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鹤壁市黄连木示范基地通过对黄连木保水抗旱造林实验、不同造林季节试验、不同立地类型造林试验、不同规格苗木造林试验、施基肥试验、不同密度试验等,研究黄连木在太行山区造林技术,提高其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石灰岩山地黄连木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3因寨5水平2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法研究了石灰岩山地春季造林中保水剂、ABT生根粉和基肥3项辅助造林措施对黄连木造林成活率和新植幼树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项辅助措施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对幼树生长量的影响较小.3项措施中,对成活率的绝对影响是保水剂>基肥>ABT生根粉;对苗木生长量的绝对影响是基肥>保水剂>ABT生根粉; 3项辅助措施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条件下小青杨新无性系生长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小青杨新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成活率、不同坡位生长量、施肥量以及造林混交配置研究,确定小青杨新无性系最佳造林技术要点。结果表明:(1)小青杨新无性系更适合在坡下部造林,其胸径年均生长量0.25 cm,当年新枝平均生长量101.83 cm;(2)小青杨新无性系更适合与青海云杉混交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6.7%;(3)小青杨新无性系造林时每株施200 g磷酸二铵作为基肥,采取块状混交造林,其胸径年均生长量0.27cm,当年新枝平均生长量107.67 cm。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不同造林因子对湿地松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文章从施肥方式、立地选择、林地小气候、土壤质地、种苗类型和苗木质量等方面对湿地松造林成活率及其生长量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保持土壤中合适的水分是提高湿地松成活率的关键,合理施肥,立地条件优越,小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质地良好,容器苗和壮苗造林均能提高湿地松的成活率及树高、地径的生长量,因此栽植湿地松时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类。如果条件允许可施基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上种植湿地松时,应采用容器苗,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5.
巨尾桉施基肥造林优化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巨尾桉施基肥造林的试验研究表明,巨尾桉施基肥造林具有明显的成效。经多目标决策分析确定,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600kg、碳酸氢氨300kg为最优方案,其次是每公顷单施过磷酸钙600kg,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依兰香(Cananga odorata)也称为依兰依兰,是一种热带珍贵木本香料树种,枝繁叶茂、花形雅致、香气独特浓郁,具有重要的生态景观及药用价值。它原产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现热带地区具有广泛分布。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比了不同基肥对依兰香造林成活率及树高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基肥可以适当提高依兰香造林成活率,其中以处理2(每株施1600g乐岛有机肥)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4.81%,显著高于对照。施用不同的基肥,对依兰香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各处理间对依兰香树高、胸径影响大小的顺序均为处理2(1600g乐岛有机肥)处理1(800g乐岛有机肥)处理4(250g钙镁磷肥)处理3(125g钙镁磷肥)处理5(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同样的种苗,相同的立地条件、整地质量和造林密度和巨尾桉进行造林前施基肥和轮伐中期(造林后2年)追肥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前施P肥对巨尾桉生长有明显作用,施N50P50K50比不施基肥增产336.3%;造林后2年追施混合肥对巨尾桉生长效果明显,施N100P100或N100P100K100分别比不追肥增产178.9%和215.9%,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肥对银杏造林当年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嫁接苗造林,采用株施栏肥30kg或桐籽饼1.5kg作基肥,与不施基肥相比,造林当年新梢生长量、叶片生长量均具极显著差异,因此营造银杏果用林、叶用林时,应重视施足基肥,有利于丰产树冠早期形成,对促进银杏速生丰产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过5年时间对桐棉松引种育苗和造林技术研究表明;育苗地宜选海拔600~700m向阳砂壤土旱地;最佳播种时间为清明前,不宜下基肥和施追肥;造林宜用粗壮小苗、挖大穴,最佳造林时间为大寒后立春前;桐棉松成活率、生长量与海拔高呈负相关,与温度呈正相关,生长比马尾松速生,抗逆性与马尾松相似;桐棉松在闽东海拔900m以下地区可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0.
杉木新造幼林不同施肥方案的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杉木新造幼树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多目标决策分析确定,造林前施基肥钙镁磷600 kg.hm-2、造林当年追肥施复合肥180 kg.hm-2为最佳施肥方案,其次为施基肥钙镁磷600 kg.hm-2、追肥施尿素180 kg.hm-2。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1.
