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的污染情况也更加严重。针对中国的大气酸沉降日益加剧的现状,本研究着眼于工业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在2012年8月-2013年9月期间采集天目山地区降水样品,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以探究大气酸沉降的现状和特征,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天目山地区的降水属于典型的酸性降水,其酸碱度年平均值为p H 4.81,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高冬低;水中的硫酸根/硝酸根(SO42-/NO3-)离子质量浓度的比值范围为4.13~8.89,说明该地区的酸沉降中,硫酸根(SO42-)对酸雨的酸度贡献较大。天目山大气湿沉降的电导率CE值以及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硫酸根(SO42-)的质量浓度随时间而呈规律性变化,大体表现为:秋季或冬季最高,而夏季最低。研究期间,天目山地区的大气湿沉降的无机氮总量为5.25 kg·hm-2,降水的无机氮月平均质量浓度为1.109 mg·L-1。降水样品的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质量浓度,硝态氮(NO3--N)和硫酸根(SO42-)质量浓度变化均呈线性相关关系,分别是y=1.392 0x-0.315 5,R2=0.768 0和y=0.180 3x+0.013 8,R2=0.886 6;地面搜集降水样品的硝酸根(NO3-)质量浓度和臭氧监测仪器(OMI)卫星对流层二氧化氮(NO2)的垂直柱浓度也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性呈季节性变化,表现为秋冬季正相关性,而在春夏季则为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在深圳宝安区黄麻布收集了2006年5-12月的52次降雨水样,测定了水样中的F^-、Cl^-、NO3^-、 SO4^2-、H^+、NH4^+、Na^+、K^+、Mg^2+、Ca^2+的离子浓度,结果显示,宝安区酸雨较为严重,加权平均pH值为4.72;每月降雨量与pH值成负相关关系,一般雨季pH值低,旱季pH值高,但在异常的极端气候条件下,如台风对pH值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宝安区的酸雨有由过去的硫酸型酸雨向硝酸型酸雨转变的趋势;宝安区靠近海洋,水样中富含Cl^-和Na^+,海洋源对雨水中Cl^-和Mg^2+的贡献较高,有时达到100%,对K^+为10%左右,对Ca^2+和SO4^2-几乎没有贡献,仅为1%-4%;在旱季时碱性离子的缓冲作用强,而雨季较弱;通过分析当地空气中的SO2和水样中的SO4^2-、NO2和NO3^-之间的关系发现NO2和NO3^-之间相关性较好,NO3^-主要来源于当地机动车辆尾气中的NO2;而SO2和SO4^2-相关性相对较差,SO4^2-除本地的污染外可能来源于龙岗区和南山区等周边地区传输的污染气体SO2。  相似文献   

3.
黄科瑞  刘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38-13539,13575
[目的]分析百色市右江区冬春季大气PM10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方法]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采集百色市城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研究其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特征。[结果]百色市城区冬季PM10平均浓度为163.45μg/m3,春季PM10平均浓度为148.59μg/m3,略低于冬季。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大小次序为SO24-Cl-NO3-NH4+K+Na+Mg2+F-,其中SO24-、NO3-和Cl-分别占水溶性组分质量的52.4%、18.2%和12.6%。PM10呈较强酸性,可能是高含量的SO24-所致。NO3-和SO24-的当量比值为0.73,表明固定源是大气N、S污染重要来源。NH4+和SO24-的当量比值为0.75,表明PM10中的NH4+主要以NH4HSO4形式存在。海盐对大气颗粒物中离子来源的贡献很小。[结论]可吸入颗粒物成为百色市大气首要污染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阴离子化肥对黄瓜生长及土壤EC、pH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采用 3种含不同阴离子的化肥 ,设 3个施肥水平 ,研究了它们对黄瓜生长、根系活力及对土壤EC、p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 3个施肥水平下 ,化肥的不同阴离子对黄瓜生长的抑制作用是Cl->SO42 ->NO3 -,土壤中浓度越大 ,抑制作用越明显。土壤中随 3种离子浓度增高 ,EC值明显增大 ,pH值明显下降 ,其影响是Cl->SO42 ->NO3 -。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天津市细颗粒化学组分特征,于2006年8~12月采集PM2.5样品,分析天津市PM2.5中离子、元素碳、有机碳、无机元素等主要化学成分浓度及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天津市PM2.5平均浓度为165.90μg/m3,有机碳(OC)、硫酸盐和地壳元素为其主要化学成分,质量浓度之和占PM2.5的37.0%。