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代伟  李克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93-2194,2492
以2002~2009年秦皇岛市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协调度理论,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评价模型的建立,对秦皇岛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2~2009年秦皇岛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类型从濒临失调向良好协调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中,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基本要求,旅游经济与城市的生态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制约关系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于如何实现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对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协调发展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滨海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各种指标因素和问题,并通过福建省滨海地区的实证分析,具体的阐述和研究分析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依存性和协调性,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进步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综合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方法,运用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其中阿克塞、肃北、肃南属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区域,天祝、甘南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区域,而张家川和临夏处于失调状态。基于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分析结果,结合甘肃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提出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杨春红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16-118
从扬州市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分析制约扬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指出扬州市部分地区在环保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政府监管、加强环保教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来推动扬州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系统论为基础,建立了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了2009~2014年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发现4个子系统的得分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度模型测算出郑州市2009~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显示4个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上不断提高,其中2005~2008年快速上升,2009~2014年呈调整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6.
以系统论为基础,建立了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了20092014年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发现4个子系统的得分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度模型测算出郑州市20092014年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发现4个子系统的得分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度模型测算出郑州市2009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显示4个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上不断提高,其中2005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显示4个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上不断提高,其中20052008年快速上升,20092008年快速上升,20092014年呈调整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建立评价模型,测算河南省2005—2017年能源、经济与环境(3E)各系统绿色发展水平,并引入协调度模型对各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7年能源、经济与环境各系统绿色发展水平值总体呈现着上升发展的趋势,系统间协调发展状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5—2011年不协调发展阶段,二是2012—2017年的基本协调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间的协调度不断上升,河南省绿色发展趋势逐渐向好。  相似文献   

8.
杨静  孙文生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524-4527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采用1998~2009年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数据,构建了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模糊隶属度综合评价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发现资源环境问题是导致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侧重从资源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分析了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循环经济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经济—环境系统,并阐述了其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阶段可实行适度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采用“中心———外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农业产值和农用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各指标灰色关联度的大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了反映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并分析了河南省各市农业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玉米产业作为黑龙江省的一个 分支,研究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与玉米产业的关系,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 意义。以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体系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 济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和玉米产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划分了2012年河南省126个县域的乡村发展类型;通过建立乡村性指数评价模型,并借助ArcGIS和SPSS软件深入分析2000-2012年县域乡村性的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2012年河南省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均衡发展Ⅰ型、均衡发展Ⅱ型的县域分别为26个、30个、14个、17个和39个,农业主导型和均衡发展Ⅱ型的县域占54.76%,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河南省县域乡村性指数空间分异较为明显,东部高于西部;农业主导型和均衡发展Ⅱ型县域乡村性指数明显高于商旅服务型县域;乡村性指数较高的县域集中分布在冀鲁豫低洼平原区、黄淮平原区东南部和鄂豫皖丘陵山地区东部,地级市市区的乡村性指数明显较低。2000-2012年间河南省县域乡村性指数由0.6844下降到0.5844,均衡发展Ⅰ型县域的乡村性指数下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演变规律和演变机制,为促进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90~2012年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发展度的演变规律.[结果]1990~2012年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后逐步下降的变化趋势,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耦合度C为0.844~0.999,整体处于高水平耦合期,具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D为0.416~0.758,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过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建议]应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农业用地安全;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注重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促进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向协调有序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其发展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着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广东省来说,它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由之路。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意义,以及当前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措施及建议,旨在转变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河南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综述了河南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1世纪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布局、重点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长汀县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域,建立生态和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功效函数模型和协调度模型,运用熵权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该区域1985—2015年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功效函数模型结果表明,1985—2000年长汀县生态系统协调性呈上升趋势,1995和2000年分别达到中度和高度协调的水平,但2000年以后,生态系统协调性逐渐下降。1985—2015年经济系统协调性持续上升,经济发展协调性较好。2)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结果表明,长汀县生态与经济协调度在1985—2000年保持持续上升的状态,2001—2015年生态与经济协调度在整体转好的同时,也出现下行波动。3)长汀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还存在人口压力、经济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问题局部反弹等问题,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河南省1978~2012年能源足迹,选取修正后的人均GDP和能源足迹作为分析指标,利用脱钩分析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能源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1978~2012年能源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历了扩张负脱钩、扩张链接、弱脱钩、弱强脱钩状态这4种状态,总体呈现"扩张链接-弱脱钩-弱强脱钩"的可持续变化趋势;根据脱钩弹性曲线变化趋势将研究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发展初期(1978~1991年)、工业化初期阶段(1992~1996年)、发展缓滞期(1997~2002年)、工业化中期阶段(2003~2012年),各个阶段脱钩状态的变化都有各自的原因;研究结果及产生脱钩的原因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对河南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邓坦  邓照东  杨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90-10191,10203
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得出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并提出了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