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达乡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分离纯化出13株疑似乳酸菌,其中5株球菌、8株杆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3株疑似乳酸菌合成γ-氨基丁酸能力,结果发现其中一株球菌具有很强合成γ-氨基丁酸能力,γ-氨基丁酸产量为2.91g/L;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高产γ-氨基丁酸菌株为嗜热链球菌QYWLYS-1。此外,考察了实验室保藏的4株双歧杆菌和7株乳酸菌合成γ-氨基丁酸能力,结果发现其中一株植物乳杆菌QYW-L-11具有较强合成γ-氨基丁酸能力,γ-氨基丁酸产量为1.38g/L。  相似文献   

2.
γ-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利用酸菜、酸奶等食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通过纸层析法筛选得到1株产GABA量较高的菌株Y-3,经16SrDNA鉴定该菌株为短乳杆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菌株Y-3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1.5%、酵母膏0.5%、胰蛋白胨1.5%、L-谷氨酸钠1.0%、丁二酸钠0.5%,初始pH为6.0,接种量6%,37℃静置培养48 h,GABA产量达12 g/L以上,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近5倍。  相似文献   

3.
从健康刺参肠道分离得到一株细菌M2-4,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并探索了其发酵条件及对刺参的作用效果。该菌株发酵最适初始pH、温度、碳源、氮源分别为5.5~6.0、20.0~25.0℃、蔗糖、酵母提取物;最优碳源、氮源组合为蔗糖20.0 g/L、酵母提取物5.0 g/L、蛋白胨2.5 g/L;最适接种密度为4.70×105 CFU/mL。在鼠尾藻粉中分别添加0、1.0×105(M5)、1.0×107(M7)、1.0×109(M9)CFU/g该菌株,进行30 d的养殖实验,各处理组刺参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而刺参肠道中的酸性磷酸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溶菌酶(M9除外)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这表明该菌株可以显著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在刺参养殖上的应用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乳酸片球菌ZPA017的γ-氨基丁酸(GABA)产量,本试验通过单因素筛选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乳酸片球菌ZPA017产GABA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D-果糖18g/L、大豆蛋白胨40g/L、乙酸钠3g/L、磷酸氢二钾1.37g/L、柠檬酸氢二铵2g/L、硫酸镁0.63g/L、硫酸锰0.29g/L、吐温-801mL/L。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筛选的方法,优化得到乳酸片球菌ZPA017产GABA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6.5、接种比例1%、发酵时间30h。乳酸片球菌ZPA017在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培养,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达1.036g/L,是优化前产量的3.77倍。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筛选1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芽孢杆菌,研究其发酵玉米皮的效果。采用十字划线法和平板扩散法对产阿魏酸酯酶菌株进行初筛,结合酶活力测定进行复筛,将筛选得到的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试验确定种属关系。发酵玉米皮试验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C组)玉米皮添加等量蒸馏水发酵,T1组玉米皮添加2 U/g FW纤维素酶发酵,T2组玉米皮添加5×106 CFU/g FW的筛选菌株发酵,T3组添加2 U/g FW的纤维素酶与5×106 CFU/g FW筛选菌株发酵,每组5个重复,室温发酵15 d。结果显示,研究筛选得到12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其中菌株A30酶活力最高,为177.1 U/L。经鉴定,菌株A30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A30能够提高发酵玉米皮的芽孢杆菌活菌数,对乳酸菌、霉菌活菌数以及物料pH值无影响,该菌株与纤维素酶协同处理对发酵玉米皮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A30在玉米皮发酵过程中,能够与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纤维素降解率,改善饲...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利用乳酸杆菌和酵母菌体外发酵肉鸭全价料,通过发酵前后活菌数、pH、粗蛋白质、酸溶蛋白、总酸含量等指标的比较,筛选出适宜肉鸭全价料发酵的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结果表明:(1)适宜肉鸭全价料发酵的最适乳酸杆菌为BLCC2-0111和BLCC2-0112,发酵至72 h时,pH达到最低,分别为4.03和4.13,活菌数最高,分别为33.61×108CFU/g和25.68×108CFU/g。