SO42-、NO3-、NH4+和Cl-为无机离子的主要成分,占全部无机离子的88.6%。OC/EC平均比值为4.21,冬季二次有机碳污染较重,SOC浓度占OC比例为34.5%。微量元素含量不足检出无机元素总量的10%,Zn、Pb等含量较高,质量浓度分别为623.8和302.3 ng/m3,分别占无机元素总量的3.6%和1.8%,表明机动车尾气和燃煤贡献突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南昌地区酸雨现状,通过对南昌农区、郊区、市区布设观测点,根据有关监测数据资料,对2006—2007年酸雨pH值、酸雨频率、酸雨成分、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测点观测的南昌地区酸雨年均pH值处强酸性标准,3测点酸雨发生概率为88%~97%,9—4月酸雨较重、5—8月减弱,酸雨pH值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酸雨呈硫酸性酸雨,主要阴离子为SO24-、NO3-、Cl-,阳离子为NH4+、Ca2+、K+,且SO24-/NO3-比值较小。农田保护区因处于城市及工业污染源下风向,降水总离子及SO24-浓度较高,酸雨强度不亚于城市。在新设工业园及迁出企业布局上,应考虑设于较小风频方位,以减轻南昌农田保护区及城市污染,建议选择城市西北、东南侧安排新设排放源。  相似文献   

7.
对重庆青木关岩溶槽谷区内一条地下河的pH值、电导率、HCO3-、Ca2+、SO24-、Mg2+以及NO2-、NO3-等水化学指标进行了7个月至1年不等的监测,这些指标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具有不同特征.在空间上,电导率及HCO3-、Ca2+、Mg2+、NO3-浓度自地下河上游至下游逐步升高,比较地下河入口(D1)和出口(S2)处,电导率升高100μS/cm,HCO3-浓度升高1.5 mm0l/L,Ca2+浓度升高17 mg/L,Mg2+浓度升高5.1 mg/L,NO3-浓度相差6.4倍,而pH值和SO24-浓度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D1和S2处的pH值相差0.16,SO24- 浓度相差26 mg/L.在时间分布上,pH、电导率、HCO3-、Ca2+、SO24-、Mg2+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夏、秋季的值比冬、春季低.NO2-、NO3- 浓度变化在6、7月份有明显升高-回落的过程.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地质背景对水化学的控制、降雨的稀释效应、地下河的不同补给来源、岩溶作用的强弱程度以及农业活动的影响.
Abstract:
The hydrochemical indicators [p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HCO3- , Ca2+ , SO24- , Mg2+ ,NO2- and NO3-]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in a karst valley in Qingmuguan, Chongqing was monitored for 7-12 months, and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s were found to be different in their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Some factors, such as EC, HCO3- , Ca2+ , Mg2+ and NO3- , increased from the upstream to the downstream, while pH and SO24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data at D1 (the inlet), EC, HCO3-,Ca2+ and Mg2+ increased by 100μS/cm, 1.5 mmoll/L, 17 mg/L and 5.1 mg/L, respectively, at S2 (the outle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O3- at S2 was 6.4 times that at D1. In contrast, pH and SO24- concentration showed an opposite trend, being 0.16 and 26 mg/L lower at D1 than at S2. The underground water hydrochemistry differed in different seasons, pH, EC, HCO3- , Ca2+ and SO24-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being higher in winter and spring than in summer and fall. NO3- and NO2 showed a sharp in-crease followed by a decrease in June and July. It is concluded from an analysis of these monitoring data that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geological background, precipitation dilution, different underground water recharge, karstification and agricultur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8.
