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木霉菌胞外酶及对番茄灰霉病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木霉菌T21及其4种长势好抗逆性较强的REMI转化体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能力,温室防效以及其发酵液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表明:5株木霉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病菌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Ttrm68抑制效果最好,培养一定时间后,木霉可以把番茄灰霉病菌完全覆盖;温室防效也是Ttrm68的效果最好。胞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对番茄灰霉菌抑制效果好的木霉菌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高,而纤维素酶活性则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快速降解马铃薯秸秆,从马铃薯田取土样分离秸秆降解菌并使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筛,得到1株菌株,命名为WXB10,其在28℃、180 r·min-1条件下发酵35 d时马铃薯秸秆降解率可达57.73%。菌株WXB10可产生半纤维素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发酵5 d时,半纤维素酶活性最高,为32.17 U·m L-1;发酵3 d时,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最高,为238.75 U·mL-1;外切-β-1,4-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在发酵4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78.48 U·mL-1和4.82 U·mL-1。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菌株WXB10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能快速降解马铃薯秸秆。  相似文献   

3.
以辣椒4个不同抗性品种为材料,研究成株期感染白粉菌后,叶片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4个材料接种白粉病病原菌后3种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受白粉菌侵染后,抗病品种的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几丁质酶的活性变化与辣椒对白粉病的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用常规试验方法研究7种微量元素Mn2 、Ca2 、Mg2 、Cu2 、Zn2 、Fe2 、Mo6 对木霉菌T23生长量以及β-1,3-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的影响.结果表明:Mn2 、Ca2 、Mg2 、Cu2 、Zn2 、Fe2 对木霉菌T23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有促进作用;Cu2 、Ca2 、Mn2 、Zn2 、Fe2 、Mo6 对木霉菌T23产生β-1,3-葡聚糖酶有激活作用,但Mg2 对其产生β-1,3-葡聚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发现Mg2 、Cu2 对木霉菌T23产纤维素酶有促进作用,其他微量元素对木霉菌T23产生纤维素酶有抑制作用;Zn2 对其产生几丁质酶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Mln2 、Ca2 抑制其产生几丁质酶.由此可见,微量元素通过促进木霉菌T23的生长、产孢及提高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其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抗菌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及枇杷根腐病病菌Pestalotiopsis sp.、康乃馨根腐病菌Fusariumsp.、仙客来根腐病菌Fusariumsp.、万寿菊叶斑病病菌Alternariasp.、辣椒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sp.、辣椒黄萎病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6种供试病原真菌为试材,采用对峙培养法,将P3.9菌株与各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测定其对各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3.9菌株对6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0.6%、67.6%、73.1%、77.5%、82.0%和82.7%,抑制率均在60%以上,说明P3.9菌株抗菌谱广泛,表现出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为有效可持续防控上述各病害提供参考依据及生防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β-葡聚糖、麦麸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细胞壁作为唯一碳源诱导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Th-30发酵产生β-葡聚糖酶,采用硫酸铵盐析和琼脂糖凝胶色谱柱层析法对β-葡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探究β-葡聚糖酶对黄瓜幼苗抗性生理指标、形态指标的影响及黄瓜常见土传病害的防控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诱导条件下木霉Th-30发酵产β-葡聚糖酶活性差异显著,经β-葡聚糖诱导发酵的粗酶液酶活性最高,发酵72 h时达75.63 U·mL-1;纯化的β-葡聚糖酶比活力为783.56 U·mg-1,是粗酶液的45.32倍;5倍液和10倍液β-葡聚糖酶可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根冠比和壮苗指数;β-葡聚糖酶10倍液处理对黄瓜立枯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黄瓜猝倒病、黄瓜菌核病的防效为50.36%~80.63%。  相似文献   

