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其发芽率(播种2个月)为75.70%,与直播造林没有显著差异;幼苗成活率(0.5a)和保存率(1.5a)明显低于直播造林。但是随着林龄的增长,差异越来越小,到幼树阶段(2.5a)时保存率为3.82%.只比同期直播造林的保存率低0.29%,到3a以后,保存率几乎一样。同时思茅松种子与4种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发芽率几乎一样。与4种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对思茅松幼苗成活率和幼树保存率影响较大,其中与旱稻、玉米种子混合撒播造林时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与黄豆和花生混合撒播。混合撒播造林有利于思茅松生长,其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都高于直播造林。其中与旱稻混合撒播造林的思茅松生长最快。进行抚育管理的林地恩茅松的保存率和幼树的生长量都明显高于未进行抚育管理的林地,特别是到林龄为2.5a时,其差异更为显著。此外,混合撒播造林不但有利于思茅松幼树生长和提高其成活率,而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沙地油松幼龄林造林试验及其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国 《甘肃林业科技》2005,30(2):18-20,28
通过对沙地油松造林试验及其生长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覆膜加土措施进行沙地油松栽植,能提高沙地油松的造林成活率。沙地油松在栽植9年以后,胸径平均每年增长0.60cm;高生长在前3年生长缓慢,5年以后树高以每年30-40cm的速度生长。油松主根系长仅为1m;水平侧根多且发达,主要分布在20-40cm深处。  相似文献   

3.
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苗期抗病性比油松强,幼林抗鼠害能力强,抗寒性稍差,保存率和造林成活率与油松接近,2年生苗木与对照油松苗木之间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平均地径0.53 cm,平均苗高18.3 cm,苗期生长表现优于当地油松。20年生林分平均胸径8.4 cm,平均树高5.3 m,最大单株胸径15.3 cm,树高7.5 m,生长表现与当地油松差异不显著。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生态条件,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年生木荷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不同造林地类型上造林,比较造林效果。结果表明:木荷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木荷容器苗造林树高生长和地径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并且差异显著。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采伐迹地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好,其次为林冠下,再次为生物防火带。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引种造林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经过连续14 a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引种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5 m×2.0 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2)抚育压青6 a的辐射松幼树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02倍,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的2.19倍;每株幼树施20 g(N)+100g(P)施肥量的树高生长量比对照提高65.7 cm~120.2 cm,地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1.74 cm~3.83 cm;1/3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生长量提高295.7 cm,地径生长量提高3.0 cm,1/4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提高198.1 cm、地径生长量提高2.54 cm;(3)辐射松1 a中有2次高生长高峰期、3次径生长高峰期,高、径速生期在4~6龄年出现,幼林的根系、枝干、叶的生物量在5 a生时也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西部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你的问题,进行了造林地立地类型选择、不同苗木规格及施用“三保剂”的试验。结果表明:地面有植被覆盖条件下,幼树高生长高于没有植被覆盖的;以5年生带土索装袋大苗和3年生移植苗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均优于2年生裸根苗;施用保温、保肥、保水的“三保剂”,封含水量比对照提高35% ̄50%,促进了根系生长,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的有利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分布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保护环境的功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城乡绿化的重要树种。因此成为许多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项目工程的首选树种。但是在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又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油松造林成活率很低。近几年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用容器(营养袋)育苗造林的技术,具有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时间长的优点,可做到就近育苗,就近上山、按需所育,从而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营养袋育苗顾名思义就是将2a生的露地小苗装入营养袋培育而成,可以使当年成活率达95%以上,翌年保存率达90%以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地区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半干旱地区油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进行了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试验研究.育苗圃地选在杨树局郁闭度为O.3左右的杨树林冠下,以无底的聚氯乙稀塑料薄膜容器袋为育苗容器,以v(锯末):V(蛭石):V(煤灰)=6:2:2为栽培基质,播种育苗.春季土壤解冻到一定深度开始泛浆时带营养袋造林,造林成活率连续3 a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掌握蒙古栎幼树生物学特性和庇荫条件有利于蒙古栎幼树生长的基础上,针对辽西半干旱的自然条件,阐述了蒙古栎人工直播造林技术措施,包括流水浸种、适度干燥、雨前整地、播种时间、筛选分级、用大粒播种、每穴4~5粒、覆土厚度5~8cm、加强幼林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不同类型苗木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5a生樟子松移植桶苗、容器苗及2a生裸根苗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根系生长及树高生长的调查、分析得出,用移植桶苗及容器苗造林,比用裸根苗成林速度快2~4a,成活率及保存率也明显提高;经ABT生根粉、HRC保苗剂等处理过的2a生樟子松,成活率与用容器苗及移植桶苗的成活率相近,造林成本比较低。因此,提倡因地制宜,在不同的立地条件及生产条件下,选用不同的苗木造林。  相似文献   

