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RILs群体籽粒灌浆与粒形、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豫麦8679/和尚麦及京411/红芒春21为亲本构建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简称群体1和群体2),研究2个群体籽粒大小、籽粒密度、灌浆与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群体中粒长、粒宽、粒厚、籽粒密度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粒长与千粒重的相关性最好,在群体1中为0.732**,群体2为0.936**.其次是粒宽和粒厚,说明本研究中粒重主要决定于籽粒大小.籽粒密度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群体1为0.503**;群体2为0.264**),但相关性较粒长、粒宽低.群体1籽粒灌浆过程中,其鲜重/干重的平均增重速率与粒长(0.484**/0.578**)、粒宽(0.352**/0.428**)、粒厚(0.373**/0.402**)、密度(0.344**/0.358**)、千粒重(0.500**/0.642**)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花后10~15 d籽粒鲜重/干重增重速率与粒长、千粒重存在显著相关性(0.373**/0.280**,0.435**/0.328**);花后25~30 d籽粒干重的增重速率与粒长、粒厚、籽粒密度及千粒重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籽粒发育过程中,干、鲜重的平均增重速率与粒形、粒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池栽条件下 ,对豫麦 6 6和豫麦 4 9的籽粒灌浆过程中几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研究表明 ,开花后 2 5d内 ,大穗型品种豫麦 6 6籽粒中淀粉积累速度比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慢 ,但开花 2 5d之后情况则相反。豫麦 6 6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花后 2 0~ 2 5d ,而豫麦 4 9则呈双峰曲线 ,花后 15~ 2 0d和 2 5~ 30d分别达到峰值 ,且第 1个峰值显著高于第 2个。灌浆期豫麦 6 6和豫麦 4 9籽粒中蔗糖含量与SS(蔗糖合成酶 )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 2 0和 15d ,整个灌浆期内豫麦 6 6籽粒中蔗糖含量与SS活性均高于豫麦 4 9;豫麦 6 6籽粒中AGPP(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和SBE(淀粉分支酶 )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花后 2 0d ,而S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活性变化则呈双峰曲线 ,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 10和 2 0d ,且第 2个峰值显著高于第 1个  相似文献   

3.
品种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不同品种和播种密度对籽粒鲜重和干重变化过程及产量和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籽粒鲜重变化过程拟合方程:y=a+bx+cx2+dx3。扬麦5号、扬麦158籽粒鲜重增加最快时间分别为花后16d、20d,达到鲜重最大时间分别为花后30d、35d。花后籽粒干重的增加过程拟合Logistic曲线(y=k/(1+ae-bx)。籽粒干重增加过程分为渐增期(花后0~12d)、快增期(花后12~27d)、缓增期(花后27~37d)。不同播种密度通过调节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历期而显著影响粒重。本试验条件下,供试两品种适宜播种密度为(120×104~210×104)/ha基本苗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籽粒灌浆阶段是决定小麦千粒重高低的关键时期,根据籽粒鲜重和干重的变化特点以及灌浆期间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籽粒鲜重和干重的增重速率与千粒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提取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常规方法、M3法和ASI法提取测定重庆农业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的含量,经相关分析得出:M3法提取的有效铜、锌、铁与常规方法测定值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铜=0.471^**^(n=32),r锌=0.471^**^(n=32),r铁=0.748^**^(n=32);有效锰无正相关关系.ASI法提取的有效铜、锌、铁、锰与常规方法测定值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铜=0.919^**^(n=32),r锌=0.823^**^(n=32).r铁=0.757^**^(n=32),r锰=0.899^**^(n=32).通过假设检验,M3法与常规方法、ASI法与常规方法均只有铜测定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选用30个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经过对行粒数、株高、穗行数、千粒重等5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P0.4=0.8345^**,r=0.8056^**和千粒重(P0.3=0.5270^**,r=0.5849^**),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穗行数,株高,穗位高。指出在吉林省中晚熟玉米育种中,提高行粒数和千粒重,适当增加穗行数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系灌浆期间籽粒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品种灌浆期间籽粒糖含量呈一致下降趋势,而淀粉含量则呈一致上升趋势,籽粒中糖含量变化与淀粉合成关系密切。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花后10d内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低于豫麦49-198系,而在花后10d之后反高于豫麦49-198系;籽粒中蔗糖含量在花后20d内高于豫麦49-198系,而在花后20d之后则低于豫麦49-198系;与豫麦49-198系相比较,灌浆期间兰考矮早八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速率表现为前期低、后期高的变化特点,表明该品种在籽粒灌浆初期同化物供应充足,而在灌浆后期具有较强的转化利用同化物能力,从而为最终实现较高粒重提供了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8.
