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薄皮菇的形成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土后调水期间喷水次数多,细土调水后菇房通风少,空气湿度大,菌生长的部位过高,  相似文献   

2.
李德智 《吉林农业》2005,(11):31-31
薄皮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  相似文献   

3.
王德明 《油气储运》2005,(10):34-34
持续高温 当出菇阶段气温高于23℃连续3天以上,菌蕾生长受到温度的抑制.而此温度正适合菌丝的生长发育.从而使菇蕾营养产生逆向输送,导致菌蕾失去营养与水分供应而死亡。因此.早秋出菇期需有抗高温的措施准备.如采用向阳面搭建荫棚,菇房地面喷水以及适当推迟堆料时间,避开高温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双孢菇在栽培过程中常出现薄皮菇和空心菇,这对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如何预防薄皮菇和空心菇呢?   薄皮菇症状为菌盖薄,开伞早,质量差.形成主要原因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成熟早,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   ……  相似文献   

5.
1地蕾菇培养料入菇房时湿度过大、对菇房通风太久、覆盖细土过迟、温度较低等易产生地蕾菇。应适量喷水、通风,使菌丝吊在粘土之上、细土之下。2畸形菇通风不顺畅、育菇室CO:含量超过0.3%等,易出现畸形菇。出菇部位过深、在粗土缝间长出的菇易畸形。因此,管理上重点注意菇房的通气、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青 《今日农村》2004,(3):27-27
1.空心白根菇 菇柄疏松变白,严重时收缩形成中空。发生原因: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空气干燥和高温引起。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下,覆土层含水量较少,菇房内气温在18℃以上时,蘑菇生长快,水分蒸发也快,导致菇体内吸收的水分小于蒸腾的水分而造成。防治方法:白天及时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早晚喷水后及时通风,降低菇棚温  相似文献   

7.
1、空心白根菇:菇柄疏松变白,严重时收缩形成中空。发生原因: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空气干燥和高温引起。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下,覆土层含水量较少,菇房内气温在18℃以上时,蘑菇生长快,水分蒸发也快,导致菇体内吸收的水分小于蒸腾的水分而造成。防治方法:白天及时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早晚喷水后及时通风,降低菇棚温度,保持在14-18℃。  相似文献   

8.
蘑菇生理性病害的病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地雷菇1.1特征菇根长,菇形大而不圆整,菇盖上沾有较多泥土,所以又称顶泥菇。1.2病因发菌前期菇床通风过强烈,导致粗土层含水量偏低,加之覆细土过迟,菌丝难爬上土层,造成出菇部位偏低;有的是由于过早地喷出菇水,而且喷水量过急过大,造成菌丝下沉,使子实体原基在培养料面和粗土层之间形成,当子实体发育受覆土的挤压,从而产生了“地雷菇”;还有的是播种太迟,棚内气温偏低,抑制菌丝向粗土层内生长,造成菌丝难以爬上土层,出菇部位较深,而形成“地雷菇”;还有的是培养料过湿或料内混有泥土,造成有利于“地雷菇”形成的环境条件,从而形成“地雷菇”。  相似文献   

9.
金福菇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金福菇的生物学特征、生长条件,并从栽培季节、栽培场所、栽培种制作、开袋埋土、覆土层调水、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金福菇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秀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秀珍菇新品种。2008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特征特性: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扇形,基部不下凹,商品菇柄长3~6厘米、粗0.7~1厘米,菇盖表面光滑,厚度中等,中部一般厚0.6厘米,白色或灰白色。菌褶密集延生、白色,狭窄,不等长,髓部近缠绕型;菌柄白色,多数侧生,上粗下细,基部少茸毛。菌丝生长温度10~35℃,最适25~28℃。  相似文献   

11.
<正>一、原因主要是低温季节管理不当,在低温季节菇棚内湿度有可能过大,喷水过度,菇体上附着游离水过多,吸水后不能蒸发,致使菇体新陈代谢减弱,造成各种病原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而引发子实体的各种病害;持续低温天气,造成菇棚内温度过低,食用菌子实体长期处于不良的生活环境而导致发病;食用菌出菇期处于3~4茬,菌袋内营养不良,现蕾后的子实体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供应,而造成发黄死亡。  相似文献   

