纵径、横径发育总体均呈S型曲线,经历幼果发育期、迅速膨大期、缓慢膨大期3个阶段,呈现"慢—快—慢"的发育特征。中梨1号果实迅速膨大期从5月12日开始,华山果实迅速膨大期从5月28日开始。  相似文献   

6.
珍贵的冬桃     
冬桃又名雪桃,为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高5—8米,系北方品种群,寿命30—50年。我们称之为“中华冬桃”。冬桃春天3月现蕾开花,花期比一般桃树早5—7天。入夏后,果实长到鸡蛋黄大小即停止快速生长而转入极缓慢的生长期。直到中秋以后,方开始“加速”生长,霜  相似文献   

7.
文冠果落果与内源脱落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冠果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出现两次落果高潮,脱落果实大约分别为雌花的75%和15%.本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了两次落果期间不同状态果实的内源脱落酸(ABA)含量.结果表明:幼果期,脱落幼果脱落酸含量为不脱落幼果的2—9倍;果实膨大期停止生长的果实脱落酸含量为正常生长果实的1.1—1.8倍.可见,果实中高的内源脱落酸含量是引起文冠果脱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辣椒果实对UV-B辐射的生理应激反应机制,进一步阐述高UV-B辐射地区蔬菜果实品质劣变的机理,以紫外敏感型品种华美105和耐紫外型品种乐都长辣椒的幼果、青果、红果的果实为试材,研究0(CK),2,4,6 h不同UV-B辐射时长(剂量)对果实生长发育、还原型保护及营养品质相关的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华美105青果期和红果期的单果质量、纵横径显著降低,从而抑制其果实的生长;2个品种各个生育期的果实中保护性物质Vc、总酚含量随着处理时长的延长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其中6 h大幅度提高了Vc、总酚的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且华美105各处理下Vc、总酚、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幅度较乐都长辣椒要大;2个品种果实各生育期营养风味品质物质可溶糖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其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纤维素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总之,UV-B对2个品种幼果期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不大,高剂量UV-B可以显著抑制紫外敏感型品种青果期和红果期的生长,并能显著增加2个品种Vc、总酚、纤维素等物质的含量,显著减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而低剂量的UV-B能大...  相似文献   

9.
红肉火龙果果实生长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2种授粉方式红肉火龙果果实生长动态规律,对授粉第5天后的果实进行纵横径测定,以后每隔5天测定一次,直至果实成熟;再计算果实纵横径、体积及净生(增)长并对2种授粉方式果实的生长动态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授粉方法果实纵横径在授粉后5~10天生长较快,出现最大的净生长;人工授粉纵横径生长在同一时期比自然授粉快;人工授粉果实体积呈现“快-慢-快”的双“S”形增长动态曲线,而自然授粉体积增长只呈现“快-慢”的“S”形增长动态曲线;人工授粉果实体积在着色至采收期间仍保持较快生长。因此在授粉后的前期(5~10天)和后期(20~25天)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果实纵横径和体积较大的净生(增)长。试验结果对探讨火龙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为火龙果授粉、水肥管理、采收等生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燕山地区特有板栗品种“大板红”、“冀栗1号”和“燕山早丰”果实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果实香气成分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板红”、“冀栗1号”和“燕山早丰”3个品种中共检测到62种香气成分,分别为33种、38种和34种,化合物的成分以醛类、醇类、酮类为主;3个品种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10种;不同品种间香气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不同。“大板红”中检测出其他两个品种中均未检测出的乙酸丁酯、乙酸己酯,故乙酸丁酯和乙酸己酯可能是其特有香气物质。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板栗的特征香气成分及组成,亦为不同板栗品种的香气物质指纹图谱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椪柑果实在生长发育期中的养分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Bing柑果实生长发育期间的养分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月份以后,Bing柑果实中干物质净积累量占全生育期总累积量的86.93%;N、P、K、Ca、Mg、Cu、Zn、Fe、B等营养元素随Bing柑果实的生长发育而不断积累,在幼果期各种营养元素的净累积量和积累强度小,果实迅速膨大期以后各种营养元素的净累积量和积累强度增大。N、P、K元素在果实迅速膨大期以后的积累率分别为81.52%,80.0%和76.34%;Ca、Mg元素主要是在果实迅速膨大期以前积累较多,大部分Cu、Zn、Fe元素主要是在果实缓慢生长期和迅速膨大期积累,B元素在着色成熟期的累积率为75%。8月上旬以后,Bing柑果实中各种营养元素多次出现负积累。本文还对导致营养元素负积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多年观测的榨汁加工型非结球芽甘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品种非结球芽甘蓝株高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但大致分为4个阶段,即株高缓慢生长期(9月17日—10月17日),株高生长高峰期(10月18日—30日),株高相对缓慢生长期(10月31日—11月16日),株高生长次高峰期(11月17日后);叶片日生长变化大致出现3个阶段,即缓慢增加期、高峰期、又进入缓慢增加期;叶展度生长呈现抛物线生长趋势,即高峰期比较明显,均在10月1日—17日之间;叶片长度大致出现3个阶段,即较快生长期(9月17日—10月17日),缓慢生长期(10月18日—11月16日),又进入较快生长期(11月17日以后),但波峰起伏不大;叶宽的生长变化比较复杂,叶宽增加期主要在前期(9月17日—10月17日),后期叶宽增加减慢,在11月上旬几乎停止生长,11月下旬起叶宽又有所增加;所有品种的茎粗生长,几乎都在9月中旬至10月底前完成,进入11月,茎粗似乎不再生长。最后对当前3个主要推广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以填补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州 350002)  相似文献   

