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农户增收和共享经济增长红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农户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农户收入尚处于较低水平。48.0%的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为0,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仍是一项严峻任务。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均正向促进农户收入增加,非农就业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渠道,中介效应占比为3.507%。另外,相较于财富较多的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富较少农户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为不同农户精准提供数字金融产品;鼓励引导使用数字金融产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水平,进而带动农户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2.
随着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我国将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核心的扶贫工作新阶段,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应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宁夏3县区9村426户田野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A-F法、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测算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识别多维相对贫困家庭的基础上,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宁夏农村地区经济维度的“贫”已基本得到消除,但健康、教育、安全饮水和卫生厕所等因素导致的相对之“困”依然严峻。农户在数字普惠金融的结算、储蓄和信贷服务已有部分涉及,但对互联网投资、互联网保险等深层次金融业务的参与尚且较低。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权重下的相对贫困均有显著的减缓作用,并且随着剥夺维度提升其减贫作用呈增长态势。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电商意愿及行为、增强健康意识、促进消费进而达到缓解相对贫困之目的。因此,为减缓宁夏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状况,需注重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与农村生活标准改善,深化农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助农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运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2006—2012年新疆82个县(市)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增长的效应不同,南疆地区基础效应高于北疆地区,增长效应更加明显;部分农户收入高增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以及贫困地区均出现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增长呈负效应的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排斥和金融体系结构与功能矛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农村金融排斥,优化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环境,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性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满足不同金融需求,提高监管有效性,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农村普惠金融领域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在于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基于2019年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利用多层次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乡村建设得越好,农户收入越高。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推动农户非农就业、提高农户数字素养进而促进农户增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受教育程度差异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和低学历农户家庭,数字乡村建设对东部地区和高学历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更显著。为此,政府应持续加强和协调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着力构建面向农村的数字技术推广体系,切实让农民享受到“数字红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民稳步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之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城镇化视角,利用2012—202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个年度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调节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并且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也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在低等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农民群体中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基于帮助共同富裕的角度考虑,应积极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完善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适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  相似文献   

6.
以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研究对象,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有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不同区域的影响有所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家庭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结构是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的中介变量,对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此,应进一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技术与金融发展融合力度、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功效,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业农村数字化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构建农业农村数字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实证探究农业农村数字化的增收效应及作用机制,为缓解“数字鸿沟”难题、保障农业农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方法】选取 2011—2020 年我国 31 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熵权 TOPSIS 法对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进行测算,然后使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考察数字化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门槛模型探究数字化与农户增收之间的门槛效应。【结果】(1)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户增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化水平每增加 1% 单位,农户收入平均增长 57.4 元;正向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但在中部地区表现为抑制、西部地区促进效应并不明显,表明存在“数字鸿沟”;(2)农业农村数字化通过促进农户兼业发展、加速土地流转、提高农户融资概率、促进农产品销售等途径作用于农户收入增长;(3)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农村数字化与农户增收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第一门槛值为 33.401,第二门槛值为 148.370。随着阈值区间的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户收入增长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正 U 型”关系。【结论】农业农村数字化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增收,但“数字鸿沟”困境仍然存在;提出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业数字化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制定区域差异化的数字化发展策略等政策启示,以促进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8.
