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节水型农业是旱地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的结合。从水资源和季风气候特点,以及水利工程建设成就等具体条件分析,天津农业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旱地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并举的方针。提出“蓄住天上水,保好田中墒”等一系列农艺措施和调整作物布局、选用抗旱品种、发展节水灌溉新技术,以及建立节水型农业的系列配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宁夏节水农业关键技术与节水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宁夏节水农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提出灌溉输配水技术、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生物与农艺节水技术、高效用水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水权为中心的农户参与式灌溉用水管理技术的推广利用是宁夏节水农业发展的关键。根据区域地理条件、水资源特点、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进展,集成了适合区域节水灌溉的技术模式和节水农业管理技术,提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节水农业的本质是依靠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单方水的产出,达到节水的目标。农业节水的内涵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灌溉的现状,介绍了目前我国农业采取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即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和农艺技术,并对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即加强渠系改造和配套建设、采用信息化管理和先进节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灏  刘敏 《现代农业》2010,(2):70-71
面对日益紧缺的黄河水资源,巴彦淖尔市根据本地区的特点逐步建立与之适应的用水制度,并实行工程节水、引进先进的灌溉方式、农艺节水、盐碱地综合技术节水四项节水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节水农业主要是指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灌溉水的农业.节水农业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农业生产中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对于灌溉农业来说就是在节约大量灌溉用水的同时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对旱作农业来说就是在增加少量补充供水的情况下达到显著增产.节水农业技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环节,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包括输水系统节水技术、灌溉节水技术、田间农艺节水技术、化学节水技术、高新节水技术以及集雨补灌、节水管理等.节水农业技术,重点是灌溉节水技术.灌溉节水技术包括输水系统节水技术和田间灌溉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节水灌溉与粮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现如今发展农艺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很多时候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来实现节水措施,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将会针对农业节水灌溉与粮食安全等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农业节水现状及农艺节水技术等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油气储运》2009,(11):22-26
农田节水与旱作农业技术 农田节水与旱作农业技术是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特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和作物需水特征,补充完善田间微工程和设备,配套农艺节水技术和节水灌溉制度,形成工程设施节水、农艺节水、化学节水、管理节水等诸多环节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节水农业的特点和技术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旱是制约西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子.本文从集雨开源、节水灌溉、农艺抗旱和工程保水等方面,对该区节水农业的主要技术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节水农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综合节水灌溉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并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下,通过论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综合采取工程、农艺和管理等节水灌溉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规模、不同年限稻鸭共作系统水体藻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通过设置不同年限(4、20 a)和不同规模(0.067、0.200、0.333 hm~2)稻鸭共作田,利用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分析稻鸭共作田水体藻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稻鸭共作田水体藻类的丰富度指数较非稻鸭共作田高,长期稻鸭共作田水体藻类Ace丰富度指数较短期共作田高,物种数增多;稻鸭共作田与非稻鸭共作田水体藻类优势种均为裸藻、绿藻、蓝藻,但稻鸭共作田绿藻、蓝藻的相对丰度高于非稻鸭共作田,另外稻鸭共作田规模大小影响蓝藻的相对丰度,规模越大蓝藻相对丰度越低;稻鸭共作田藻类多样性指数比非稻鸭共作田高,水体藻类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稻鸭共作系统的水体藻类群落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冗余分析表明,对于稻鸭共作后期而言,影响非稻鸭共作田水体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溶解氧,而影响稻鸭共作水体藻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是可溶性钾和pH。研究表明,长期稻鸭共作系统提高水体藻类多样性,改变藻类群落组成,从而影响农田水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山西旱作节水农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有效提升山西旱作节水农业水平,提高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对山西农业的贡献,以制约山西农业发展的山西旱作节水农业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目前山西旱作节水农业所涉及的农艺节水、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制约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提出了山西旱作节水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措施。对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山西农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61-2020年中国玉米需水量及水分盈亏的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区域玉米需水量的时空变化,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彭曼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利用1961-2020年558个典型气象站点的标准气象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玉米的生育期作物需水量进行计算,并结合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玉米的水分盈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全国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在区域间呈现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十二五北京种业发展规划"开局之年,是北京种业快速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为了发展首都种业会展经济,积极筹备并成功举办2014年北京世界种子大会,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北京2011国际种子产业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15.
