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意大利蜜蜂在怀宁县蓝莓主栽品种奥尼尔、巴尔德温、杰兔上进行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融合大面积示范。结果显示,示范区蓝莓的坐果率、平均单果重、单株平均产量等比仅靠风媒自花授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单位面积蓝莓鲜果产量比自然授粉(不放蜂)、病虫害常规防治对照区增加65.8%,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能有效地防治蓝莓病虫害并保护天敌,病虫害总体防效87.5%,鲜果损失率3.4%;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比常规防治区减少农药制剂使用量41.3%,其效益比自然授粉(不放蜂)、病虫害常规防治对照区增加约1倍、投入产出比高出50.9%。  相似文献   

2.
2013年~2014年,在湖北省枝江市柑桔主产区开展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有效控制了柑桔病虫害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示范区与农民习惯防治比较,每667m2农药使用减少了50%以上,优质果率提高5%以上,产量增加6%以上,柑桔卖价平均高出0.2元/kg,平均增收808元,受到了广大橘农的认可和欢迎。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辅以科学、合理、安全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达到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目前,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已在四川省稻区推广66.7 hm~2。该技术能实现增加水稻产量10%左右,每667 m~2可减少农药施用3~4次,减少农药使用量30%~40%,稻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产的稻谷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在都昌县、新干县早、晚稻田,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绿色防控区病虫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农民常规防治区,二化螟枯心率减少41.1%~83.3%,稻飞虱百丛虫量减少39.5%~91.3%,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减少41.0%~49.1%,纹枯病为害率减少23.8%~36.2%。绿色防控区比常规防治区平均每季水稻减少打药次数0.8~1.5次,减少农药用量36.8%~80.0%,主要天敌数量增加33.3%~50.3%,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2017年,在贵州玉屏针对黄桃主要病虫害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在统一进行农业防治、灯诱和科学用药的基础上,开展了黄板、套袋、食诱、性诱等绿色防控技术试验。不同集成模式的示范对黄桃缩叶病、流胶病、褐腐病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示范区缩叶病病叶防效和病梢防效均在76%以上,流胶病防效在74%以上;应用套袋技术的示范区褐腐病相对防效达100%。不同集成模式示范对潜(卷)叶蛾和桃(梨)食心虫相对防效均在90%以上,显著高于农民自防区。其中含套袋的2种模式对桃(梨)小食心虫的相对防效均达100%。不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均能有效减少农药用量,保护天敌,提高单产和优果率,实现优质优价,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2017年,驻马店市开展了综合应用抗性品种、健身栽培、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花生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示范结果显示,对花生茎腐病、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2.96%和78.37%;对地下害虫的防效达83.53%,对2代和3代棉铃虫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1.94%、76.92%;对田间自生麦苗、马唐、马齿苋等杂草群体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测产结果显示,绿色防控区花生果单产347.87 kg/667m~2,比常规防治区增产13.23%;花生售价高于常规防治区,总收益2087.22元/667m~2,比常规防治区提高27.21%。示范区减少使用农药2次,减少农药折百量189 g/667m~2。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不断受到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多种作物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四川省乐至县自2016年以来开展油菜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结果显示,示范区油菜有效角果率、结实率、产量和质量等均比仅靠风媒自花授粉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667m2产量提高10%~15%,净收益提高194.40元;在病虫害控制与农药使用方面,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常规防治区减少50%左右,对菌核病的防效59.58%,有效保护了蜜蜂安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总体收益提高.  相似文献   

