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不同药剂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织叶野螟是毛竹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时可将竹叶吃光,甚至导致竹子死亡。采用4种药剂进行了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机硅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进行林间喷雾,喷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达68.95%、95.68%、92.99%、67.12%。杀虫单和氯虫酰胺防治效果显著好于森得保和溴氰菊酯,研究结果为竹织叶野螟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竹织叶野螟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使防治竹织叶野螟工作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其防治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损叶50%以下为轻度为害,损叶50~75%为中度为害,损害75%以上为严重为害;并根据害虫损叶量和毛竹产量损失的关系,提出了防治竹织叶野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竹腔注药防治竹织叶野螟的药效机理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50%甲胺磷稀释液(甲胺磷:水=1:1)2ml注射竹腔防治竹织叶野螟进行药效机理试验结果表明:①注射后24小时,竹叶中的农药浓度就可杀死幼虫,持续时间为15天;注射后第4天,幼虫取食后20.2小时就死亡,速度最快,死亡率为100%;②幼虫死亡率、死亡速度不受虫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了六种有机磷农药,用打孔滴注法对山核桃刻蚜,山核桃天社蛾,竹织叶野螟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良好,尤其是氧化乐果,甲胺磷,久效磷。1986年以来杭州市大面积防治中推广应用上述农药,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5.
打孔注射药剂防治香樟樟巢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唑膦和杀螟松打孔注射防治香樟樟巢螟,方法简单、安全、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尤其适用于蚕桑种植地区。为保证防治效果,注射药液不要在雨前进行,且在虫龄较小时,一般在孵化期进行注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竹织叶野螟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织叶野螟在石首市桃花山地区与黄脊竹蝗混同发生,严重影响竹林生长。本文摸清了竹织叶野螟生物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探索了竹织叶野螟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竹织叶野螟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摸清了竹织叶野螟在大竹县的生活史,探索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世先 《中国林业》2009,(10):49-49
竹织叶野螟隶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是危害毛竹、刚竹、撑绿竹等多个竹种。该害虫在4~8月份幼虫吐丝将新长竹叶卷成竹苞取食,造成竹叶被吃光,严重影响竹鞭生长和次年出笋,甚至导致大面积竹林死亡。贵州省仁怀市竹林面积34,250亩,2008年该市撑绿竹发生20,000亩轻度、中度竹织叶野螟,基于对该害虫的治理,笔者总结出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重庆万州区引种笋用竹病虫种类主要有36种,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有竹绒野螟、竹织叶野螟、一字竹象,长足大竹象,大竹象。山竹缘蝽、煤污病呈零星小块分布。结合抚育措施,冬季深翻土壤,可使越冬茧数量下降38%~55%,保护林间鸟类、猎蝽等天敌,可降低虫口密度。对虫口密度较大的虫源地,喷施1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80%。  相似文献   

10.
选择初侵染木作为防治对象,使用农药氧化乐果与敌敌畏乳油混剂(1),采取打孔注药法对华山松树体内大小蠹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浓度为30-35倍液,其杀虫率可达85%以上,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竹螟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应用“竹腔注射”技术防治竹螟基础上,着重对其它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指出,冬季垦复可降低竹螟土茧密度80%以上;高虫口密度时,采用蜜源地灭蛾可降低虫口150条/株以上,一块50亩左右的蜜源地天蛾可控制1500亩左右竹林幼虫的为害;一盏20瓦高压触杀灯可控制370亩左右竹林竹螟为害,并使幼虫虫口减少至103条左右/株。  相似文献   

12.
竹瘿蜂(Aiolomorphus rhopalodes Walker)是早竹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1代,经打孔注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6月上旬,用40%氧化乐果、50%甲胺磷乳油防治,药效最显著,效果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保覆盖雷竹林高产稳产,于2011~2015年,在湖北省崇阳县的雷竹林中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密度、不同竹龄留养母竹的竹笋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竹林立竹密度应控制在12 000~15 000株/hm~2,竹笋平均产量达22 381 kg/hm~2;1~3年生竹各占25%,4年生竹占20%,5年生竹占5%的竹龄结构最好,竹林平均单笋质量达172.6 g,平均母竹发笋数达10.2支/株,产笋量达23 8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雷竹新造林地进行套种黄豆、花生、地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雷竹+农作物混农模式对雷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雷竹+花生和雷竹+黄豆的混农套种模式对雷竹的出笋个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显著地提高了新竹的高生长。同时雷竹混农模式增加了经济效益,达到了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目的,其中以雷竹+花生的混农模式效果最佳,比未套种的出笋个数增加675个.hm-2、新竹高生长增加90 cm、经济纯收入增加4 950元.hm-2。  相似文献   

15.
砍杂抚育是毛竹低产林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将传统的人工除草改为化学除草,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广丰县横坑林场的毛竹低产林应用高效化学除草剂盖灌能48%乳油和草甘膦41%水剂混合药喷施除(控)杂灌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施药即可清除竹林中90%以上的杂灌木,并且不会影响毛竹生长;化学除草成本仅为人工除草成本的32.86%。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竹螟成虫灯诱结果的统计分析,竹螟的诱蛾量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76%,其中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的增长更是达到了233.5%,成虫数占其总诱蛾量的78%。表明竹螟虫口增长趋势明显,而竹织叶野螟的增长趋势更为显著,仍为优势虫种;竹织叶野螟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18日—6月8日,其诱蛾量占总诱蛾量的84.32%;根据竹螟成虫诱蛾量预测幼虫的发生量与实际调查幼虫发生量相比较,准确率可达到93.7%。  相似文献   

17.
鱼尾竹环蝶危害毛竹、雷竹等10余种竹子。在浙江省嵊州市1a发生1代,以2~3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取食竹叶,危害严重,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始见成虫,6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上旬幼虫孵化,上中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取食至10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8月下旬用20%杀灭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6%以上,用绿得宝可湿粉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8.
早竹园竹笋夜蛾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杀灭早竹园中危害竹笋的夜蛾,其2 a留养种竹的成竹率分别达到77.24%和81.75%,是对照的2.22倍和1.38倍;用8%绿色威雷300倍液和20%杀灭菊酯2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79.59%和67.06%。  相似文献   

19.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与丰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雷竹引种栽培成活率达94 5%,当年出笋率31%,次年出笋率87%,第3a出笋率98%。并介绍了雷竹丰产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雷竹为早竹新品种,其笋称为雷笋,被誉为笋中极品,是新型天然保健食品。雷竹盛产地为浙江临安一带,据资料介绍具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成林快等特点,近年来各地进行了广泛地生产和研究。我们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通过4a的引种栽培、对照对比试验、观测记录、投放市场等措施,综合评定雷竹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且稳产、成本低、效益高、市场需求量大、周期短、见效快、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恩施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可供选择的重要品种之一,宜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