奶牛场用水特征及节水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系统全面地掌握奶牛养殖场用水特征,提出科学合理的节水措施,采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概述了国内外奶牛养殖现状,系统总结了奶牛养殖各环节用水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饮用水、清洁水、降温水是国内外奶牛养殖主要用水构成,养殖规模、泌乳牛比例、挤奶厅类型、气候特点等是影响奶牛场用水特征的主要因素,构建涵盖多因素的用水量预测模型是研究热点。分析确定了饮用水、挤奶厅用水和喷淋用水是奶牛养殖重点节水环节,并对后续奶牛场养殖过程节水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旱地冬小麦自然降水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求黄土台原旱地冬小麦的适宜耕作栽培技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比较了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与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技术和留茬深松秸秆全程覆盖技术的蓄水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各技术模式中,其农田效应、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最好,其次是留茬深松秸秆全程覆盖技术和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技术;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能融“深松深层贮水效应”、“秸秆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身,可显著改善旱地麦田水、肥、气、热环境条件;与传统耕作比较,该模式在夏闲期可多贮水84.4 mm,蓄水率提高18.2%,小麦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5.56kg/(mm.hm2),增产40.6%,是陕西渭北及同类地区旱地小麦高效利用自然降水、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有区域特色的节水农作制度,将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生物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与集成,提高节水农业的综合效益,是当前国内外节水农业发展的普遍趋势.本研究重点对节水农作制度的概念、基本特征、研究框架等进行了探讨,总结分析了国外节水农作制度发展的模式、技术、政策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的趋势和问题,提出了我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1)从区域多样化出发,构建区域节水型和适水型的农业生产结构;2)加强节水技术标准规范化、技术模式多样化及区域性的综合节水农作制配套技术体系等关键技术研究;3)进一步深化缺水条件下作物需耗水量特征及节水优化灌溉指标体系与模式研究以及区域主导性节水优化种植模式评价与筛选等共性理论问题研究;4)加强研究农民参与的旱作节水技术推广模式,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支持措施,制定区域节水农作制度预案.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现有工厂化养鱼池进行简单改造,在池底或池边建净化床,用增氧充气作为动力,促使池水循环、净化。报道了在自净池中进行牙鲆工厂化养殖的水质状况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在3.00-5.20kg/m^2之间,自净池2d换1次水,水质指标符合养殖要求,达到了大幅度节水节电、减少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参池)底泥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影响,该研究选择了三3类参池,分别是自然纳潮管理方式下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自然池塘),配备微孔曝气增氧机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微孔曝气池塘)和配备养水机设备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养水机池塘),对参池底泥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周年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参池中底泥异养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94400~377625 cfu/g,微孔曝气池塘62633~247309 cfu/g,养水机池塘115037~273071 cfu/g,其中自然池塘1月最高,3月最低;微孔曝气池塘5月最高,6月最低;养水机池塘4月最高,8月最低。各参池中底泥弧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0~3291 cfu/g,微孔曝气池塘35~5412 cfu/g,养水机池塘0~3037 cfu/g,各参池均呈“春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特征。弧菌与异养菌数比值在4、5月份相对较高,在2月份较低。通过实验初步比较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参池底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改善参池底质及探究微生物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3种水质调控方式对参池底泥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山西旱地农业发展的水问题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从山西旱地农业发展的角度,重点认识山西农业的旱情、水情及其规律,简要分析了山西省旱地作物水分生产潜力,提出了旱地农业旱作节水的出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