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楝原产于印-巴次大陆及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地区,分布海拔范围一般为1000m以下,最高达1830m。印楝喜光照,幼苗不耐荫蔽;正常生长的年均温不低于20℃,常年极端低温大于0℃,对霜冻敏感;在年均降水量450~1200mm的地方生长最好,能耐受不足130mm的降水和较长的干季;对土壤类型要求不高,但在渗透性和排水性好的土壤中长势好;土壤肥力对印楝的生长比水分的供应更重要;不同地理种源的印楝生长差异很大;杂草对幼树影响很大,除草能促进其生长;印楝的活性成分提取物虽能防治多种病虫害,但仍有60多种害虫及某些病害为害它。  相似文献   

2.
印楝人工幼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楝幼树生长1a抽3次梢,即春梢(2-4月)、夏梢(6-8月)和秋梢(10月)。幼林树高、地径的连年生长量在栽后第1a最大,第2a最小,以后各年较一致。1a中印楝季节性生长分为3个时期,即滞生期(1-3月和11-12月),生长量较小或生长停缓;生长期(4-10月),生长量明显;快速生长期(5-8月),树高的生长高峰出现在7、8两月,占全年生长量的62.1%,地径的生长高峰开始比树高生长高峰早,结束得晚。月平均温度对当月树高、地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程度;月平均降水对当月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也达显著程度,但对当月地径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月平均温度对树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较月平均降水量的大。造林保存率较高;定植后第2a结果株率为53.3%,到第4a为93.1%。  相似文献   

3.
采用干重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印楝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和印楝素含量,研究了愈伤组织固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印楝愈伤组织的最适固体培养基为MS NAA 3.0mg/L 6-BA 1.0 mg/L 蔗糖40g/L 琼脂0.7%,以pH值为5.8,培养温度(25±2)℃,光照900Lx培养条件下的印楝素产出率最高,达44.76OD457/皿。  相似文献   

4.
印楝实生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年生印楝实生苗生长动态、苗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模式以及苗木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印楝苗的年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特征,据此方程可以建立苗高、地径与生长时间的拟合模型,结合二次多项式对苗木连日生长量的动态模拟,可将苗木生长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其中处于速生阶段苗木的高和地径生长量均超过全年总量的70%,地径处于生长初期阶段的时间短于苗高,但生长量占全年总量之比是苗高的2倍;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高和地径的相关性极为密切,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全株的69.1%,全株含水量是干质量的1.58倍;在制约苗木生长节律的气象因子中,偏相关分析表明:温度是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5.
干热河谷印楝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生长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印楝树高生长量指标与坡位、土壤含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速效P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坡位、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组合是影响印楝生长的主导因子。缺磷少氮和水分含量低是印楝人工林土壤的共同特点,在选择造林地或制定营林措施时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三树种种植比较结果显示,西南桦在我场也就是低山丘陵地有较大发展潜力,6.5年生平均高11.6m,平均径12.9cm,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78m和1.98cm,最大径级达到21cm,生长迅速值得经营和发展。肯氏南洋杉和贝壳杉生长慢,其生长量只有西南桦的1/2上下,发展潜力小,不值得作为用材林经营,而作为庭园绿化和美化树种则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楝叶吴萸 Evodia glabrifolia 为材料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根部灌溉处理,探讨了 50、100、 150 mg/L 共 3 个浓度梯度的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和 ABT-3 号生根粉(ABT-3)对楝叶吴萸幼苗叶绿素荧光(PSⅡ实际量子产量 Y(Ⅱ)、相对电子传递效率 ETR、非光化学淬灭系数 NPQ)、根系活力、根系形态指标(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 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适宜浓度处理下均能够促进楝叶吴萸的实际光能转换效率和根系活力,其中 50 mg/L的 IAA 是最佳的处理,能够显著增进楝叶吴萸的根系生长,尤其是对根系还原强度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并能够增强楝叶吴萸对光能的利用能力和光保护能力,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湿加松在从化北部山地试种结果表明:(1)湿加松能适应我市北部的立地和气候条件,生长比乡土树种杉木和拟赤杨快且好。(2)湿加松适应性强,不同坡向和坡位间生长差异不显著。(3)湿加松径生长快于高生长,树高生长1m,径生长在1cm以上,随林龄增长,径生长优势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9.