11.
发表了山东槭属一新种.即蒙山槭Acer mengshanensis Y.Q.Zhu。该新种与色木槭A.mono Maxim和元宝槭A.truncatum Bunge近缘,但叶多为7裂,基部心形或近心形,子房微有毛,小坚果与果翅近等长;树皮不裂或微裂。  相似文献   

12.
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东部地区(东经444-4726 N?北纬2633-13141? 海拔400-1000 m), 对不同封育时间、不同坡向的蒙古栎林中的主要乔木树种径级结构进行分析。在阳坡,针对封育5年 16年和24年蒙古栎种群, 分别选择6个重复样地。在阴坡,也同样分别选择6块样地。每块样地的面积为20 m×20 m。在每块样地中, 测量各树的胸高直径,树高和冠幅直径。结果表明:在封育5年样地内,蒙古栎、糠椴和黄榆种群的数量均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单调下降,表明均为增长型种群;在封育16年以后,由于林内乔木层的盖度较大,糠椴和黄榆种群均呈不同程度的衰退,已经成为蒙古栎种群的伴生种群;封育24年样地中,蒙古栎种群明显成为优势树种。在阳坡随封育时间延长乔木层盖度增长较快,而阴坡乔木层盖度增长较慢;糠椴和黄榆种群随封育时间延长逐步衰退的现象在阳坡比阴坡表现明显。图2表1参8。  相似文献   

13.
永顺落叶木莲开花与结实物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永顺落叶木莲开花与结实物候学特征。其花期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在4月中旬至10月上旬。其间有3次花周期和3次果实发育期,每次花周期和果实发育期天数不同。低海拔比高海拔开花早,落花期亦早,开花周期较短;低海拔较高海拔的果发育期长,种子散落期晚,果实最佳采集期在9月20日至9月30日。  相似文献   

14.
Seasonal variations in water status and gas exchange were assessed in 2-year-old seedlings of Quercus pubescens Willd., Quercus ithaburensis Decaisne subsp. macrolepis (Kotsch) Hedge & Yalt, and Quercus frainetto Ten. during the 2004 growing season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ical summer drought conditions observed in Greece. The seedlings were grown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fter establishment half of the seedlings were well watered, while the rest received no irrigation other than natural rainfall.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from April to October.  相似文献   

15.
对定植在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苗圃(南京)内的美国栎属3个树种,19个种源、家系(包括柳叶栎9个种源、家系,北方红栎6个家系,红栎4个种源)的2年生幼树进行了年高生长节律和物候期(包括展叶期、叶变色期和落叶期)的定期观测(分别每3~15d观测1次)。结果表明:(1)3个树种在南京年高生长节律差异显著。柳叶栎在生长期内抽梢次数较多,在5次以上,基本呈连续生长趋势。生长节律呈快(5月)-慢(6月)-最快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郊和吴县市林场于 1999年 3月引进美国栎属 2个树种 ,8个种源 (包括柳叶栎 6个种源 ,红栎 2个种源 ) ,用青冈、麻栎和小叶栎为对照 ,进行培育大苗试验。经 1a观测 ,结果是 :柳叶栎的生长量和成活率均高于红栎。在柳叶栎种源中 ,以 9816 ,9818号生长量和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软木工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软木制品的概况、软木的性能、软木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肥料等养分量施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闽南山地尾叶桉、巨桉施用等养分量不同肥料品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有效养分量相等的情况下 ,施用不同氮肥、磷肥品种对桉树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较大。磷肥选用钙镁磷肥作基肥 ,氮肥以尿素作追肥并多次施用 ,有利于促进林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提高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协调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平衡 ,从而促进林木的生长 ,提高林分生产力 ,经济效益显著。说明在闽南山地 ,利用以上施肥方式是培育桉树速生丰产林较为理想的施肥方式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齐齐哈尔地区与种源地气候条件比较基础上,进行了钻天松的引种,并针对其种子繁殖后代变异较大的特点,开展了用樟子松作砧木进行嫁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齐齐哈尔地区引种钻天松是可行的。为了尽快培育大量的钻天松苗木,可以用樟子松3年生容器苗作砧木,采集1年生钻天松嫩枝进行嫁接,平均嫁接成活率为73.5%。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牡竹属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莫古礼1940年建立的单竹属Lingnania和麻竹属Sinocalamus,在1980年被贾良智等取消了,麻竹属的模式种及有关的少数种归到牡竹属Dendrocalamus去,余下的种均置于箣竹属Bambusa,1983年耿伯介又重新把它组合,先后成立绿竹属Dendrocalamopsis和慈竹属Neosino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