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生态环境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对水产养殖废水净化的方案也逐渐应用于各大水产养殖企业。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水产养殖废水净化与循环的意义,其次,对水产养殖废水净化与循环应用技术研究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一些案例,提出自己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确定南方浒苔(Ulva meridionalis)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效率、最适藻体密度和最佳处理时长。[方法]实验以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为藻体培养液,设置0.5、1.0、1.5、2.0、2.5 g/L(实验组)和0 g/L(对照组) 共6个藻体密度梯度,培养于bluepard生化培养箱内,在第0, 12, 24,36,48,60,72 h测定藻体培养液中NH4+-N、NO2--N、NO3--N、PO4--P的浓度。[结果]结果显示,南方浒苔对水产养殖废水具有显著的净化效果(P<0.05),其中净化养殖废水最适藻体密度为2.5 g/L。在南方浒苔最适藻体密度下有效净化水产养殖废水中NH4+-N、NO2--N、NO3--N、PO4--P时最佳处理时长分别为24、60、48、72 h,其去除率分别可达96.02%、51.83%、80.85%、97.67%。同时,南方浒苔对不同形式无机氮的吸收效率会受到水产养殖废水中不同氮源组成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先吸收 NH4+-N再吸收NO3--N 最后吸收NO2--N。[结论]研究表明,藻体密度为2.5 g/L的南方浒苔在水产养殖废水中处理72 h对废水中氮磷净化效果最佳。[意义]本研究可为生物净化水产养殖废水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污水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24-8626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和作用机理,归纳了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去浊和脱色方面的应用。结合水产养殖废水的特点,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污水净化中的作用效果,展望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水产养殖生产的技术难点是养殖废水的净化和高效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来源,及时、高效地清除水中溶解有机物能够显著提升净化效率。本文对工业化水产养殖系统中溶解有机物的种类特性、清除设备方法与清除效果、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旨在对优化工业化水产养殖的水质净化处理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废水如何处理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对水产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实际应用进行浅述,并对未来生态化水产养殖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深入探讨未来水产养殖废水的有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有关生物絮凝剂对养殖废水处理的研究,综述了生物絮凝剂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影响因素、机理、研究成果及应用实例,分析其对水产养殖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食物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我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过程中会造成一定水体污染,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水体内部环境,不仅提升了水产养殖的生产力,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分析了我国水产品养殖的现状,并介绍了我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基本概况。1.我国水产品养殖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周欢欢  王雷 《乡村科技》2023,(10):143-147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养殖塘会排放大量养殖废水,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针对养殖塘尾水污染物的类型、特点,构建多级复合人工湿地,采用生态化处理的方式降低养殖废水污染指标,可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排放,改善养殖尾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渔光一体”产业园区尾水处理项目为例,构建“沉淀池+低氧塘+氧化塘+生物净化塘”复合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有效减少尾水污染物,使出水水质达到标准排放要求,从而保障区域内水环境的生态安全,为我国类似地区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作为现代水产养殖工程中的一项新兴技术,以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水产质量,采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法改善水体内部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力。目前,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生产养殖水体的环境,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很大困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及我国科技水平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水体净化技术的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为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更加标准化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弓忠孝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1):2719-2725
本研究分别基于小球藻-灵芝菌和小球藻单养两种藻类技术处理体系对水产养殖废水开展了净化处理。实验过程中探讨了外源添加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GR24)对两个处理体系中生物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外源添加GR24的最佳浓度为10-9 mol·L-1,相比较而言,小球藻-灵芝菌共培养系统显著提高了光合速率、生物量以及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在最佳条件下(GR24浓度为10-9 mol·L-1),水产养殖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94.9%和97.1%。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针对传统散养池塘养殖废弃物过度积累、养殖水环境劣化等关键瓶颈问题,提出了能时时清除养殖固形废弃物、实现清洁养殖的圈养模式。该模式自成体系,包含圈养桶、圈养平台和尾水分离与处理等养殖装备,以及圈养池塘水体净化能力提升措施等,是一种养殖尾水零排放、节水、节地、节约饲料和人力成本、高产、高效的绿色健康养殖方式。圈养平台集成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装备后,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池塘绿色高效养殖模式。本文系统介绍了圈养模式提出的缘由、设施结构组成、实际圈养效果及养殖废弃物收集与处理效率、圈养综合效益等,展望了圈养模式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圈养模式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养殖尾水的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解养殖尾水净化的机理,促进净化技术效能的增强,研究介绍了中国水产养殖业污染的现状、危害和相关防治政策,并对近20年出现的水产养殖污水净化技术进行了综述.最终对养殖污水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可对沉淀单元进行强化、利用新型材料和微...  相似文献   

13.
