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国英 《北方蚕业》2001,22(2):46-4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效益农业的概念和对农业效益的分析比较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为探讨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及分析其相关因素,本人在2000年晚秋蚕结束后,有代表性地在平原滩地和丘陵山区、普通种地区和原蚕区选取了四户农户,作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说明如下: 1 调查地点 嵊州市开元镇五村钱文乐、开元镇雅张村马仁贵、广利乡宋家墩村胡樟火、胡中法。 2 被调查户基本情况 四户蚕农生产规模在当地属中等,生产较稳定且经济效益中上,但绝非最高。养蚕历史在15年左右,经济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户均人口3人。 3 桑园基础 开元镇的二户,桑园建立在平原水田或溪滩地中,桑品种以桐乡青、荷叶白为主,中低干密植养成,桑园树龄10年以上;广利乡二户,属嵊州市蚕种场原蚕区原蚕户;春期饲养原蚕制种用茧,另外三期饲养普通种,桑园建立在丘陵山地,以中干中密养成,品种较多,树龄10年左右。 4 调查内容 调查2000年生产实绩、基本情况、成本、用工(见表1)。  相似文献   

2.
桑叶全程消毒在原蚕区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原蚕区桑叶浸泡消毒与桑树上喷消相结合的桑叶全程消毒防控微粒子病的新模式。其核心技术:结合推行原蚕小蚕(1龄-3龄)共育,大蚕(4龄-5龄)分发到农户饲养等技术,从1龄-5龄期第2天前采用桑叶全程浸泡消毒,5龄期第2天后桑园采叶前喷消。主要技术经验:一是结合桑园的管理、害虫防治和原蚕区环境净化以及日常的消毒防病措施构筑完善的防微技术体系;二是加强与蚕农的沟通,发挥积极主动性,保证桑园杀虫,群防群治,蚕沙无害化处理,净化养蚕环境等技术细节落实;三是讲究技巧,合理解决全程桑叶消毒配药、脱水、消毒及树上喷洒彻底等问题;四是根据合格种茧、工作配合情况、维护原蚕区环境有功等指标,给予蚕农奖励,调动蚕农搞好全程桑叶消毒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在山东蚕区,五龄壮蚕期添食水桑已经是一代杂交种增产的有效措施,在春蚕期尤其如此.山东蚕区蚕桑生产规模近几年发展迅猛,农村合作育种的比例也不断增大,蚕农在原蚕饲育中也有添食水桑的做法,对此问题的认识人们观点不一,为此我们于2003年春季作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4.
桑叶是蚕的饲料,是生产茧丝的物质基础.桑叶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蚕茧的产量、蚕造的稳定及茧质的优劣.因此,要取得蚕茧高产优质,必须首先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我国主要蚕区桑树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差异较大.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地区,种植密植桑,亩产叶高达8000~10000斤,大面积平均产量在3000斤左右,是我国桑园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一个地区,主要种植广东荆桑,叶片小、叶肉薄,质量较差,收获工效低;江浙桑树品种是湖桑和火桑两大类,叶质较好,但种植形式多为大树桑,亩产叶平均1500~2000斤;我区是个新区,主要利用河滩地、山坡地种植钦洲荆桑为主,亩产可达5000~6000斤,有些高产户亩产可达8000斤以上,但大面积平均产量只有1000斤左右.根据1983年  相似文献   

5.
推广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广西蚕业指导所在全区推广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所调查市县的蚕农普遍反映该品种蚕好养,1-4龄蚕眠起齐一,产量高,茧大均匀,茧厚,茧色白,产量高达42-50公斤/张左右;比同期的“两广二号”增产7公斤/张左右,5龄经过长0.5-1天,蚕农普遍喜欢饲养。但部分新蚕区因品种性状不了解,饲养技术不到位,蚕农粗放饲养,蚕座过密,食桑不足,滥用蜕皮激素等,导致蚕发育不齐,大,小蚕,茧不匀,薄皮茧等,不能发挥“桂蚕一号”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6.
小蚕塑料薄膜覆盖育,在不少蚕区都已普遍推广使用,效果非常明显。它既能起到保温保湿,保持桑叶新鲜的作用,又能达到节约用桑,节省劳力的目的,而且蚕儿发育快,体质强健。但很多地区有不少蚕农还不能正确接受使用这一技术,误认为对蚕儿生长发育不利。根据我县重点蚕区蚕农的经验和我们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小蚕塑料薄膜覆盖育应掌握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市一些蚕农夏秋(6~8月份)高温季采用四龄期落地饲育法。经过几年的摸索改进,现蚕区(包括原蚕饲养村)除春蚕头批和秋期尾批低温外,在春夏秋三季推广四龄大蚕落地饲养法,收到了较好的省力化效果。博罗县龙溪镇长湖沥村有桑园面积220亩,全年以饲养原蚕为主,八七年全村推广四龄大蚕落地省力饲养,从几年原蚕单张  相似文献   

