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昆虫的免疫防御系统中,凝集素介导的免疫反应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克隆了柞蚕凝集素蛋白基因ApIML,序列分析表明:ApIML含有92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9个氨基酸。柞蚕凝集素属于分泌型蛋白质,N端有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含有2个糖识别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pIML与二化螟Cs-1属于同一个分支,序列相似度为70.16%。构建了ET28a-ApIML原核表达载体,经SDS-PAGE检测发现蛋白在BL21(DE3)中成功表达,并且在Ca2+存在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凝集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半蛾区测定方法,将同蛾区蛹期诱导抗菌物质活性、稚蚕期对柞蚕NPV的感染抵抗性进行了相关性的比较试验.初步结果表明:(1)同蛾区稚蚕期对NPV感染抵抗性强的.蛹期诱导抗菌物质活性也高,呈正相关关系,(2)蛹期诱导抗菌物质活性高的峨区,次代稚蚕期抗毒力(NPV)也强,呈正相关;(3)柞蚕五龄幼虫经大肠杆菌诱导后也能产生抗菌物质,且其诱导抗菌物质活性与溶菌酶活性趋于正相关.同时,供试的三个柞蚕品种,蚕期和蛹期诱导抗菌物质活性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
家畜疫病的发生始终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问题.前期我国对疾病的控制主要采取改善环境、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等措施,但这并非对所有疾病都有效,而且以上措施很难从根本上控制和消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研究证实,家畜对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抗性是由遗传控制的,家畜品种本身的遗传性状决定了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即动物可能对一些传染性疾病存在完全或部分抗性.通过寻找抗病基因进行抗病育种,从根本上改变反刍动物的遗传结构,也是控制和减少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已发现的反刍动物体内与免疫相关的抗病候选基因主要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Toll样受体基因、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干扰素基因、PRNP基因编码朊蛋白等.本文综述了这些抗病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为了给抗病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1888年Stillmark发现蓖麻豆含有能凝集红细胞的蛋白质—蓖麻蛋白(Ricin)以来,现已从许多植物的种子、根、茎、叶、皮中,以及某些动物,如蜗牛、马蹄形蟹、龙虾、蚝、电鳗等中发现了1000多种外源性凝集素(Lectin,简称凝集素),分离纯化的已近百种。由于凝集素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糖脂发生特异性结合,以及具有刺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小鼠子宫不同时期细胞表面糖基的种类及有无分布规律。采用凝集素胶体金法,用四种凝集素对不同时期昆明小鼠的子宫进行了光镜下的形态学研究,发现刀豆素 A(ConA)在子宫固有膜、平滑肌、浆膜上为弱阳性反应;麦芽凝集素(WGA)在子宫粘膜上皮,子宫腺,浆膜为阳性反应;菜豆凝集素(PHA)在子宫各个时期均为阴性反应;大豆凝集素(SBA)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证明在昆明小鼠子宫粘膜上皮、子宫腺和浆膜中含有β-半乳糖,β-乙酰氨基半乳糖,β-乙酰氨基乳糖,β-乙酰氨基葡萄糖。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柞蚕肠道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试验.并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D31)的诱导活性进行了比较;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上述诱导源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了鉴定和比较,初步表明:1.柞蚕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均能诱导柞蚕滞育蛹产生抗菌物质,但其活性差异显著,2.上述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不同组份的相对量和活性在体内持续的时间有明显差异,3.同一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不同组份不是同时产生的.也不是同时消失的.  相似文献   

7.
C型凝集素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布氏锥虫(T.brucei)基因组编码的C型凝集素类似蛋白(CLLPs),本研究在GeneDB数据库中通过软件鉴定了13种T.brucei基因组编码的CLLPs家族基因序列,并分析它们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其中3种CLLPs基因在血液阶段(BSF)T.brucei虫体内的转录.利用PCR扩增并在大肠杆菌中对所选3种基因进行表达,以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选择的3种CLLPs基因在BSF T.brucei虫体内均能够进行转录;而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所选的3种CLLPs基因中,只有一种CLLP (Tb5290)在T.brucei的BSF阶段和昆虫阶段(PCF)表达.本研究首次在T.brucei中鉴定了C型凝集素家族的新成员,为进一步了解CLLPs在T.brucei中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蚕豆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及蚕豆营养价值的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威 《饲料工业》1993,14(12):6-7
<正> 蚕豆富含蛋白质,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饲料,但长期以来,蚕豆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却极为有限。原因在于蚕豆含有较高量的抗营养因子,大量饲喂家禽,可以引起一系列负作用。 1.蚕豆中的抗营养因子 Marqnardt(1977)应用柱层析法从蚕豆荚的水溶性提取物中分离到两种成分:即高分子量的缩合单宁和低分子量的多酚类化合物,其中缩合单宁是主要抗营养因子。其他学者发现蚕豆中的蚕豆嘧啶核苷、伴蚕豆嘧啶核苷、植酸盐、蛋白酶抑制剂、外源凝集素(细胞凝集素)、血胆固醇过少因子(皂角苷)以及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都具有抗营养作用。 2.抗营养因子对蚕豆营养价值的影响 Wilson(1974)发现,日粮含20%蚕豆时显  相似文献   