(2)适宜肉鸭全价料发酵的最适酵母菌为BLCC4-0050和BLCC4-0021,发酵至72 h时,粗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17.78%和17.77%,活菌数最高,分别为30.23×108CFU/g和35.54×108CFU/g。(3)适宜肉鸭全价料发酵的最适混菌组合为BLCC2-0111+BLCC4-0021,发酵至72 h时,pH降至最低4.12,乳酸杆菌活菌数38.00×108CFU/g,总酸含量20.61 mg/g,酸溶蛋白含量13.49%,混菌发酵的饲料营养价值显著优于单菌发酵。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的乳酸菌数、γ-氨基丁酸(GABA)产量和乳酸产量,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法、响应面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葡萄糖30 g/L,酵母粉50 g/L,L-谷氨酸钠15 g/L,硫酸锰0.18 g/L,乙酸钠5 g/L,磷酸氢二钾2 g/L,柠檬酸氢二铵2 g/L,吐温-80 1 mL/L。该条件下,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的乳酸菌数为5.34×109CFU/mL,GABA产量为576μg/mL,乳酸产量为12.32 mg/mL,得到的规范化综合得分为0.9016,与理论规范化综合得分0.9247接近,表明响应面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黑曲霉(A.niger)中重组表达灵芝L菌漆酶基因,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旨在获得一株高产灵芝漆酶的黑曲霉基因工程菌。【方法】 从灵芝L菌克隆漆酶基因Lac-L,并根据黑曲霉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选用黑曲霉糖化酶启动子(PglaA)、信号肽及终止子为表达原件,以米曲霉pyrG基因为筛选标记,构建漆酶表达盒,采用聚乙二醇-CaCl2法将其转化至黑曲霉X1(ΔpyrG)原生质体中。对转化子进行PCR验证及固态发酵酶活测定,筛选高产漆酶重组菌株,并对阳性转化子固态发酵培养基碳源、无机与有机氮源比例、Cu2+浓度及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 经尿嘧啶缺陷及含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ABTS)培养基筛选获得25株重组漆酶转化子,酶活复筛获得灵芝漆酶异源表达6号重组菌株,发酵72 h酶活可达3 532.6 U/kg,宿主菌株的酶活仅为58.37 U/kg。重组6号菌优化后的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为:以麸皮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麦芽糖、2%(NH42SO4、0.25 g/L CuSO4,发酵60 h时重组菌株产漆酶活力最高,达到6 255.47 U/kg。【结论】 在黑曲霉中成功实现灵芝L菌漆酶基因Lac-L的异源表达。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得到1株产γ-氨基丁酸(GABA)屎肠球菌,并定量测定所产GABA的量。从泡菜、酸奶、土壤、新鲜牛奶样品中筛选出一目标菌株F6,进行形态学特征与革兰氏染色鉴定;再扩增菌株F6的16S r DNA基因,然后测定该基因序列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定量测定菌株F6发酵液中的GABA含量。结果表明:菌株F6菌落大而光滑、圆形、直径1~2 mm、边缘整齐、乳白色;在分离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使分离培养基呈黄色;在MRS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不透明,周围有透明圈。革兰氏染色鉴定菌株F6为阳性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显示,菌株F6的16S r DNA基因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的相似性大于99%。HPLC法测定得到GABA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7 080 733.139 5 X-4 511.692 7(R2=0.999 4),通过方程得出菌株F6发酵液中的GABA含量为7.1 g/L,保留时间为7~10 min。结果提示,本试验筛选得到1株高产GABA的屎肠球菌F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来源的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4株嗜热链球菌在乳中的生长发酵特性;进行了菌种优化搭配和最适配比菌株发酵产品贮藏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4株杆菌中,L.b-S1和L.b-DR凝乳时间最短,细胞生长速率和产酸代谢速率亦最快;4株球菌中,S.t-TX凝乳时间最长,细胞生长速率和产酸代谢速率亦最慢;杆菌和球菌的最适配比为:L.b-S1:S.t-SY为1:1或L.b-DR:S.t-SY为1:1,利用菌种最适配比,以2%的接种量42℃进行鲜乳发酵,3.5h均可凝乳,发酵产品活菌含量均高达1×109个/mL以上,酸度80~90°T,pH值均为4.5左右,感官风味俱佳;最适配比菌株发酵产品4℃冷藏21天时,酸度上浮不足10°T、pH值下降0.2~0.4,活菌数下降1个log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乳酸菌发酵廉价农副产品米糠,研究单因素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液添加量、磷酸吡哆醛(PLP)浓度和氯化钙浓度对米糠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分析法对发酵米糠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乳酸菌发酵米糠富集GABA的最优条件:发酵时间24 h、菌液添加量3.5%(体积/体积)、PLP浓度0.1 mmol/L和CaCl2浓度1.5 mmol/L,在此条件下米糠发酵液中GABA含量可达335 mg/100 g。  相似文献   

12.