千斤小麦籽粒形成和灌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1983年对春性宁麦3号和半冬性淮麦11号在亩产千斤和五百斤(对照)水平下,进行了籽粒发育和灌浆进程的研究。结果表明:(1)籽粒鲜重、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增长与开花后的天数呈二次曲线关系,其最大值分别在花后29天、26天、25天和28天;籽粒干重的增长与开花后的天数为三次曲线关系,宁麦3号和淮麦11号千斤产量,籽粒干重的最大值分别在花后37天和36天;籽粒含水百分率的变化则与开花后的天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751)。千斤田小麦比对照的具有灌浆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千粒重高等特点。(2)小麦开花至成熟,节间、叶鞘、叶片等器官干物质的输出量,千斤田小麦的约占穗重36%,而对照的约占43%;抽穗后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多少与产量高低,在一定范围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203)。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豫麦66同化物供应及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素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尤其在灌浆中后期,同时增加籽粒WSC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旗叶WSC含量在花后0~28d相对较低,旗叶淀粉含量降低,表明施氮能使营养物质及时外运,促进糖分向籽粒运输,为淀粉合成提供底物供应。在花后25d籽粒淀粉积累速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尤其在接近成熟时籽粒淀粉含量及其淀粉积累速率均增加,显示施氮使库端利用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较强。籽粒淀粉积累速率与灌浆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44),增加施氮量两者积累高峰期推迟,且前期慢,后期快。  相似文献   

10.
贮藏期对丹参的总酮含量及抑菌效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商品药材不同贮藏期的丹参总酮含量及抑菌效力的变化规律,为丹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草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丹参总酮含量——乙醚索氏提取、UV法测定(丹参酮ⅡA为对照品)、抑菌效力——纸片法(金黄色葡菌209P)。结果丹参药材贮藏1095d的总酮T含量为28.31mg/g,抑菌效力L(mm)下降22.92%。研究贮藏期30-2555d范围内的变化规律为:T(mg/g)=49.4545—0.01731d(m=8,r=-0.9884^***)、L(mm)=10.084—0.002278d(m=8,r=-0.9628^***)。结论丹参药材的总酮含量及抑菌效力与贮藏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01^***),建议适宜贮藏期不得超过4年。  相似文献   

11.
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粒性状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阐明其遗传规律,对水稻品种改良有重要意义。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直立穗水稻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粒长和粒宽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重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长和粒宽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粒重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控制这3个性状的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在育种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小豆、绿豆、豌豆、芸豆、豇豆等5种食用豆的15个品种为材料,从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2个方面,研究食用豆营养保健的合理搭配。结果表明,参试各食用豆品种间抗氧化性存在较大差异,京农绿小豆的总抗氧化能力测定值最大,为0.365U/mg,定碗1号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值最小值,为0.003U/mg;5种食用豆等量配比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组合京农8号、冀绿9、食荚大菜豌1号、龙芸豆4号、中豇1号的总抗氧化能力测定值(0.452U/mg),比单一品种京农绿小豆测定最高值(0.365U/mg)有明显提高;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结果均说明,不同种类食用豆组合在抗氧化性方面存在互作高效的特性;非等量配比,总抗氧化能力最高值可达到0.589U/mg,高于等量配比组合最高值0.452U/mg。食用豆合理搭配,可显著提高其抗氧化性方面的营养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生产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2007—2015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和外部环境要素指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我国各区域的粮食生产效率,重点研究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测度经济和社会等外部环境要素对粮食生产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以及剥离外部环境要素后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特征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从每个环境指标的单项影响看,同一环境要素对不同功能区的各投入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有差异。从环境要素指标的总体影响看,经济和社会等外部环境要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的作用强度小,对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生产效率作用强度大。但是影响方向相反,粮食主产区剥离环境要素后粮食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主销区剥离环境要素后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由此,决定了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的要素配置效率的差异。