8.
一、叶材两用乔木桑的生产潜力乔木桑是一种优质速生的经济林木,我省栽培历史悠久。特别近几年来,海安县大力推广雅周公社尤正元同志栽培乔木桑经验后,全县已栽培叶材两用乔木桑三百多万株,大多已初步成林。就以沿口公社为例,就有30多万株,一般主干高度已达6—7公尺,胸经围度20厘米左右。据估计,一般栽后4—5年,平均每株能产蚕茧1.0—1.5斤,这样单乔木桑就可生产蚕茧三、四千担,相当于亩产茧一百斤的桑园4000亩左右。十年后还可获得价值六百多万元的优良木材(每株约20元)。可见利用四边广栽叶材两用乔木桑对增加经济收益作用很大。目前,我省部分地区也在利用四边隙地栽植叶  相似文献   

9.
(一)亩桑产茧老蚕区: 1.三百斤以上的公社四个: 顺德县伦教公社桑地2,157亩亩桑产茧335.6斤南海县南庄公社桑地9,800亩亩桑产茧332.2斤顺德县勒流公社桑地9,967亩亩桑产茧314.4斤顺德县均安公社桑地13,078亩亩桑产茧313.9斤  相似文献   

10.
丁寿朋 《江苏蚕业》2009,31(2):24-25
养蚕生产中,桑叶的耗费约占生产费用的50%左右,给桑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生产成本的高低,蚕儿生长发育的快慢、产茧量和产丝量的多少。一般情况,小蚕期用桑量占全龄用桑量的4%左右,其用桑重在“质”,大蚕期用桑量占全龄用桑量的96%左右,其中5龄约占85%左右,其川桑重在“量”。因此,要做到经济合理用桑,重点在5龄。目前养蚕,生产同样1kg茧,有的用桑15~16kg,有的17~18kg,有的甚至20kg以上,用同样多的桑叶,生产的蚕茧相差20~30%。因此,只有强调合理用桑,才能防止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担桑产茧量,减少斤茧用桑量,做到节约增产。  相似文献   

11.
我场原蚕桑园,八○年以前平均亩产桑叶四千斤,亩桑制种二百张左右。这几年我们在栽培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技术改进,三年平均亩桑产叶都超过五千斤,亩桑制种超四百张(八二年亩桑产叶5489斤,亩桑制种575张)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适当密植: 密植是高产的中心环节,密植包括植株密及枝条密。密植适当,就能保证单位面积内的枝条数和叶面指数,才能合理利用空间和阳光,吸收水分和养分,制造和积累有机养分就相应增加。一般说叶面指数为七比较合理,按我们的实践体会是生长盛期要封行,叶面空间要基本互相遮蔽,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产叶量,节省采叶工,而且能减少杂草,提高工效。我们种了一块试验桑,种植三年连年高产。  相似文献   

12.
五龄蚕饲养花工多且用工集中,约占整个蚕期的85%以上,传统方法用多层片叶平面育养蚕,每个劳力一般只能承担1张种,费工费力,不能适应规模养蚕发展的需要.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是养蚕技术的一次革新,是省力化养蚕的核心内容.五龄蚕实施条桑斜面育,特别是秋蚕五龄期不采叶,直接剪伐条桑,利用条桑搭成斜面,推广应用后可实现"省工省力节本,好养优质高效"的目的,每个劳力一般可养3~4张种,普通农户每期可养蚕6~8张种,养蚕工效提高3倍以上,且节省蚕匾(扉)和蚕架投入的成本.的确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困难,至今在各地推广应用面很低.笔者根据近几年来该技术在我县推广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总结出以下解决办法,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丁继梅同志从1979—1984年,对桑的三眼叶、新梢叶的产量和盒种逐日用桑量,进行了详细记载,得出“春期桑叶余缺简明观察法”,此法在磐安县被广大蚕农应用后,基本上掌握叶、蚕的平衡。其方法是: 春蚕用叶先采枝条中、下部的三眼叶,后采枝条新梢叶。三眼叶的产量占40%。蚕从5龄第4天至上簇占全龄用叶量的60%。当蚕儿发育到5龄第3天,三眼叶则好采  相似文献   

