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低压管道配水系统2.1低压管道系统的优势管道系统按工作压力分为高、中、低压系统。各国划分的标准并不一样,中国将200kPa以下的称为低压管网,因而大多数喷、微灌输配水系统都属于低压管网。鉴于喷、微灌管网系统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已有众多的讨论,本文不再赘述。在改造田间灌溉系统时发展喷、微灌,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案,但其初始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而低压管道配水系统,与喷、微灌系统和明渠配水系统相比,在技术与经济上都有很大优势。英国的R.V.Bentum和I.k.Smout基于对中国、孟加拉、印度、…  相似文献   

2.
石津灌区适宜田间灌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石津灌区适宜的田间灌水技术,在对石津灌区现有灌水技术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田间灌水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储水灌溉既实现了高产,节水的目的,又适应灌区的运行管理,是今后灌区渠道灌溉地区田间灌水发展的重点技术之一;小畦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灌水灵活,在井灌或井渠结合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1灌区经营管理的定位与水费改革水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属于基础产业,水利工程设施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根据水利产业政策,农田灌排骨于工程划分在水利建设的甲类(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内,其建设资金主要从中央和地方预算内资金。水利建设资金及其他可用于水利建设的行政性资金中安排,而大部分灌区项目属地方和部门受益的,应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的地方和部门接受益程度共同建设。根据水利产业政策,新建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要按照满足运行成本和费用、纳税、还贷和获得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原有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算分析高关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决策。【方法】以高关灌区中稻试验田为样本,采用平均法、实测法、对比实测法分别测算了高关灌区中稻田间水利用系数。【结果】3种方法测算所得系数分别为0.903、0.941和0.921,相差不大,误差在5%以内,其中,实测法所得系数最大,平均法所得系数最小。高关灌区中稻田间水利用系数随灌水定额增大而减小,呈负相关关系;对比实测法与实测法相比,认为田面渗漏是稻田的有效耗水,田埂渗漏则是稻田的无效耗水,避免了中间测定造成的累积误差,适用于稻作区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结论】对比实测法测算的高关灌区中稻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21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讲中国灌区发展的困难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国的灌区发展及地位灌区一般是指有可靠水源和引、输、配水渠道系统和相应排水沟道的灌溉面积,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各地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1600万hm2增...  相似文献   

6.
7.
1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灌区内骨干工程一般是指输水渠道(相应排水沟)及其建筑物。它们是灌区工程的骨架,灌区功能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现阶段灌区改造与今后灌区发展的方向。豆.三工程老化损坏过速工程的老化是指由于自然磨损、侵蚀、建筑材料老化导致工程的安全性(强度、稳定)、耐久性和适用性降低的过程;通过定期的维护、检修,工程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的恢复,以实现工程设备的正常寿命期。工程的损坏是指由于设计、施工中难以避免的不当处理,导致建筑物的先天性缺陷,…  相似文献   

8.
甘肃景泰提水灌区田间灌水技术评价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灌溉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对景泰提水灌区现行地面灌水技术进行了评价,研究对比了地面灌溉田间灌水效率的2种计算方法,用模拟地面灌水流运动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灌溉试验,得到平均灌水均匀度和田间灌水效率,并针对灌区田间灌水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管理是生产力。灌区管理担负维护工程、引蓄水源、调配水按、及时灌溉、改良土壤、增加农业效益等任务。灌区建设,只是提供基础设施,而实现灌区生产效果、发挥灌区潜在效益,全在于管理。许多人不重视管理,是不懂得灌区管理的重要作用;灌区管理单位不重视管理,则是放弃自己的责任,或者不懂得如何管理。灌区管理包括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组织管理、经营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工程技术、科学试验、人文社会、政治经济各个领域,工作难度大,素质要求高,集工程技术措理才干、领导艺术于一身。在水资源缺乏、灌区管理经费不足、…  相似文献   

10.
彭枫  丁玉娟 《农业工程》2019,9(11):67-70
绿色生态是新时代赋予土地整治的新内涵,实施工程生态化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弥补土地整治的“生态短板”。针对贵州丘陵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从空间维度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土地整治田间道路的空间架构,分析了工程建设对田间道路沿线生态干预的4个区域,即基础的断面及延展面区、刚性材料的结构面区、交叉建(构)筑物的衔接区和施工土体损毁区,并提出了田间道路工程生态化建设的策略在于定位其功能、优选其建材和重构其环境。结果表明,田间道路工程生态化建设可以实现景观、生态和实用等方面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国有大中型抽水灌区的体制改革方向,以陕西省东雷二期抽黄灌区体制建设为例,在阐述了体制建设思路的基础上,介绍了体制建设的实践,引入企业化管理体制,实行内部营养分开,推行“斗渠管理委员会”,建立高效,精干的干部,职工队伍,并说明了体制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灌区管理单位体制不顺,导致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灌溉保证率下降。1998年以来,陕西省在灌区小型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做法是: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将支、斗渠承包给职工或农民;实行股份合作制;包括转让经营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工程拍卖。以上几种改革体现了图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改革后的管理效益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建管结合,管养分离”的改革措施,该措施的推行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建管分离向建管结合的转变,精干了管理机制,提高了养护水平,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4.
灌溉水利设施主要是由政府投资兴建并由政府投资来维持其运行,农民无偿或低于成本使用,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在水费收缴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和观念的问题,搭车收费的现象严重,造成农民负担过重。为了发展农业经济,必须进行灌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灌区经济自立。  相似文献   

15.
1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进展情况近几年来 ,国家计委、水利部对广西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 1997年开始 ,国家计委、水利部安排了专项资金对青狮潭水库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建设。 1998年国家发行国债后 ,中央从预算内专项资金逐步加大了对广西区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建设投入 ,合浦、达开、武思江、洪潮江等灌区相继进行了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 2 0 0 0年按照水利部的布置 ,全区龟石、合浦等 11个灌区开展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 ,全部通过了水利部的审查并同意列入全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后 ,11…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2~3日,湖南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现场会在永州市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推广双牌灌区建设与管理的经验,部署安排下阶段大型灌区的工作任务。余国云副厅长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水利部农水司顾宇平处长代表陈雷司长出席了会议,对湖南省双牌灌区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下一步如何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总结经险,加强交流,促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作的顺利实施,本刊特刊出佘国云副厅长的讲话摘要,同时,将双牌灌区的具体做法作为实例(详见本期第43、44页)向广大水利工作者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魏麒 《福建农机》2013,(2):28-30
在国家当前对水利工程大投入的时候,尤其要对水利工程建设当中的经济管理加以足够的重视。要制定具体可行的监督机制,保障资金的使用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规范稳定运作,水利投入安全有效运行。文章介绍了莆田市东圳灌区的现状,分析了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改革工程管理体制,提高供、输水能力;加强财务管理;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有限供水条件下灌区优化配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水库灌区为例,以次灌水量田间优化配水为基础,研究了由多水源供水,种植多种作物的一般灌区在有限供水条件下的优化配水问题,实例研究表明,在干旱年本模型比传统的模拟配水模型能增加较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刻,中国灌排发展中心召开全国灌区泵站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交流会,中国灌区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交流灌区、泵站工程建设管理经验,总结协会近年来的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协会领导,修订协会章程,研究部署协会下一阶段工作.今年又适逢中国灌区协会成立2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对会议的召开和协会成立2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代表、协会会员单位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我国灌区、泵站建设与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