7.
用辣椒疫病菌生理小种ph3人工接种抗疫病的辣椒品系A5、A3和感病品系EC,并用生理小种ph1接种抗病品系A3,接种后分别测定和分析植株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和几丁质酶(Chitin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疫霉菌后,抗病品系与感病品系体内4种酶的活性有明显差异,并显示出辣椒品系的抗病性与植株体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具有不同抗性的辣椒近等基因系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抗性品系接菌后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PAL、POD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上述4种叶片防御酶活性与辣椒对疫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能诱导辣椒叶片中上述4种防御酶的活性增强,但4种酶在积累速度和幅度上抗病品系和感病品系有显著的差异。接菌后高抗品系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PAL、POD活性达到峰值时酶活变化率分别是164.4%、99.1%、173.7%、107.6%;而感病品系的酶活变化率分别是91.8%、48.1%、93.1%、64.0%,与感病品系相比,高抗品系的4种酶活性不仅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且高活性维持时间长,中抗品系的4种酶活性介于二者之间。在抗病品系中,β?1,3-葡聚糖酶的酶活变化率是几丁质酶的1.66倍,PAL的酶活变化率是POD的1.61倍。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观察了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粗酶液对辣椒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抑制作用明显,而几丁质酶粗酶液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辣椒疫霉菌拮抗木霉的筛选及抑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生长势和生长抑制率法从61株木霉菌株中筛选出辣椒疫霉拮抗菌株TR39,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39对辣椒疫霉的抑制机制有重寄生和竞争作用,体外可以产生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等细胞壁降解酶;TR39还对11种其它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复配苯噻酮菌株对溃疡病病菌生长的影响,对其拮抗因子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进行分析,进而进行了其离体果控病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有益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复配苯噻酮对脐橙溃疡病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可造成溃疡病菌菌丝中空、扭曲、破损,地衣芽孢杆菌复配苯噻酮菌株可以分泌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抑制病菌生长,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布地衣芽孢杆菌复配苯噻酮对脐橙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芽孢杆菌对番茄抗枯萎病防御性酶活性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王改兰 《蔬菜》2016,(11):6-13
采用根部包裹接种法将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SR10)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R22)接种于番茄幼苗根部,研究其对枯萎病原菌早期侵染条件下番茄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芽孢杆菌(+Forl)处理25 d后的枯萎病防治效果分别为41.11%和51.11%;早期防御性酶活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接种2株芽孢杆菌后,番茄幼苗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以及β-1,3葡萄糖酶活性均表现出短时间内显著增强随后缓慢降低,酶活高峰时间普遍出现在96~120 h内,酶活增幅达到11%~265%;与单接病原菌处理(Forl)相比,接种芽孢菌SR10(+Forl)和SR22(+.Forl)后PPO酶活性增加了9%和13%,SOD酶活性增加了38%和27%,PLA酶活性增加了23%和27%,β-1,3葡聚糖酶活性增加了15%和26%,几丁质酶活性增加了39%和44%,而POD酶活性变化不明显。表明介导番茄产生诱导系统性抗性来抵御枯萎病菌的侵染是多粘芽孢杆菌SR10和解淀粉芽孢杆菌SR22的重要生防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6对甜瓜枯萎病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B6及其代谢产物对甜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和生防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6代谢产物对甜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代谢产物处理甜瓜后病情指数由37.65降低至11.29,甜瓜幼苗体内与抗性反应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β-1,3-葡聚糖酶活性有明显增加,表明B6代谢产物处理甜瓜根系过程中可能激发木质素、植保素等抗性物质的参与。经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B6菌株产生的代谢物质具较强的热稳定性、对紫外线有较强的耐性、pH值在2~8时生物活性强。  相似文献   

13.
王利国  李玲  范冬雨 《园艺学报》2005,32(6):1133-1135
 研究了墨兰炭疽菌的侵染过程以及墨兰叶片中几丁质酶和β- 1,3 - 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炭疽菌接种12 h后开始产生侵染丝侵入墨兰叶片的气孔腔, 60 h之前炭疽菌菌丝在叶肉细胞的胞间隙蔓延, 从84 h开始, 炭疽菌次生菌丝侵入叶肉细胞内, 部分叶肉细胞解体。几丁质酶、β- 1,3 - 葡聚糖酶活性在接种炭疽菌后缓慢上升, 到84 h达到最大。表明炭疽菌侵入墨兰叶肉细胞的胞间隙和胞质中对几丁质酶和β- 103 - 葡聚糖酶活性高峰的出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豇豆枯萎病抗性与水杨酸互作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对豇豆枯萎病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以及对感病品种浸根处理后再接种(挑战接种)的幼苗发病率和对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浓度大于1.0mmol·L-1的SA处理4h后能显著地抑制豇豆枯萎病病菌孢子萌发;在1.0~10.0mmol·L-1范围内,随浓度的升高SA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大;在不影响豇豆感病品种幼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5.0mmol·L-1的SA减轻幼苗发病率最为有效;豇豆感病品种经SA处理后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升高,挑战接种后的酶活性变化比未经SA处理的上升早且快。  相似文献   

