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授乳对荷斯坦奶牛机械挤奶的产奶量和激素的影响,将奶牛分为3组:①每日挤奶2次,②产犊后,每日挤奶2次,挤奶后2 h给犊牛喂奶(n=10),③产犊,挤奶后不授乳(对照,=8)。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代哺牛产奶量较低(26.1±1.0 vs 35.5±1.1 kg)。在授乳期间,犊牛每日母乳摄入量从第1周的6.5±0.7 kg增加到第9周的12.5±1.4 kg,授乳奶牛总产奶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5.5±1.0 vs 35.5±1.0 kg)。挤奶后静脉注射催产素,与对照相比,代哺牛的残留产奶量较高(8.7±0.8 vs 3.2±0.8kg)。断奶后6周期间,代哺牛和对照的产奶量相同(34.0±1.35 vs 34.7±1.42 kg)。在挤奶期间,对照血浆内的催产素浓度比代哺牛高(31.7±5.4 vs 18.0±2.8 pg/ml),但与授乳期间浓度相同(35.5±7.5 pg/ml)。血浆内促乳素和皮质醇浓度在挤奶(对照与代哺牛相比,促乳素:40.2±6.8 vs 32.9±6.1 ng/ml;皮质醇:6.4±1.23 vs 7.4±1.10ng/ml)和授乳后(对照与代哺牛相比,促乳素:18.6±7.3 vs 38.9±6.6 ng/ml;皮质醇:2.34±1.15 vs 7.37±1.04 ng/ml)均有所增加。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研究结果表明,授乳不能显著提高产奶量,这可能与代哺牛挤奶期间催产素分泌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乳牛和挤奶工发生伪牛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1990年,某奶牛场每年的9月初—10月底发病,1981年和1990年每年还有2名不同的饲养挤奶工人发病。本病在该场流行时间,保持在2个月左右,往往是一排一排依次发生。病程一般在20天左右。人只一次发病。育成牛和吃奶的小牛没见发病。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情况2005年9月份该牛场1月龄以上小牛陆续发生高热不退,体温高达40.5℃~42℃,可视黏膜苍白、渐进性消瘦、后期个别小牛出现血尿的症状,小牛发病一个月后产牛也有个别出现高热不退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月上旬,贵州省某牛场发现6~7月龄小牛口鼻有大量黏液流出,四肢无力,水样腹泻,呈酱油色,发病后曾用青霉素、安乃近、双黄连及磺胺类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未见好转。于是送检小牛(200 kg左右)1头到贵州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实验室进行确诊。根据发病牛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发病小牛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喂养的奶牛群中,往往会遇到有“偷吃奶”痣癖的个体,如不及时防制,造成产奶量下降等不良后果。所谓“偷吃奶”,即乳牛本身用嘴衔住奶头吸吮奶汁。一般称具有这种行为的乳牛为偷吃奶的乳牛。一、乳牛偷吃奶的形式 1、吃自己的奶,挤奶员称这种牛是“自产自销”牛。该牛放入运动场自由活动时,则头向后一钩,腿一跷,嘴衔住奶头,即行吸吮奶汁。有的牛吸吮一侧或两侧的一、二个奶头  相似文献   

6.
牛细小病毒病白文彬(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牛细小病毒病是由牛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引起妊娠母牛流产、死胎;小牛感染则表现肠炎队泻.Abinanti等[’1(196)首次从健康小牛的$4和腹泻小牛粪便中分离出细小病毒,并...  相似文献   

