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斗茶始于唐而兴于宋,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评比茶质优劣的方法,也许那时只是盛行于茶农之间。到了宋代,斗茶之风渐行,此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化活动形式,按其参与者身份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在民间茶山或御焙,对当年新制的茶进行品尝评鉴,类似于原始的斗茶活动;二是主要由茶商在市井茶楼上开展的招徕生意的一种活动,相当于今日商家所搞的促销活动;三是由文人雅士以及朝廷命官,在闲暇时举行的一种高雅的茗饮方式,在其中可以比争水品、茶品,以及诗品或是烹茶技艺的高下,此时尤其讲究茗饮的环境或是高山流水,或是…  相似文献   

2.
斗茶     
“斗茶”又称“茗战”,是古人用以评比茶叶质量的一个词汇。把茶叶评比当为在战场上一种战斗姿态来描述,似乎有点神秘化,夸大其词,但究其实质,溯其根源,实在是寓意深长。小小一杯茶叶,竟有如此魔力,是一般人所不易理解的。然而从斗茶历史的形成,以及古为今用“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观点来看,则非斗个明白不可了。  相似文献   

3.
斗茶     
因为很喜欢茶,所以看到《斗茶》这部电影名字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决定要看了,一部关于茶的电影,不多见。中日合拍的电影,主演周渝民。曾志伟在里面客串了一把游走古今的茶圣陆羽。  相似文献   

4.
斗茶侧记     
初夏。雁荡山。一个玲珑别致的大厅,简直成了茶的世界。一种种名茶,摆放在长长的评茶桌上:千姿百态,争艳斗丽。厅堂正中,悬挂着一幅从古茶书中复制的宋代“斗茶图”。在这里,浙江省首届斗茶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斗茶”之风盛于宋代。民间茶人各自  相似文献   

5.
铁观音     
鲁苏 《广东茶业》2003,(3):29-29
铁观音茶居福建安溪四大名茶之首,是安溪产茶的代表作,品质最优。 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魏饮种。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原产于安溪魏饮村,因又名魏饮。 铁观音属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  相似文献   

6.
柯冬英  王建荣 《茶叶》2005,31(2):119-122
本从宋代斗茶的兴起与鼎盛、斗茶之茶、斗茶之器具、斗茶之程序、斗茶胜负的标准、斗茶的消亡、斗茶在茶化史上的地位、龙凤团茶的试制及斗茶茶艺的开发等方面论述了斗茶。认为斗茶出现于晚唐而盛于宋代,北苑之名始于南唐北苑使,而非因其面北而名北苑,论述了北苑茶的加工方法、层出不穷的茶品,介绍了斗茶的程序、斗茶胜负的标准,分析了斗茶器具的特点、斗茶消亡的原因,总结了斗茶在茶化史上的地位,通过龙风团茶的试制及系列试验,分析了影响斗茶胜负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斗茶的发展     
斗茶这是一种竞赛 ,实质上是对茶叶品质的品评。我国在唐、宋茶叶盛产时期 ,由于产制技术的发展 ,茶叶品质不断提高 ,种类繁多 ,生产与消费也随着增多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茶的文化就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产生对茶叶评比优劣之风 ,所谓斗茶。这多数是由民间产区开始发展 ,至士大夫层 ,将之吟诗作画 ,视为盛事。宋代范仲淹有《斗茶歌》 ,唐庚有《斗茶记》 ,赵孟有《斗茶图》 ,还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均为名作 ,珍品。如范仲淹斗茶歌中有“北苑将期献天子 ,林下雄豪先斗美”之句 ,还有“斗茶味兮轻醍醐 ,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  相似文献   

8.
斗茶是我国古代茶叶品饮方式之一。它是在唐代煎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品茶艺术,是当时茶坛茶叶品评的最高形式。斗茶源于建安(今福建建瓯),始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斗茶不仅是民间百姓寓竞技于品饮的方式,而且成为文人墨客、权贵阶层欣赏茶趣和消闲怡神的玩艺,斗条既是茶叶品质与泡茶水质的竞比,又是一种竞技,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 ,福建省安溪铁观音集团公司于 1 1月 2 9日正式挂牌成立。该集团系由凤山茶业有限公司等五家子公司和十多家半紧密层、松散层企业组成 ,拥有一亿多资产 ,是集茶叶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科研、服务为一体的“联合舰队” ,对于拓展国内外市场、迎抗市场风险 ,推动安溪茶业产业的发展都将发挥较大的作用。铁观音茶乡安溪县成立铁观音集团$福建省安溪县茶果局@李启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神农发现茶以来,茶从药用到饮用,从饮用到品茗,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品茶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独特的茶艺。斗茶是品茗的发展,是茶艺的雏形,它始于唐而盛于宋,起源于建安(今福建建瓯)。斗茶又叫茗战,它融艺术与保健于一体,成为宋代民间百...  相似文献   