15.
以枇杷为试材,对抗枇杷根腐病病菌的6株枇杷主干内生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DA、PSA和CA培养基为最适合各参试菌株菌丝生长的培养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为最适合各参试菌株菌丝生长的碳源;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为最适合各参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氮源;25~30℃最适合各参试菌株菌丝生长;所有参试菌株适宜菌丝生长的pH值为中性或偏碱性;全光照处理有利于参试菌株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干旱荒漠区的126株苦豆子为试材,采用透明圈法对分离自其内生放线菌进行分泌胞外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有71株内生放线菌具有酶活性,占总菌株数的56.3%.其中有3株菌株酶活性最为显著,菌株NDZKDS73、NDZKDS7具有的淀粉酶活性最高,透明圈半径达到24.62mm和19.12m m;菌株FJYKDS5具有的蛋白酶活性高,透明圈半径16.94 mm;菌株FJYKDS11、BJGKDS2具有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透明圈半径为24.72 mm和22.40 mm;菌株FJJKDS2具有的几丁质酶活性最高,透明圈半径17.76mm;菌株NDZKDS24、NDZKDS20对葡聚糖酶活性最高,透明圈半径为12.06mm和10.50mm.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有7株活性菌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株属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  相似文献   

17.
以苗龄7~10 d的辣椒组培苗为被侵染的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研究基因型、外植体类型、抗生素浓度对辣椒遗传转化的影响,以期获得抗真菌病的转基因辣椒植株.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外植体类型、抗生素种类和浓度对辣椒的遗传转化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以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辣椒进行了遗传转化,获得了3株抗性植株.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工厂化栽培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双二、黑单、C10、C6和C3的子实体产量、栽培培养料的酶活性,研究了木质纤维素与产量的关联性,以及子实体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C10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且子实体产量最高,分别为4.19 mm·d~(-1)和(152.71±5.69)g;C10漆酶活性最高,C6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黑单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最高;C10纤维素降解量最多,产量随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量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半纤维素降解量与产量没有相关性;不同菌株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程度与其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高低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C6无论是总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是鲜味、甜味、苦味和无味氨基酸总量都较高。因此,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黑木耳C10菌株符合工厂化生产特点,可缩短采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质量。本研究采用愈创木酚法、邻苯二酚法、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对内生真菌BS013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及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抗病机制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水稻根部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内生真菌BS013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提高水稻防御性酶活性,其中经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的POD和SOD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60倍和1.04倍。因此,新型微生物菌剂可通过提高水稻防御性酶活性,提高水稻抗水稻抗纹枯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莫熙礼  蒋选利 《北方园艺》2016,(16):113-118
以花溪辣椒、遵义辣椒为试材,辣椒白粉病菌为供试菌,苯丙噻二唑(BTH)为诱导剂,采用喷施接种法,研究了BTH诱导辣椒对白粉病产生抗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TH均可以诱导辣椒对白粉病产生抗性,浓度为0.20 mmol·L-1时诱导效果最佳,防治效果为81.82%;BTH-接菌处理的辣椒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增加;BTH-接菌、BTH-未接菌和CK-接菌处理都能诱导辣椒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升高,但CK-接菌处理增加幅度较小.BTH不影响白粉病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子的产生,却能有效抑制菌丝的生长,表现为菌丝生长缓慢和菌丝的侧枝数减少.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K-接菌处理在24 h后,辣椒叶片保护层开始被溶解,BTH-接菌处理的辣椒在接菌48 h后才出现该现象,说明BTH能产生阻碍或延迟菌丝破坏的保护层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