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松毛虫性信息素次要组分林间诱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赤松毛虫成虫羽化的高峰期至羽化末期进行了性信息素诱捕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性信息素辅助剂的3组分诱芯,其诱蛾量明显高于单组分诱芯,3种组分的比例影响诱蛾数量;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含有性信息素抑制剂组分的活体雌蛾的诱蛾量高于不含有性信息素抑制剂组分的诱芯,可见次要组分中的性信息素抑制剂,在特定条件下(成虫羽化高峰期,性信息素浓度过大的情况下)可以起到增加诱蛾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性信息素引诱监测预报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橡胶诱芯和船形诱捕器对马尾松毛虫成虫进行林间诱捕和幼虫虫口密度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幼虫低虫口密度、成虫低诱捕量时(幼虫虫口密度100条/株以下,成虫诱捕量在65只以下),成虫诱捕量与幼虫虫口密度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可以用模拟的幂函数In(T)=2.278×1n(p)-2.521进行监测预报;幼虫高密...  相似文献   

3.
针对马尾松毛虫危害严重、预测预报困难等问题,本文应用性信息素监测技术,对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6个镇(林场)近0.53万hm2马尾松林进行了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准确预测马尾松毛虫发生发展动态,年均预测预报精度达92.32%。  相似文献   

4.
性信息素在油松毛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作为监测手段的不断深入,灵寿县林业局森防站在2007年尝试用信息素技术防治油松毛虫,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8年大面积推广,不仅效果好而且节约资金同时环保。  相似文献   

5.
采用船型粘胶诱捕器和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在林间进行诱捕马尾松雄蛾试验。第1年林间平均诱捕率30.6(,平均诱捕量0.475头。同一批次的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经同一冰箱低温保存1a后,在林间开展诱蛾试验,平均诱捕率25.9(,平均诱捕量0.7头。调查结果表明:保存1a的诱芯没有影响诱捕效果,但同一批次的诱芯在相同条件下保存3a后,其诱捕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应用粘胶型性诱捕器监测马尾松毛虫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7年,孝感市应用粘胶型性诱捕器连续对马尾松毛虫14个世代进行了诱捕监测,先后对诱芯的时效、有效诱距、不同粘虫胶种类及其黏度指标、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及其组合等进行诱捕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合成的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进行诱捕,当诱芯剂量500 μg/枚时,林间有效期≥40 d、有效诱距≤300 m;当粘虫胶黏度2 000~4 000 Cps、用量12.5 g/板(420 mm×280 mm)时,粘胶时效>40 d;2个诱捕器/组与(3~4)个诱捕器/组监测虫口密度时,组间平均诱捕数量无差异.由此,确定了粘胶型性诱捕器监测马尾松毛虫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阜新地区中龄以上油松林分目视监测赤松毛虫的缺陷,依据赤松毛虫各发育阶段的生活习性与寄主表现,从油松林分色泽变化、初孵幼虫集中取食形成的枯萎丛针数量、大龄幼虫虫粪落地量和新鲜程度、越冬幼虫在树木根际样圆内存活数量判别发生程度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监测赤松毛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在赤松毛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PM原理,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重要森林害虫——赤松毛虫的管理中,按照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数据分析的科学系统化与操作简便实用化相结合的原则,将赤松毛虫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融为一体;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方法结合于同一系统中,研建了由虫情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与建模分析系统、预测预报管理系统和防治决策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的赤松毛虫虫情信息管理及防治决策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虫情数据处理、建模分析、虫情发生期、发生量测报、危害损失估测、防治费用分析、多目标最优防治决策等多样功能,实现了赤松毛虫综合管理的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9.
赤松毛虫在火炬松上的个体发育闵祥宏,李娟,孙承善(临沂地区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安传忠,英占东(费县塔山林场)近几年临沂地区大规模引种火炬松,据测定火炬松与赤松比,不仅同样耐干旱瘠薄,而且生长快1.7倍。但赤松毛虫在本区对火炬松这一新树种的适应性如何,目...  相似文献   

