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全身阳经.尾段督脉是指督脉从尾尖穴到尾根穴这一段经脉及其经路上的诸穴.受笔者曾用针刺尾段督脉治疗牛流行热[1]的启示,决定利用针刺尾段督脉对家畜疾病进行诊疗方面的扩大应用试验,同样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在此仅对牛病方面的应用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低血磷症会导致奶牛产后瘫痪,此病是危害较大的代谢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牛被淘汰。生产中,奶牛产后瘫痪主要由低血钙引起,低血磷引发的产后瘫痪则较为少见。1临床检查患牛蹄部未见损伤,针刺后肢,牛有痛感但敏感性不强,其生理指标未见明显异常,体温38.1℃,心率76次/min,呼吸深沉。根据临床检查初步诊断患牛为产后瘫痪,随后立即将牛转至病牛舍,采静脉血进行电解质检测,并按低血钙导致的产后瘫痪进行治疗。处方  相似文献   

3.
牛产后子宫脱出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在从事兽医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整复过水牛、黄牛、奶牛乃至杂交牛产后子宫脱出病例,其巾尤以一例产双胎奶牛产前瘫痪伴发子宫脱出的病例较为典型。现将这一典型奶牛产前瘫痪伴随子宫脱出的整复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引发瘫痪的病因及治疗探讨○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市225009)范庆逊邢华章汤杰杨宏武奶牛发生产后瘫痪及临床治疗,以产后急性缺钙之说广为人们所认可。笔者多年来对产后发生瘫痪的患牛,虽然用钙剂治疗也有不少痊愈的,但淘汰的百分率也很高。其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5.
在奶牛生产实际中。由于多种原因、奶牛产后出现四肢无力.卧地不起。但经常认为只要产后发生此病就是缺钙所致的生产瘫痪。有时治疗非但没有效果、而且易使牛死亡.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经过10余年的观察实践。现就奶牛产卧地不起的几种情况进行分析。1钙的缺乏由于突然间产生大量乳汁、血钙下降、使牛发生生产瘫痪。此种情况占大多数。主要表现为体温下降、出汗、头歪向一侧.脊柱呈S型.针刺无反应.严重时昏迷.麻痹.心功能衰弱。可应用钙制剂静注治疗,此病多发生高产牛.因此应注意这类牛在产前和产后进行适当补钙.产后头几天奶只…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 ,是奶牛产后发生运动障碍的最重要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 ,在临床代谢性疾病中 ,该病已上升到重要位置 ,严重的影响了奶牛的正常生命活动 ,并给养牛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过去在临床治疗中 ,因钙缺乏引起的奶牛产后瘫痪病例居多 ,往往忽视牛发生产后瘫痪的其他因素 ,常采用单纯的钙疗法。这样有时会贻误病情 ,延缓疗程 ,拖跨了患牛 ,最后淘汰或以病牛死亡而告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对奶牛产后瘫痪病采用分类方法进行治疗 ,提高了治愈率 ,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奶牛产后瘫痪的分类根据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常称高产奶牛产后瘫痪。人们常说“高产牛难养”就是因为高产奶牛易发生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瘫痪是以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瘫痪和昏迷为特征。一般认为主要与血钙过低有密切关系。1 发病与胎次、日产量及季节的关系多是以在第3胎以后、日产量在25kg以上,舍饲、无运动场、晒不到太阳的奶牛多发,而且新增的饲养户或不注意补充钙质的饲养户所养的奶牛多发。在发病季节上以3~10月份青草茂盛的时节多发(草料足奶量高),冬天常喂干草,产奶量相对下降,较少发病。2 症状2.1 典型病例急性发作常出现在产后12~24h…  相似文献   

