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寄主植物对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卵,幼虫,蛹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进行了方差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测定,并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种类不同,美洲斑替蝇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的寿命料有极显著差异,而卵的发育不受寄主植物种类的影响,结果还表明,寄主植物是影响美洲斑潜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广东美洲斑潜蝇主要寄生蜂种类及习性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记述广东美洲斑潜蝇已鉴定的主要寄生蜂5种,即异角姬小蜂,底比斯釉姬小蜂,冈崎灿姬小蜂;丽灿姬小蜂和甘蓝潜蝇茧蜂。其中以底比斯釉姬小蜂和冈崎灿姬小蜂为优势种。文中附5种寄生蜂检索表,以助识别。一般情况下,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的寄生率为15% ̄20%,在不受化学杀虫剂的干扰下,自然生率可高达47.2% ̄68.4%,对美洲斑潜蝇种群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蒲启剑 《植物医生》1998,11(2):13-14
射洪县美洲斑潜蝇发生危害调查蒲启剑杨衍银(四川省射洪县植保植检站629200美洲斑潜蝇是重要的国际国内检疫对象,1995年在四川射洪首次发现。1996~1997年对其寄主范围,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该害虫在我县的发生及危害状况。一、调查方法1...  相似文献   

5.
通过1995~1997年的调查研究,已知美洲斑潜蝇在武汉主要寄主有5科22种,其中栽培作物18种,野生植物4种;次要寄主植物15科40种,其中栽培作物31种,野生植物9种,在主要寄主中最嗜食的是豆科中的菜豆(Phaseolusvulgaris),豇豆(Vignasp.),其次是茄科中的龙葵(SotanumnigrumL.)和茄子(Solaniummelongena)及葫芦科中的黄瓜和丝瓜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美洲斑潜蝇发生危害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美洲斑潜蝇在内蒙古的发生和分布 到目前为止,美洲斑潜蝇已在我区的赤峰市、哲盟、巴盟、呼市、包头市、乌海市、兴安盟、阿盟等8个盟市,31个旗县,219个乡镇发生.内蒙古自治区蔬菜面积11.84万hm2,受害面积达1.13万hm2.危害16科49种作物.主要危害蔬菜、瓜果、粮食、油料、棉麻、花卉、野生植物等,特别是黄瓜、番茄、菜豆,产量损失20%~40%.  相似文献   

7.
南美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在贵州的寄主及嗜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6~1998年贵州各地的田间观察和室内饲养研究,明确贵州省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的寄主范围,涉及18个科89种植物,其中蔬菜作物52种,花卉13种,杂草17种,另外还为害粮食、油料、经济作物,如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向日葵、蓖麻、烟草等7种;南美斑潜蝇的寄主范围与最喜食寄主范围比美洲斑潜蝇广.  相似文献   

8.
根据作者于 2 0 0 1年 9月 2 0日和 2 2日在城区伍家乡、窑湾乡调查情况来看 ,美洲斑潜蝇在四季豆、豇豆、浙青 2 0小白菜、大青口小白菜、甘蓝菜田的被害率分别为 89.5 %、 94.5 %、 5 8.0 %、6 1 .5 %、 5 4 .0 % ,为害重 ,其原因及防治对策如下 :1 美洲斑潜蝇为害重的原因一是引种是美洲斑潜蝇为害重的主要原因。因城区菜农的种子都是从外地引进的 ,自繁种子很少。二是对此虫认识不足未及时防治和此虫钻在叶的中央为害防治困难是主要原因之一。三是立秋以后 ,时晴时雨 ,日平均温度徘徊在 2 2~ 2 9℃之间 ,有利于此虫的发生。2 防治对…  相似文献   

