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考察中国东北地区奶牛场饲养管理情况,本次专项调研收集了黑龙江、辽宁、吉林存栏量100头以上的61家规模化养殖场数据。通过对东北三省奶牛存栏量、年均产奶量及牛场饲养管理的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东北地区牛场牛舍以封闭式牛舍为主,采用封闭式牛舍牛场年均产奶量较采用开放式牛舍牛场低5.2%。(2)26.2%的牛场配备有发酵床,其年均产奶量较未配备发酵床的牛场高11.3%。(3)配备有犊牛岛、犊牛保育舍以及专用产犊区的奶牛场,泌乳牛年均产奶量均得到提高。(4)63.9%的牛场在给犊牛饲喂初乳时采用灌服方法,其泌乳牛年均产奶量较采用奶瓶或奶桶的牛场高出16.7%和29.1%。(5)采用一直单栏或单圈饲养断奶前奶牛的饲养方式,相较于其他饲养方式,其泌乳牛年均产奶量较高。综上所述,奶牛的产奶量与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优良的遗传进展是基础,科学的饲养管理是保障,最终目的是提高牛群的整体生产水平。任何一个成功的奶牛场都一定要有高质量的后备牛。优良的遗传潜力,为提高整个牛群的产奶量提供了可行性。后备牛饲养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获得相对持续的增长率,使后备牛能够在16月龄左右拥有适于配种的体况,并在25~26月龄左右产犊。  相似文献   

3.
应用DHI技术做好奶牛选种选配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是指奶牛群改良,也称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工作的实施过程是对泌乳牛定期(通常为1个月)进行一次产奶量记录和奶样的测定分析,同时收集牛群饲养管理与奶牛品种登记资料,依据这些资料和数据,通过专用的分析软件进行系统加工处理,产生一系列反映牛场奶牛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生产管理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信息报表,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是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该病多发生于奶牛产后3天之内,尤其是产后12~48h,少数则发生在分娩过程中。除了临床的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缺钙的另一种表现为亚临床低血钙,影响奶牛产后的产奶量和代谢疾病发生。通过科学的监测,可以准确评估牛只血钙水平,利于对亚临床低血钙牛只及时补充钙剂进行干预。本实验随机选取了20头经产牛,分为未补钙组和补钙组,补钙组分别于分娩结束时和产后12h投喂1丸博威钙缓释钙丸,192g/丸。结果表明,补钙组产后12h和产后24h的血钙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相对稳定,分别比对照组高12.9%和19.1%;补钙组产奶量比未补钙组高11.4%。  相似文献   

5.
DHI报告是提高奶牛群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之一,可以为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白城地区某奶牛场2018年9月~2019年8月的DHI数据资料,对牛群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尿素氮、胎次、泌乳天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奶牛场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有利于牛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该牛场胎次2.3胎,平均泌乳天数203 d,牛群整体繁育工作失衡;牛群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低,牛群的遗传和饲养管理存在问题;体细胞数>50万/mL,牛群乳房炎发生率高;MUN水平22 mg/d,日粮能氮失衡。建议牛场管理者应加强奶牛繁育工作,调整日粮结构,改善奶牛应激期的饲养环境以及奶牛乳房炎的检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全混合日粮(TMR)饲养工艺因其先进的饲喂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正在我国迅速的得以普及和推广。为能够使TMR技术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在饲养管理上必须掌握以下几点。1牛群的鉴定和合理分群TMR饲养方式的奶牛场要定期对个体牛的产奶量、乳成分、体况以及牛奶的质量进行检测,这是科学饲养奶牛的基础。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量以及不  相似文献   

7.
