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通过收集出生、产犊和离群的记录,探究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奶牛长寿性的因素。对15523头荷斯坦牛的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淘汰时的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的分布情况;计算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的表型相关,利用固定模型分析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的平均利用胎次为2.36胎,平均生产寿命为736.59 d。荷斯坦牛成母牛在产后第1个月内的淘汰风险最高,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成母牛在每个胎次内的淘汰风险均逐渐降低;随着淘汰胎次的增加,奶牛淘汰更加集中发生在产后泌乳早期;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均>0.9),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出生和22月龄头胎产犊的奶牛长寿性表现更好。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规律和长寿性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牛群选育成母牛长寿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收集出生、产犊和离群的记录,探究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奶牛长寿性的因素。对15 523头荷斯坦牛的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淘汰时的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的分布情况;计算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的表型相关,利用固定模型分析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的平均利用胎次为2.36胎,平均生产寿命为736.59 d。荷斯坦牛成母牛在产后第1个月内的淘汰风险最高,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成母牛在每个胎次内的淘汰风险均逐渐降低;随着淘汰胎次的增加,奶牛淘汰更加集中发生在产后泌乳早期;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均>0.9),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出生和22月龄头胎产犊的奶牛长寿性表现更好。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规律和长寿性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牛群选育成母牛长寿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旨在估计荷斯坦成母牛长寿性状遗传参数及评估育种值,为提高生产性能及实施平衡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共收集江苏地区9个规模化牧场2017—2023年间19 756头荷斯坦成母牛的离群记录,分析牛只的长寿性和淘汰情况。利用R软件的GLM程序对影响奶牛长寿性状的固定效应(包括牧场、出生年季、头胎产犊月龄)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BLUPF90软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以及育种值评估,并绘制遗传趋势图。结果表明:江苏地区规模化牧场成母牛平均在群寿命为1 640.87 d,生产寿命为917.15 d,平均利用胎次为2.60胎;长寿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变化范围为0.07~0.15,属低遗传力性状;7个长寿性状(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利用胎次和L1-L4)间均具有中等到较高的遗传和表型相关(0.27~0.99),其中在群寿命与生产寿命的相关性趋近于1;通过计算长寿性状的育种值,绘制遗传趋势图,发现近年来长寿性状遗传进展缓慢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对江苏地区规模化牧场成母牛长寿性状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分析,可为制定南方地区奶牛长寿性状育种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非遗传因素影响荷斯坦奶牛在群寿命的规律,了解奶牛利用情况,本研究收集了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牛场2011-2018年4 057头荷斯坦奶牛的离群、生产性能数据。运用SAS 9.2软件分析了场、离群年份、离群季节、淘汰类型对荷斯坦奶牛离群胎次、在群天数的影响,并进行最小二乘及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离群年份和淘汰类型均对离群胎次和在群天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场、离群季节对离群胎次和在群天数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离群年份的增加,离群胎次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16年的离群胎次最高,为3.222胎,高于其他年份(P0.01);2018年的离群胎次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他年份(P0.01);2015年在群天数高于其他年份,2018年的在群天数最低,为1 890.692 d,且极显著低于其他年份(P0.01);根据季节的不同,春季的离群胎次低于其他季节,在群天数极显著或显著低于秋季和冬季(P0.01;P0.05);淘汰类型中肢蹄类疾病的离群胎次和在群天数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类疾病(P0.01),乳房类疾病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类疾病(P0.01)。因此,通过分析上述各非遗传因素对离群胎次和在群天数的影响,可以为规模化牧场奶牛日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奶牛综合使用效率,延长奶牛寿命。  相似文献   

5.
