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为了寻求适应广西高温高湿气候和饲养条件的优质奶牛,解决本地种源短缺的问题.[方法]用娟姗牛与荷斯坦牛进行品种杂交生产娟荷杂一代犊牛,对娟荷杂一代犊牛精心饲养,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筛选优秀个体作为核心群培育,对其生长发育、生产性能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生长性能、繁殖性能良好,奶牛耐粗饲养,泌乳稳定,鲜乳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西改牛产奶量,选用外表与其相似的红色荷斯坦牛对西改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杂一代牛1、2、3胎泌乳期平均产奶量达到4010.33kg;乳脂、非脂固体、乳蛋白和乳糖含量分别为(%):3.54、8.52、2.72和4.70。说明红杂牛完全可作为奶牛的后备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吉林黑白花母奶牛用加拿大荷斯坦公奶牛配种,其杂种一代(F_1)的生产性能有显著提高。产奶量比母系提高23.36%(P<0.01),比父系提高4.94%(P>0.05),比父母系平均数提高12.57%(P<0.05))。这种杂交组合亲合力强,杂种优势率高,是提高吉林黑白花奶牛生产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德系西门塔尔牛属乳肉兼用牛,经不断选育,其平均产奶量已达6 768kg.虽然弗莱维赫牛的产奶性能略逊于荷斯坦牛,但却具有诸多优点.本文介绍了浙江金华利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与荷斯坦牛杂交的情况,结果显示,二者进行杂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1990年底从加拿大引进110头荷斯坦育成母牛,平均12月龄,现已全部投产。为了解加拿大荷斯坦牛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适应性及其生长发育情况和生产性能,与当地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了对比饲养试验。1材料和方法1.1供试牛选择:试验组为加拿大荷...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组产奶量平均提高2.3kg;(2)乳脂率提高0.49个百分点,折算标准乳5.5kg;(3)乳蛋白提高0.07%;(4)每天每头奶牛多获利5.5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澳洲荷斯坦牛选育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澳洲荷斯坦牛进行初步选育,牛群质量和生产性能显著提高。选育后母牛6月龄、12月龄、24月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187.94千克、296.07千克、484.07千克,比选育前分别提高33.02%、25.03%、21.47%3母牛第一胎305天平均泌乳量(4%标准乳)4231.75千克,比选育前提高12.38%,其中核心群平均为4812.00千克,比选育前提高27.79%。  相似文献   

8.
红色荷斯坦牛与西改牛杂交一代产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西改牛产奶量,选用外表与其相似的红色荷斯坦牛精液对西改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杂一代牛一、二、三胎泌乳期平均产奶量达到4010.33 kg;乳脂、非脂、蛋白质、乳糖含量分别为3.54%、8.52%、2.72%、4.70%,说明,红杂牛完全可作为奶牛的后备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云南省弥渡县金润良种奶牛场1~6胎荷斯坦牛的产奶量、产犊间隔以及依据DHI报告测定的乳成分。结果显示,该牛场奶牛的总平均产奶量超过6 200kg;各胎次泌乳高峰出现在产后25~40天,终生产奶量高峰出现在第3胎;全年生乳成分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垦区于2013年引进了德系弗莱维赫牛冻精,并与本地荷斯坦奶牛开展杂交推广应用。为了更好地研究杂交效果,对在相同饲养环境下的弗莱维赫牛与高产荷斯坦奶牛的杂交一代(F1代)作为研究对象,与纯种荷斯坦奶牛的生产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与荷斯坦奶牛比较,F1代不仅提高了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还具有较高的产奶量、较强的抗病能力,以及耐粗饲和饲养成本低等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1.