9.
<正>1胶原样凝集素概况胶原样凝集素属于脊椎动物C-型凝集素超家族,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每个单体由N末端区域、胶原样区域(Collagen LikeRegion,CLR)、起连接作用的茎区和碳水化合物识别区域(Carbo.hydrateRecognition Domain,CRD)等4个结构域组成~([1]),单体之间形成同源三聚体,三聚体单元会进一步组合成为多  相似文献   

10.
胶原凝集素为C-型凝集素,主要包括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和-D等。MBL可以促进或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SP-A和SP-D可与多种微生物和致敏原互作,产生调理性作用,使微生物生长被抑制、外源性抗原失效,在免疫反应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柞蚕蛹的食用保健价值,研究其对幽门结扎所致大鼠胃溃疡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的柞蚕蛹粉均能降低幽门结扎型大鼠胃组织的胃液酸度、胃溃疡指数及胃组织黏膜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或P<0.01)、氢-钾ATP酶活性(P<0.01),提高胃组织黏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P<0.05或P<0.01),并以中剂量组柞蚕蛹粉作用效果最好,同时可减轻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的组织病理学病变。柞蚕蛹粉对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研究为柞蚕蛹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密苏里大学动物学家克维因·弗利特泽通过试验发现,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数量的鱼油能增加家禽家畜体内的前列腺素(具有抗体作用)的含量,从而使体内抗体增多。  相似文献   

13.
将自制的含有抗菌肽、溶菌酶、凝集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柞蚕免疫活性蛋白添加在断奶仔猪的饲料中,研究其对仔猪生产发育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质量为(12.625±0.576)kg的35日龄断奶1周的仔猪,随机分为饲喂基础饲粮的对照组(Ⅰ组)和分别饲喂柞蚕免疫活性蛋白添加量为30、50、100 g/kg的饲粮的3个试验组(Ⅱ、Ⅲ、Ⅳ组),经过为期32 d的试验表明:Ⅲ、Ⅳ试验组仔猪的平均日增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以Ⅲ试验组的效果最佳,并且Ⅲ、Ⅳ试验组仔猪饲养的料重比以及Ⅱ、Ⅲ、Ⅳ3个试验组仔猪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但各试验组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变化不显著(P0.05);Ⅱ、Ⅲ、Ⅳ3个试验组仔猪的免疫器官指数提高,尤其是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Ⅲ、Ⅳ试验组仔猪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 A含量显著提高(P0.05),Ⅱ、Ⅲ、Ⅳ3个试验组仔猪血清中的Ig G含量显著提高(P0.05),Ig M含量也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3个试验组仔猪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初步确定饲粮中柞蚕免疫蛋白的适宜添加量为50 g/kg。试验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柞蚕免疫蛋白能有效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4.
柞蚕蛹营养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为了开展柞蚕蛹的综合利用研究,本文就柞蚕蛹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对缫丝蛹与鲜蛹的营养成分作了比较,初报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来源:(一)缫丝蛹:购自永吉县西阳乡缫丝厂,是1983年秋茧加工丝绵的熟蛹.(二)鲜蛹:随机取自本所1983年秋购入的青黄一号普通种茧.二、材料处理:将同样数量的缫丝蛹、鲜蛹,分别放入搪瓷盘中,在同一烘箱中以100℃烘30分钟,降温至80℃再烘26小时,粉碎、过筛(24目),分装食品塑料袋中,送样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黄自然 《广东蚕业》2002,36(2):43-46
1.前言昆虫抗菌肽(Cecropin)是瑞典科学家Boman H G等首先发现。从果蝇及惜古比天蚕中分离到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从Cecropia的种名中引申而来。国际上已先后分离到数以百计的抗菌肽。1981,黄自然等从中国柞蚕蛹中分离到抗菌肽。为  相似文献   