毛慧  姚军  肖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404-9406
通过对泰州市2011 ~ 2012年期间的57次降水样品进行化学组成测试,研究了降水中的阴阳离子浓度总和与电导率的关系,发现降水的平均pH和电导率分别为5.90和42.3 μs/cm,总体上看,降水呈中性,并且比较清洁.降水中各离子浓度按大小顺序排列为SO42->Ca2+ >NO3->Cl->NH4+>Na+>Mg2+>F->K+>H+,其中SO42-和NO3-是泰州地区主要的致酸物质.在阳离子组成中,对降水中酸性物质的中和作用,钙要大于氨.降水中的离子浓度总和与电导率之间呈相关关系,降水中的阴阳离子计算得出的理论电导率与实测电导率在数值上基本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银川国家基准气候站2001-2007年对大气降水酸雨观测资料和<酸雨观测站环境报告书>,采用降水量加权法计算并分析银川市降水pH值的变化趋势、季节分布特征及降水pH值减小的原因.2001-2007年,银川市降水pH值变化范围为5.79~8.33,各季的降水pH值均偏碱性,平均降水pH值春季的碱性最强,冬季次之,秋季最弱.  相似文献   

10.
重庆缙云山降水 pH值和化学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998—1999年126个降雨水样的pH值和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降水pH值平均值为5.23,电导率为33.90μS·cm-1,降水的酸化与污染程度低于重庆市市区和我国南方其它酸雨区域。缙云山降水中SO42-占阴离子总量的84.61%,N H4 和C a2 为主要的阳离子。N H4 和C a2 的大量存在极大地中和了酸根离子对雨水的酸化作用,降低了酸雨发生频率,但酸化雨对森林生态系统仍具有潜在的威胁。缙云山降水pH值和各离子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总体表现为冬春季污染程度高于夏秋季,这可能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有关。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存在延迟性,故需要对保护区酸沉降特征进行更仔细和综合的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状况及有机肥腐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0~80 cm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状况及施用腐熟和不腐熟度有机肥对土壤盐分的影响。主要结果为:0~20 cm菜地EC比相邻粮田增加了2.3倍,K+和NO3-分别增加了10.8倍和8.3倍,Ca2+、Mg2+、SO42-、Cl-增加了0.9~1.3倍,HCO3-无显著变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菜地EC及各盐分离子含量逐渐降低。增施化肥使土壤EC及K+、NO3-、Ca2+、Mg2+、SO42-含量等均显著增加,HCO3-含量明显降低;施用腐熟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EC;低量化肥与腐熟有机肥配施显著增加土壤NO3-;中量和高量化肥与腐熟有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土壤NO3-;化肥与不腐熟有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土壤EC和NO3-。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离子色谱-抑制型电导检测方法同时快速测定风干土壤中的F-,Cl-,NO2-,Br-,NO3-,HPO24-,SO24-.分离柱选用Metrohm Asupp4(4×250mm),淋洗液浓度选择2.5mmol/LNa2CO3+1.7mmol/LNaHCO3,在最佳流速0.8ml/L条件下洗脱.在优化条件下该方法各种离子检测限对应为0.0016,0.0032,0.0047,0.0074,0.0076,0.0115,0.0086mg/L,土壤样品各离子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24%~4.08%(n=6),加标回收率为88.9%~102.8%.该方法快速,样品前处理简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测定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2018年1月~2020年5月金州国家气象站的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金州站的酸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金州站降水pH值分布范围为3.99~7.68。金州站出现酸雨事件(pH<5.6)的总降水日数比例为17.0%。降水电导率分布范围为9.6~274.7μS·cm-1,主要集中分布在10.0~130.0μS·cm-1,整体电导率K值不高。降水量较大时,K值偏小,高电导率降水多发生于降水量较小的情况。金州站降水pH值的季节起伏变化并不规则,变化幅度不大。K值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冬季次之,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14.
2006~2007年冬春季在武汉市湖北大学校区连续采集气溶胶样品,并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8和6.79μg/m3,其中4种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Na+、Ca2+、SO42-和NO3-,共占PM2.5和PM10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79%、85%。Mg2+、Ca2+、F-、SO42-、Na+和Cl-主要集中在细粒子中,NH4+和NO3-主要集中在粗粒子中。NH4+和SO24-在PM2.5和PM10中的相关系数R=0.987、0.983,主要以NH4NO3、(NH4)2SO4和NH4HSO4的方式存在。离子来源分析显示,固定排放源(燃煤)对水溶性组分的贡献要高于移动排放源(机动车)的污染贡献,而局地二次扬尘及建筑扬尘也是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组分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重庆市2014年1月-12月大气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大气首要污染物PM2.5,PM10,CO,SO2,NO2和O3等相关数据,分析了重庆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平均气压等气象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气象要素对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QI和PM2.5,PM10质量浓度变化在月尺度上呈明显的“U”型变化,表现为两端高中间低的态势;季节变化尺度上,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即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PM2.5和PM10质量浓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99,PM2.5对PM10贡献较大,两者质量浓度的比值达0.80.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平均相对湿度正相关,主要是因为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颗粒物的形成;与...  相似文献   

16.