长寿性(Longevity,LON)是度量奶牛使用年限的功能性状,是奶牛终身生产效益的最重要指标之一,长寿性好的奶牛拥有更高的产奶量,并能生产更多后代和降低牛群更新成本。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北京与上海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的离群数据,比较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牧场的奶牛长寿性、淘汰原因及淘汰胎次,为提高奶牛长寿性提供依据。利用Excel和R软件,对北京首农畜牧、上海奶牛育种中心及北京区县共计96个牛场的166 027条母牛淘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者的平均淘汰胎次分别为2.72、2.69和2.62,均小于3胎,在群时间均小于5年。首农畜牧牛场的主要离群原因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繁殖障碍疾病、乳房疾病、低产和肢蹄疾病;上海奶牛中心为:乳房疾病、繁殖障碍疾病、肢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北京区县为:繁殖障碍疾病、乳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肢蹄疾病和传染病。本研究结果可为北京与上海地区荷斯坦牛群提高生产寿命以及实施平衡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非遗传因素影响荷斯坦奶牛在群寿命的规律,了解奶牛利用情况,本研究收集了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牛场2011-2018年4 057头荷斯坦奶牛的离群、生产性能数据。运用SAS 9.2软件分析了场、离群年份、离群季节、淘汰类型对荷斯坦奶牛离群胎次、在群天数的影响,并进行最小二乘及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离群年份和淘汰类型均对离群胎次和在群天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场、离群季节对离群胎次和在群天数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离群年份的增加,离群胎次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16年的离群胎次最高,为3.222胎,高于其他年份(P<0.01);2018年的离群胎次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他年份(P<0.01);2015年在群天数高于其他年份,2018年的在群天数最低,为1 890.692 d,且极显著低于其他年份(P<0.01);根据季节的不同,春季的离群胎次低于其他季节,在群天数极显著或显著低于秋季和冬季(P<0.01;P<0.05);淘汰类型中肢蹄类疾病的离群胎次和在群天数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类疾病(P<0.01),乳房类疾病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类疾病(P<0.01)。因此,通过分析上述各非遗传因素对离群胎次和在群天数的影响,可以为规模化牧场奶牛日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奶牛综合使用效率,延长奶牛寿命。  相似文献   

7.
影响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胎次、产犊年度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江苏省某大型牧场于2009—2016年产犊且泌乳天数为240~400 d的14 837个完整泌乳期荷斯坦牛的泌乳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以泌乳期总产奶量和泌乳天数为自变量,利用线性模型对305 d校正产奶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胎次、产犊年度、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有显著影响;经产奶牛305 d产奶量显著高于初产奶牛;春冬季产犊奶牛305 d产奶量显著高于夏秋季节;305 d产奶量与泌乳天数、脂肪产量、蛋白产量与泌乳期总产奶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极显著负相关。根据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利用线性模型Y_(305)=P×1.045-D×0.262可以很好地预测荷斯坦牛305 d产奶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收集宁夏地区1997—2018年63个奶牛场16.9万头荷斯坦牛的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从个体和群体水平拟合泌乳曲线,旨在探析我国高产奶牛群的泌乳性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使用WOOD不完全伽马模型对奶牛的个体泌乳曲线进行拟合,并获得模型参数a、b、c以及二级参数泌乳持续力、高峰奶量、高峰日和305 d产奶量,进而采用线性模型分析胎次、产犊季节、初产月龄、出生年份和牧场规模等因素对泌乳曲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峰奶量为42.18±8.66 kg(平均值±标准差,下同),高峰日为86.15±42.88 d,305 d产奶量为10 023.98±2 139.89 kg。胎次、产犊季节、初产月龄、出生年份和牧场规模对宁夏奶牛泌乳曲线参数均有极显著影响。头胎牛产奶量极显著低于经产牛,夏季产犊奶牛的产奶量显著低于其他季节,初产月龄为22~24月龄时产奶量最高,牧场规模低于500头与高于500头奶牛产奶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高峰奶量与305 d产奶量随出生年份的增加而增加。这些研究结果为规模化牧场精细化管理和群体遗传改良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
新产牛,即产犊至产后21 d的泌乳牛,该阶段的牛群最为敏感.牧场新产牛的饲养管理好坏,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奶牛整个胎次产量潜力的发挥,更影响到每头奶牛为牧场带来的收益.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当非常注意对新产牛的常见疾病进行防控,以达到最佳的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0.
