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种来源由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用山前麦作母本,长治620作父本,于1982年杂交选育而成。原名“长治6406”,1987年5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定,定名为“晋麦24号”。特征特性芽鞘白色,幼苗半直立,分蘖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穗大粒多,每穗着粒30粒以上。粒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05,(1):55-56
秋优99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4001,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弱感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9.3d,比对照博优998迟熟2.6d。株高106.6cm,株叶形好,群体整齐,分蘖较强,较易落粒,抗倒力较弱,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303万/hm^2,穗长22.8cm,每穗总粒数137.1粒,  相似文献   

3.
孙明法  姚立生 《种子》1997,(4):30-3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特优55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优55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数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不大。揭示其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是“攻足穗,争大穗,提高结实率、稳定粒重”,使穗、粒、重协调发展,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4.
提出的杂交稻制作新的施肥法-“M”型施肥方法,明显优于“肥料一次性入库”施肥方法,其成穗率、有效穗、穗粒数分别提高16.3%、0.8穗蔸、12.6粒,对提高母本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及异交结实率亦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晋麦50号冬小麦1品种来源:原名“运丰早3号”,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平阳181”为母本、“庆丰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6年4月经山西省品审会审定通过。z特征特性: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80~95cm,株叶清秀,穗层整齐。穗粒...  相似文献   

6.
提出的杂交稻制种新的施肥法──“M”型施肥方法,明显优于“肥料一次性入库”施肥方法,其成穗率、有效穗、穗粒数分别提高16.3%、0.8穗/蔸、12.6.粒。对提高母本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及异交结实率亦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种子世界》2013,(1):48-49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2001品种名称:天优华占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3.1d,比对照天优998短0.1d。有效穗295.5万/hm2,株高96.3cm,穗长20.9cm,每穗总粒数141.1粒,结实率81.8%,千粒重24.3g。  相似文献   

8.
顾尚敬 《种子》1994,(4):48-49
对1987~1992年贵州省常规粳稻良种区域适应性试验各年参试品系的产量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末期(1987~1989年)产量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大致趋势为:亩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随着品种改良和育种目标的改变、近期内,即90年代初(1990~1992)育成的品种产量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趋势则有所改变,大致趋势是:千粒重>穗实粒数>亩有效穗数。由此说明,亩有效穗数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对产量的增长作用不及提高千粒重和穗实粒数。近期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千粒重和实粒数的提高。同时产量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亩有效穗数与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受亩有效穗数的制约,只有适当控制亩有效穗数,才能相应提高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与千粒重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在育种中可以同时获得。因此,目前的选育目标,应是在一定的亩有效穗数的基础上,着重选择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的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龙岩市杂交早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基于龙岩市1997-2002年连续6年在新罗、长汀、连城、上杭、武平和漳平6个不同生态条件的杂交早稻联合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应用AMMI模型和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产量、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结果表明,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对考察的9个性状影响较大。其中,株高以基因型效应为主,产量、穗长、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以环境效应为主,生育期、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以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为主。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和产量的稳定性在多数年份都是最低的,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大;千粒重、穗长、生育期和有效穗则相对稳定,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小。今后选育、引种和利用适合龙岩市杂交早稻品种时,需考虑性状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才可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世界》2005,(3):55-56
Ⅱ优香13号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4011 选育单位: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6.8d,比对照汕优63迟熟3.6d。茎秆、叶沿、叶节颖尖均呈紫红色。株型适中,耐寒性中等,穗粒重较协调,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240.0万/hm^2,株高116.4cm,穗长25.6cm,每穗总粒数161.6粒,结实率81.8%,千粒重27.9g。  相似文献   

11.
《科学种养》2009,(8):49-50
水稻新品——中浙优634 特征特性“中浙优634”水稻品种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该品种株型适中,长势旺,分蘖力强,有效穗多。株高118厘米,生育期136-140天,穗长26.8厘米,每穗总粒数160~180粒,千粒重2713克。  相似文献   

12.
早丰9号在鲁南地区种植具有产量水平高、米质优、株型理想等突出优点,但抽穗偏晚、熟期偏迟,分析其高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穗多粒多,高产策略应为:稳定适宜穗数,主攻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每667m^2的产量650kg以上水平的穗粒结构指标应为:有效穗26-27万/667m^2,每穗总粒数125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5g以上,栽培技术主要措施有:旱育壮秧,按劳取酬主行墩减苗,适时适度搁田夺施有机肥和促花磷钾肥。  相似文献   

13.
以10个超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与穗部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及穗粒数的改良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株高呈负相关。而与穗长、分化小穗、结实小穗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长并口结实小穗数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最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我国超级小麦的育种目标应是在一定群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小麦的单稳重。在穗粒数的改良过程中,应选育矮秆、大穗、结实小穗数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上接第4期第77页) 7 稻品种 7.1 Y两优20 7.1.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01。 7.1.2 选育单位: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1.3 品种来源:Y58S×1720。 7.1.4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8.4天,比Ⅱ优128短1.8天。株型适中,叶色浓绿,熟期转色好,亩有效穗数20.9万穗,株高118.6em,穗长25.8cm,每穗总粒数139.3粒,结实率77.3%,千粒重25.7g。  相似文献   

15.
《种子世界》2013,(9):54-5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2品种名称:晋麦92号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种来源:临优6148/晋麦33特征特性:弱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晋麦47相当。株高80~95mm,株型紧凑,旗叶上举。茎秆较软,抗倒性较差。穗层整齐,穗较小。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抗倒春寒能力较强。熟相一般。2010年、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穗数462万穗/hm2、494万穗/hm2,穗粒数28.8粒、28.6粒,千粒重33.6g、37.1g。抗旱性鉴定:抗旱性4级,抗旱性较弱。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  相似文献   

16.
7.23.4 特征特性: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2.7天,比对照秀水63长5.3天。株型适中、偏籼,株高118.7cm,穗、粒偏粳,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穗长24.0cm,每穗总粒数200.4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5.8g。  相似文献   

17.
马洪文  殷延勃  武绍湖  王昕  王坚 《种子》2008,27(4):7-10
利用粳型不育系及恢复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组合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杂交粳稻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的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各参试性状的显性与环境间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稳实粒数、每穗秕粒数、千粒重等性状的互作狭义遗传率也达极显著水平,各参试性状的互作广义遗传率也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另外,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供试亲本的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种子科技》2014,(4):54-55
科优16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16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科丰A×南恢16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0.4 d,比对照Ⅱ优838短3.8 d。株高119.4 cm,穗长25.4 cm,每667 m^2有效穗数17.2万穗,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80.2%,千粒重28.1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0级,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提高四川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育种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庞启华 《种子》1998,(3):50-52,54
本文从四川麦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出发,分析了影响我省小麦产量潜力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素,肯定了“以矮秆为基础,穗重为中心,调整株叶型,提高穗粒数”的育种策略,提出高产再高产应在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以通过培养生穗和多小穗来提高穗粒数进而提高单穗重的目的为主攻目标,并对进一步提高四川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所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杂交中籼高产育种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1999-2000年安徽省中籼区试资料的相关及通径分析得出:每穗总粒数在两年的试验中与产量的直接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两年均较高。选育穗型较大的重穗型结合有助于提高产量。但同时还应该注意穗、粒重之间的相互协调。其单产10.0t/hm^2的产量结构是:在栽插60-66万基本苗的条件下,控制最高苗数达360-400万,使有效穗达230-260万,每穗总粒数160-20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7-29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