9.
桂泽林 《广西植保》1999,12(1):10-12
1995年起调查原桂林所有乡(镇)10科38种蔬菜上美注斑蝇的发生情况,其中有该虫发生的有8科31种,其为害程度从重至轻的顺序为豆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同一科的不同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的受害程度均有差异,美洲斑潜蝇在大田的消长,4月下旬始见,7-9月是全年发生为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美洲斑潜蝇的普查和防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彩霞 《植物检疫》1997,11(A00):1-6
美洲斑潜蝇是一种严重危害蔬菜类作物,甚至引起减产的国际性检疫害虫。本文综述1994年发现该虫以来,广州地区开展了普查,并通过实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和适时有效地进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可有效压低虫源,控制危害,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贸易和全球旅游业的发展 ,植物害虫越来越迅速广泛地向新的地区扩散。本文主要依据EPPO(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 )和CABI(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 )分别于 1 996年和 1 997~ 2 0 0 0年陆续新公布的 1 34种对农业、林业及农林产品有害的重要昆虫和蜱螨类植物害虫的全球分布图 ,收集其它相关资料 ,从寄主植物与食性、传播途径两个方面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作为木材来源的裸子乔木 ,作为水果来源的蔷薇科植物 ,蔬菜来源的茄科、葫芦科、豆科植物以及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观赏植物这些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的寄主植物易于受到各种不同害虫的侵袭。寄主的分布对昆虫的扩散影响巨大 ,但是昆虫的食性多寡和食性的改变也对昆虫分布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花蓟马寄主选择性与寄主物理性状及次生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西花蓟马对6种蔬菜寄主(甘蓝、莴苣、黄瓜、茄子、芹菜和大蒜)的选择性,及其与寄主物理性状(颜色、叶毛数和叶片厚度)和次生物质(单宁酸、黄酮和总酚)的关系,采用非自由选择法,以每雌每天所孵化的子代若虫数为选择性指标,探讨其与寄主叶毛数、叶片厚度和次生物质的关系;采用叶碟法观察西花蓟马成虫对颜色的自由选择。以每雌每天所孵化的子代若虫数为选择性指标表明,西花蓟马对6种寄主的选择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甘蓝>莴苣>黄瓜=茄子>芹菜=大蒜,而西花蓟马对叶片颜色的选择趋性为甘蓝>莴苣>芹菜>黄瓜>大蒜>茄子。相关分析表明,西花蓟马的选择性与寄主的叶毛数(R=-0.073,p=0.890)、叶片厚度(R=-0.683,p=0.135)和总酚含量(R=-0.023,p=0.966)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寄主的单宁酸和黄酮的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28(p=0.042)和-0.820(p=0.046)。单宁酸和黄酮的含量对西花蓟马的寄主选择性有很大的影响,其含量越高越不利于西花蓟马的寄主选择。  相似文献   