14.
钾营养对水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营养液培养研究钾营养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适当提高营养液中K的浓度,能明显促进棉花生长,其株高、叶面积均增高、增大;棉花株高的生长呈“S”形曲线生长即初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直至稳定生长,棉花主茎平均日增长量呈单峰曲线动态变化。充足的K营养也促进了棉花根系的发育,提高了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但品种的不同,其表现也不同,新陆早13的低钾处理优于高钾和对照处理,中棉36随K浓度增加表现更优。与此同时提高营养液中K的水平,也能明显提高叶片中chla、chlb和叶绿素含量,但K过高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本试验的两个品种在此范围内表现一致,低钾处理>高钾处理>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澳洲坚果在云南省干热河谷地区果实生长规律以及落果规律,同时为干热河谷地区澳洲坚果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及科学指导,以3 个澳洲坚果品种‘HASE695’、‘HASE900’、‘Own Choice’为材料,对果实生长特性及落果特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实生长膨大的关键时期为4 月中下旬—5 月中旬,增长了1.38~1.54 cm;在潞江坝干热河谷地区澳洲坚果存在2 个落果高峰期,第1 落果高峰期主要以授粉受精不良以及果实快速生长营养不良导致,第2 高峰期则主要表现为熟前落果,HASE695’、‘HASE900’、‘Own Choice’在这期间的落果分别占落果总数的2.7%、2.11%、4.51%,这期间澳洲坚果果实已经达到恒定大小。研究发现,澳洲坚果的保果措施应该主要针对这一期间进行深入研究,使落果减少,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树上干杏是伊犁河谷特有的杏资源,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由于四月下旬的晚霜危害导致产量不稳定,从而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对树上干杏各物候期两种内源激素(吲哚-3-乙酸(IAA)和细胞分裂素(ZT))含量变化的研究结合物候期的观察,总结出内源激素与物候期的关系,为花期调控,防控果期落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在花芽膨大期到坐果期期间,花芽中IAA含量经"升-降-升-降"的变化,花期期间整体呈大幅下降-小幅上升的动态变化。ZT总体呈"上升-平稳-下降"的趋势。IAA和Z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AA含量和ZT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IAA和ZT在树上干杏花果期的生长发育期间起着调控作用。研究表明,树上干花期内高浓度的IAA是促进花芽膨大的诱导因素,同时又是促进显蕾和开花的启动因子,以及低浓度的IAA能促进幼果生长;高浓度的ZT有利于开花,以及花期高浓度的ZT有利于坐果。实验结果分析的正相关表明树上干杏花芽中的IAA和ZT在花期果期有相互增效的作用。前人有针对树上干杏花期抗寒性的研究,但通过延迟花期,避春寒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树上干杏各物候期两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结合物候期的观察,初步总结出内源激素与花期物候的关系,为后期生产实际中喷施外源激素、调控树上干杏花期从而增加坐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澳洲坚果在干旱地区进行抗旱节水生态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不同的灌水处理试验,研究澳洲坚果的耗水规律及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座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油份积累期是澳洲坚果需水的关键期。其耗水量与产量不是无穷的简单的直线关系,并不是耗水量越大,产量越大。适宜的生育期灌溉定额为2806.09 mm,开花座果期54.22 mm,果实膨大期 104.47 mm和果实油份积累期226.69 mm。开花座果期灌水周期为10 d/次,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油份积累期为8 d/次。在澳洲坚果需水的关键期合理匹配水资源是实现澳洲坚果高产优质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8.
设施栽培水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水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的规律,对设施栽培水竹笋期、退笋率及新竹高生长进行观测,以露天栽培水竹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笋期调查以2天为1个观察单元,以笋尖露出地面1~2 cm为标准开始记录,幼竹高生长每天观测1次,至幼竹抽枝展叶高生长基本停止为止.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水竹笋期比露天栽培水竹笋期提早15天,露天栽培水竹总发笋数量占设施栽培水竹总发笋数量的85.1%,设施栽培具有提早出笋和提高出笋量的作用.设施栽培母竹较露天栽培母竹出笋率高16.6%,设施栽培有利于母竹孕笋.设施内外水竹幼竹生长速度都遵循慢—快—慢节律,但设施内幼竹高生长期比露天幼竹高生长期略长,设施内幼竹平均高度高于露天幼竹平均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