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丰富四川安宁河流域粳稻品种资源,通过对一见钟情、中生新千本、秋等几个引进的日本“良食味”粳稻品种连续3年的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合该流域栽培的优质粳稻品种。结果表明,一见钟情和秋适应安宁河流域生态条件,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凤稻系列品种的系谱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年代选育的凤稻品种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凤稻系列品种涉及31个祖先亲本,主要源于日本、云南、中国台湾及其他地区引进亲本,从性状演变看凤稻品种产量、品质和株型性状都不断得到改良。凤稻系列品种选育实践证明亲本选择很重要,今后高海拔粳稻育种中还需要广泛收集鉴定种质资源,在以现有凤稻品种作为骨干亲本的基础上不断导入抗性、优质、肥料高效利用等基因以解决生产所需。  相似文献   

3.
以宁夏自育、引进和新育成的品种(系)为材料,对宁夏水稻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及品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进株形和穗部性状,达到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的目的,并讨论了高产与优质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宋晓华  陈素生 《种子》2003,(3):39-4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育成的6个春小麦品种(系)分别与“参考品种”和对照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以“参考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评判出的730-1品系优于以对照品种为参照评判出的730—2品系,该结果与田间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花培育种粳稻品种亲缘系谱及农艺性状的综合特性,以黑龙江省1975-2019年育成的22个花培育种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亲本和15个农艺性状的信息数据,采用亲缘协方差及相关、多重比较、聚类等统计方法,对供试材料亲缘遗传系数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花培育种技术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其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年份生育期有效积温和日照对杂交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得知,有效积温与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空秕率(-0.6984)〉产量(0.6132)〉千粒重(-0.3065)〉有效穗数(0.1981)〉株高(0.1872)〉穗粒数(-0.1192)日照对各性状相关性为千粒重(-0.5149)〉穗粒数(0.5107)〉株高(-0.3111)〉有效穗数(0.2747)〉空秕率(-0.0651)〉产  相似文献   

7.
我国烟草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生产使用的品种主要是K326、NC89和云烟85,其它品种种植面积均较少,品种布局不够合理。引进和培育新品种、择优种植是我国烟叶生产的重要任务。本试验选择9个引进品种和1个自选品系安排试验,以便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淮稻区种植的主要粳稻品种的品质和二十多来育成的中粳品种(系)农艺性状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性状中的垩白率偏高和垩白度大是引起该稻区稻米品质不良的主要原因,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在主要农艺性状中,有着单位面积穗数下降、总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上升、着粒密度增加、株高变高、穗长变短、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生育期变长的趋势。产量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穗粒数增加引起的。近些年来,选育出的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弯曲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9.
夏播旱稻引种试验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从国内外引进的40份旱稻材料引种观察、品比试验及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研究,初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夏播、综合性状优良的材料8份,具有突出性状、可用作育种亲本资源的材料15份,并提出了理想的旱稻品种必须具备的特征特性,指出在筛选8份材料中:洛引-31(郑旱2号)可以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11.
选取4个北方粟米品种,4个南方粟米品种,在建德市种植并研究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浙粟1号产量最高,综合表现良好;冀谷42和冀创谷3号产量分别居第2、3位,生育期较短,矮秆,穗型中等,抗倒伏性好;建德地方种质建德黄粟全生育期长,植株高大粗壮,穗型大而较松散,产量较高。南方品种普遍全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穗型大而较松散,抗倒伏性略差,而北方品种普遍以矮秆为主,全生育期略短,穗型中等且紧凑,抗倒伏性较好;在实际产量方面,南北方品种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选用新审定的12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重点研究各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以判断其是否适合在黄淮海玉米种植区种植。结果表明:登海602、蠡玉35、农乐988和浚单20表现较好;金裕8号、中科11、洛玉4号、粟玉2号、滑986、登海601表现中等;鲁单9002、振杰2号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3.
以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水势,以常规灌溉方式为对照,研究了4种灌溉方式(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对寒地粳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4种灌溉方式随土壤水势降低越大,稻株的株高、叶面积、分蘖数和成穗率等降低的幅度越大;5种灌溉方式下乳熟末期的株高、每穴分蘖数、高效叶面积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产量以对照最高,其次是轻干湿交替灌溉,对照与其他灌溉方式均有极显著差异,而轻干湿交替灌溉与中干湿交替灌溉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从节水角度来说,可以采用轻干湿交替和中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种植寒地粳稻。  相似文献   

14.
夏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子粒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沧豆5号为对照,研究了近几年黄淮海中片育成的夏大豆品种在沧州地区的农艺性状及子粒品质表现。结果表明:30个参试品种产量性状在2154—3214.5kg/hm^2;较适合沧州地区推广种植的品种为:生育期95—105d,株高70—100cm,紫花、圆叶、亚有限结荚习性,分枝数在1—2个的夏大豆品种。圆粒、淡色脐、百粒重高于20g的大粒种占参试品种的多数;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45%的品种有4个,占品种总数的13.3%;脂肪含量大于或等于21%的品种12个,占品种总数的40%;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大于或等于63%的品种有5个,占品种总数的16.7%。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筛选出适宜贵州省贵阳市的优良辣椒品种,线椒以贵种1号、香辣四号、香辣七号、贵研13号、香辣三号、卓椒2号、卓椒三号、卓椒七号、雅美、辣丰七号、黔椒8号、辣研301等1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朝天椒以贵农单生、贵辣·单生52、猎艳618、卓椒新52、卓椒十六号、贵农红箭、卓椒十八号、辉腾、贵种92、遵辣9号、遵辣10号、遵辣6号等1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线椒、朝天椒分别以香辣三号、猎艳618为对照进行比较栽培试验,研究比较了在辣椒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发病率、鲜食产量。结果表明,香辣四号、香辣七号、黔椒8号、辣研301、卓椒七号、卓椒十六号、遵辣9号、贵种92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的特性,适宜贵州省贵阳市种植。  相似文献   

16.
新引进澳大利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澳大利亚引进的小麦品种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新引进的澳大利亚小麦材料总体上表现矮秆、蛋白值含量和沉淀值高 ,粉质特性较好且材料间呈现较大的变异。Barunga,Frame,Silverstar三个材料的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优质麦的指标。4个农艺性状除株高与千粒重有显著的负相关外,其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8个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除吸水率相关均不显著外,其它几个性状间有一个或几个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粳稻稻米外观品质、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糙米长、糙米宽、垩白率、透明度等外观品质性状以及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碾磨品质性状与大多数植株农艺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正向或负向协方差.稻米外观品质性状与单株穗数、千粒重等性状间主要表现为遗传主效应协方差,垩白率、透明  相似文献   

18.
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产量构成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河南省11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稻19号每穗总拉数、有效穗数变异系数较大,均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其中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沿黄地区超级粳稻选育应注重选择较大穗型并兼顾有效穗数多的品种较易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并协调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8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着较大的极差。不同品种(系)间开花期的最大极差为25d,有效分蘖的最大极差达18个,株高的极差达0.91m,穗粒数极差达到47.8粒,千粒重的最大极差达39.6g,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表明在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园地的小麦品种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贺 《中国种业》2020,(12):60-63
为了构建大豆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单产,对沈阳地区26个大豆品种在穴播和条播两种种植模式下的农艺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个参试大豆品种在条播模式下株高更高;铁豆62等4个品种在穴播模式下产量较高,而铁豆59等2个品种在条播模式下产量较高,其余20个品种在两种模式下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大豆产量与茎粗、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