13.
山西烟粉虱寄主植物及其被害程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3年对山西省烟粉虱的寄主植物进行调查、鉴定,并根据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将其危害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调查结果:山西省现有烟粉虱寄主植物27科103种(变种),其中葫芦科、十字花科、茄科和豆科等被害较为严重。全省以晋南地区受害最重,寄主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4.
寄主植物对玫烟色拟青霉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茄子、黄瓜和节瓜三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LC_(50)和LT_(50)值,评价了寄主植物对玫烟色拟青霉致病力的影响。烟粉虱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处理后的第8~14天,不同寄主植物上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的LC_(50)值差异显著;茄子、黄瓜和节瓜上烟粉虱的LC_(50)最小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分别在处理后的第14、10、12天。当玫烟色拟青霉的浓度为1.0×10~5和5.0×10~5分生孢子/mL时,黄瓜与茄子、节瓜上烟粉虱的LT_(50)值差异显著;当浓度为5.0×10~6~1.0×10~8分生孢子/mL时,三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LT_(50)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 (Goureau)是一种重要的潜叶类害虫,近年来,其为害程度逐年加重。本研究于2016年-2018年,在豌豆彩潜蝇发生高峰期,采用五点取样法对北京地区露地植物的潜叶蝇为害情况进行调查采样;并对豌豆彩潜蝇在7种嗜好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发生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共记录豌豆彩潜蝇的寄主植物9科35种,主要为菊科、十字花科和豆科等寄主蔬菜、杂草或花卉,其中以豌豆、生菜、莴苣、长叶莴笋、苦苣菜、诸葛菜和欧洲油菜受害最为严重。在北京地区,该虫一年有春季和秋季两个发生高峰期,春季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秋季高峰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春季为害情况重于秋季。本文明确了豌豆彩潜蝇在北京地区的寄主植物种类及发生动态,对该虫的预测预报以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Darwin knew of plant diseases, he did not study them as part of his analysis of natural selection. Effective plant disease control has only been developed after his death.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evance of Darwin's ideas to three problem areas with respect to diseases caused by fungi: emergence of new diseases, loss of disease resistance bred into plants and development of fungicide resistance. Darwin's concept of change through natural or artificial selection relied on selection of many small changes, but subsequent genetic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change can also occur through large steps. Appearance of new diseases can involve gene duplication, transfer or recombination, but all evidence points to both host plant resistance and fungicide susceptibility being overcome through point mutations. Because the population size of diseases such as rusts and powdery and downy mildews is so large, all possible point mutations are likely to occur daily, even during moderate epidemics. Overcoming control measures therefore reflects the overall fitness of these mutants, and much resource effort is being directed towards assessment of their fitness, both in the presence and in the absence of selection. Whil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mparative genomics have caused some revision of Darwin's ideas, experience in managing plant disease control measures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relevance of concepts he introduced 150 years ago. It also reveals the remarkable speed and the practical impact of adaptation in wild microorganism populations to changes in their environment, and the difficulty of stopping or delaying such adaptation. Copyright © 200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寄主饲养的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幼虫与蛹的低温耐受性差异, 选择西葫芦Cucurbita pepo、节瓜Benincasa hispida和黄瓜Cucumis sativus饲养多代的瓜实蝇老熟幼虫和不同日龄的蛹, 分别测定其过冷却点、结冰点和在不同低温下的存活率,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瓜实蝇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 取食节瓜的老熟幼虫的结冰点[(-5.33±0.23)℃]最低, 且与取食黄瓜的种群没有显著差异;取食节瓜的蛹的过冷却点与结冰点均最低, 其中1日龄、3日龄和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9.28±0.30)℃ 和 (-15.06±0.34)℃, (-20.97±0.40)℃ 和(-17.33±0.39)℃, (-20.08±0.46)℃ 和 (-16.39±0.46)℃。取食节瓜和黄瓜的老熟幼虫在3、6℃和9℃下暴露1 d, 其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取食西葫芦的老熟幼虫;节瓜种群的1日龄蛹在3℃和9℃下暴露1 d时, 其存活率都显著高于黄瓜和西葫芦种群的1日龄蛹的存活率。寄主植物可影响瓜实蝇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及低温存活能力, 与其他寄主种群相比,瓜实蝇节瓜种群老熟幼虫和蛹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世界性害虫番茄潜麦蛾入侵我国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原产于南美洲的世界性毁灭害虫——番茄潜麦蛾Tuta absoluta(Meyrick)入侵我国的可能性和风险,应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即对番茄潜麦蛾的不同入侵阶段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并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从其国内外的发生现状、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入侵我国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度等方面进行入侵风险的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番茄潜麦蛾虽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分布,但在我国大部分番茄产区都可以存活和定殖,是一种具有高度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其入侵我国的风险评估值R为2.64,属于极高风险性农业有害生物。故此建议将其增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在新疆、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开展预防性监测,并加强对该种害虫的检验检疫力度,严防其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9.
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是新近传入我国的一种外来入侵害虫, 正威胁我国番茄产业, 为提高其监测和诱捕效率, 本研究采用化学生态学技术方法, 以不同性诱芯的诱蛾量占比、诱蛾量占比稳定性、诱蛾数量、性价比等为评价指标, 在鲜食番茄生产温棚开展了4种性信息素产品对该种害虫的诱蛾效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来自青岛罗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S)、北京水光科技有限公司(SG)、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ZJ)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ZK)等4家单位/公司性信息素产品的专一性均比较强, 且对南美番茄潜叶蛾雄性成虫均有明显的引诱效果。田间诱蛾试验期间, 4种性诱芯95 d共计诱集成虫40 186头, 各种诱芯依次诱蛾量SG为11 100头、RS为10 771头、ZK为9 952头、ZJ为8 363头; 不同性诱芯诱蛾量占比中, RS显著高于其他3种性诱芯, 依次为RS>SG和ZK>ZJ, 差异明显; 逐日诱蛾量中, RS和SG比较高, 依次为RS和SG>ZK>ZJ, 差异显著; 性价比中, ZK明显高于其他3种性诱芯。诱蛾效果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 ZK>RS>ZJ>SG。4种性诱芯均具有良好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对新发南美番茄潜叶蛾监测与防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