14.
新蚕区普宁县的红色公社第一五团(原光明小社)今年开始栽桑当年每畝产桑达10,210斤,打破了双为桑是多年生,要三几年后才能高产的迷信,也否定了以为新蚕区技术无基础产量比不上老区的看法,提前四年实现了省指出畝产万斤桑的指标。红色公社卫星桑地面积0.905畝,今年四月才下种,六月便开始摘桑叶1,480斤,七月摘1,500斤,八月摘1,620斤,九月摘2,200斤,十一月桑也长得很好,估计可产680斤。从6月到11月可摘六次桑,  相似文献   

15.
五龄定量育     
蚕的生长发育依靠桑叶为其物质基础,因此,桑叶的质与量对蚕的生长速度,体质健康与否,绢丝腺形成多少,生产费用高低,关系极大。现行蚕品种,一般五龄用桑量占全龄期用桑量的85%左右。一条蚁蚕到五令盛食期体重约增一万倍,到终熟上簇前体内丝腺重量为蚁蚕当时的十六万倍。所以普及推广养蚕定量育,从生产实用观点来看,应当抓五龄期的用桑。为此目的,作者曾于1976年中秋蚕在城北公社明星大队蚕桑队,用四龄蚕各二千头,进行定量定时给桑对比试验,并通过丝厂缫丝证明,丝质毫量无影响。实验结果,试验区比对照区斤茧用桑量降低22%,担桑产茧量提高21.33%,产值增加21.38%(见《农业科技通讯》1977年第一期报道)。79年春蚕开始,我们由点  相似文献   

16.
文峰原蚕基地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是我省原蚕基地建设的先进典型之一。主要经验是:建立了一批高产稳产桑园,实行冬季短梢,夏季伐条的剪伐型式:重施夏肥,桑叶产量高、质量好;全年3季都养原蚕,不养普蚕,形成了原蚕安全生产带较好地控制了微粒子病发生。这个基地亩桑制种量高,蚕农养蚕单产、质量、效益都比较好,规模经济已基本形成,他们的经验值得各地蚕种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4年秋蚕期,浙北蚕区的嘉兴市、湖州市第4、5代桑螟大暴发,导致不少蚕农无叶养蚕,秋蚕生产损失严重,这是我们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30多年来所遇见最严重的桑螟虫灾.本文通过剖析嘉兴市秀洲区2014年秋蚕期桑螟大暴发原因,提出浙北蚕区防治桑螟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余杭县丁河公社三官堂大队第二生产队自1979年以来年年春蚕张产超百斤茧或接近百斤茧,1983年产茧114斤.经验有以下几条:1.坚持消防毒养蚕以前蚕室先认真打扫、清洗,室外四周刮去地平泥,蚕筐先在河中浸透,后用喷雾器冲洗,一至四龄用蚕具全部在养蚕前消好二次毒.对蚕体消毒,收蚁当天在第三次给桑前和各龄起蚕饷食前,三、四龄期中,都用敌蚕病蚕体消毒一  相似文献   

19.
<正> 安康地区蚕药厂第一期工程于1989年3月1日破土动工。它的投建,将填补兴桑养蚕古全省85%以上的安康蚕区的空白。打破历史以来光靠外地引进蚕药的被动局面,解除蚕农以往经常买不到蚕药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0.
春蚕五龄斜面条桑育技术在生产上已得到推广,而在秋蚕生产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1999年中秋生产期间,笔者在夏堡乡东湖村9组和高明乡卢西村6组以及雪岸、南凌等乡进行了中秋蚕五龄斜面条桑育技术的应用实践。夏堡乡东湖村9组28户蚕农,养中秋54张,五龄期全面推广应用斜面条桑饲育技术,平均张产3625kg,张产值49350元;高明乡卢西村6组22户蚕农,饲养中秋51张,五龄应用斜面条桑饲育技术48张,平均张产371kg,张产值48240元,雪岸乡在重点村推广应用126张,南凌乡应用推广92张,均取得了较好效益。其技术关键是:1 划片采叶计划中秋或晚秋蚕五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