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是推动林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从林业有害生物的具体危害入手,重点对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较为严重,林业生态环境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常常受到有害生物的影响,林业有害生物不仅影响着森林的生态恢复和环境建设,直接制约了林业生态资源的健康发展,对森林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只有对林业有害生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并对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如何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的相关措施,以奠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金智 《吉林农业》2011,(11):169-169
营林技术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最主要措施,保证其有效进行十分必要。文章论述了林业有害生物的概念、危害、种类,并基于营林常见技术,从育苗、造林、林分抚育三个方面就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为林业有害生物的实践防治提供借鉴。研究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对于保障林业长足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范围的快速扩大,促进了我国林业的诞生与发展,林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众多问题,特别是有害生物的出现。本文主要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心中的新技术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且对相关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分析,并且指出了在林业中对有害生物的防治的重要作用以及有害生物防治中新技术的应用背景、发展前景,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提供了较为新颖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营林技术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主要方法,对林业防害意义重大。本文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及种类做了简单的阐述,并就如何通过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做了探讨,以期对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是受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林业有害生物不仅影响着森林的生态恢复和环境建设,还对森林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本文对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进行分析,探讨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谓是有着极大帮助作用,然而基于当前情况来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管力度,最大限度提高综合防治检疫水平。本文主要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现状及应用措施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9,(8):35-36
为嘉祥县的有害生物防治提供参考,对嘉祥县近10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县林业主要有害生物发生的种类,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峻,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建设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促使林业建设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在林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有害生物对林业造成的破坏不断加重,严重阻碍了林业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林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在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提升国民经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当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本文结合实践,主要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对策,希望能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林业的防护意识越来越高,对于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关于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不仅能对林业中有害生物进行科学、有效地防治,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有害生物对林业的破坏,这对于我国林业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也便于加强林业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对化防区、生防区、混防区3个不同类型美国杂交杏李园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动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防区中的天敌密度与生防区中的差异不显著,而生防区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生防区和混防区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平均密度和种类高于化防样田,表明化防区对天敌的影响很大。生防区和混防区天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高于化防区,且随着农药使用水平的增强,美国杂交杏李园中占统治地位的天敌种群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首部枢纽控制系统结构复杂,设备操作繁琐,采用国外控制器成本高,芯片遭国外垄断的问题,设计一套基于RISC-V开源指令集国产CH32V103微控制器的模块化控制系统.根据灌溉系统首部枢纽功能,控制系统包含多种模块,支持通信控制和端子控制2种控制方式,具有现场操作界面和网络操作界面2种用户操作界面.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固原市原州区苗圃发展现状以及病虫害防控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建立联防联治机制、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6个方面提出了苗木病虫害防控措施,以期为苗圃地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江西省袁河流域为例,介绍了控制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初步提出了控制单元的命名方法,同时还探讨了控制单元划分的尺度和等级问题。根据划分结果,袁河流域自上游而下共划分为5个控制单元,依次为芦溪控制单元、袁州区控制单元、仙女湖控制单元、新余控制单元和樟树控制单元,这样的划分模式既保证了小流域的完整性,又为袁河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提供了实施单元。  相似文献   

15.
不同控草措施对丘陵茶园杂草的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3~6月开展了间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稻草覆盖、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4种措施控制茶园春季杂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对茶园春季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与化学除草结果相当,对茶园主要杂草的株高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间种三叶草处理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数量、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化学除草对茶园各种主要杂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主要杂草平均株高仅为3.72 cm;中耕除草对茶园主要杂草防效不及稻草覆盖和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16.
为贵州植烟区开展蚜茧蜂生物防控烟蚜及蚜传病毒病防治提供参考,在贵州省镇远县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人工释放烟蚜茧蜂和喷施农药2种处理及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对照)对烟蚜和蚜传病毒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释放烟蚜茧蜂较对照能有效地防治烟蚜发生,烟蚜虫口减退率达79%,防效达88.1%,对蚜传病毒病的防效为40.81%;减少农药使用次数1.67次/667m~2,节约防治成本20.88元/667m~2。生物防治区与化学防治区烟叶的产量、均价、产值及桔黄色烟比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介绍美国白蛾的显著特性及社会危害性,概述了寿县美国白蛾发现过程、分布情况。检疫封锁是源头治理,“飞机防治为主、人工地面防治”相结合的的美国白蛾立体综合防治技术是空中飞机防治和地面人工防治相结合的立体空间全域防治,地面防治和空中防治同时进行,织成一张密密的除虫大网,让美国白蛾无藏身之地,最终彻底消灭美国白蛾。人工地面防治技术是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飞防的不足,空中飞防和人工地面防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防治的不漏缝隙,达到“除虫勿净”的目的。以本县美国白蛾防治成功为例,详细阐述了美国白蛾立体综合防治美国白蛾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采用矢量控制技术控制电机,在连续控制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它对被控电机的参数要求很高,且计算繁琐。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计算相对简单很多,它简化了控制结构,直接对转矩和磁链进行砰-砰控制,低速性能较差,调速范围受到比较大的限制。鉴于上述两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三相电机控制方法,仿真表明,这种新型的控制方法继承了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的部分优点,又抑制了这两种控制方法性能上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9.
对桑盾蚧(Pseudaulacas pispentagona)在陇南市核桃上的为害情况、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在防治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桑盾蚧在陇南1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枝干上越冬,第2年5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进入卵孵化盛期,为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采取植物检疫、农业防治、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桑盾蚧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20.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玉米螟防治方法,着重介绍玉米螟的农业防治、抗虫育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分析目前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