接种AM菌对麻楝不同种源苗期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接种3个AM菌株对5个种源麻楝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90068×种源CH01菌根感染率为96.3%,感染率分级为5,菌根依赖性中等;菌株90068×种源CH27在生长生物量方面作用显著;麻楝幼苗接种5至6个月后,菌株90068×种源CH01生长促进作用显著增强;矿质元素吸收方面,菌株90068×种源CH13对磷元素的吸收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处理.此外,菌株90036与菌株9004在接种后幼苗测定的各项指标中表现各有优劣.其中菌根合成、生物量和苗高增长方面,菌株9004优于菌株90036;而对于矿质元素的吸收,菌株90036要优于菌株9004.综合比较而言,供试菌株90068表现较优,为对5个种源麻楝幼苗生长效应最佳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经3 a施肥试验表明,配方施肥对印楝林分的生长和结实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1)施肥当年对林分生长未显明显肥效,施肥效应主要表现在施肥后第1年,到施肥后第2年肥效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生长性状对施肥配方反应的敏感性排序为:冠幅>株高>地径>胸径;以株高和冠幅生长为评价依据,第14处理(300 g氨肥+300 g磷肥+200 g钾肥)为最优施肥组合方案.(2)不同施肥配方处理间以及不同年份之间,印楝的结实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与P、K肥的组合配方对印楝结实量产生明显增益,其中第1处理(8 kg有机肥+200 g磷肥+200 g钾肥)为增加印楝结实产量的最佳施肥方案;各年份施肥处理间结实产量的排序为:施肥后第1年>施肥后第2年>施肥当年.此外,施肥前的林分本底值对林木生长产生极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施肥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臭檀育苗技术,对臭檀种子进行干藏、沙藏等不同方法处理以及场圃育苗试验,得出了最佳种子处理方法和育苗管理措施,为臭檀育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阳新县吴茱萸母树林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是兼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经济林树种,已有1000年的栽培历史.阳新县是湖北省吴茱萸中心产区,在当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吴茱萸成为阳新县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为促进阳新县吴茱萸生产,保护吴茱萸资源,省林业局决定在阳新县建立吴茱萸母树林.通过阳新县吴茱萸生产技术的调查,对其母树林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华南地区三种苗木蒸腾耗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裸露地区土壤普遍具有土层浅薄、保水性差的特征,因此石灰岩地区植物会经常面临干旱胁迫逆境。该研究选择华南石灰岩地区常见的任豆,以及两种石灰岩地区造林供选树种楝叶吴茱萸、车轮梅,通过比较分析这三种植物的盆栽苗木在不同的干旱胁迫程度下的叶片水势、耗水量以及耗水速率,揭示蒸腾耗水规律,为评价植物抗旱性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在水分亏缺条件下进行造林或者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指导。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苗木以白天的耗水为主;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日总耗水量的大小顺序均为:任豆〉车轮梅〉楝叶吴莱萸正常水分条件下三种苗木的耗水速率日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轻度干旱胁迫时,楝叶吴菜萸和车轮梅的耗水速率日变化趋势则呈“双峰”曲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干旱胁迫较为严重时,三种苗木的耗水速率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比较小,在7.9~114.3μmol.m^-1·s^-1之间。综合实际耗水速率的降幅以及重度干旱胁迫下的耗水速率来看,抗旱节水性能大小为:任豆〉车轮梅〉楝叶吴茱萸。  相似文献   

14.