选择饲养高产奶牛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什么品种的奶牛更好,如何选择更高产的荷斯坦牛,不仅是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更是广大养牛户所关心的。高产奶牛应具备以下指标:产奶量高、乳脂率高、乳蛋白率高、繁殖性能正常、无代谢疾病。笔者就养牛生产实践中挑选高产荷斯坦奶牛必须掌握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荷斯坦牛是从国外引进的荷兰牛在我国不断驯化和培育,或与我国黄牛进行杂交并经长期选育而逐渐形成的,其体格有大、中、小三个类型。目前大型奶牛主要是含有美国荷斯坦牛血统,成牛母牛体高135厘米(体重600千克左右);中型奶牛主要是引进欧洲部分国家中等体型的荷斯坦公牛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133厘米以上;小型奶牛主要是引进国外的荷斯坦牛与我国体型小的本地母牛杂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13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荷斯坦牛与娟姗牛在泌乳性能上的差异,本试验通过收集浙江某规模化牛场2022年1-12月6 390条DHI记录,根据多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荷斯坦牛与娟姗牛因品种及其胎次、泌乳月和产犊季节对其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SCS)和尿素氮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SCS和尿素氮分别为32.47kg、4.35%、3.36%、2.49、5.15mg/dL,娟姗牛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SCS和尿素氮分别为22.02kg、6.08%、4.02%、2.79、15.28mg/dL;荷斯坦牛与娟姗牛因品种及泌乳月、胎次和产犊季节均对其泌乳性能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与娟姗牛相比,荷斯坦牛的产奶量极显著更高(P<0.01),而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则与之相反(P<0.01);夏、秋、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SCS极显著低于娟姗牛(P<0.01),而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与荷斯坦牛相比,1胎和3胎及以上的娟姗牛体细胞评分(SCS)极显著更高(P<0.01),而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泌乳月,与荷斯坦牛相比,娟姗牛体细胞评分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提高中国荷斯坦牛乳脂率的途径朱奎新白永辉林春艳高庆文(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双城市·150111)(双城市水泉乡畜牧站乳脂率是遗传力较高的性状,在奶牛育种中,通过严格的个体选择,能够改进提高,在后代中取得预想的良好效果。乳脂率的高低又受日粮中能量充足...  相似文献   

15.
荷斯坦母犊初生重与生长速度及产奶性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荷斯坦奶牛母犊初生重大小与生长速度及产奶性能的关系,笔者对大曹庄农场二分场1988~1993年出生,初生体重、头胎产奶量等资料比较齐全的225头奶牛,根据初生重大小不同,分为25~30千克、301~35千克、351~40千克、4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6.
荷斯坦奶牛产奶量高,但耐热性差,在南方其高产的遗传性能难以体现出来;娟姗牛单位体重产奶量高,牛奶口味佳,营养价值高,且耐热性能强,抗病力强,将两奶牛品种杂交,预想选育出一种耐热性能强,抗病力强,产奶量高,乳品质好,风味佳的奶牛新品种。广西畜牧研究所黄牛研究室于2005年初就开始选育和研究工作,用娟姗牛为父本,荷斯坦牛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已繁育出娟荷杂一代牛公母共53头,从中选出35头进行实验观察,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挪威红牛与荷斯坦牛杂交改良效果,对比分析了以挪威红牛为父本冷配荷斯坦牛的杂交1代与荷斯坦牛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差异。通过对纯繁组和杂交组亲代、子一代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挪威红牛与荷斯坦牛的杂交1代在乳蛋白率、头胎产犊月龄方面,显著优于荷斯坦牛(P<0.05),体细胞数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5);乳脂率和繁殖性能优于荷斯坦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1985年前后,黑龙江省内三个系统从美国、丹麦、西德引进荷斯坦青年妊娠母牛,进行纯种繁育以及改良中国荷斯坦牛,提高其生产性能,扩大荷斯坦牛群之目的,同时进行三个品种荷斯坦牛生产性能的比较,为今后引种提供参考。美国荷斯坦牛饲养在庆安县奶牛良种场,丹麦荷斯坦牛饲养在省山市种奶牛场,西德荷斯坦牛饲养在松花江奶牛场。在三场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养牛业的发展,奶牛的质量(包括体型外貌、产奶量的高低等)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关注,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听广大养牛户反映,黑白花荷斯坦牛后代中个别的会出现红白花、黄白花犊牛或黑白花犊牛有红毛尖的现象,大家对此表现出迷茫和不解。为帮助广大奶牛养殖户了解其中原因,实现对奶牛群体的选种选配,建立优质高产的奶牛群,本文对该现象进行一下解释。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蛋氨酸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荷斯坦奶牛25头,分成五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30克未保护蛋氨酸),试验2组(45克保护性蛋氨酸),试验3组(30克未保护蛋氨酸 50克L—赖氨酸),试验4组(45克保护性蛋氨酸 50克L—赖氨酸)。试验表明:产奶量试验4组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分别提高11.71%和9.75%;试验4组显著(P<0.05)高于试验3组提高6.80%;试验2组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提高10.66%,试验2组显著(P<0.05)高于试验1组提高8.68%。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率试验3组、试验4组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6.25%、6.55%;试验3组、试验4组显著(P<0。05)高于试验1组(P<0.05),分别提高5.60%、5.92%;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体细胞数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