7.
1—3月龄段小牛,处于哺乳期,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让产出后的小牛及时吮食母牛初乳,使小牛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是1—3月龄小牛获得免疫的最佳方法。 4-6月龄段小牛,已断奶,改吃人工饲料,母源抗体低下或消失。由于是初次免疫.抗体应答没有重复免疫牛强烈,高抗体效价(≥32^x)维持时间不长,需要每年免疫2次(注苗3次)。才能使此月龄小牛群在4至11月份,长达8个月可能发生流行热的季节里.获得≥64^x的高抗体效价免疫期。 7—18月龄段中牛,在一年适时一次免疫的奶牛场,与4—6月龄段小牛,基本同属初次免疫牛,这类牛母源抗体已消失殆尽,最为易感,免疫程式与4—6月龄相同.也是每年免疫2次(注苗3次),这种免疫程式可使此类牛群在4至11月份长达8个月的流行季节里。获得高抗体(64^x)免疫期。 19月龄段以上奶牛,在坚持每年一次流行热疫苗免疫的奶牛场,属于重复免疫牛.这类牛具有免疫回忆反应的特点,抗体应答强烈,高抗体持续期长,每年坚持一次预防接种,可使此类牛绝大多数获得12个月高抗体免疫期。  相似文献   

8.
(一) 发病情况 2005年9月份该牛场1月龄以上小牛陆续发生高热不退,体温高达40.5℃~42℃,可视黏膜苍白、渐进性消瘦、后期个别小牛出现血尿的症状,小牛发病一个月后产牛也有个别出现高热不退的症状,产奶量下降,曾用过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唑啉、安痛定、氨基比林等药物治疗,不见好转,反而全群牛陆续发病,不咿不喝,先后出现3头小牛死亡.  相似文献   

9.
<正>某牛场存栏小牛340头,成年牛525头,大小牛分栋饲养。饲养期间陆续有70余头小牛发病,2头死亡。该牛场入口未设消毒池,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场内未建隔离区,从市场购回的牛直接归入大群饲养;场内没有专业的饲养人员,饲养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饲料配制不科学,长期单一饲喂酒糟,新进牛直接饲喂酒糟,导致其消化道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I型牛疱疹病毒(BHV-1)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但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有时诱发小牛脑炎等。自50年代在美国首次发现至今,此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1.
对牛的几种常见疾病:牛口蹄疫、牛流行热病、牛结核病、小牛腹泻等发病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1984年11月20~29日,我们见到一起因饲喂霉烂甘薯引起大批奶牛中毒的严重事故,造成32头成年泌乳牛和2头小牛死亡,被迫中断万余户的鲜奶供应,经济损失很大,影响恶劣。 发病概况 某市某牛场共有奶牛185头,其中成年泌乳牛145头,小牛及青年牛40头,共分12个饲养组包干饲养。1984年11月19日上午该场购进霉烂甘薯3000余斤,当  相似文献   

13.
不少初产母猪首次给仔猪喂奶时有恐惧感和经不起仔猪纠缠而发生不给仔猪吃奶的现象。对这样的猪要耐心调教,饲养员要看守在母猪身边,待它卧睡时,用手轻轻挠猪肚皮让其保持安静情绪,同时还要看护好仔猪,这样让仔猪吃上几次即可解决问题。对个别脾气较差的,要用强制方法安定后,再让仔猪吃奶,连续几次,母猪就可习惯。有些母猪乳房干瘪无奶,这种情况多因产前缺乏营养或营养不良引起。处理方法是给母猪多喂催奶饲料,如小鱼汤、海带汤等稀流汁料,或用药物催乳,如小苏打、催乳片等。有些仔猪犬齿长得过长过尖,吃奶时母猪被仔猪咬疼,常会发出尖叫,不…  相似文献   

14.
1 母猪拒绝哺乳的处置 母猪产后不让仔猪吃奶,多由以下情况引起. 1.1 母猪无奶如果母猪无奶,仔猪总是缠着母猪,来回拱吸奶头,母猪甚感不安,不愿让仔猪吃奶,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营养不良,乳房干瘪的母猪;另一种情况是母猪发烧、体温升高,每当仔猪吃奶时,就把奶头压在身子下边,不让仔猪吃奶.前者则应给母猪加喂催奶的精料,母猪奶旺,就不会拒绝仔猪吃奶了.后者则应打退烧针,待母猪体温正常后再让仔猪吃奶.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1,BHV-Ⅰ)引起的家养和野生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但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有时诱发小牛脑炎等。急性IBRV呼吸道感染还可继发细菌性肺炎。此  相似文献   

