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分析了西双版纳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状况。 2块样地 2次取样 ,共获取大、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6 6 0 6个 ,分属 2 3目。蜱螨目、鞘翅目、弹尾目、膜翅目仍是 2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共有的优势类群 ,但它们在不同样地生境中构成的数量比例不同 ,而常见和稀有类群组成较为复杂且样地间的差异更为突出 ,总体表现出季节雨林具有更多的热带成分 ,山地雨林则界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总数、个体总数及重要生物类群 (个体数量在 10 0 0个·m- 2 以上 )的分布 ,表现为山地雨林 (2 2类 ,4 974个 )多于季节雨林 (19类 ,16 32个 ) ,垂直分布结果表明 2类林地均具明显的表聚现象。从多样性尺度看 ,山地雨林密度 -类群指数高于季节雨林 ,这与 2林地土壤条件的优劣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砂仁种植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仁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广泛种植,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通过在原始林和砂仁种植地的热带季节雨林植物群落下设置样地进行调查,掌握了因种植砂仁给季节雨林所造成的物种损失情况以及对群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结合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解决保护区与当地群众存在的保护与发展之间矛盾的相应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滇西南地区蚂蚁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研究了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蚂蚁群落。在16块样地中采获蚁科昆虫11亚科57属188种,不同样地蚂蚁群落的物种数5-72种,个体密度12.5-1234.0头/m2,优势度指数0.0887-0.7024,多样性指数0.7978-2.9355,均匀度指数0.2514-0.7170。沟谷雨林蚂蚁物种最丰富,苔藓常绿阔叶林物种最贫乏;橡胶林蚂蚁个体密度最高,苔藓常绿阔叶林个体密度最低;山地雨林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柚木林蚂蚁群落优势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拥有最丰富的稀有种,最有保护价值;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苔藓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也有一定数目的稀有种,保护价值较大。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普文的山地雨林特征及其生态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地雨林是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的地带性森林类型。通过样地调查,从群落的外貌,植物组成,层次结构,生态学等方面分析了普文山地雨林的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还研究了由于受不同海拔高度和地形条件导致的水,热变化以及群落的生态异质状况,进一步说明了山地雨林的地带性特点,为本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生态潜力发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山地雨林是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的地带性森林类型。通过样地调查 ,从群落的外貌、植物组成、层次结构、生态学等方面分析了普文山地雨林的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 ;还研究了由于受不同海拔高度和地形条件导致的水、热变化以及群落的生态异质状况 ,进一步说明了山地雨林的地带性特点 ,为本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生态潜力发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勐腊县傣族“龙山”森林植被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2月对勐腊县傣族"龙山"林进行了样方调查.分析了其森林群落结构的现状及组成,认定其为残存的半原始片断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以热带季节雨林为主.傣族"龙山"林仍保持了热带季节雨林的外貌结构特征和基本种类组成.但随着人为干扰的加剧,"龙山"热带季节雨林的群落结构已变得不完整,植物丰富程度降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片段热带季节雨林中的雨林成分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被其他先锋植被类型替代.  相似文献   

7.
海南吊罗山低地雨林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地雨林群落是我国热带地区重要的森林群落类型之一,在发挥热带森林的生态功能中占有 重要的位置。为揭示低地雨林群落特征,在海南岛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低地雨林设立 1 ha 固定样 地。结果表明:群落中胸径≥ 3 cm 的乔木树种共 3 660 株,分属于 52 科 121 属 236 种;乔木层中龙脑香 科、大戟科、壳斗科占据较大的优势,其中青皮是群落的建群种,具有明显的热带分布特征;低密度种 97 种,占样地总树种数的 41.10%;群落中植物个体数量、胸径级呈倒“J”字型,处于旺盛的发展阶段, 胸径较小,结构分层不明显;吊罗山低地雨群落特征分析至少面积要达到 6 400 m2 。  相似文献   