产犊季节及胎次对甘肃会宁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产犊季节和胎次对奶牛产奶的影响。【方法】以会宁地区一奶牛场的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选择2011~2013年不同产犊季节及不同胎次产奶量记录完整的健康母牛共200头,主要探讨产犊季节及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将所有产奶数据校正到305d产奶量,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做出不同产犊季节和不同胎次305d产奶量的整体分布曲线。对4个季节和5个胎次的产奶量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SR法多重比较,确定不同季节和各胎次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和不同胎次对荷斯坦牛的305d产奶量的影响均极显著。秋季(9~11月份)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属高产奶量季节;夏季(6~8月份)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最低,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属低产奶量季节。第2胎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较佳,随着胎次的增加,特别是第3胎及以后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逐渐下降。【结论】产犊季节及胎次对甘肃会宁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的影响,在保证全年牛奶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在高产季节产犊和加强对高胎次奶牛的饲养管理,对提高奶牛群体产奶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我国南京地区荷斯坦牛围产后期日产奶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4年6月—2019年5月产犊的512头荷斯坦牛产后第1~7天的产奶量记录,利用SAS软件GLM过程分析胎次、泌乳天数、产犊年份、产犊季节产犊难易等因素对产后前7 d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牛产后第1~7天产奶量分别为7.23、16.8、22.26、25.72、28.30、29.83、31.50 kg;产后第1~2天的日产奶量递增率最高,为132.4%,第6~7天的递增率最低,为5.6%;胎次、泌乳天数、产犊季节和产犊难易对产后前7 d的日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6胎的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最高;夏季产犊的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难产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奶牛;产后前7 d的日产奶量对奶牛自身生理状态和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本研究为建模分析荷斯坦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的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为规模化牧场利用日产奶量数据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能够为牛群营养和遗传水平提供数据基础,本研究利用2020年6月-2021年5月北京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DHI中心)参测牧场数据来分析月度、季节、日产奶量、胎次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月度结果整体变化比较稳定,而受季节、日产奶量和胎次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度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产犊间隔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江苏省某中型牧场2010—2018年胎次为2~8胎、产犊间隔为300~600 d荷斯坦牛的9 419条产犊间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度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荷斯坦牛第4胎产犊间隔最大(394.72 d),第2胎产犊间隔最小(390.85 d);初产月龄在22月龄以下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最大(404.71 d),初产月龄在23~30月龄产犊间隔无显著差异;2015年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最大(400.17 d),2018年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最小(369.52 d);夏季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最大(417.11 d),春季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次之(399.85 d),秋冬季节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较小且无显著差异。由上可知,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度、产犊季节均是影响荷斯坦牛产犊间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江苏地区荷斯坦牛体细胞数变化模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江苏地区12个奶牛场2017—2019年荷斯坦牛253 706条DHI测定日SCC记录进行分析,在划分9种SCC变化模式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探究不同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天产奶量对荷斯坦牛SCC变化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SCC模式在各因素不同水平间分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较低-维持模式在5 000头以上的牧场比例最高,较低-感染模式的比例最低;感染-维持模式在1 000头以下的牧场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维持模式在1胎牛的比例最高,感染-痊愈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5胎牛的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春季产犊时奶牛的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的比例最低;易感-降低模式在夏季产犊时奶牛的比例最高,较低-感染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产犊间隔为441 d以上的奶牛比例最高,较低-感染模式在产犊间隔为300~400 d的奶牛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305天产奶量为3 000~5 000 kg的奶牛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在305天产奶量为9 001~11 000 kg的奶牛比例最高,感染-痊愈模式的比例最低。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天产奶量对荷斯坦牛SCC变化模式的分布均有一定影响,该结果为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群不同淘汰原因进行归类并对奶牛长寿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奶业实践中提高奶牛长寿性提供依据。试验收集了北京地区1996—2014年的奶牛离群记录(51 361条),将淘汰原因归为11大类。针对在群时间(从出生至淘汰的总天数),使用SAS MIXED过程,以场、出生年和月、淘汰类型作为固定效应,父亲、场年互作、年月互作为随机效应,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繁殖障碍与消化类疾病是造成奶牛淘汰的最主要因素,约占40%;奶牛平均在群时间不足5年,平均胎次2.86胎;场、出生年、出生月、淘汰类型均对在群时间有显著影响,父亲效应方差组分约占总方差的1%。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使用年限较短,被动淘汰比例高,其长寿性受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荷斯坦牛群生产寿命遗传评估建模及实施平衡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影响新疆褐牛产奶量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鲁木齐种牛场562头新疆褐牛1997年至2003年奶牛的产犊间隔、产奶量、产犊季节、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体尺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研究了上述各因素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为有计划的开展配种工作和提高奶牛的终生产奶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产犊间隔、产犊季节、胎次、体斜长对产奶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犊牛性别、体高、胸围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认为新疆褐牛适宜的产犊间隔为410d,适宜的产犊季节为秋、冬季.  相似文献   

17.
