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20年山东省南四湖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南四湖畔4个陆面台站近20年的大风记录,对南四湖大风天气的基本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地区大风以西北风为主,春季出现大风日数最多,秋季最少。自90年代末大风日数呈逐渐减少趋势,南四湖大风频次逐年减少,造成该结果的原因除了大气环流背景方面的影响因素外,还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测站周围局地环境改变、人工防护林带面积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1-2010年嘉善县气象局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嘉善县8级以上大风的分布规律及大风风向的规律.结果表明,嘉善县大风的季风特征明显,冬半年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及初夏大风多为低压、倒槽引起的雷雨大风,夏季连续性大风主要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而产生.全年各月嘉善均有出现大风的可能,大风天数以8月最多,10月最少.由于嘉善冬季盛行北风,春夏季盛行东风,冬季大风以西北偏北风占大多数,夏季雷雨大风,相对来讲WNW、ESE大风最多;台风大风大多以ESE、SE、E为主.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4—2015年吕梁市离石区大风气候资料,对吕梁市离石区大风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吕梁市离石区的平均风速为1.96 m/s,2月、3月的平均风速最大,10月的平均风速最小,冬、春季的平均风速较大,秋、夏季的平均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平均最大风速为3.89m/s,其中最大风速极值出现在12月,极小值出现在10月,春、夏季的最大风速数值较大,冬、秋季的最大风速数值较小,年平均最大风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吕梁市离石区近12年主要方向都是北东北(NNE)为主,只有2011年比较特殊,主体方向是北风(N)。  相似文献   

4.
通过保亭县1966—2011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保亭县大风天气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初步分析产生大风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近46年大风日数为103 d,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 d;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7—10月,占全年的66%,秋季出现大风日数最多,占全年的48%。近46年保亭县年大风日数整体没有变化。热带气旋系统是保亭地区产生大风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流性天气系统产生大风天气的概率最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1-2013年嘉兴地区6个地面观测站大风资料,分析嘉兴地区8级以上大风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嘉兴地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大风的季风特征明显,冬半年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及初夏的大风多为低压、倒槽引起。夏季的大风主要是受热带气旋及副高边沿影响产生的。受地理位置影响,平湖的大风日数远远多于其他几个县。嘉兴地区平均大风日数总体呈线性递减趋势,平湖市的递减趋势尤为显著。运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嘉兴地区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大风日数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特征,存在12年的短周期和32年的长周期,目前处于大风日数偏少期。  相似文献   

6.
利用肃北国家气象观测站1973—2016年逐月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对肃北地区近44年大风日数、最大风速、平均风速及风向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4年,肃北县年平均大风日数21.0 d,总体呈增多趋势,春、冬季为大风多发季;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6 m/s,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总体呈减小趋势,其中前30年显著减小,后14年显著增大;平均风速为2.7 m/s,最大出现在春季,冬季次之,夏、秋2季最小,平均风速年、四季变化总体均呈减小趋势;全年SSE向风最多,NW和SE向风次之,ENE、E、SW、WSW向风最少。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5—2015年旅顺口区本站气象观测站大风资料,得出旅顺口区8级以上大风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旅顺口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大风的季风特征明显,冬季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初夏的大风主要由低压和倒槽引起,夏季的大风主要受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北上引起。受三面环海影响,旅顺口区大风日数远远高于内陆地区。从近50年大风日数分布规律来看,旅顺口地区大风日数总体呈线性递减趋势。春季和夏季以东南、南东南风向为主,秋季和冬季以北风、北东北风向为主。  相似文献   

8.
基于1971—2010年茶陵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使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茶陵县近40年大风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茶陵县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967 d/10 a,近10年转为非活跃期。主导风向季节性差异明显,春、秋、冬季盛行WNW风和NW风,夏季SSW风加强,具有明显的季风特性。茶陵县大风日数月变化呈多波动型,第1峰出现在3月,第2峰出现在7月,第3峰出现在10月,最少月为9、11月,大风主要集中在3—5月。  相似文献   