16.
牛冬痢又称牛黑痢,是牛在冬季常发生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流行特点大小牛均可发病,但成年牛的病情较重。病牛和带菌牛随粪便排菌,易感牛采食了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即可感染发病。气候突变和管理不良也可诱发此病。因此,易在冬季舍饲牛中流行,一旦暴发,发病率很高,常在一定地区内发生,但几乎无死亡。  相似文献   

17.
锥虫病系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种进行性消瘦疾病。马属动物常为急性经过,而奶牛发病的不多,群发的更少。最近我们遇到一起群发性乳牛锥虫病,现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南京驻军某部乳牛场,现有奶牛32头,其中成年牛18头,1岁以下犊牛14头。牛群于1989年4月1日开始放牧,4月18日发现个别牛产奶量下降,20日开始明显发病,体丧有多量小牛蜱寄生,23日开始死亡,至5月5日共死亡成年牛5头,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益民牛奶场调进霉烂变质甘薯三千余斤,1984年11月19日下午开始饲喂牛群,引起大批奶牛中毒造成严重事故,在发病过程中32头成年泌乳牛和3头小牛死亡,被迫中断对5万户鲜奶的供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万六千余元。发病概况该场共有奶牛185头,其中成年泌乳牛145头,小牛及青年牛40头,共分12个饲养组包干饲养。1984年11月19日上午该场购进霉烂变质甘薯三千余斤,当日下午粉碎后分送各牛舍,其中三个饲养组(共35头牛)因故未曾饲喂霉变甘薯,其余九个饲养组共喂成年泌乳牛108头,小牛及青年牛42头。据现场调查核实,有的饲养组只喂了一次,平均每头牛喂3斤左右;有的饲养组喂了二  相似文献   

19.
此类初产母牛产犊吃奶时 ,母牛出现俯视、踢脚、角拱鸣叫 ,不让犊牛吃奶。采用保定母牛加用镇静剂 ,取得满意的效果。对患本症的母牛进行站立保定后 ,用手轻轻挤一下乳头 ,如奶汁畅通时 ,再挤压乳房。通过挤奶乳房松软 ,母牛不再踢脚、角拱时再让牛犊吃奶。通过几次吃奶不再踢脚、角拱时解除保定即可。如挤压乳房、几次挤奶时仍出现踢脚等惊恐状时 ,应肌肉注射氯丙嗪 50mg× 7支 ,注射 5min后再挤乳头 ,若不再踢脚 ,再让犊牛吃奶。通过几次吃奶 ,母牛不再惊恐 ,犊牛自然吃奶 ,再解除保定即可。初产母牛产犊后因乳房臌胀 ,母牛出现胀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牛TLR4基因多态性与抗蜱能力的关系,以正在杂交育种的BMY牛和其亲本婆罗门牛、红安格斯牛共103头牛为研究对象,在人工草场全放牧条件下测定微小牛蜱的感染量和静脉血组胺浓度,并以64头中国荷斯坦牛和加系西门塔尔牛(Simmental)为对比,利用PCR-SSCP扩增228bp的目的片段,检测TLR4的多态性,结果发现了535(A/C)、546(T/C)、605(T/A)、618(G/C)4个SNPS;中国荷斯坦牛和加系西门塔尔牛有A等位基因,红安格斯牛有A、B两个等位基因和AA、AB两种基因型,BMY牛和婆罗门牛有A、B、C三个等位基因和AA、AB、BB、BC四种基因型。牛血液组胺浓度与微小牛蜱的感染量呈负相关,其中BMY牛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BB基因型的牛感染蜱的量显著低于AA基因型,静脉血组胺浓度显著高于BB型(P0.05);TLR4基因突变可影响牛血液组胺浓度和微小牛蜱感染而引起的全身免疫反应水平,B等位基因可作为婆罗门杂交牛抗蜱选育的分子标记。BMY牛的抗蜱选育已经获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