8.
森林抚育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调整林木关系,促进林木生长,提升林木品质及森林生产率所采取的各项森林培育措施。结合保亭县天然山地雨林的群落特征、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培育利用方向,提出了生态防护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型和森林景观优化型的差别化森林抚育思路,并就实施天然山地雨林森林抚育的技术要求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普文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的地带性植被山地雨林为中心 ,通过调查与其生态相关的次生林类型和人为控制的人工林 ,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群落生态特征和生态系列关系。还分析了山地雨林在当地群落中的生态位置及其动态变化 ;同时 ,探讨了各群落之间的演替关系和恢复山地雨林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尖峰岭次生热带山地雨林的边缘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次生林及周围的保留林进行了群落调查.组建了一个基于分割线段模型的边缘效应测度公式:Y=α e0[1-(D/Dmax)](式中Y为与边缘垂直距离D处的测定指标值,e0为边缘效应强度的最大值,Dmax为边缘效应作用的最大距离,α为常数),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的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用组建的测度公式来分析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边缘的次生林及保留林的边缘效应强度及其作用距离,结果是有效和可靠的;(2)热带山地雨林采伐后形成的边缘,其效应的作用距离一般都不超过15m;(3)边缘对保留林和次生林的效应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小尺度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各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明显,其半方差函数可以用指数模型、高斯模型和球状模型拟合,变程变化范围为10.810 48.650 m,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范围为10.2%87.8%,表明各物理性质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孔隙度和持水特性有较大的块金值,说明存在小尺度(<10 m)的空间异质性;(2)普通克里格插值及绘制物理性质空间分布轮廓图表明,土壤各物理性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斑块性,各物理性质在不同土壤深度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一致性,地形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格局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砂仁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国内现有的砂仁种植模式,并对主要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热带雨林+砂仁模式对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保护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各类杂木次生林+砂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仁产量; 杉木+砂仁、橡胶+砂仁种植模式具有改善土壤肥力、促进间种树种生长等优势。西双版纳有着相当数量的次生林、橡胶林、竹林等,把砂仁种植从热带雨林中转移到雨林外种植同样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因2012年左右台风干扰形成的林窗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甲烷通量的原位观测试验,测定林窗和林下凋落物质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酶活性及其他土壤理化指标,运用最佳结构模型研究土壤甲烷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林窗土壤甲烷通量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林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表现为甲烷吸收,林窗和林下的年平均甲烷通量分别为(-0.37±0.26)和(-0.36±0.24)nmol·m^-2·s^-1,林窗和林下的土壤甲烷通量月变化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呈现旱季高雨季低的特征。土壤甲烷通量的最佳结构模型表明,全年和旱季的林窗与林下土壤甲烷的主要调控因子均为土壤含水量,但雨季土壤甲烷调控作用最强的因子是土壤温度。结果表明,因台风形成的6个林窗短期对土壤甲烷通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林窗和林下的土壤甲烷通量具有旱季大于雨季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择伐强度经营试验初期土壤 C、N含量及其储量 ,结果表明 :原始热带山地雨林土壤 C、N背景值分别为 10 8.91t· hm-2 、9.58t· hm-2 ,表层 50 cm土壤 C储量占深 10 0 cm土层 C储量的 77.6 % ,相应的 N储量占 73.8% ;30 %、50 %择伐强度经营 5个月后林地土壤 C储量分别比原始林降低 4 .5%和 5.3% ,但 30 %强度经营林地土壤 C/N接近未采伐的原始林。结果可作为对热带山地雨林选取持续经营模式的动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伐方式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3种采伐方式(重复采伐、径级择伐和采育择伐)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恢复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采伐后(20~25年)的山地雨林恢复群落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为小径级(胸径<10cm)的长寿命先锋种增加;与老龄林相比,径级采伐和采育择伐没有增加伐后林中成年树的物种丰富度;3种采伐恢复林中幼树和小树的物种累积速度低于老龄林;森林采伐后恢复群落中的个体密度显著高于老龄林,但胸高截面积显著低于老龄林;伐后林群落中胸高截面积减少最多的为采育择伐,其次为径级择伐和重复采伐;森林采伐恢复群落内长寿命先锋种的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和胸高截面积均增加,而后期耐荫种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小;采育择伐在短期降低了森林木材蓄积量,但没有显著改变群落中功能群组成,因而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干扰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卫凡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43-45,53
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盈江片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认为,该保护区是我国纬度最北的热带雨林的一块宝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保护物种也非常丰富,生态保护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目前保护区保护管理机构的层次和能力与保护对象不相协调,急待加强.藉此,对今后的自然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人工雨林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旷地、单层橡胶林及自然雨林作为对照,分析了人工雨林土壤温度及土壤热通量的日、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温波振幅减小幅度表现为旷地>单层橡胶林>人工雨林>自然雨林,位相滞后则是旷地<单层橡胶林<人工雨林<自然雨林。(2)地面最高温度表现为旷地>单层橡胶林>人工雨林>自然雨林,地面最低温度相反,以自然雨林最高,旷地最低。(3)土壤热通量的绝对值以旷地>单层橡胶林>人工雨林,而位相依次滞后  相似文献   

18.
Disturbances that create gaps can shap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forests. However, such disturbance regimes in Asian tropical montane rainforests remain largely unquantified. Least studied are typhoon disturbances that are attributable to climate change. We investigated gap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size, age, and gapmaker to quantify the gap disturbance regimes in an intact old-growth tropical montane rainforest on Hainan Island,China. The intensity of typhoons has increased since 1949,and typhoon winds blow mostly(45.5%) from the northeast corner of Hainan Island, resulting in a higher frequency of gaps in the northeast. A total of 221 gap-makers(trees that fell to create canopy gaps) and 53 gaps were observed in a 3.16 ha old-growth rainforest. Most canopy gaps(85%)were 200 m~2. The average size of canopy gaps was smaller in the rainforest than in other tropical forests, while the average size of expanded gaps was similar to those in other tropical forests. The maximum age of gaps was 23.5 years indicating that gaps had more rapid turnover than other parts of tropical forests.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gap-makers followed a log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a distinctive peak at three gap-makers,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e inverse J-shaped curve typical of other tropical forests. Gaps were recorded mainly on slopes between 20° and 35° and wood density of gap-makers was between 0.6 and 0.7 g cm~(-3).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mall-scale disturbance was the dominant agent of gap formation in this old-growth rainforest that is subject to increasing typhoon disturb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