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青海3号和马牙蚕豆没留种方式的产量,籽粒变异和田间杂异经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粒选与未粒选籽种的产量无显差异,粒选籽种后代的百粒重一般高于未粒先的,青海3号粒选的百粒重为170g以上,未粒选的低于170g,马牙百粒重粒选的为150g以上,未粒 低于150g。粒重变异程度二者间差异不大;2品种不同留种方式的田间杂异株率均较镐,达20%左右。本研究为蚕豆品种的提纯复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及栽培选种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别名连及草、甘根、紫兰.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主治外伤出血、烧烫伤等.近年来,随着白及医药用途快速开发,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2014年,在全国各大中药材批发市场中白及价格每公斤在450~ 550元之间.市场高价引导着全国各地很多药农种植白及.种植白及,种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选种不当,常导致后期销售困难甚至种植失败.下面介绍白及栽培选种要点.  相似文献   

3.
栽培人参是从野山参驯化来的混杂群体,经上百年生态环境的作用及生产者的选择,逐渐分离出一些变异类型。本文详细介绍了栽培人参选种繁育及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4.
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阿玛瑞罗平托花生和杜兰落花生在0、5%、15%、25%PEG胁迫24h下的生长状况、叶片和茎相对含水量(RWC)和质膜相对透性(RP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EG干旱胁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玛瑞罗平托花生和杜兰落花生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其中对叶片的影响程度大于茎;阿玛瑞罗平托花生忍耐PEG干旱胁迫的能力稍强于杜兰落花生,但差异性未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在PEG干旱胁迫下,阿玛瑞罗平托花生茎、杜兰落花生叶片和茎的RWC与RPP间均呈显著的负线性相关(P<0.05),说明干旱胁迫下,多年生落花生的RWC与RPP两参数间具有一定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实生料红桔不同树龄的性状变化,不同砧木种类对黄皮桔实生后代的影响,实生、嫁接、小枝高压不同繁殖方法的差异,以及早红桔同一单株不同树冠部位果实的差异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找出株间非遗传性差异所造成的选种条件误差。并初步提出用回归估计条件误差和矫正方法;依据树龄与其他性状回归系数的显著程度,将不同树龄的性状与盛果期时性状找出差异,加上或减去不同树龄性状条件误差估计值,矫正为假定在盛果期的性状数值,然后进行鉴定和选择,从而提高选种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种子的健全粒一般只占25~35%,涩粒和空瘪粒约占60~70%。为了提高种子纯度,保证出苗整齐,减少苗木病害,通常宜在播种前进行浸种精选。为提高浸选效果,作者于1986年春对柳杉种子浸选方法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武汉气候条件的特点即夏季的湿热与冬季相对的寒冷。6—8月平均气温为27.9℃,冬季绝对低温为—9——10℃,甚至到—16℃以下(1954—1955年冬季)。雨量全年1,266毫米,多集中在4—7四个月,其总和为934.9毫米。根据一般文献记载,苹果栽培,夏季平均温度(从6—8月)不能超过26℃;所以,很多人认为武汉一带栽培苹果是不适宜的。又由於冬季的寒冷,柑桔也不能种值,这样武汉地区就成了果树沙漠,很多荒山废地不能利用,实觉可惜。作者除於1950年作苹果引种观察试验外,同时用种籽播种,结合培育方法进行驯化工作,目的试证明把北方苹果逐步南栘是否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一、试驗动机武汉气候的特点,即夏季的高热与潮湿及冬季的相对寒泠6——8月平均气温为27.9C冬季絕对低温—9。C——-10。C甚至到—16。C以下的(1954——1955冬)全年雨量1266mm中多集中在4—7月其总和为934.9mm,根据一般文獻記載苹果裁培夏季平均温度(6——8月)不能超过20。C,所以很多人認为武汉一帶裁培果是不适宜的,又由于冬季寒冷,柑桔类也不能种植,这样不利的自然条件,纔形成了武汉缺果的原因,解放以后学习了米邱林学說知道用种籽馴化的方法把南方怕寒的果树越过了它們和裁培界限用改变生活条件方法去改变它們的遺傳性,是否我們能够用同样的理論把北方果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我省栽培的油菜,特别是江淮地区播种面积较大的白菜型油菜,品种混杂退化,影响产量的提高.据1979—1980年我们对引种五年多的武油1号调查,从其形态特征上看,就有子叶幼茎紫色与绿色,长柄叶全缘与锯齿缺刻花叶,叶色深与浅,刺毛有与无,角果长圆与扁平,果线深与浅,果皮厚与薄即裂角性强与弱,粒色褐红、黑乌、橙黄、黄,抗逆性强与弱等差别,表现出庞杂的多样性.后来,在两年中我们又到社队进行了20个点的调查,发现白菜型油菜大田混杂百分率为9.08—15.66%,菌核病病情指数达13.69%,倒伏较重,亩产量138—152斤,比引进时亩产220斤下降28.2—37%,甘蓝型油菜型杂率也有1.95—11.72%平均5.58%.为了对油菜良种进行复壮、提纯和选出新的品系,尽快应用于生产,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我  相似文献   

10.