8.
上海自2015年开始建立园林绿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探索以监测预警、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为核心的适用于城市绿地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示范区内悬铃木方翅网蝽、白粉病、斜纹夜蛾等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明显减轻,性诱剂和杀虫灯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夜蛾科、螟蛾科和金龟总科害虫的数量,释放花绒寄甲对不同示范区星天牛的平均防效为74.6%,释放异色瓢虫对不同寄主植物蚜虫的平均防效为51.3%。截止2017年底,示范区每年用药次数减少1~3次,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0.2%,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以橘小实蝇为主的实蝇类害虫危害,本研究对“加强检疫堵截外来传入,联防联控压低本地发生,以绿色物理诱杀防除为主,化学防控为辅”在实蝇类害虫中的防控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后,对示范区实蝇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同时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果实品质和产量均有提高。该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市近三年来累计示范推广1 100 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综上,建议在实蝇发生区应用“新型双性饵剂诱杀+悬挂粘虫板物理防治+点喷绿色生物农药”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有效防治实蝇类害虫。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和经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宜昌市植物保护站在夷陵区小溪塔街办"湖北星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社"柑橘基地开展了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通过综合运用人工释放捕食螨、悬挂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少3次,柑橘主要病虫害防效均在80%以上;与周边橘园相比,667m~2增产1 000kg,优质果率和商品果率同步增长10%,每kg增值0.3元~0.5元,667m~2增收1 000元以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横峰县主要示范推广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稻田耕沤灭螟技术,抗病、抗虫品种推广使用技术;生物农药防控病虫技术,灯光诱控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控技术及"三高三低"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采取的示范推广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领导、技术培训和宣传、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和确保项目实施经费的到位。项目实施以来,示范区单位面积内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比非示范区为害损失率降低2.5%~5.3%,平均降低3.9%,示范区比非示范区每季防治次数减少1.5~2.5次,平均减少2次,单位面积内节约防治成本15.32元,单位面积内增收稻谷22.9 kg,增收节支82.32元。2009—2013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4万hm2,增收稻谷1 374万kg,增收节支4 939.2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植保导刊》2023,(3):99-100
<正>为指导各地开展韭菜绿色生产,提高韭蛆、灰霉病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水平,保障韭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特制订本方案。1防控目标韭菜种植区主要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控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3.
《中国植保导刊》2023,(3):98-99
<正>为指导各地开展豇豆绿色生产,提高蓟马、斑潜蝇、枯萎病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水平,保障豇豆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特制订本方案。1防控目标豇豆种植区主要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控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4.
《植物医生》2011,(3):25-25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路,5年来,全省专业化防治组织数量和服务面积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通过建立水稻、果树、蔬菜、茶叶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全省绿色植保技术年应用面积达100万hm2以上,年均挽回粮食损失近42亿kg,每年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亿元。面对农业自然灾害频发,该省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农业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合浦县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示范区通过统防统治和应用理化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防治成本明显下降,防治效果显著提高.示范区用药量比对照减少50%,每667 m2节约用药成本135元,增产134 kg,节支增收822元.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全国主要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6 133.3万hm~2次,占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20.7%,比2006年增加7.2个百分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及时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从源头上提高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水平。2006年以来,农业部  相似文献   

17.
2014—2017年,在福建省福安市开展巨峰葡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结果表明,集成应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技术,对葡萄霜霉病防效达93.74%、灰霉病防效达91.54%,后期果实病害防效达90.46%;对葡萄短须螨防效达87.16%、斑衣蜡蝉防效达89.10%、铜绿丽金龟防效达86.81%、嘴壶夜蛾防效达93.24%。绿色防控示范区与常规防治区对比,对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效高出3.70%~12.25%,对葡萄主要害虫的防效高出3.05%~14.77%;每667 m2产量增加5.35%,纯收入增加5 199元/667m2,农药使用量减少25.61%,天敌数量增加118.52%,果实品质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鲁西南果农在防治桃树病虫害中滥用农药造成果品安全隐患的问题,从2016年开始,连续4年在山东省郓城县开展了桃树病虫害健康防控技术构建试验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栽培、物理防控、生态调控、环保友好型农药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等措施,有效防治了桃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用药量减少2~3次,农药及药械防控费用降低10%以上,同时商品果率提高10.5%~11.4%、产量增加9%~9.56%、产值增加14.88%~16.99%,纯收入增加18.84%~19.06%,实现了降低病虫害损失和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油菜田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控害、增产效果,于2013—2016年在四川金堂开展了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田实施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油菜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试验区油菜结荚率、结实率、千粒重等指标较自然授粉加常规防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油菜单产提高11.81%~22.18%,出油率提高2.45%~5.33%,提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水稻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和纹枯病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为评估水稻病虫害防控的植保贡献率提高作物产量。【方法】从万安县3个乡镇区域选择代表性样地,分别以水稻病虫害完全不防治为对照,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科学防治区、统防统治区、农户自防区、虫害不防治区和病害不防区6种处理控制试验,以分析水稻病虫害防控的植保贡献率。【结果】5种措施的植保防控贡献率分别为38.60%、28.97%、27.16%、17.84%、22.73%。结合2022年万安县域水稻田间病虫常年轻发生、中等发生和重发生统计面积与区域,植保贡献率分别为19.96%、21.59%和26.01%,县域水稻病虫害防控总植保贡献率为22.19%。【结论】研究结果对评估区域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科学管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