16.
柞蚕肠道细菌菌群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柞蚕肠道细菌的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利用Illumina MiSeq技术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方法,比较分析柞蚕5龄中期幼虫中肠和中肠内容物的细菌类群。在柞蚕5龄幼虫中肠共发现了10个门、18个纲、38个目、55个科、68个属的细菌,而在中肠内容物中仅检测到5个门、9个纲、13个目、16个科、20个属的细菌。在门的水平上,中肠的优势菌群(丰度大于1%)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 (86. 22%)、厚壁菌门Firmicutes(6. 22%)、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 55%)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1. 49%);中肠内容物的优势菌来自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 (93. 86%)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 (5. 18%)。在属的水平,柞蚕中肠的优势菌属为蓝细菌norank_c__Cyanobacteria(86. 22%)、Tyzzerella_3(6. 13%)、青枯菌属Ralstonia(3. 78%)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1. 25%);中肠内容物的优势菌属为蓝细菌norank_c__Cyanobacteria(93. 86%)和Tyzzerella_3(5. 08%)。水小杆菌属Aquabacterium等13个属在中肠的丰度是中肠内容物的4. 92~130. 32倍,而51个属在中肠内容物中没有检测到。中肠菌群的Chao指数和Ace指数均明显高于中肠内容物。结果表明,柞蚕中肠和中肠内容物的菌群结构在组分和丰度上均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中肠内容物的菌群远不如中肠的菌群丰富。  相似文献   

17.
用埃希氏大肠杆菌血清型(O_6,O_(45),O_(81),O_(83),O_(115),O_(138),O_(139)和O_(126)),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的O凝集素试验,测定了138份母猪初乳样品中抗细菌抗体的活性。埃希氏大肠杆菌O_(83)的凝集素效价平均最高,埃希氏大肠杆菌O_(115)次之。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的凝集素效价平均最低,鼠伤寒沙门氏杆菌次之。这些O凝集素效价之间的相关系数是在0.109和0.693之间。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相关系数量低,埃希氏大肠杆菌O_(83)、O_(138)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也是低的。利用主成份分析,它能把10类O凝集素归为四个组,这四个组主成份的累积比例占总方差的77.97%。这些O凝集素的因子载荷(factor loading)累积系数是从65.25%到99.50%。断乳仔猪是从感染母猪的初乳中获得保护的,母猪抗细菌抗体的种类和范围,影响着仔猪的死亡率,其变化随母猪的变化而变化,依靠母猪抗原的暴露。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杆菌病,在猪中是经常见到的。主成份析,对于评价农场喂养的母猪初乳中抗O凝集素的这些细菌的分布和范围,对于了解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杆菌病的发生都是必要的。这些O凝集素效价范围,将揭示出埃希氏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和沙门氏杆菌属细菌在农场中的分布。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从腹泻猪分离出的三个Ecoli血清型,从水肿病猪分离出的三个Ecoli血清型,两个对照Ecoli血清型和两株沙门氏杆菌属细菌,来检测O凝集素的效价。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豆凝集素对兔小肠组织的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试验选择体质量(725.45±20.10)g、健康的35日龄断奶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按0、17.5、87.5 mg/kg的剂量灌胃大豆凝集素,试验期10 d,试验结束后,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结果显示:与0 mg/kg大豆凝集素组相比,87.5 mg/kg大豆凝集素组兔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1.96%、49.27%、36.3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了217.84%、132.46%、74.29%(P <0.05),十二指肠、空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22.05%、45.51%(P <0.05),空肠和回肠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6.73%、29.69%(P <0.05)。与0 mg/kg大豆凝集素组相比,87.5 mg/kg大豆凝集素组兔空肠的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了21.12%(P <0.05),17.5 mg/kg和87...  相似文献   

19.
大豆凝集素在鸡肠道内残留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生大豆粉碎,过40目筛,硫酸铵粗提后经N-乙酰基-D-半乳糖胺-epoxy-sepharose6B亲和层析体系纯化出大豆凝集素,以其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建立大豆凝集素间接竞争抑制ELISA定量检测方法,其检测下限低于10ng/mL。以含质量分数为20%的生大豆和1%Cr2O3(外源指示剂)的日粮饲喂鸡(75日龄)2周,检测其十二指肠、空肠前、空肠中、空肠后、回肠、盲肠、结直肠内食糜中大豆凝集素的活性残留率。结果表明:大豆凝集素在鸡肠道内活性残留由十二指肠到结直肠总地呈下降趋势,其中由十二指肠到空肠前的残留率变化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说明大豆凝集素在鸡肠道内吸收和吸附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至空肠前段。  相似文献   

20.
将含有抗菌肽、溶菌酶、凝集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柞蚕免疫活性蛋白添加在肉仔鸡饲料中,研究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体质量相近的AA肉仔鸡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为基础饲粮中添加抗生素0.05%,试验组分别为基础饲粮中添加1%、5%、10%柞蚕免疫活性蛋白,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试验各组和抗生素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Ⅱ组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增幅达到41.15%,试验Ⅲ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各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均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2试验各组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抗生素组和对照组(P0.05)。3试验Ⅱ组、Ⅲ组、抗生素组鸡血清中Ig G、Ig M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试验各组的Ig 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试验各组C3的含量较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均有显著增加(P0.05),除了试验Ⅰ组以外,其余各组C4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均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适量添加柞蚕免疫活性蛋白可以提高鸡的生长性能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替代抗生素用于肉鸡词养,推荐添加量为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