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酵料栽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料栽培感菌率高,生长缓慢的难题,同时,还大大地缩短了周期,其它方法栽培平菇,菌丝长满培养料需30天左右,40—45天才能出菇,而发酵料栽培平菇,菌种只需15天左右即可长满培养料,20天左右即可出菇,并且对培养料新鲜程度要求不严格。发酵料栽培平菇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发酵  相似文献   

2.
花盆种平菇     
用来种平菇的花盆,系指一般养花用的陶制泥盆。这种盆透水通气性好,平菇发菌快、出菇早。据试验,花盆种菇一般较塑料袋栽培发菌早2~3天,出菇早5~7天,1斤棉籽壳干料可产鲜菇1.2~1.5斤,经济效益高于塑料袋栽培。现在一般家庭都养花,利用空闲花盆,种几盆平菇。既可以菇当花欣赏,又可作为菜肴以饱口福,而且种菇后的料渣又是养花的上等肥料。好处颇多,值得一试。本文  相似文献   

3.
申进文 《食用菌》2002,24(6):27-28
20 0 1年 8月笔者受加拿大友谊食用菌公司的邀请 ,在位于温哥华的菇厂进行了短期工作。工作期间对该菇厂采用的长柱立体栽培平菇技术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实际推广意义 ,现总结成文 ,供广大平菇栽培者参考。1 长柱立体栽培平菇优点 长柱栽培平菇技术具有劳动效率高、发菌快、出菇整齐、菇根小、产量高、易于采收、补水方便、充分利用空间等优点。在适温条件下 ,从菌柱制作到菌丝发满为 10天左右 ,15天左右进菇房 ,2 0天左右出菇 ,2 5天左右采收第一潮菇。2 栽培工具  1铁网架 :长柱立体栽培平菇 ,菌柱外围要用铁丝网架。…  相似文献   

4.
骆兆智 《食用菌》2012,34(6):49-50
近年来,笔者在食用菌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在高温季节采用发酵料袋式通氧、畦式覆土二段式栽培平菇新技术,获得了较常规法增长两倍以上、周期缩短30d左右的可喜效果;较好地解决了春秋高温时段育菇难的问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平菇高产栽培新模式。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广大菇友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华安 《食用菌》2008,30(1):56-57
平菇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销量大且栽培容易、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二。可近年来平菇的栽培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发菌期间比前几年污染率高得多不说,即使发好菌后产量也不高.大量死菇,甚至绝产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广大菇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挫伤了菇农的种菇积极。很多单位和菇农采用各种药物防治,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污染了平菇子实体。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为此,我所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平菇病害的发生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郝光明 《食用菌》2003,25(1):38-39
韩国栽培香菇有一定的历史 ,但都是段木栽培 ,用木屑代料栽培是近几年的事 ,且大都是从中国进口已发好菌的半成品出菇 ,代料规模栽培和花菇栽培还是空白。笔者应韩国土利荣农公司的聘请进行规模生产研究 ,历时三年。现将主要的技术总结如下 ,或许能为我国的规模栽培提供点借鉴作用(图 1)。图 1 冬季自动控温出菇棚内景1 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合理安排生产 ,一年四季出菇 ,这不仅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场地的利用率 ,还可四季出菇供应市场 ,满足消费要求。首先要选好中低温型和广温型菌株进行合理搭配 ,这对规模栽培来说不会因温型过窄而错过季…  相似文献   

7.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食用菌,近年来栽培规模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存在液体菌种制作技术不完善、菌袋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缺乏栽培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问题,导致菌种质量差、菌袋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和品质不高。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平菇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两种模式的集约化制袋、标准化出菇技术,介绍各环节要点,包括菌袋集约化生产流水线布局,出菇场地选择,品种选择,固体、液体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栽培常用配方及培养料处理,培养料装袋、灭菌与接种,菌袋发菌管理与挑杂,出菇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8.
平菇冬季生料栽培,具有发菌速度快、时间短,能有效利用自身发酵温度发菌的特点。冬季栽培的平菇,出菇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通过菇棚温度的升降调控出菇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北方农民可以充分利用冬闲时间,进行平菇冬季生料栽培,使冬季农闲变农忙,增加经济收入。根据多年的生产指导工作,总结出了一套全开放式的发菌培养模式,使发菌成品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陆建新 《食用菌》1994,16(1):28-29
近年来,我地区平菇生产发展很快,但原料的利用率较低.为了提高生物学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笔者从1991年12月开始进行了平菇袋式与圆柱式结合的栽培技术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2年秋进行推广试验,创造了1000kg棉子壳料产菇3080kg的高产纪录.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袋式栽培常规出菇(一)供试菌种 推广1号,引自自治区农科院微生物所:R-378,引自江苏江都县富民食用菌推广站.(二)培养料制备 配方为新鲜无霉变的棉子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发酵料加短时间高温灭菌处理技术,栽培、观测北京地区9个平菇品种的发菌情况、出菇情况、子实体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灰美2发菌快,子实体颜色好,产量较高,适宜晚秋栽培;8105出菇快,产量高,适宜秋季栽培;平菇009,发菌较慢,产量较低,但韧性好,菌盖厚,适宜早秋栽培。抗3单菇最重,650菌盖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11.
甘香 《中国果菜》2003,(2):16-16
近几年来,市场行情表明,每逢佳节,鲜菇销量锰增,价格上扬。因此,如果使平菇出菇量最大的第一潮菇在节日期间集中上市,菇农便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多年的实践,以室内袋栽确定春节期间出菇为例,其技术关键是:一、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如糙皮侧耳、杂交17等二、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菌袋的制作时间。由于母种、原种、栽培种、菌袋的发菌时间分别需10天、40天、40天、40天,菌袋发菌完毕至出菇需10天,出菇至上市需20天,因此应在春节前约160天开始制作母种。三、发菌期管理。按上述“倒推法”制…  相似文献   