根据渭南地区大气降水量的分布特征,设立渭南市大气降水监测站和临渭区南焦村大气降水监测站.利用长达一年的时间监测和分析了渭南市的大气降水状况,具体得出渭南市大气降水的降水量,pH值,以及电导率的变化特征.同时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渭南市与临渭区南焦村降水中5种阳离子(Ca2+,NH4+,Mg2+,Na+,K+)和4种阴离子(F-,C1-,SO42-,N03-)的离子浓度.由此得出渭南市大气降水种S042-、N03-离子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而F-、C1-、Mg2+、K+和Na+的离子浓度在监测的一年中变化幅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宁夏设施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及含量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宁夏掌政五渡桥和永宁地区大棚及对照土壤,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Cl-、NO2-、NO3-、SO42-、PO43-、Na+、K+、Mg2+、Ca2+含量,分析各地区设施土壤中盐分含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掌政五渡桥和永宁地区大棚土壤盐含量均高于未耕作的大棚土壤,不同地区盐分含量变化幅度大。随耕作年限延长,盐分的不断累积已造成部分大棚出现轻度次生盐渍化;掌政五渡桥地区随着种植年限延长水溶性盐总量呈现上升趋势,以Na+、Ca2+、NO3-和SO42-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永宁地区在种植4a左右盐分累计达到最高,之后出现降低的趋势,各离子含量随种植年限延长出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盐分离子在土壤剖面的运移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向底层迁移和向表层聚集2种方式,但以表聚为主;设施栽培后,土壤中的Cl-、NO3-、SO42-、Na+、Ca2+均有不同程度的累计,阴离子以NO3-和SO42-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Cl-、SO42-、Na+和Ca2+是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离子。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4—2015年新宾县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对新宾县降水pH值的年、月、季变化以及与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宾县降水酸度呈现出夏季低,春、秋、冬季高的变化趋势,酸雨频率冬季最高,主要原因是居民燃煤导致空气中硫化物的污染物增加,降水的pH值减小;而夏季降水多为阵性降水,强度大,有利于酸性污染物的稀释,降水的pH值较大。另外,不同量级降水的pH值、酸雨的出现频率与降水强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德令哈地区2007—2018年降水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2年德令哈降水pH值呈微弱的递减趋势,K值呈微弱的递增趋势;冬季降水pH值和K值均处于高值区;pH值最小值出现在夏季,K值最小值出现在秋季;pH值和K值月变化均呈递减趋势。不同性质的降水相比,阵性与连续性降水的pH值差值不大,阵性降水K值冬季大于夏季,连续性降水冬夏差异不大。不同降水量级的降水相比,大量级降水的pH值大于其他量级,K值则表现出小量级降水较大。  相似文献   

20.
总结城市绿地内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究影响OC和EC质量浓度变化的因素,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依据。选取4种绿地(居住绿地、商业绿地、广场绿地和公共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智能中流量TSP采样器采集绿地空气中的PM2.5,通过热光反射法(TOR)检测样品上OC和EC的质量浓度,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4种绿地内OC和EC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一致,均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春、夏、秋3个季节OC和EC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一日双峰”型,8:00-12:00和16:00-20:00为早、晚高峰,12:00-16:00和20:00-次日8:00出现低谷值。二次有机碳(SOC)质量浓度为春季(2.84±0.27 μg·m-3)、夏季(2.82±0.32 μg·m-3)、秋季(2.99±0.34 μg·m-3)和冬季(3.15±0.25 μg·m-3),分别占OC质量浓度的29.50%、11.96%、25.47%和32.12%,表明二次污染在各季节均存在。冬季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排放是PM2.5中OC和EC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