采用钼蓝比色法(molybdenum blue colorimetry, MBC)、乙炔还原法(acetylene reduction assay, ARA)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了分离自无脉苔草根际的6株根际促生菌溶磷、固氮及分泌激素的特性,并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对筛选出的2株优良促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株促生菌的溶磷量在298.17~554.67 mg/L之间,其中菌株TPRS3的溶磷能力最强(554.67 mg/L);6株促生菌中有4株具有固氮能力,固氮酶活性在170.19~456.87 nmol C2H4/(mL·h)之间,菌株TPRS19的固氮能力最强,固氮酶活性为456.87 nmol C2H4/(mL·h),菌株TRPS3和TPRS12无固氮能力;6株促生菌均具有分泌植物激素的能力,其中3-吲哚乙酸(IAA)分泌量在8.20~86.36 mg/L范围内,赤霉素(GA3)在26.36~135.90 mg/L范围内,反-玉米素(t-Z)在9.55~141.68 mg/L范围内,菌株TPRS19分泌IAA的能力最强,为86.36 mg/L,菌株TPRS5分泌GA3的能力最强,为135.90 mg/L,菌株TPRS2分泌t-Z的能力最强,为141.68 mg/L,菌株TPRS3、TPRS5、TPRS12和TPRS19兼具分泌3种激素能力。经鉴定,菌株TPRS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TPRS19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这2株菌有望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云南具有丰富的益生菌资源,前期从云南牛奶样品中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3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产黏、产香)和产共轭亚油酸性能,具有较好的发酵乳加工潜力。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3为发酵乳菌株,优化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参数,研究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贮藏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和响应面优化,确定的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最佳工艺为:菌株添加量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0h。发酵乳产品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无乳清析出,酸奶味纯正,酸甜适口;脂肪含量为(3.42±0.36)%、蛋白质含量为(3.24±0.42)%、共轭亚油酸含量为(131.53±4.7)μg/g;乳酸菌活菌数(1.72×1010±0.36)CFU/g;共轭亚油酸含量和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商业发酵剂发酵乳。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在4℃下贮藏21d时,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国标规定的106CFU/g,酸度均在消费者接受的范围内。本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优化和品质分析,为植物乳杆菌L3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是制备富含γ-氨基丁酸(GABA)发酵饲料的优良益生菌。菌株生长的最佳初始pH为6.0,最佳温度为35℃。GABA生物合成的最佳pH为8.0,最佳温度为40℃。两阶段发酵调控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生产GABA,GABA的产量达到5.98g/L,优化后GABA的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153.39%。研究表明,两阶段分开控制菌株生长和GABA合成的pH和温度,能显著提高GABA的产量。该方法为用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生产富含γ-氨基丁酸的发酵饲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免疫原性良好的鸡传染性鼻炎灭活疫苗生产用菌株,本试验对分离的5株A型、3株B型和3株C型副鸡禽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毒力试验筛选毒力较强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最小发病剂量测定,再将最小发病剂量定为攻毒剂量,进行免疫原性分析和最小抗原含量测定。毒力试验结果显示,11株分离株均具有较强的毒力,从中筛选出毒力较强的A型菌2株(HN3株和HB2株)、B型菌2株(HN5株和SD4株)和C型菌2株(HN1株和SD3株)。最小发病剂量测定结果显示,A型HN3株、B型HN5株和C型SD3株毒力最强,最小发病剂量分别约为2.0×104、1.8×103和2.3×103CFU。免疫原性分析和最小抗原含量测定结果显示,A型HN3株、B型HN5株和C型SD3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不仅可以抵抗同源菌株的攻击,还能对同血清型异源菌株提供良好的保护,免疫后血清HI抗体效价和阳性比例均较高,且与攻毒保护相关性较好,A型HN3株、B型HN5株和C型SD3株的最小抗原含量分别为5.0×108、1.0×10<...  相似文献   

16.