荷斯坦牛的繁殖性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河南地区4个大型奶牛场荷斯坦牛繁殖记录进行了统计,综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牧场、产后首次配种时间、胎次和季节对荷斯坦牛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荷斯坦牛的平均初产月龄为26.2月,产犊间隔为438d,情期受胎率为45.2%,流产率为3.4%,死胎率为10.5%。(2)不同牧场对荷斯坦牛初产月龄、产犊间隔、情期受胎率、流产率和死胎率的影响差异很大。(3)产后51~60d首次配种奶牛情期受胎率最高(85.7%),产后161~170d首次配种奶牛情期受胎率最低(30.7%)。(4)胎次对流产率和死胎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随着胎次的增加,产犊间隔逐渐减少,以产第5胎的产犊间隔最小,但与产第6胎产犊间隔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胎次间产犊间隔均差异极显著(P0.01)。(5)夏季荷斯坦牛情期受胎率最低(29.9%),死胎率最高(14.3%);春季情期受胎率最高(52.8%),死胎率最低(2.6%)。  相似文献   

18.
以会宁地区某奶牛场的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选择2011~2013年不同产犊季节及不同胎次的健康母牛共200头,主要探讨产犊季节及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将所有产奶数据校正到305d产奶量,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做出不同产犊季节和不同胎次305d产奶量的整体分布曲线。对4个季节和5个胎次的产奶量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SR法多重比较,确定不同季节和各胎次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和不同胎次对荷斯坦牛305d产奶量的影响均极显著。秋季(9~11月份)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属高产奶量季节;夏季(6~8月份)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最低,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属低产奶量季节。第2胎的305d产奶量最高,随着胎次的增加,特别是第3胎及以后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逐渐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全年牛奶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在高产季节产犊和加强对高胎次奶牛的饲养管理,对提高奶牛群体产奶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牛的长寿性作为功能性状,对生产具有潜在影响。但当前,我国牛的寿命普遍较低,淘汰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本研究收集新疆呼图壁牧三场西门塔尔牛的出生、产犊、离群和系谱数据共计1 209条,运用SAS 9.2软件分析影响西门塔尔牛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的因素,计算出对其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作为固定效应,并用DMU软件对西门塔尔牛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所得结果如下:出生年份和初产月龄均对西门塔尔牛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具有极显著影响;西门塔尔牛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的遗传力分别为0.03(±0.05)和0.03(±0.05),均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西门塔尔牛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98(±0.03)和0.99,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本研究所得结果为后续西门塔尔牛的平衡育种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对西门塔尔牛长寿性状的选择,可以延长母牛的使用年限,进一步提高牧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奶牛泌乳曲线参数最小二乘均值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ood模型,按照总群、产犊胎次、产犊年份和不同牧场四种取样方法对黑白花奶牛泌乳曲线参数进行估计,并且进而估计不同取样角度下曲线参数的最小二乘均值的结果表明,按胎次、年份和牧场取样提高了样本的同质性和估计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方差分析剔除胎次、产犊年份、牧场及公牛的影响所获得的总群泌乳曲线参数呈现出最低的标准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