现代鱼菜共生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水产养殖业大量消耗水资源与营养要素,容易导致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发展新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才能有望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现代鱼菜共生技术集循环水养殖和水耕栽培技术于一体,利用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作为水耕栽培作物的营养物质,达到养殖废水处理和水耕作物生长的双重目的,在渔业和农业产量方面获得双赢,是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之典范。本文围绕鱼菜共生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史、分布现状、系统组成要素及关键技术参数展开论述,并对未来鱼菜共生技术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王贤瑞  何雅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39-15841,15893
简要分析了池塘养殖污水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近年来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情况,包括人工湿地的形式、构造及工作原理,介绍了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尤其是对养殖污水的净化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人工湿地的缺陷和不足,并预见性地提出了人工湿地在处理池塘养殖污水方面的潜在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未来人工养殖生态系统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废水灌溉对碱蓬和海蓬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海水养殖废水灌溉对碱蓬和海蓬子生长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月中下旬,海水养殖废水灌溉显著降低了碱蓬的株高、基茎以及生物量,但并未影响海蓬子生物量。海水养殖废水灌溉对两种海水蔬菜的品质也产生了影响。海水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碱蓬的蛋白质、可溶性总糖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海蓬子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却显著增加。从矿质品质来看,7月15日,海水养殖废水显著降低了碱蓬Na+含量和海蓬子Ca2+含量,却提高了碱蓬K+,Mg2+含量和海蓬子Na+,K+含量。7月28日,海水养殖废水灌溉提高了碱蓬Na+含量和海蓬子Mg2+含量,却抑制了碱蓬的K+,Mg2+吸收。总体来说,在浙江温州滩涂上,海蓬子较碱蓬更适合海水养殖废水灌溉。  相似文献   

16.
水培经济植物净化养殖废水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锋  何江  张学先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56-10658
对水培经济植物净化养殖废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湿地植物特别是水生经济植物相关情况,并指出:水培经济植物食用安全性是关键问题;西洋菜是用于处理养殖废水等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水产养殖废水集中于冬季排放和休耕田需在冬季引水调质的现实需求,提出将水产养殖废水回用休耕田的技术方案,并对废水中典型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在休耕田中的降解途径和效果进行研究,同时对水产养殖废水回用示范区休耕田进行健康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降解是去除废水中SMX的主要途径,去除贡献率为65%~78%,土壤固定和植物吸收对SMX的去除贡献较低。在微生物群落属水平上检测到Arthrobacter (节杆菌属)、Sphingomonas (鞘氨醇单胞菌属)和Bacillus (芽孢杆菌属) 3类降解SMX的优势菌属。TN、NO3--N、TP和CODCr的去除效果均随SMX浓度升高而降低。在消纳水产养殖废水的休耕田中,残留的抗生素对人体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的风险商值小于0.01,其潜在风险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养殖水池进行了光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处理系统对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几种污染物NO3-N、NO2-N、Amm-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1.73%、57.74%、80.07%、49.87%、13.66%。该系统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养殖废水的处理,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系统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9.
养殖废水主要由动物尿液、粪便和养殖管理用水组成,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还包括构成盐分的部分元素。为了比较清楚地了解迄今为止我国养殖废水技术关键突破口以及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在本领域组稿主题之外额外归纳总结了养殖废弃物在资源化利用与深度处理之间的纠结、当前备受关注的污染物内容,以及部分技术领域的进展。最后对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