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选择与主要路径。通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强于西部地区,对中部地区不存在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财政分权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均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的基本情况及融合推进过程中从舆论、行政、技术等多个角度采取的工作措施,分析了融合工作在增产、增收、保障农产品质量与生态环境安全、农村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方面取得的意义与成效,总结了融合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为融合工作继续推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孝感市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工作上做了不少实践与探索,本文总结分析了融合推进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以期推进全市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融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丹阳市在延陵镇、云阳街道建立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核心示范区,积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推广工作的概况。总结分析了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旅游业欣欣向荣发展形势下,西北民族地区的旅游业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甘南藏族自治州文物古迹知名度高、旅游资源丰厚、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有可能使民族地区成为国内外游客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文中在分析甘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状况的背景下,对目前的融合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甘肃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1]。  相似文献   

6.
简要回顾了自2006年以来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的实践过程,介绍了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和宣传引导等主要做法,提出了进一步融合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北京市推进蔬菜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优化集成了覆盖生产全程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培育了规范运行管理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进了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融合,服务面积逐步扩展,服务体系不断壮大,生态效益有效提升。还就进一步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强。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理论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开拓了视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所以,农业科学发展与哲学理论相融合的思考成为了当前农业科学发展的流行趋势。人们在日常农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一些缺乏理论实证的世界观是不够系统与完整的。科学的理论,将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经过反复的总结、归纳,形成一定的体系,再将体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行为特点和交集点,提出了融合类型可以分为合作型和协同型。为了更好地实现融合,绿色防控技术和化学农药都应该进行优化组合,使两者互相适应,避免拮抗,争取增效。合作型的优化包括剂型优化、产品性能优化和协同增效优化;协同型的优化包括绿色防控技术和化学农药在性能上的优化、时间与空间上的优化。促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需要改变观念,改进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实施绿色防控补贴,构建融合模型,设立示范区示范融合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丽水山区建立茶叶、柑橘、茭白和水稻四大类特色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试点工作的概况。总结分析融合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部于2017年底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布局、重大工程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其中明确提出:"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在互联网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今天,创意农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日  相似文献   

12.
李亮  陈柏鸿 《湖北植保》2020,(3):7-10,25
通过比较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日本六次产业发展模式,认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和日本六次产业的拓展版。总结了当前农村产业链延长、农业多功能拓展、产业空间集聚和新业态产生的4种产业融合类型,阐述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并提出了加强认识水平、完善制度建设、引导要素流入农村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干旱区积雪面积产品去云处理方法验证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增艳  车涛 《干旱区研究》2012,29(2):312-319
针对MODIS每日积雪产品中云覆盖现象严重这一问题,以中国干旱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AMSR-E被动微波雪深数据,采用多时相、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方法进行去云处理,获取MODIS每日,4 d,8 d和MODIS与AMSR-E融合后的每日,4 d与8 d共6种新的积雪产品,并分别提取其积雪持续日数(SCD)。对比结果显示,MODIS与AMSR-E多传感器的阈值法4日融合产品在融合算法效率、云去除效果和融合后保持较高分类精度方面均有较好表现,其融合后的无云产品在全天气条件下具有96%的整体分类精度、80%的雪分类精度和99%的陆地分类精度,大大高于研究区原MODIS Terra-Aqua每日融合积雪产品全天候条件下64%,32%和70%的整体、雪、陆分类精度;并且由其提取的积雪持续日数不仅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原MODIS产品高的空间分辨率,而且精度较高,对研究区积雪的空间分布状况有很好反映。  相似文献   

14.
生物教学与德育融合理念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生物学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构建起生物教学与德育融合理念模式,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检验检疫及植物检疫等技术执法机构"科"与"室"分工协作管理模式的分析,对"科带室"深度融合管理模式的选择和科学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为基层植物检疫确立"科""室"融合发展思路、构建"科带室"深度融合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宜都市植保站承担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省植保总站安排的"柑橘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以下简称融合)示范"工作。融合示范由宜都市创绿柑桔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创绿合作社)全程承包,示范地点为市柑桔示范场和相邻的高坝洲镇白洪溪村,核心示范区面积133hm2,辐射面积1万hm2。通过精心组织、全力实施,现已顺利地完成了各项计划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坚持多元化主体培育、市场化运作、技术服务配套、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等工作机制创新,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得到稳步发展,统防统治面积逐年增加,财政补助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迅速壮大,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实现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思想认识、政策扶持力度、服务组织发展后劲、植保装备等仍需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在总结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绿色农业产业化产品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农业具有的鲜明特征是: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将先进的工业装备、先进创新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绿色农业的概念融合;确保农产品安全、确保生态安全、确保资源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原生质体融合即细胞融合,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基因重组技术;近几十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研究手段的日益更新,围绕着原生质体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成熟的原生质体技术。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获得具有双亲优良特性的融合子,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逆性以及实现高产稳产优质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旨在将具有高效固氮活性的根瘤菌XJ83097和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枯草芽孢杆菌 HL-29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并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对融合子进行生理生化性状和抑菌、固氮活性等方面进行测定,以期筛选获得同时具有高效固氮和生防效果的融合子。  相似文献   

20.
城固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示范引导绿色防控健康发展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