8.
产后瘫痪是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奶牛。由于本病常常无前兆地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常因耽误抢救时机而致使病情加剧难以治疗。治愈后高产牛因产奶量下降而变成中、低产牛,损失很大。本文结合生产中对奶牛产后瘫痪防治实际,综合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光红 《中国奶牛》2011,(16):39-41
为了探索奶牛产后瘫痪发病规律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1134头适龄中国荷斯坦牛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奶牛产后瘫痪总发病率为24.34%;春、夏、秋、冬四季的发病率分别为9.6%、21.48%、27.84%和30.75%,其中冬季发病率最高;随着胎次、年龄和产奶量的增加,产后瘫痪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日粮种类和微量元素越少,奶牛产后瘫痪就越容易发生;奶牛产后瘫痪能够明显地降低受胎率、产奶量和乳品质。结果说明,该病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能够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痪是由于奶牛生产后体内的血钙下降严重而导致的病理现象。奶牛产后瘫痪最常见,通常初产牛和产奶量低的牛很少发生,3~6胎的奶牛和高产奶量的奶牛较多发生。药物治疗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为奶牛补钙和采用乳房送风法治疗,中药治疗对产后瘫痪的奶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1 发病原因 牛褥疮多由奶牛产后瘫痪,圈舍卫生差。牛长时间卧在粪、尿上而引发。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后瘫痪是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该病多发生于奶牛产后3天之内,尤其是产后12~48h,少数则发生在分娩过程中。除了临床的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缺钙的另一种表现为亚临床低血钙,影响奶牛产后的产奶量和代谢疾病发生。通过科学的监测,可以准确评估牛只血钙水平,利于对亚临床低血钙牛只及时补充钙剂进行干预。本实验随机选取了20头经产牛,分为未补钙组和补钙组,补钙组分别于分娩结束时和产后12h投喂1丸博威钙缓释钙丸,192g/丸。结果表明,补钙组产后12h和产后24h的血钙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相对稳定,分别比对照组高12.9%和19.1%;补钙组产奶量比未补钙组高11.4%。  相似文献   

13.
结合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经验,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诊断,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奶牛养殖户提供参考。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高产奶牛一种营养代谢疾病,也是奶牛中常见的一种病,多发生在4~7胎次,高产奶牛发病几率较高,发病率一般在6~9%。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饲养管理以及品种有关,青年牛发病率低,少数牛发生在分娩中,特征是低血钙,肌肉无力,瘫痪甚至昏迷。  相似文献   

14.
牛生产瘫痪治疗经验高守义(陕西省榆林农业学校,陕西719000)1发病高产奶牛,生产时胎水过多体内的钙散失过多,致使血中缺钙而引起,饲料中缺钙缺糖。产后12~72h发病较多,也有临产1~2天发病的。2病状瘫痪,肢体麻木,针刺蹄腿反应微弱或没反应,食欲...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常见于高产奶牛。其特征是咽、舌、肠道麻痹,知觉消失及四肢瘫痪。如重视不够,治疗不当,饲养措施不力,日久严重,则会瘫痪。如果瘫痪过早,犊牛也无法存活,纵然有个别存活,也会成为僵牛,给农牧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围产康预防奶牛酮病生产瘫痪和胎衣不下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围产康在896头产后奶牛上进行了预防酮病、生产瘫痪和胎衣不下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牛产后血酮降低,血糖升高,而对照牛血酮牛高,血糖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试验牛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牛,防病指数为0.6328;生产瘫痪的发病率试验牛显著低于对照牛,防病指数为0.7066。  相似文献   

17.
1病因分析奶牛生产瘫痪是产后突然发生的急性神经性疾病,故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有人认为产后瘫痪的直接病因是分娩后血钙含量急剧降低的结果。奶牛机体对钙的吸收机能障碍,饲草料中的钙不能全部被牛机体吸收,势必导致奶牛机体血钙含量降低。干  相似文献   

18.
牛产后子宫脱出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在从事兽医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整复过水牛、黄牛、奶牛乃至杂交牛产后子宫脱出病例,其中尤以一例产双胎奶牛产前瘫痪伴发子宫脱出的病例较为典型.现将这一典型奶牛产前瘫痪伴随子宫脱出的整复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9.
自制阴离子添加剂预防奶牛产后瘫痪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试验奶牛TMR中添加阴离子添加剂,测定试验牛尿液pH值与血清中Ca^2+P^3-与Mg^2+的含量,结合临床扩大试验,判定阴离子添加剂对奶牛产后瘫痪及其他疾病的预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产奶牛分娩前2~3周添加阴离子添加剂可以有效预防产后瘫痪,同时对胎衣不下和子宫炎等产后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在发生生产瘫痪的同时常常继发其他疾病。近年来 ,随着奶牛单产大幅度提高 ,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而继发病也多种多样。继发病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治 ,产后瘫痪的治疗效果也就很难巩固。 2 0 0 3年 7月 2 2日 ,五大连池市格球山农场七队养牛户王某家奶牛产后即发生生产瘫痪 ,经钙剂治疗好转 ,能够站立 ,但是第 3天又卧地不起。据畜主说由于该牛乳房肿大 ,为防止牛压伤乳房 ,遂将奶挤净 ,挤净后该牛就又卧地不起了。经诊断为生产瘫痪并发低镁血症 ,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