12.
《当代农业》2013,(24):31-31
一、控制环境温度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0C.在6~15℃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二、控制环境湿度环境湿度不宜太高,在6-15℃的温度下。每天向菇棚内喷水1~2次即可.采用覆土方式栽培的不需每天都喷水.可根据外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13.
蘑菇菌丝一般是难以干死的,但若培养料过干会抑制菌丝生长,过湿则会导致菌丝窒息死亡。因此,在蘑菇管理上要注意喷水量和喷水方法.使覆土层达到最大含水量,而又不在覆土层与培养料层问的界面形成水膜。  相似文献   

14.
长根菇中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长根菇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根菇子实体中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86.1、101.4、85.1、81.1、21.5、87.3,均居3种参比食用菌的第1位,这些表明长根菇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菇。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菌丝体和菇体生长都需要丰富的营养,在出菇过程中菌丝体的营养转化到子实体当中,出菇量越大菌丝体营养损耗越大,第一潮菇后培养料中的碳、氮等营养明显下降,适当地补充营养液能够保证下一潮菇的产量和快速转潮。但是补充营养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棉籽壳发酵后熟化技术,通过单袋横放覆土、横切1/2菌袋直立覆土、双排横放顶端覆土及单排墙式(对照)等出菇方式栽培平菇,研究不同出菇方式对平菇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影响平菇子实体外形,单袋横放覆土和横切1/2菌袋直立覆土,子实体喇叭状,双排横放顶端覆土和单排墙式,子实体覆瓦状;试验组平菇产量均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7.
选用4种不同类型的泥土对鸡腿菇菌袋进行覆土试验。结果表明,用黑炭土覆盖的处理,其子实体产量最高,较菜园土(CK)增产35.8%,比细砂土及黄筋泥增产约1倍;菌丝生长粗壮有力,菇蕾形成早且菇期长,病菌发生亦较轻;子实体白净,大小适中,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8.
长根奥德菇,又名长根菇、长根金钱菌、“鸡肉丝菇”。肉细嫩,气味浓香.味道鲜美.是著名的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食用菌皇后”.子实体硕大,后平展呈伞形,最大的直径为24厘米,重1588克。菌盖为半球形。生展周期6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9.
添加外源锗对猪肚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通用评价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锗(Ge)对猪肚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Ge浓度为40mg/kg处理的培养料栽培的猪肚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6项指标中,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必需氨基酸指数、氨基酸评分、生物价和营养指数分别为:95.49、98.34、99.09、95.46和29.22,均居6种Ge浓度处理之首;而化学评分为77.12,居第5位。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以Ge浓度为40mg/kg处理的培养料栽培的猪肚菇子实体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0.
鸡腿菇出菇期的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技术管理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生产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现重点说明三点: 一、出菇期对温度的要求 鸡腿菇子实体形成与温度关系很大,自然温度低于 8℃或高于 30℃,子实体均不易形成。在 16℃- 24℃鸡腿菇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产量最高。若温度偏低,子实体生长慢,但菌盖大且厚,柄短结实,个体肥大粗壮,品质优良,贮存期长;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快,但菌柄伸长,菌盖变小、变薄,品质降低,极易开伞自溶。由此可见,鸡腿菇出菇期自然温度应控制在 10℃- 28℃之间为宜,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一定要做好降温或升温工作。 二、水分管理技术 能否获得鸡腿菇的优质高产,除了调控好温度外,水分管理则是重中之重。水分管理的一个方面是喷水技术。鸡腿菇床面覆土后,应在 2- 3天内分多次将土层水分逐步调湿,将含水量达到 18%左右。含水标准是土粒无白芯,手握成团,触地能散,不粘手为宜。以后则结合温度、土层含水量和菌丝生长的情况,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补充水分,来保持土层呈湿润状态。约 10- 15天后,鸡腿菇床面子实体原基大量形成,喷水量也应逐渐加大,以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随着鸡腿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菌盖膨大,每天需每平方米喷水量达到 2000- 2500亳升。一潮菇结束后,需停水 2- 3天,以利菌丝恢复生长。下一潮菇长出后,再逐步加大喷水量,周而复始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对空气湿度的管理。出菇期菇房或菇棚内的空气中相对湿度一定要达到 90%- 95%。如果空气湿度低,子实体鳞片增多,菇体无光泽,菇体组织疏松,重量轻,将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水分管理的原则概括起来为:“喷结菇水要多,出菇水要稳,转潮水要重,维持水要补,空气水要勤”。能将这五句话的含义悟通悟透,水分管理的技术也就真正到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