探究家庭禀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农户非农就业、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770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OLS、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家庭禀赋对农户收入及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非农就业在家庭禀赋与农户收入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1)家庭禀赋对农户收入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家庭自然资本,最后是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2)家庭禀赋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具有不同的影响差异,且对中高收入水平农户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非农就业在家庭人力资本与农户收入和家庭经济资本与收入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9.0%和6.4%。因此,为促进农户增收,建议充分考虑农户家庭禀赋水平,要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丰富和拓宽农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其次要重视低收入水平农户养老服务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支持;最后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农户非农创业,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行标准下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将成为新时代扶贫工作的重点,因此发挥数字金融优势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A-F方法、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使用数字金融占比为39.7%,说明使用数字金融的农户数量仍相对较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以脆弱型和一般型相对贫困群体为主,发展能力已成为缓解相对贫困的关键维度,西部地区仍是我国相对贫困的集中区域。数字金融能够有效减缓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对脆弱型多维相对贫困缓解效果更好,从不同维度来看,数字金融对缓解发展能力贫困和经济能力贫困影响程度更深;进一步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农户金融素养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现象。从异质性分析来看,数字金融能更好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发生概率。据此,提出继续推进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数字化建设,加强数字金融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与针对性指导,推进数字征信在农村地区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3—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利用数字金融普惠指数,将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相结合,验证金融科技、农村居民收入、经济增长、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科技通过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人力资本水平在金融科技对乡村收入的直接作用、中介作用中起到正向调节效应。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应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建设数字乡村、发展农村教育改善农村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依据国家最新渔民收入统计制度,研究中国渔民收入结构在2008-2013年的变化趋势。利用灰色关联度量化综合模型,从变化率差异和绝对值差异两个角度,对渔民收入结构与渔民总收入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发现家庭经营收入与渔民总收入的关联度名列第一;基于强调变化率差异,财产性收入关联度名列第二;基于强调绝对差异分析,工资性收入关联度排第二位。通过进一步分析渔民收入结构对渔民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析发现,家庭其他经营收入对家庭经营收入提供的贡献率和拉动力高于来自渔业生产收入所提供的贡献率和拉动力,这表明渔民劳动力已产生明显分化。生产性补贴成为影响渔民收入的第二大要素,其对渔民收入的贡献率与拉动力皆名列第二。渔民工资性收入的拉动力主要来源于其他行业,说明渔业雇工水平低、渔业产业工资水平低;渔民土地和水面经营权租金对渔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产生明显的负影响,作业渔场缩减等问题制约了渔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从湖南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看,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家庭经营是收入的稳定来源,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缓慢。对此建议通过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科技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及收入构成变化进行实证分析 ,并用聚类的方法对农村区域的差距进行研究 ,分析近几年来福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为制定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贫困地区是扶贫工作的主战场,而农户特征是影响贫困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宁夏西海固8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72个观察村的720个农户资料为样本数据,定量研究了农户特征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即农户特征中哪些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Beef consumption in China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from 5.0 million tons in 2000 to 7.7 million tons in 2019 thanks to rapid income growth, but still remains low compared to pork and poultry consumption.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impacts of household income on beef consumption in China is necessary to forecast future beef demand and inform the domestic beef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unprecedented expansion of middle income class in China. Based on survey data of 32 878 urban households collected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we employed the inverse hyperbolic sine(IHS) double-hurdle model to estimate income elasticities of beef demand across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and simulated possible trends of future beef consumption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conditional income elasticities of beef consumption at home vary between 0.169 for the lowincome group and 0.671 for the high-income group. The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eef consumption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by 12.0 to 38.8% in 10 years and by 18.6 to 70.5% in 15 years under distinct income growth scenarios. Our findings provide practical insights for policy mak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about future beef demand, such as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embedded in rising beef demand for domestic producers and world beef exporters as well as the urgency of improving the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of beef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镇(或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影响了经济发展。可通过拓宽就业渠道,保障教育公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来源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1999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扩大之势。从战略的高度讲,缩小区域农村之间差距主要应采取如下一些对策:以财政投资为主,着力普及农村十二年义务教育,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以“丰”字型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为轴心,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步伐;以中央财政为主,有计划分步骤地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加快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最,深化中西部地区农村税费改革;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调,走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收入差距过大必须予以重视。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剖析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对缩小收入差距提出一些对策和设想。  相似文献   

19.
从农民收入构成及影响因素探索农民增收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依据农民收入的构成及现状,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由此得出:在户籍制度逐步放松和农民兼业化特征日益明显的新时期,农民增收的重点是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和降低转移成本,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江苏省赣榆区墩尚镇的泥鳅产业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墩尚镇泥鳅产业的发展动因和产业链市场的形成,得出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种养业是促进当地农民快速增收的有效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