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平疫霉根腐病抗源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站,呼兰县、佳木斯市及吉林省舒兰市分离到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用菌株H4(分离于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站)接432份大豆材料。抗源筛选结果表明,98份材料表现为抗病,占22.7%,289份材料表现为感病占66.9%,45份材料为中间类型,占10.4%。 相似文献
3.
从大豆膜质过氧化水平和保护酶体系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条件下生理生化反应,以探索抗病品种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结果证实,苯丙氨酸酶是诱导大豆产生全株抗性的重要酶,在接种疫霉病菌后,抗病品种苯丙氨酸酶活性迅速增强,诱导植株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室测定和温室盆栽方法研究了8种杀菌剂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菌丝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及它们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接种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97%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繁殖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该3种药剂能够明显抑制菌丝生长,抑制中浓度(EC50)值依次为0.1208μg/mL、0.1563μg/mL和0.3603μg/mL。浓度为10.0μg/mL时,对孢子囊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均为100%,对卵孢子形成抑制率分别为64.5%、59.5%和55.0%。接种防治试验结果显示,以上3种药剂喷药后7d防效依次为73.4%、68.8%和60.5%,其余的5种杀菌剂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6.
大豆疫霉根腐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采用室内试验(抑菌圈法,菌丝生长速度法,药剂对孢子囊产生及萌发的影响),田间小区试验(种子处理,叶面喷雾)以及大面积示范对比试验的方法,筛选出58%瑞毒霉锰锌是防治中大豆疫病的首选药剂。其次是70%百德富锰锌,八一农大生产的种衣剂NDY,72%杜邦克露,防效分别达到87.1%,84.2%,86.6%,83%。 相似文献
7.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及品种抗病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龙江佳木斯,汤原,集贤,宾县,林口等县(市)采集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sojae)标样,用V-8PBNIC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获得18个P.sojae菌株,用国际上通过用13个单基因抗病的大豆品系,鉴定出5个生理小种,其中12个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占66.7%,为优势小种;另外还有13号生理小种和3个未报道的新生理小种,其毒力公式分别为3a,3b,3c,5,3b和1a,1d,3c,5,7。用1号生理小种接种和53个黄淮地区当前推广及待推广品种,结果表明抗病的30个,占鉴定品种的56.6%;感病的14个占26.4%;中间类型9个占17.0%。 相似文献
8.
大豆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菌l号生理小种后,根、茎、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规律,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疫霉根腐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抗感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后,同一品种不同部位POD活性变化是不相同的,通过不同部位之间POD活性的变化来共同完成抵抗病原菌侵害的过程。大豆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不宜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品种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病菌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用混合菌种测定80份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病菌的抗病性;同时测定69份大豆种质对大豆疫霉病菌7个生理小种的抗性谱。在重复测定中表现抗病的材料有6份,占供试材料的7.5%;表现中抗的材料12份,占供试材料的15%;感病材料为62份,占供试材料的77.5%。对大豆疫霉病菌7个生理小种(1、3、9、11、17、21、24)全抗的材料有12份,占供试材料的17.4%;对七个生理小种(1、3、9、11、17、21、24)表现中等抗性的有4份,占供试材料的5.8%;1份材料对1号、9号、11号、24号表现中等抗性,占供试材料的1.5%;无论在混合菌种和分生理小种测定中,在相同的材料上抗性反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辽宁、湖北、四川、河北、陕西、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36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280份、其它大豆品种256份)进行抗性鉴定,抗病的152份,占28.39,6,中间类型的135份,占25.29,6,感病的249份,占46.59/6。280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89份,占农家品种的32%,这说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种皮色或种脐色为黄色或褐色的材料中抗性种质较多。 相似文献
13.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的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415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表现抗病的有96份,占总鉴定资源的23.1%,表现中抗的资源有152份,占36.6%,表现感病的资源有167份,占40.2%.根据野生大豆的来源分析发现,在我国,抗性野生大豆资源分布较广泛. 相似文献
14.
15.
嗜线虫致病杆菌代谢物拮抗大豆疫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测定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发酵液对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及萌发的影响,采用种子和土壤处理的方法研究了发酵液对幼苗发病率的作用。结果表明:发酵液对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ml/L发酵液能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6ml/L发酵液的抑制率仍达68.86%;发酵液能强烈抑制大豆疫霉的孢子囊形成,10ml/L-100ml/L的发酵液处理孢子囊8天后的抑制率分别达97.04%和99.19%,5ml/L发酵液仍达到82.74%的抑制率;发酵液对孢子囊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处理后48小时,6ml/L-100ml/L发酵液的抑制率达72.94%-88.56%;发酵液浸种结果表明,发酵液浓度为25ml/L-50ml/L对大豆种子萌发均没有显著影响。用浓度为50ml/L的发酵液处理种子,播种后9天,病株减退率可达79.8%,但12天调查,病株减退率仅达34.4%。发酵液处理带菌土壤能有效减轻大豆幼苗的发病率,50ml/L发酵液处理的病株减退率为76.3%,化学农药甲霜灵处理的病株减退率为84.0%。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鉴定方法,对黑龙江,河北,山东,安徽,福建和广东等21个省市保存的3391份栽培大豆和169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17.
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病是大豆上危害严重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大豆疫霉菌单孢后代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产孢量以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变异,以期为有效控制大豆疫病的发展和蔓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孢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在单孢后代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大豆疫霉的遗传特征、遗传多样性及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豆病毒病抗源种质创新及鉴定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性杂交将高产与抗病进行有效重组,经人工接种主生化鉴定,创新出高抗SVM1号株系,且高抗种粒斑驳种质5份;哈83-201,哈88-7704,哈88-2499,哈88-2496和哈89-5896;创新出高抗SMV3号强毒株系种质,同时高抗种粒斑驳种质5份;哈91R3-182,哈91R3-188,哈91R3-232,哈91R3-244和哈91R3-310。并对抗源种质的抗性,丰产性及应用情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锈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86-1995年我国南方14省8711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锈病鉴定。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仅有大降色豆,古田岭黑白毛豆,马山仁峰黄豆,天等黑豆,宿89-1等74份中抗资源,占鉴定总数的0.85%;中感资源3846份,占鉴定总数的44.15%,高感资源4791份,占鉴定总数的55%。感病资源共占99.15%。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0五年内,应用田间自然发病和盆栽接种病土鉴定方法,对河南、河北、安徽、山东、山西、陕西等14个省市保存的8183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免疫品种29份,占参试材料0.35%,抗病品种209份,占参试材料2.55%。鉴定结果表明,抗源材料多为黑种皮大豆,而且不同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抱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