从种子比重、粒重和粒厚的分级,以及比较谷粒大小对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杂交稻的播前选种。汕优六号和威优六号的种子大小对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因比重不同而带来的影响,发根力>地上部干重>根数>叶面积。这种影响随叶龄增加而逐渐减少。种子比重不同的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准,但产量以比重1.16以上的为高。比重选,根据发芽势,成苗率,超过平均粒重的百分数,幼苗壮弱和产量高低,可将杂交稻种子分为三级。对杂交稻进行播前选种,选用饱满种子,能够壮苗增产。在种子难得,需要将全部种子作为种用的情况下,可以选种后分级播种。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海南在培育新品种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育种单位与种子企业加入了南育的行列。为了保证南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多年南育实践,在分析海南冬季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高粱南育的栽培技术以及南育材料的性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数学模型重演性的试验方法、检验方法及在实践中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对3个油菜品种(中油杂1号、中双4号和中油821)进行超高产栽培,结果早薹率较高的品种中双4号(早薹率60.0%)和中油821(早薹率26.7%)的产量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3750kg/hm~2)。在分析江汉平原油菜早薹后受冻概率和补救措施的基础上,认为江汉平原油菜超高产栽培应大胆采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途径,不应过分担心早薹所致的减产风险,以提高超高产栽培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滚筒式静电选种机的理论分析与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滚筒式静电选种机实现种子分级的机理,并推导出种子在选种机中的理论运动轨迹,说明了静电分选的可能性。通过试验也发现,滚筒式静电选种机能够按种子的生命力进行清选分极,同时,静电分选的过程也是静电场对种子进行静电处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甘蔗全息定域选种与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个甘蔗品种连续3a进行田间试验,比较梢部,中部和基部节位芽羁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部节痊芽苗出苗率高,分蘖力强,伸长拔节快,有效茎数多,植株高,茎较粗;蔗茎产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5.7%,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5.6%;单位含糖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6.8%,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8.9%;基宿根根蔗也有增产增糖的效果,证实了甘蔗属中部优势作物,其强遗传势区位于蔗茎中部,取中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个甘蔗品种连续3a进行田间试验,比较梢部、中部和基部节位芽苗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部节位芽苗出苗率高,分蘖力强,伸长拔节快,有效茎数多,植株高,茎较粗;蔗茎产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5.7%,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5.6%;单位含糖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6.8%,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8.9%;其病根蔗也有增产增糖的效果.证实了甘蔗属中部优势作物,其强遗传势区位于蔗茎中部,取中部节位芽做种有助于防止甘蔗品种退化,达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再生稻栽培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再生稻的利用,在长江流域一带有相当长的历史,研究报道也不少,然而实际推广应用的并不多。原因主要是受栽培制度的影响,茬口不好安排,加以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大。本文仅就再生稻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以及产量结构作初步探讨,希望能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为提高再生稻的利用价值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杉木栽培制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农业耕作制度和杉木栽培史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杉木栽培制度概念,并就杉木栽培制度的作用与实质,栽培制度的演进历史,栽培制度的类型划分和设计等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杉木栽培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 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温度13~23℃,子实体最适温度9~14℃。也就是说金针菇菌丝生长要求较高温度,而子实体要求较低的温度。在我市气候条件下,只能于10月底至11月中旬培养菌丝,于12月底到2月份出菇。然而我市属于南亚热带地区,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