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泵站出水流道三维不可压缩湍流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泵站出水流道的设计是整个泵站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优化泵站出水流道的水力设计,对其三维正命题的求解采用了雷诺平均N—5方程,并以标准k—ε湍流模型使方程组闭合。在以压强连接的隐式修正法(SIMPLE—C)算法建立的压力速度校正方程上,求解流道内三维不可压缩湍流流场,揭示泵站出水流道内部的流动形态,进一步对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由此找出水力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泵站出水流道的数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FD技术应用于泵站山水流道的分析与设计,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紊流模型.求解泵站出水流道内湍流流场,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泵站出水流道水力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村泵站是太湖治理工程中灌排结合的大型立式轴流泵站。文中分析总结了魏村泵站双向进水流道形式与型线设计,介绍和推荐了大型轴流泵站双向进水流道合理型线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将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应用于泵站出水流道的分析与设计,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κ-ε紊流模型,依据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优化与泵站出水流道设计相关的几何参数,使流道内的流态接近于较理想流态,从而保证出水流道的设计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低扬程泵站进出水流道匹配与装置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城市防洪排水泵站仙蠡桥泵站的设计,对平面蜗壳式进水流道匹配后壁为半圆型箱式出水流道的新型组合,进行了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出水流道设计匹配合理,在叶片角度-2°,泵装置扬程2.0m时,最优装置效率达到72.5%。  相似文献   

6.
双向泵站进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仁田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6):73-76,72
采用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对双向运行泵站的进水流道主要参数,根据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水力设计,确定最佳参数值;同时进行模型试验,将优化参数与水泵装置的外特性进行对比,得出水泵进口(进水流道出口)流速不均匀度及水泵入口角与装置效率之间的关系。针对具体泵站推荐了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装置效率有明显改善,为类似泵站设计中进水流道参数选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江都第一抽水站建成以后,各地相继兴建了许多大型泵站,目前我国又进入了泵站建设的新的高峰。现在泵站中常用的进水流道型式是肘形流道和钟型流道,泵站中进水流道的型式对泵站的装置效率影响很大,为了满足泵站建设的需要,我们参照国外的资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簸箕式进水流道,这一流道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减少开挖深度,以而节省投资。一、簸箕式流道基本型式二、簸箕式进水流道在刘老涧泵站中的应用在正在建设的刘老涧泵站中,首次采用了这一流道型式,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了少量修改。江苏省机电排灌研究所对这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完成轴流泵站进水流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的研制,将轴流泵站进水流道原人工设计过程进行数解,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用“控制断面”设计进水流道内流速沿程变化曲线(V~L曲线)的方法,并利用AutoCAD作为图形支撑软件,使进水流道的设计与绘图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大型低扬程泵站直管式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低扬程泵站直管式出水流道内较为严重的脱流问题,提出了直管式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回收水流动能和减少流道水力损失为目标,通过建立直管式出水流道几何数学模型以及借助CFD三维湍流数值模拟,逐步优化直管式出水流道的型体。通过专门设计的流道模型试验,测试了直管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结合某大型泵站的应用实例,验证了直管式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泵出水流道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泵站技术规范》出水流道一维流动的设计思路,对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虹吸式出水流道,除将规范上人工设计过程程序化外,还提出先设计流道内流速下降梯度模型,再反算各过水断面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直管式出水流道。因为它近似于“反肘形”进水流道,提出按肘形进水流道的设计与绘图软件Auto CAD接口,使其设计与绘图成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大泵出水流道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泵站技术规范》出水流道一维流动的设计思路,对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虹吸式出水流道,除将规范上人工设计过程程序化外,还提出先设计流道内流速下降梯度模型,再反算各过水断面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直管式出水流道,因为它近似于“反肘形”进水流道,提出按肘形进水流道的设计与绘图软件AutoCAD接口,使其设计与绘图成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进水流道设计对泵组运行稳定至关重要,通过流道模型试验,分析观察流道中漩涡的形成。设计和验证流道的形状、尺寸。实践表明,进水流道模型试验对消除有害漩涡,优化水流流态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泵站的高效率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将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应用于泵站出水流道的分析与设计.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紊流模型,依据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优化出与泵站出水流道设计相关的几何参数,使流道内的流态接近于较理想流态,从而保证出水流道的设计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城市防洪排水泵站仙蠡桥泵站的设计,对平面蜗壳式进水流道匹配后壁为半圆形箱式出水流道的新型组合,进行了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出水流道设计匹配合理,在叶片角度-2°,泵装置扬程2.0 m时,最优装置效率达到72.5%.  相似文献   

15.
应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标准后k-ε紊流模型,建立了泵站进水流道水流运动数值模拟的三维湍流模型和边界条件,并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结合SIMPLEC算法,模拟并分析了大型泵站——湖南苏家吉泵站进水流道三种工况下的水流流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数学模型对泵站进水流道进行模拟的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相吻合。可以减少物理实验所带来的投资。研究结果还有效地揭示了进水流道内部流动的本质、并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型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三维紊流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大型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内的三维流动形态;提出通过建立虹吸式出水流道几何模型并借助三维紊流数值模拟的方法,逐一改变流道几何尺寸、观察流态变化、逐步优化流道型线,以最终实现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优化水力设计;通过专门设计的模型试验,验证了虹吸式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泵站进水流道内部流态模型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陆林广  冷豫  吴开平  祝婕 《排灌机械》2005,23(3):17-19,48
设计了泵站进水流道流态模型试验装置,不带模型泵进行了进水流道内部流态模型试验;介绍了“半肘形”进水流道和对拼钟形双向进水流道两种形式流道内内部流态的模型试验情况;结合应用实例,简述了不带模型泵、单独对进水流道进行模型试验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大型泵站在采用进水流道差压法测流时,必须作回归计算,回归计算法直接影响到差压法测流的精度。提出一种相对误差最小的回归方法。理论分析与实例计算表明,本方法可改善回归效果,提高泵站进水流道差压与流量关系的回归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9.
大型低扬程竖井贯流泵进出水流道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大型低扬程竖井贯流泵站的进出水流道优化设计方法,即通过对多种流道设计方案的数模计算结果分析比较,优化流道结构及型线。经过装置模型试验验证和对水泵的进出水流态观察分析,结论表明该设计方法是可行性。该设计方法对同类泵站的进出水流道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袁丹青 《农机化研究》2005,(6):87-88,91
根据调研。谏壁泵站的流量由设计的120m^2/s增容到160m^2/s,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流道进行计算。为此。应用时均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方程对泵站进水流道的流动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以流速分布均匀度和速度加权平均角度为优化目标对流道方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谏壁泵站原有的进水流道完全满足增容改造以后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