10.
将赤松毛虫生命表技术运用到防治指标的研究上,并通过逐步回归得出赤松、油松、黑松针叶蓄求算式,同时引进了“标准株”概念,量化了蛹期、卵期、冬前幼虫期和冬后幼虫期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在赤松毛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PM原理,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重要森林害虫——赤松毛虫的管理中,按照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点和面相结合、数据分析的科学系统化与操作简便实用化相结合的原则,将赤松毛虫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融为一体;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方法结合于同一系统中,研建了由虫情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与建模分析系统、预测预报管理系统和防治决策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的赤松毛虫虫情信息管理及防治决策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虫情数据处理、建模分析、虫情发生期、发生量测报、为害损失估测、防治费用分析、多目标最优防治决策等多样功能,实现了赤松毛虫综合管理的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综合考虑了经济、生态、社会3种效益,对目前秦皇岛市常用的赤松毛虫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评价防治对策的指标权重加以调整,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找出了不同种群密度下的最优管理对策以供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赤松毛虫(D endro lim us spectab ilis Bu tler)是阜新地区松林中的主要害虫,常年危害大面积松林。自1998年以来,我们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对该虫实施工程治理。从改善松林生态条件入手,采用综合技术措施,集成、组装、配套推广应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实现持续控灾、减灾。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 Butler)的发生情况,了解成虫的羽化动态(羽化时期、数量),为虫情测报和确定防治适期提供依据,我们于1983~1987年在新泰市土门林场进行了黑光灯诱蛾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诱蛾用具 400W黑光灯(沈阳市于洪区冈子捕虫器厂生产的,SP—B型捕虫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安全、有效、保护天敌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出发,介绍了适合本地特点的赤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既可有效地控制害虫发生,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体现了林业害虫管理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6.
赤松毛虫危害赤松、黑松和火炬松。但在相同条件下3种松树的受害程度各有差异。经研究证明。松树的抗虫性,由其生物学特性、针叶表皮细胞结构、以及针叶含脂量多少有关。火炬松和黑松的抗虫性比赤松较强,火炬松受害后的恢复能力又强于黑松和赤松。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芯对马尾松毛虫引诱研究,结果表明:诱芯的有效诱距为300 m;从低剂量(50μg/枚)到高剂量(5000μg/枚)性信息素剂量与诱捕量未表现对数正相关的关系;诱芯在使用40~47 d内其有效成份的残量无显著差异;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芯不会对寄生蝇天敌活动产生破坏性干扰。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采用K值法、扩散指标法、平均拥挤度m~*法,Tay lor幂指数法,Iwao的平均拥挤度m~*对平均数m的回归分析法,测定了赤松毛虫2龄幼虫、4龄幼虫、茧、卵块的空间分布型,并对其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赤松毛虫2龄幼虫、4龄幼虫、茧在油松天然林中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卵块的分布,在0.70块/株以下时为聚集分布,在0.7块/株时为随机分布,在0.70块/株以上时为均匀分布。在测定了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计算了2龄幼虫,4龄幼虫,茧,卵块在各密度下的最  相似文献   

19.
<正> 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Butller)是松林一大害虫,在长城沿线油松林中发生变为严重。我们从六十年代开始对其采取防治措施,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控制松毛虫危害,除做好监测外,化防在整个控制危害过程中始终占居相当重要的地位。化学农药防治具有速效、省工、省钱和容易掌握的一种手段,特别在害虫成灾时是抢救的最优方法之一。但化防如施药方法和时间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出现生态平衡失调,害虫越治越顽固的现象。为此,我们通过对赤松毛虫取食量、种群数量和抗药力以及天敌活动的观察,对施药最佳  相似文献   

20.
原山林场赤松毛虫综合治理经验总结王延成朱锡玉(淄博市原山林场博山,255200)淄博市原山林场位于鲁中山区,博山境内,林地面积2405.2hm2,其中松林(树种为黑松、赤松)面积524hm2,侧柏林面积1262hm2。松、柏人工纯林占全场林地面积的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