吴茱萸母树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茱萸是一种木本中药材树种,兼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在当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各地选用吴茱萸作为造林树种。为解决造林用种问题,湖北省阳新县营建了133.3 hm2的吴茱萸母树林,现已投产。通过对吴茱萸母树林在20 a经营期内的经济分析,得出该项目投资回收期短,净现值高,内部收益率大,收益成本比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Jin HZ  Du JL  Zhang WD  Yan SK  Chen HS  Lee JH  Lee JJ 《Fitoterapia》2008,79(4):317-318
A new quinazolinedione alkaloid, wuchuyuamide IV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fruits of Evodia officinalis.1 showed moderate cytotoxicity against Hela and HT1080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华南石灰岩地区常见植物任豆,以及两种石灰岩地区造林供选树种楝叶吴莱萸、石斑木在干旱胁迫下体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为在石灰岩地区筛选优良的抗旱节水树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三个树种在干旱胁迫下都表现出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楝叶吴莱萸在干旱胁迫第9d最先达到峰值(5.08μmol/gFW),任豆和石斑木第12d达到峰值,分别为4.46和3.35txmol/gFW。苗木SOD活性也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中度干旱时期达到峰值,楝叶吴茱萸和任豆的SOD活性在干旱胁迫的第9d达到峰值,分别为384.89和445.07U/g,石斑木SOD活性则在第12d达到峰值517.40U/g。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石斑木与另两种植物比较,第一个峰值更迟出现,第二个POD活性峰值为1490.24mg·g^-1·min^-1,是三者中最高的。经过对三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植物的抗旱性表现可知,三个树种中石斑木的适应性较强,抗旱性能较好,其次是任豆,楝叶吴茱萸的抗旱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7.
An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bark from Evodia elleryana produced significant growth inhibi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t concentrations only minimally inhibitory to human T cells. The crude extract yielded 95% inhibition of TB at 50 microg/ml. The crude extract yielded 29% growth inhibition of human T-cells in culture at that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8.
Huang X  Li W  Yang XW 《Fitoterapia》2012,83(4):709-714
Three new quinolone alkaloids, 1-methyl-2-[7-hydroxy-(E)-9-tridecenyl]-4(1H)-quinolone (1), 1-methyl-2-[(Z)-4-nonenyl]-4(1H)-quinolone (2), 1-methyl-2-[(1E,5Z)-1,5-undecadienyl]-4(1H)-quinolone (3) and one new natural product, 1-methyl-2-[(E)-1-undecenyl]-4(1H)-quinolone (4),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ried and nearly ripe fruits of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along with thirteen known compounds (5-17). In addition, one new artificial product, 1-methyl-2-[7-carbonyl-(E)-9-tridecenyl]-4(1H)-quinolone (1A) was also obtained.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es. The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all of the compounds against the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HL-60, N-87, H-460, and Hep G(2) cells were evaluated by MTT ass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alkaloids inhibited cell proliferation with IC(50) values between 14μM and 22μM.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东部的伞房属4个树种在广东省的早期生长表现。3年生及5年生4个树种生长量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地点、树种及地点与树种的交互作用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3年生时,生长表现最好的是斑皮柠檬桉,平均单株材积0.007 191 m^3;德庆试点的生长表现是4个试点中最好的,4个树种的平均单株材积为0.015 57 m^3。5年生时,生长表现最好的是大叶斑皮桉,平均单株材积0.042 16 m3;德庆试点的生长表现是3个试点中最好的,4个树种的平均单株材积为0.068 89 m^3。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在广东省广从公路从化温泉段两侧营建生态景观林带,种植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黎蒴(Castanopsis fiss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凤凰木(Delonix regia)4种阔叶树。造林后调查树种保存率、高生长、胸径生长和树冠生长。结果表明:2a生时,枫香、山杜英、凤凰木的造林保存率均超过96%,黎蒴相对较低,为94.4%;3a生时,3个生长性状在树种间与种植坡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树种生长快慢次序为黎蒴〉山杜英〉枫香〉凤凰木,生长最快的在山坡下部,其次是山坡中部,最慢是山坡上部。黎蒴、山杜英和枫香主干清晰,树形和叶色美观,是适宜的景观树种;凤凰木丛生现象突出,树形不佳,不宜种植在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