9.
东疆三大风区大风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东部三大风区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40年大风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得各风区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月、日变化以及大风一日内频繁活动的时段、持续时间等气候特征规律,为生态环境保护、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及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7年5月5日本溪地区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对大风预报有指示作用的指标,以期为加强大风天气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5~2011年温泉县大风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变换和M-K分析,研究了温泉县大风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7年来年大风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4 d;大风日数以7月最多,2月最少,以夏季最多,秋季和冬季较少;年大风日数存在6年左右的主周期变化和3年的次周期变化。年大风日数在1988年发生了由多向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陈艳秋  陈宇  吴曼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60-1661,1692
利用2000~2012年辽宁省设施农业遭受暴雪及大风气象灾害的灾情资料和降雪量、大风观测资料,对辽宁省设施农业灾情的时空分布、强度等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暴雪及大风是造成辽宁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暴雪灾害主要出现在2~3月,且与辽宁暴雪频次空间分布基本对应,主要出现在辽河流域及以东地区;大风灾害主要受辽宁春季大风和夏季强对流天气影响,出现在4、7、8月,主要出现在沈阳、大连及辽宁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宁夏北部地区一次大风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芳  张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520-6523
利用NCEP/NCAR、MM5 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08年5月2~3日宁夏北部地区一次罕见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及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空气东移南下和青海低压的发展东移在河套北部形成大的气压梯度是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高空涡度平流、中低空温度平流、南北两支气流相遇促使地面低压强烈发展生成新的锋面气旋是大风形成的中尺度系统;动量下传加大了地面的强风和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14.
杨群  蔡海朝  高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67-20871
利用1970~2009年铜仁地区1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暴雨资料和暴雨日数资料,分析了铜仁地区近40年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还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对少暴雨年和多暴雨年的气候背景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仁雨季主要集中在主汛期(5~9月),主汛期暴雨量的大小将决定着铜仁地区年总降雨量的多寡。少暴雨年在30°N以南的大部分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比多暴雨年偏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明显比多暴雨年偏西、强度偏强;东北路径冷空气的南下是导致铜仁地区暴雨出现的有利条件;少暴雨年孟加拉湾向北输送的水汽辐合比多暴雨年明显偏北;多暴雨年铜仁区域主要以东偏南风为主,少暴雨年则为一致的南风,且多暴雨年贵州中东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垂直上升运动比少暴雨年强;少暴雨年OLR在孟加拉湾大部、南海南部的水汽输送区及贵州大部至我国江淮流域表现为正距平和正差异值控制,则对流活动较历史同期偏弱,同时也较多暴雨年偏弱。  相似文献   

15.
彭素芳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123-124,128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和图层逻辑运算功能,结合获得茶叶优质高产所需的气候条件,生成了安福县春茶和夏秋茶叶种植气候资源分布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渤海海峡大风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统计了烟台、大连沿海共6站1975~2005年共31年的逐日风资料,进行了大风的分区对比分析。[结果]分析表明,海岛站不仅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大,能较好地代表渤海海峡大风的情况;渤海海峡大风的主导风向为NW-NNE,大连沿海以北大风为主,烟台沿海春秋季南大风次数明显增多;偏北风和偏南风时风力较大,而偏东风和偏西风时风力较小。南隍城大风增幅大,增速快,大风日数明显偏多,风力偏大。渤海海峡大风增大时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结论]该研究可为渤海海峡大风预报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彦杰  马琳  闫勇  白学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47-15148,15207
通过乌苏1954~2009年的大雾实测资料,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苏地区大雾天气主要发生在秋末至翌年春初,以12月出现最多,1月最少,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和季节分布特征,但年际间大雾日数呈不规律状,虽与全国近10年雾日呈减少的趋势一致,但表现却并不显著。高空均压场和地面气压场形势与大雾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EC 1°×1°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3月30-31日发生在贵州省安顺市的伴有10级大风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中,中高层的低涡、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降雹区域大气低层的湿热能条件好,在雷暴发生前中层有干冷空气向下入侵,使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强,为强对流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研究潍坊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特点,减少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危害,为日后的春夏季节强对流天气预报工作提取可利用的预报指标,提高预报准确率,特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进行剖面和探空分析,同时结合雷达和卫星云图等短时临近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成因分析,得出此种强对流天气的发生特点和类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东北冷涡东移过程中分列出的高空槽。冰雹发生在2日的下午,此时低层升温明显,能量充足。前倾结构的高空槽使高层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空气上,导致不稳定层结出现,从而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