<正> 奶牛的饲养阶段可分为4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0~305天)、干乳期(产后306~365天)。其中产前30天(第二个干乳月)和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这期间要经历停乳、分娩、哺乳、高泌乳及初配等生理过程及应激反应。因此,抓好产前30天至产后70天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到奶牛本胎次的产奶量,也直接关系到产后发情、配种、妊娠以及下胎的产奶量等,关键100天的管理,需注意以下二方面要点。1 控制围产期疾病的发生1.1 酮病是奶牛最主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引起整体能量代谢的紊乱。1.2 产后瘫痪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1.3 胎衣不下多发生于营养不良的牛,孕牛的饲料配合应注意维生素和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中国西南地区奶牛场饲养管理情况,本次专项调研收集了来自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四个省、直辖市的47家存栏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牛场数据,分析了调研牛场的存栏量、年产奶量、牛舍类型和犊牛饲养管理以及其随牛场规模的变化情况。结果得出:(1)1 000头以上规模牛场较100~499头规模牛场年平均产奶量高了11.1%。(2)西南地区主要以半开放式牛舍为主,占调研牛场的46.8%,随着牛场牛舍封闭程度的提高(从开放式到封闭式),泌乳牛年产奶量提高10.0%。(3)新生犊牛配置新生犊牛保育舍和专用产犊区、哺乳期犊牛一直单栏饲养或先单栏饲养后大群饲养、断奶缓冲7d再转群的牛场,泌乳牛年平均产奶量高。综上所述,奶牛的产奶量与牛场存栏规模、牛舍类型以及犊牛的饲养管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DHI为英文DairyHerdImprovement的缩写,其意为奶牛牛群改良,也称奶牛记录体系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其主要工艺为每头泌乳牛每月采集奶样一次,在测定其产奶量、乳成份和体细胞数等数据的基础上,收集牛群饲养管理数据,如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13期、年龄、胎次等,再将所有这些数据加工处理,形成DHI报告,返回牛场,指导生产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0.
奶牛业成功的关键是合理的饲养产奶牛群,因为饲料的成本占牛奶生产总成本的一半以上.为了使奶牛企业获得利润,奶牛必需具有高产的遗传潜力,并以最低成本的饲料获得最高产奶量.奶牛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水、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干奶牛的饲养产奶牛的合理饲养应从干奶期开始.干奶牛应与牛群的其它牛分开管理,因其营养需要量与泌乳牛完全不同,混在一起不可能达到理想的饲养效果.为获得最高  相似文献   

11.
高产奶牛指一个泌乳期产奶量在7500kg以上,含脂率3.4%~3.5%,乳蛋白率在3%~3.2%的牛群;个体奶牛泌乳期产奶量在8500kg以上,经产奶牛在9000kg左右;繁殖功能正常;无代谢疾病。对高产奶牛的饲养与一般奶牛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辛学 《中国奶牛》2006,(7):60-60
奶牛的饲养阶段可分为泌乳初期(产后70d)、泌乳中期(产后71 ̄140d)泌乳后期(产后14 ̄305d)和干乳期等4个阶段。其中产前30d和产后70d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d,它不仅影响到奶牛本胎次的产奶量,也直接关系到产后发情、配种、妊娠以及下胎的产奶量等。因此,实践中需注意以下两方面要点:1控制围产期疾病的发生1.1酮病是奶牛最主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引起整体能量代谢的紊乱。1.2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1.3胎衣不下多发生于营养不良的牛,应注意孕牛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同时注意妊娠后期的适当运动。1.4产后截瘫常因胎…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中国西南地区牛场饲养管理情况,本次专项调研收集了来自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的47家存栏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数据,分析了牛场福利设施的配备情况及其相关泌乳牛产奶量、肢蹄病数据。结果得出:(1)配备牛体刷的牛场占比为14.9%,其年平均产奶量比没有配备牛体刷的牛场高17.6%;配备防滑道、橡胶过道、蹄浴池的牛场占比分别为89.4%、68.1%、70.2%,相比没有配备防滑道、橡胶过道、蹄浴池的牛场年平均产奶量分别高3.3%、12.5%、18.8%,奶牛肢蹄病发病率在5%以上的牛场占比分别低44.8、44.8、50.0个百分点。(2)配有卧床的牛场占70.2%,其泌乳牛年平均产奶量比没有配备卧床的牛场高13.1%。(3)配有运动场的牛场占36.2%,与没有配备运动场的牛场相比泌乳牛年平均产奶量高13.6%。运动场占有面积平均每头牛少于5m~2、5~10m~2、大于10m2的牛场分别占23.5%、47.1%、29.4%,随着每头牛占有的运动场面积的增加,牛场泌乳牛年平均产奶量逐渐提高。综上,牛场配备牛体刷、防滑道、橡胶过道、蹄浴池、卧床和运动场均有利于提高奶牛产奶量或肢蹄健康,应重视这些配置的投入,特别是牛体刷和运动场配置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4.