11.
斗茶是一项好玩的活动.参与者或红榜题名,名利双收而激动.或名落孙山,暗然失色而伤神;围观者不仅有戏可看,还能蹭得好茶一品;只有评委不敢怠慢,一丝不苟,最为辛劳.斗茶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好像还没有定说.但在北宋建州(今闽北大部)的武夷山、建安(今建瓯)已经有之.最能证明的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那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相似文献   

12.
《斗茶集》是民国时期巴蜀文人的一次斗茶令次韵赋诗的文化活动,参与者有被称为晚清诗林之鹤的大诗豪赵熙、成都著名诗人林思进与他们的弟子朋友们。《斗茶集》中具有丰富的茶文化,多种茶名,各种有关茶的历史人文典故;集中诗还描写了茶与酒之间微妙的关系;民国巴蜀著名文人与高僧交往,而媒介就是茶,所以茶、文人和高僧三者就产生了有趣的关系。《斗茶集》还体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陈德进 《福建茶叶》2010,32(1):69-70
春日融融,采茶姑娘又背起了竹篓,走向那弥漫着绿油油情思的茶山。不说品茶、饮茶、醉茶。一想起这般模样幽雅的茶树,一想起那么儒雅脱俗的“铁观音”,就仿佛有茶香阵阵,在简陋的书房里氤氲弥漫;有青绿色的液体,在甜美的梦中,缓缓流淌……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叶》2013,(11):32-32
本次斗茶大会共设有五大赛项,分别是仿南宋斗茶、茶汤鉴评、茶汤对茶样、沏泡茶能力竞赛、茶品优劣竞赛。现场,众多基层茶从业者、茶爱好者围住擂台观摩交流,而参赛者们却兀自“岿然不动”,心无旁骛地舞动着手中的茶品,浓浓的文化氛围盎然其中。  相似文献   

15.
斗茶是我国宋、元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的一种评比茶叶质量优劣的文化习俗。斗茶时要先将茶饼碾成细末,用细筛筛过,把准备好的茶碗用火炙热,然后放入茶末,注入少许沸水将茶末调匀后,再用沸水冲泡,用茶匙在碗中搅和,调成茶汤。茶和水的比例要  相似文献   

16.
何为铁观音韵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笔进 《福建茶叶》2007,(B02):36-36
品茶,如何品呢?以铁观音为话题,重在品其韵味。又何为韵? 韵味主要是入口及入喉的感觉,味道的甘甜度,入喉的润滑度,回味的香甜度;好的铁观音气味带有兰花香,回味甘甜,入口滑细,喝上三、四道之后两腮会有想流口水的冲动,闭上嘴后用鼻出气可以感觉到兰花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茶叶科学》2013,(4):397
  相似文献   

18.
<正>斗茶,我虽然不敢肯定源自武夷山,但是范仲淹描述的武夷山斗茶歌却是最为详致和生动的茶诗。斗茶经过近千年延续、演化,如今的形式多样了,场面扩大了,参与人数增多了……有村级的、乡(镇)级的,大到海峡两岸茶博会斗茶赛。去年的星村镇斗茶赛又出现新花样,就是搞了场打擂台。在斗茶赛赛出的茶王中,有位居然被打了下去。由此足见武夷山乡间野薮藏龙卧虎,好茶多矣。马年的海峡两岸茶博会斗茶赛,玩的真大了。参与品评者多达千  相似文献   

19.
20.
和一些其他行业的朋友一块品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什么茶最好?、怎样冲泡才能泡出最好的茶汤?、怎样才能喝到最好的茶汤?……寒露之际,菊花遍开,秋高气爽。这个季节正是铁观音茗茶的最佳适采、适制的季节。在安溪有对铁观音春水秋香的品质评价,就是说春天的铁观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