12.
王敏强 《食用菌》2008,30(1):43-44
当前,鸡腿菇栽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1种是铺料畦式发菌,覆土出菇。这种方法的不足是:菌丝不容易完全吃透料,感染率高,头潮菇死菇率高,结果造成营养的大量消耗,产量低。第2种是将发酵后的栽培料装入12cm×28cm的聚丙烯袋中发菌,菌丝吃料完全后,脱袋直接入畦,或将菌棒从中间折断入畦,覆土出菇。该种方法的优点是:感染率低,头潮菇死菇率低,产量相对较高。不足是:栽培袋口径小,装料少,费工费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鸡腿菇栽培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入手,作了大量的对比研究。大胆地提出利用大口径短袋(经筛选以25cm×35cm规格的料袋效果最好,发好的菌棒高度正好与畦床深度一致)栽培鸡腿菇,取得了很大成功。既控制了栽培料的感染率,同时又提高了栽培料的利用率,使鸡腿菇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平菇柱状立体栽培,在发菌期栽培袋内各菌种层发菌速度不一致,发菌期过长,污染率过高,在出菇期菌墙稍高易倒,采收二茬菇后出菇袋失水严重且补水困难等问题,我们和有关直属食用菌推广站一起,摸索出了平菇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同常规。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用低温型晋平、539、广温型佛罗里达平菇菌株。栽培袋选用的薄膜筒规格同常规,不同点在于在薄膜筒上做  相似文献   

14.
朱宏发 《食用菌》1996,18(3):12-12
平菇高邮3号菌株,是1994年秋在京杭运河高邮段西侧的枯死柳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65.8cm,高34cm,重11.5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25cm,经组织分离驯化而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最大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不出猛潮菇,可平衡上市,菇价好。  相似文献   

15.
自制发酵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林 《食用菌》2006,28(1):30-30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平菇栽培已经普及。生料发酵栽培平菇是较好的栽培方法。为使平菇高产优质,笔者多次试验用自制发酵菌发酵料,比常规普通发酵料提前5~7d长满菌袋,可增产20%以上。现将自制发酵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菇友参考一试。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芯、醋糟为栽培料,对新引进的12个平菇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以玉米芯、醋糟为栽培料的平菇春栽优良品种。结果表明:"黑平8号""早秋508""科佳1号""早秋615"等4个品种发菌快,菌丝强壮,菇形菇色美,韧性好,产量高,适宜在晋南地区春季出菇,可作为当地春季主栽品种。"小白平"菇色纯白,产量高,宜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7.
武黎阳 《食用菌》2002,24(1):15-15
夏秋季气温高杂菌繁殖快 ,栽培平菇最大困难是如何控制杂菌污染坏料。笔者采取了一些抑杂和缩短发菌期措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这些技术叙述如下以期和菇友们共同探讨。1 巧加石灰 我县栽培平菇一般用玉米芯 ,且经过发酵后使用 ,但一般的发酵料还难以在夏秋季栽培成功 ,因此我参考别人经验在料中加入 5 %的石灰经过发酵后可以在 7天内抑止杂菌大量发生。2 加大接种量 我县采用的出菇袋一般为 2 2~ 2 4 cm扁宽的塑料袋 ,夏秋季栽培改用成扁宽 2 0~ 2 2 cm,长5 0 cm袋。分 5层装菌种 ,每层 3块 ,每块比核桃大些装4层料 ,每袋用干料…  相似文献   

18.
冬栽平菇生物能保温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洪湖 《食用菌》2005,27(1):52-53
冬季栽培平菇的成功率高,也是人们利用空闲时节栽培的好时机。但冬季气温低,栽培平菇发菌缓慢或迟迟不发菌,在出菇期间又产生畸形菇,用煤炉加温,既加大成本开支,煤气还会使菇体产生中毒现象。本人从实践中创造出冬栽平菇搞生物能保温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平菇袋栽法,两潮菇后菌袋严重失水缺肥,一般采用浸泡法补水、补肥,不仅搬运麻烦费时,而且袋内水分难以控制,水肥一次性供给菌丝体一时难以吸收,若营养液浓度过高还会使菌丝体内的水分出现反渗透而产生肥害.为此,笔者经两年时间试验,摸索出了一种“大袋磨盘式发菌圆柱式出菇的平菇高产模式”.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选料和装袋 按常规袋栽法进行选料、配料和拌料,秋季气温高采用发酵料栽培,冬季和早春气温低,  相似文献   

20.
草菇反季节栽培通过大面积栽培推广,利用二次发酵、巴氏灭菌进行室内床栽,其产量稳、效益高,单产可在15kg/100kg料左右,高的达20kg/100kg料鲜菇,冬季草菇价格是夏季的2-5倍,产量也比夏季和传统栽培高2倍。在栽培中总结:这种季节(冬季)和模式栽培,操作简单,菇农较易接受又可周年生产,充分而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填补冬季市场的空白。冬季栽培草菇的高产要点如下。1 掌握六大因素 要正确掌握草菇在发菌和出菇阶段对培养基的含水量、温度、湿度、光线、通气、酸碱度等条件的要求。草菇在发菌阶段,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