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针对脂肪酸值快速批量检测的需要,新开发了全自动脂肪酸值测定仪,采用该仪器测定粮食脂肪酸值,与现行国标方法进行比较,测试该仪器和仪器方法的准确度、重复性、台间差等技术参数。同时比较仪器法和国标法的测定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仪器方法和国标方法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仪器的重复性标准差不超过国标方法中给定的标准差;稻谷回收率在98.7%~106.1%之间,玉米回收率在103.7%~106.3%之间,理论添加脂肪酸值与测定仪实测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r=0.9997,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3台仪器测定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符合稻谷、玉米样品储存品质检测要求。同时仪器法还减少了检验人员测定全过程的工作量,降低了检测任务对人员的技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粮食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梅荣 《粮食储藏》2006,35(3):29-31
脂肪酸值是粮食储存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简要介绍提取粮食游离脂肪酸的各种溶剂,对滴定法、比色法和色谱法等粮食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影响脂肪酸值测定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军  肖学彬 《粮食储藏》2004,33(5):54-56
众所周知,脂肪酸值的大小及变化是反映粮食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测定粮食脂肪酸值,可为准确评价粮食质量提供重要依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脂肪酸值测定的准确性一直困扰着广大粮食分析工作者。为此,我们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对影响脂肪酸值测定的可能因素进行了探讨,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4.
根据GB/T 20569-2006测定稻谷脂肪酸值,通过建立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对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得到样品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析稻谷脂肪酸值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为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该稻谷的脂肪酸平均值为15.70(KOH/干基)/(mg/100g),本实验条件下的扩展不确定度U=0.21(KOH/干基)/(mg/100g),包含因子k=2。实验过程中随机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脂肪酸值仪法测定稻米脂肪酸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研究建立了稻米中脂肪酸值的脂肪酸值仪测定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在室温下以无水乙醇提取稻谷、糙米、大米中游离脂肪酸,用标准氢氧化钾滴定液滴定,进行脂肪酸值的测定。结果表明,脂肪酸值在0~240(KOH)/(mg/100g)范围内与消耗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0.9997;方法的回收率为89%~113%;三个不同脂肪酸值的稻谷样品15次平行测试的极差最大者为1.73(KOH)/(mg/100g)干基,小于重复性临界值2(KOH)/(mg/100g)干基,标准偏差在0.36~0.55范围内,99%置信区间(随机误差的不确定度)均≤±0.42;40个样品的检测结果与GB/T15684-1995法检测结果比较,均小于重复性临界值2(KOH)/(mg/100g)干基。  相似文献   

6.
用活性炭作脱色剂对粮食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7月印发的《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已将脂肪酸值作为粮食陈化判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引用了国家推荐标准GB/T15684-1995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作为测定标准。2004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稻谷和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国粮发[2004]43号),把稻谷、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因此,脂肪酸值测定的准确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脂肪酸值测定过程中遇到的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问题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1 概述 我国《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将脂肪酸值作为判定粮食品质状态的重要指标。针对实际工作中脂肪酸值测定存在的手工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操作人员的个体差异影响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等问题,在我所开发的谷物脂肪酸值测定仪的基础上,为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粮食的脂肪酸主要是由其所含脂肪在酶或酸碱作用下水解、氧化产生的。如果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霉菌大量繁殖,脂肪水解速度则会加快,脂肪酸值也随之增高,尽管粮食的外观品质没有改变或无明显改变,但其内在品质已发生较大变化。通过测定脂肪酸值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粮食储藏品质变  相似文献   