从鸡场病死鸡自然发酵堆肥中取样,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蛋白酶活性高(揺瓶培养基酶活为2000U/ml)的菌株,经过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本文通过不断优化该菌株的产芽孢培养基及其发酵工艺,最终确定了该菌在100~2000L发酵罐的发酵工艺,放罐芽孢数可达3.1×10~(10)CFU/ml,芽孢率≥98%。  相似文献   

17.
选取实验室分离自自然发酵乳制品中的5株嗜热链球菌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单菌株发酵酸乳,在发酵期间和酸乳4℃贮藏504 h阶段,分别测定菌株发酵时间、滴定酸度、pH值、活菌数以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含量变化,研究嗜热链球菌发酵产酸特性及其酸乳贮藏期间后酸化及其有机酸组分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42℃发酵期间,5株菌在发酵2h后pH值迅速下降,达到发酵终点时间在5~9h,发酵时间最短的是菌株IMAU10632和IMAU20772。在4℃贮藏504h期间,5株菌的pH值下降幅度在0.5左右,最终pH值稳定在4.2左右,产酸速度均较缓慢,均表现出嗜热链球菌后酸化能力弱的特点,且酸度值均在90oT以下。初步筛选出一株菌株IMAU10632,凝乳时间短、产酸速率快、后酸化能力较弱,在4℃贮藏期间活菌数维持在108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产酸能力强、发酵性能好、具有强抑菌能力的乳酸菌,本试验以35日龄断奶健康仔猪粪便为菌源,对其乳酸菌进行筛选、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发酵性能研究。从35日龄断奶健康仔猪粪便中分离得到6株目标菌株,经产酸测试及抑菌试验后,得到一株产酸能力强、抑菌效果良好的筛选菌株,命名为RSJ-5。通过对RSJ-5菌株的菌落与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试验、糖醇发酵试验,确定其为嗜酸乳杆菌。利用50 L发酵罐接种RSJ-5菌株厌氧发酵36 h,发酵液活菌数达158 CFU/mL,乳酸钙含量为85 mg/mL,pH4.2,发酵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结果表明RSJ-5嗜酸乳杆菌具备优良乳酸菌发酵剂的性能,探索了发酵工艺的可行性,为液体饲料(乳酸菌发酵液)大规模发酵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青海省寒旱环境的盐渍土、水、植物中筛选分离及鉴定可以生产脲酶的耐盐菌,改善青海牧区土壤环境,探索寒旱盐渍土环境中微生物矿化碳酸钙技术的可行性,试验利用5%盐浓度的筛选培养基筛选耐盐菌,从中筛选最优脲酶产生菌,测定其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并进行菌株鉴定及微生物矿化碳酸钙技术可行性测定。结果表明:筛选出200株耐盐菌,其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耐盐脲酶产生菌,该菌株在5%盐浓度下的液体培养基中于37℃、180 r/min振荡培养时,其对数生长期出现在4~24 h,最佳发酵时间为48 h,初始酶活性最高达到2.21 U/mL,经鉴定该菌株为木糖葡萄球菌,登录号为MN420830,生成的沉淀为碳酸钙。说明从青海省寒旱盐渍土环境中可以筛选出耐盐脲酶产生菌,且该菌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矿化碳酸钙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筛选具有优良特性的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为微生物β-葡萄糖苷酶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微晶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从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腐殖层土壤中筛选到一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J1,鉴定为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研究发现聚多曲霉J1在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条件下可以产β-葡萄糖苷酶,故对β-葡萄糖苷酶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响应面法在摇瓶发酵水平对聚多曲霉J1产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分别为60℃和5.0,葡萄糖抑制常数IC50高达178.5 mmol/L;通过响应面法获得该菌的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源浓度1%、氮源浓度0.5%、pH 8.05、接种量5.02×106个/mL,培养温度28.7℃,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100 mL/250 mL,该条件下酶活达3.37 U/mL,较优化前酶活提高了333.6%。聚多曲霉分泌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葡萄糖耐受性,在饲用酶制剂方面的应用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