因此,建议根据外部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结合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制定差异化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规模经营以前,粮农属于收入最低的群体,努力种粮也不能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离开粮食 生产行业,可以提高粮农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水平。而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粮农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利益会出现 不一致现象。解决不一致现象,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使种粮收入大幅度提高,使粮 农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这样,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粮农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利益才能相一 致。同时探索耕地产权自有的制度改革,强化耕地作为财产的价值和功用,增强耕地吸引力,激励更有竞争力的劳动 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杀虫剂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控制蚜虫和人工接种蚜虫的方法,研究阿维菌素、毒死蜱、吡虫啉、乐果4种杀虫剂推荐剂量及3倍、6倍推荐剂量对弱筋小麦扬麦1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寻施用杀虫剂对小麦的毒害效应、减轻虫害的正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无虫处理中,喷施杀虫剂后扬麦13的产量和品质较对照有下降趋势,施药表现出一定毒害作用,尤其在过量(6倍推荐剂量)施药情况下,影响最为显著;在有虫处理中,喷施杀虫剂减轻害虫的为害,使扬麦13的产量和品质指标有显著的提高;②4种供试杀虫剂中,阿维菌素、毒死蜱较吡虫啉、乐果对扬麦13的毒害效应小,增产作用大;③杀虫剂使用减轻虫害的正效应均明显大于其毒害效应,在推荐施用剂量下,后者可忽略不计,但在超剂量用药时毒害效应则显著增加,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对基因型筛选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使品种筛选变得复杂.本文对法国27个冬小麦品种在27个生长环境中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对高谷粒产量(GY),谷粒蛋白产量(GPY),谷粒蛋白含量(GPC)和稳定性的几种方法进行了筛选:Kang秩和方法(指标1:相同权重的3种谷粒性状和Shukla稳定性方差δ2)以及5种衍生的秩和指标(指标2~6:3种谷粒性状高于δ2 2~6倍的权重),稳定性方差(s2)和回归系数(b),研究它们之间的秩相关性以及它们与3种谷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稳定性统计δ2,s2和b对同时筛选3种谷粒性状指标和稳定性都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对于GPY的筛选,指标1秩和方法比稳定性方差s2略保守.指标2比指标1和稳定方差s2更好地筛选到高GY和高GPY.指标3,指标4,指标5和指标6更适合于初始筛选3种谷粒性状.所有的稳定性统计方法都能很好与3种谷粒性状秩相关.稳定性方差s2和回归系数b之间在除了GY之外的3种谷粒性状中秩相关性不高,稳定性方差δ2和稳定性方差s2之间在3种谷粒性状中都具有很强的秩相关性.3种稳定性统计在高产和低产的环境中重复性不高,同样,在2个年份之间的重复性也可以忽略.但是,在随机抽取的4个环境之间的重复性却非常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籽粒形态及鲜重产量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及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玉米9叶期分别喷施矮丰(AF,50 mg/L)、烯效唑(S3307,50 mg/L)、乙烯利(ETH,400 mg/L)、激动素(KT,10 mg/L)及激动素和烯效唑的混剂(H,30 mg/L),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药后第17d开始取样,以后每隔9d取1次样,分别测定玉米穗鲜重及籽粒鲜重、体积和干重,计算籽粒水含率、鲜比重和单粒重,成熟期进行产量及穗部形态测定.[结果]喷药后第17和26 d,各调节剂处理穗鲜重较CK增加11.68%~26.47%和10.13%~22.94%,籽粒百粒鲜重比CK增加16.21%~24.31%和11.60%~ 17.40%,籽粒百粒体积比CK增加20.00%~50.00%和12.00%~30.00%,籽粒百粒干重比CK增加32.44%~53.87%和6.28%~10.43%,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喷药后第35和44d,各调节剂处理穗鲜重及籽粒形态指标基本高于CK,且第44d时籽粒水含率比CK显著降低5.49%~24.15%.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穗行数、单粒重和鲜重产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各调节剂处理籽粒鲜重产量较CK增加0.47%~9.72%.[结论]玉米9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增加其穗鲜重及籽粒鲜重、干重和体积,降低籽粒水含率,进而提高玉米鲜重产量,其中以喷施ETH和S3307的调控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9.
对5个杂交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配组的25个组合的研究表明:粒重对产量影响显著,粒重高的组合产量也较高,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大;粒重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不同粒型超级稻品种稻米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稻米的粒长和长宽比为粒型因子,采用欧式距离和离差平方和法对12个超级稻品种的粒型进行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粒型超级稻品种的9项稻米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粒型可划分为长细型(Ⅰ)和中粗型(Ⅱ)两类,其中长细型表现较优的品质性状为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中粗型表现较优的品质性状为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两者的整精米率、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表现相当。长细型的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r=0.858,P<<0.05),垩白粒率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P<<0.01);中粗型的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2,P<<0.05),胶稠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13,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