9.
选取稻谷以GB/T20569--200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为基准,阐述了实际操作国标中碱滴定法测定稻谷脂肪酸值终点难判断的弊端,并通过对比手滴法实验与脂肪酸值测定仪自动滴定法,校正了不同仪器之间的台间差,探索了砻谷对稻谷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影响,发现砻谷次数和粉碎粒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测定结果均有影响。以期为科研及实际应用试验中准确测定稻谷脂肪酸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粮食脂肪酸值前处理方法改进的研究背景,介绍了粮食脂肪酸值专用离心机、专用离心管和专用离心管振荡器的设计思路。通过改进粮食脂肪酸值测定方法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相关设备的研制,有效提高了样品提取工作效率和提取液分离效率,降低了器皿的使用和清洗数量,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1.
以毛酸浆种子为原料,研究索氏微波提取法对毛酸浆籽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以甲酯化脂肪酸为标准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品比对出峰时间确定试样脂肪酸成分,使用面积归一法确定试样中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普通热风干燥相比,微波干燥法能够提高毛酸浆籽油的提取效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进行脂肪酸分析,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分别为:肉豆蔻酸1.3%,棕榈酸10.3%,硬脂酸5.3%,油酸14.3%,亚油酸62.7%,亚麻酸4.0%,花生酸1.1%,二十二烷酸1.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81.0%,说明毛酸浆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稻谷储藏期间水分和脂肪酸值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脂肪酸值作为衡量稻谷新陈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稻谷的储藏和加工中都十分重要。而水分又是稻谷在储藏期间最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同时也对脂肪酸值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跟踪检测稻谷在储藏期间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研究外因(温度、湿度)对稻谷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对延缓粮食品质劣变,延长粮食的保质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标准扦样法,标准检测法,对吉林省中储粮分公司的承储的274万吨中央储备玉米烘后脂肪酸值变化情况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脂肪酸值变化与收购入库时间、玉米的成熟度、烘干工艺和储存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收购入库越滞后、玉米成熟度越差、烘干工艺越落后、烘后初始入库的脂肪酸值相对偏高,脂肪酸值变化升幅相对较快,同时脂肪酸值还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呈逐年上升趋势,储存时间越长,脂肪酸值升幅越大,最高的可达到重度不宜存。  相似文献   

14.
改进粮食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肖学彬  杨军 《粮食储藏》2002,31(2):34-36
采用返滴定法,用过量的碱先与乙醇提取物中的脂肪酸反应,再用标准HCl溶液滴定过量的碱液,以此求得粮食的脂肪酸值。结果表明,采用本法和现行国家标准GB-T15684-1995测定值基本一致,但本法滴定终点易于判断,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灵芝酸紫外吸收及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不同灵芝酸及其对照品光谱差异,并基于不同对照品的紫外吸收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灵芝发酵菌丝及子实体灵芝酸含量。结果显示:灵芝酸A、C、C2、E和赤芝酸A有相似的紫外可见光谱,形成一个波峰,254 nm附近有最大吸收波长;百里酚显示2 个波峰,246 nm为波谷。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相似,544 nm及552 nm分别有最大吸收;灵芝酸A显色反应弱且无吸收峰,不可作为灵芝酸对照品。以灵芝酸A 和百里酚为对照品,紫外吸收法显示灵芝发酵菌丝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7 mg/100 mg和1.3 mg/100 mg,子实体分别为2.1 mg/100 mg和4.0 mg/100 mg;以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显示灵芝发酵菌丝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45 mg/100 mg和0.49 mg/100 mg,子实体分别为1.55 mg/100 mg和1.71 mg/100 mg。由此可知灵芝酸紫外吸收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以及紫外吸收法基于不同对照品的分析值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对灵芝酸分析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70%RH、18℃~20℃条件下,包装材料对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的小麦粉水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布袋包装的小麦粉水分下降最多,脂肪酸值均呈现相似的上升趋势,但以布袋包装的储藏小麦粉脂肪酸值上升最少。方差分析表明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为非显著影响因素,对脂肪酸值的影响为极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的脂肪酸值与储藏时间呈不同的线性关系;脂肪酸值与水分和储藏时间均呈二元线性关系。同时通过对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平均变化率的比较,布袋为最适合小麦粉储藏的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种植的美国粒用苋品种,蛋白质含量在17.00~19.6%之间,平均为18.02±1.054%,变异系数5.8%。18种氨基酸总量5885.62mg/gN,必需氨基酸含量占37.9%,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总量的18.4%。脂肪平均含量7.0±0.74%,必需脂肪酸的亚油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81.3%。计算氨基酸分、化学分、氨基酸指数,并与食用粮、油相比,明确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淑娟 《粮食储藏》2010,39(5):33-35
对2007年6~8月库存的不同等级小麦粉的粮温、脂肪酸值进行跟踪测定,系统的探讨脂肪酸值与粮温、储存时间、不同等级及水分含量的关系。确定了影响小麦粉脂肪酸值增加的主要因素及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JDDY型粮油滴定分析仪代替人工滴定进行稻谷、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通过添加亚油酸标准溶液测定稻谷、玉米脂肪酸值的回收率,验证采用滴定仪测定稻谷、玉米脂肪酸值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稻谷回收率在99.5%~107.3%之间,玉米回收率在96.1%~105.7%之间,滴定仪对稻谷、玉米的测试值与理论添加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3,r=1.0000,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能够满足目前稻谷、玉米试样脂肪酸值指标的品质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