《林业实用技术》2021,(6):65-67
通过不同育苗基质选择,进行种子育苗和栽培试验,提出了瑞丽山龙眼(Helicia shweliensis)育苗栽培技术,种子采回后及时湿沙贮藏,翌年春天选择水热条件较好的圃地进行育苗,做好土壤整理、基肥施用、条播覆土以及苗期的水肥、遮荫和土壤管理等。不同郁闭度的林下、荒草地进行栽培试验,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5.6%。地径生长在不同郁闭度间差异不显著,对树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在荒草地上栽植及荒草地上的不同处理(包括施基肥和客土腐殖质)的生长状况表明,施基肥的生长要比不施肥或客土腐殖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经过5年时间对桐棉松引种育苗和造林技术研究表明:育苗地宜选海拔600 ̄700m向阳砂壤土旱地;最佳播种时间为清明前,不宜下基肥和施追肥;造林宜用粗壮小苗,挖大穴,最佳造林时间粝寒后立春前;桐棉松成活率、生长量与海拔同呈负相关,与温度呈相关,生长比马尾松速生,抗逆性与马尾松相似;桐棉松在闽东海拔900m以下地区可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3.
经5年试验表明,厚朴苗木地得8mm以上时,其苗高对幼林生长无显著影响,苗木过高(90Cm以上)特降低造林成活率;厚朴幼林施化学氮磷基肥,只对初期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与寸照相比差弄不显著,3年后差异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4.
桉树不同施肥深度的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面积造林施放基肥是雷州林业局造林技术措施之一。基肥对于加速桉树幼林生长已获显著效果。大穴也是本局造林技术措施之一,然而,如何发挥基肥与大穴的综合作用于理论和实践上还知道得不多。由于雷州半岛处在台风过境地域,有人主张基肥施放穴底,以期引根深扎增强树木抗风能力;也有人主张基肥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安市香椿山地丰产林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香椿造林应选择Ⅰ~Ⅱ类山地造林,造林密度为1 500株·hm-2,Ⅲ类山地造林不能成材.山地造林应选择山的中下部,采用基肥造林,基肥以农家肥每穴2 500g或有机果蔬王每穴750 g为好,追肥每年1次,4月份进行,追肥以每株施尿素125 g+氯化钾97 g或复合肥255 g...  相似文献   

16.
通过4年研究,早园竹梅雨季节移竹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高达90%以上,高于春、秋季造林。其主要技术关键是: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立地条件;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施基肥;选好母竹,带土移植,随起随栽;栽植时要做到深挖浅栽,下紧上松,母竹再度勾梢,开沟排水和覆草防旱。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表明:马尾松造林基肥的较合理方法为每穴施磷肥100克 碳铵50克。按该配方施基肥可降低造林成本63.00元/ha,并可使马尾松造林当年的树高生长量和地径,分别比平均水平增加64.8%和66.7%。  相似文献   

18.
唐焕英 《国土绿化》2014,(11):37-37
一、苗圃地 应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的砂壤土为苗圃地,最好在造林地附近育苗,因为就近移栽苗木成活率高。选好的苗圃地应于秋冬季施足基肥,深耕,深度在25厘米-30厘米,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公斤-5000公斤、磷酸二铵40公斤作基肥,耕后耙平作畦待播。二、苗木培育(一)种子的处理选择当年实生杏或山杏的新种子,一般杏核需在0摄氏度-5摄氏度的低温下处理一段时间才能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19.
1 品种选择和造林方法根据近几年我们的栽培经验 ,忻州地区杏树品种应选择“龙王帽”、“优 1”,授粉品种应选择为“北山大扁”,造林用苗均为 1年生嫁接苗。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栽植时对苗木进行适当短截 ,沾“根宝”泥浆 ,浇适宜水进行栽植。栽植密度 4 m× 4 m,栽植穴规格为 80 cm× 80 cm× 80 cm,每坑施土杂肥 80 kg~ 10 0 kg,果树专用肥 0 .5kg,在全面细致整地的基础上进行栽植。2 管理技术措施2 .1 水肥管理 根据仁用杏的生长特点 ,施基肥应当集中早施 ,一般在秋末冬初进行 ,以落叶前后施肥效果最好 ,每公顷施厩肥 4 5t,4年生以…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桤木纸浆材新造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基肥对幼林的树高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一年生幼林每株施0.5 kg桤木专用复混肥与不施肥之间的差异显著,而每株施0.25 kg与每株施0.5 kg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