黄光红 《中国奶牛》2011,(16):39-41
为了探索奶牛产后瘫痪发病规律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1134头适龄中国荷斯坦牛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奶牛产后瘫痪总发病率为24.34%;春、夏、秋、冬四季的发病率分别为9.6%、21.48%、27.84%和30.75%,其中冬季发病率最高;随着胎次、年龄和产奶量的增加,产后瘫痪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日粮种类和微量元素越少,奶牛产后瘫痪就越容易发生;奶牛产后瘫痪能够明显地降低受胎率、产奶量和乳品质。结果说明,该病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能够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15.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的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DHI技术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通过对DHI技术报告层层剖析,使问题得以暴露,主要着眼于反映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乳脂乳蛋白含量、泌乳天数变化等几个关键环节的指标数据,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适时调整奶牛场管理,从而提高牛群生产水平和生鲜乳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汪毅 《中国奶牛》2006,(10):59-60
现代奶业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获得更高奶产量来提高牛场的利润。随着牛群产奶量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牛群繁殖工作压力的增加和奶牛受孕率的降低。受孕率的降低必然导致牛群平均产犊间隔的延长,从而造成奶牛一生泌乳期内整体产奶量的减少。位于安大略省的加拿大农业部所作的研究表明,牛群平均产犊间隔超过13个月,牛场每天每头牛的损失为18~20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围产康预防奶牛酮病生产瘫痪和胎衣不下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围产康在896头产后奶牛上进行了预防酮病、生产瘫痪和胎衣不下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牛产后血酮降低,血糖升高,而对照牛血酮牛高,血糖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试验牛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牛,防病指数为0.6328;生产瘫痪的发病率试验牛显著低于对照牛,防病指数为0.7066。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阶段是奶牛饲养管理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类疾病的多发时期。做好奶牛产后护理,有助于降低奶牛各类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产奶量。本文通过对围产期牛舍环境、产后奶牛的护理措施和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和优化了奶牛产后的饲养管理方案,实现了产后奶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使奶牛体况得到了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9.
1牛场布局不合理
  一些奶牛场产奶牛、临产牛、犊牛在一个圈内饲养,而没有将他们分开饲养。一些奶牛场,在奶牛临产前将其拴系在牛圈外。有的牛场不设奶牛休息舍区,让奶牛在运动场内随意运动和休息。由于奶牛只能在运动场内休息,许多运动场内被雨水和粪尿浸泡成厚厚的软泥,奶牛在里边走动非常困难,奶牛只好卧在污泥之上。这使奶牛极易发生乳房炎,也极易引发肢蹄疾患。同时,由于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奶牛产奶量不高,这既增加开支,又得不到高的产奶量,还可能使奶牛提早淘汰,其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都很严重。因此,应科学合理地设计整个牛场布局,让产奶牛、临产牛、犊牛等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房舍和活动空间,奶牛采食、饮水、运动、休息都有固定的场所,给奶牛营造了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0.
后备乳牛又称培育乳牛,是母乳牛从出生到第一胎产犊前的总称。一般可分为哺乳期犊牛、犊牛、发育牛和育成牛几个生长阶段。后备乳牛选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奶牛养殖的成效。不少奶牛养殖场往往只注重生产牛的饲养管理,而忽视后备牛的饲养管理,导致后备牛淘汰率高,或直接影响后备牛的发育、发情、配种受胎和产犊后的产奶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奶牛技术服务实践,就后备乳牛的养殖技术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