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以浅红色凤仙花地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2.0、4.0mg/mL)与不同时间(1、2、3d)的甲基磺酸乙酯(EMS)组合处理对凤仙花的诱变效应,以确定适合于凤仙花诱变育种的最佳剂量,并筛选出观赏价值高的诱变株系。结果表明:凤仙花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幼根条数、出苗率、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及叶形指数均受药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当浓度为40mg/mL处理时间为2d和3d时,发芽率为0。半致死剂量为2.0mg/mL处理2d,但此剂量不能获得较多优异的突变体,而0.5~1.0mg/mL处理2~3d却能获得较多的观赏价值较高的优良突变体。突变体的类型包括顶生花、一柄多花簇生、重瓣花、嵌合花、嵌合叶、花柄极度缩短及无主干等类型的突变体。花色也出现了深红、淡粉、紫红、粉白、淡紫红、紫色、粉红、白色、深紫、淡紫、粉紫、红色以及红白嵌合花色等10余种突变类型。在这些突变类型中,观赏价值高的单株有紫红重瓣花、深红间白色嵌合重瓣花、紫色重瓣花、淡粉牡丹型重瓣花、红色茶花型重瓣花、浅红间白色嵌合玫瑰型重瓣花、粉红蝶形重瓣花、一柄多花簇生型、花柄极度缩短重瓣嵌合花等9个。此外,处理以后的凤仙花花瓣色素物质和营养物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经逐代筛选,可望在其后代中获得新品种进行商品化生产,或为凤仙花育种提供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瓜菜》2017,(2)
为构建瓠瓜突变体库,以瓠瓜材料‘安生葫芦’种子为试材,探索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条件。设置种子开壳和不开壳2种处理,0.8%、1%、1.5%、2%、3%和4.5%共6个不同EMS浓度,2、4、8、12 h共4个不同诱变时间,分析24个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组合对开壳种子相对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开壳处理后对EMS诱变浓度的敏感性显著提高。在相同EMS浓度下,诱变时间越长瓠瓜种子相对发芽率越低,8 h为最佳诱变时间;在相同EMS诱变时间下,EMS浓度越大相对发芽率越低;随着EMS诱变时间的增加,不同EMS浓度间种子发芽率的差异显著性降低,半致死浓度为1%~2%。综合分析,确定EMS诱变最佳条件为:瓠瓜种子开壳后温水浸种4 h,然后用1.5%EMS诱变处理8 h。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EMS诱变西瓜种子的最佳条件,以石红为试材,设置种子切口与不切口2种处理方式,采用6个诱变浓度(0.40%,1.00%,1.20%,1.40%,1.60%和2.00%)和5个诱变时间(4、10、12、14、16 h)共30个不同处理组合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切口处理能显著提高西瓜种子对EMS诱变剂的敏感性,共筛选出6个处理组合,诱变效果最接近半致死剂量,分别是1.20%+12 h、1.20%+14 h、1.20%+16 h、1.40%+12 h、1.40%+14 h和1.40%+16 h,对应的西瓜种子相对发芽率分别为50.38%、52.21%、51.97%、48.95%、49.97%和48.82%。以用量少且用时短为原则,确定EMS诱变西瓜种子的最佳组合是1.20%EMS诱变12 h。 相似文献
4.
5.
6.
以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4号生理小种的粗毒素为诱变剂,以香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为筛选材料,通过多步筛选法,优化了筛选体系,并筛选出了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突变体。以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5%的EMS 分别处理香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40 min,获得“半致死剂量”效应,对存活的香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在依次递增的粗毒素浓度(5.0%→10.0%→12.5%)胁迫下进行定向筛选,获得了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愈伤组织块和分化芽,从抗病分化芽突变体获得了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抗毒素的性能进行鉴定,其病情指数(24.72)显著低于对照植株(96.11),抗毒素效果达到74.28%。 相似文献
7.
用0.2—0.5%EMS(甲基磺酸乙酯)处理尚未减数分裂的遂川金柑(Fortunella crassifolia)幼花蕾。结果表明,处理使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畸变频率达5.00—7.72%,比对照增加25.0—92.9%,后期Ⅱ染色体畸变频率达2.55—4.94%,比对照增加31.2—154.2%;染色体畸变类型比对照复杂,主要包括有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不等分裂、多极分裂等。落后染色体是畸变的主要类型,EMS处理主要使这类畸变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豇豆品种"青豇909"为试材,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进行种子诱变处理并进行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了EMS不同处理浓度对豇豆种子活力、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豇豆EMS突变体库的建立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EMS不同处理对种子活力影响明显,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种子活力呈递减趋势;各处理出苗期差异明显,但从全生育期来看,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各处理间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差异明显,第一开花节位总体比对照降低,0.2%的处理最低,单株分枝数0.1%的处理最多;单株结荚数0.5%的处理最多;0.1%的处理荚长最长,单株干荚总质量最大,平均干荚质量0.2%的处理最高。综合考虑,EMS处理浓度为0.1%时,种子活力、出苗率、荚长、荚粗、单株干荚总质量等方面优于其它处理,可作为筛选优质、高产豇豆新品种的EMS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9.
以番茄自交系“TTD302A”种子为试材,设置0.3%、0.5%、0.7%、0.9%、1.1%5个不同浓度EMS,并用2个不同时间处理组合诱变番茄种子,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及根长等发芽指标.结果表明:相同诱变时间、不同浓度EMS诱变各处理间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发芽率及相对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相同浓度EMS、不同诱变时间各处理间种子发芽势差异极显著,相对发芽势和发芽率无显著差异,相对发芽率差异显著;EMS诱变番茄“TTD302A”种子的半致死浓度为0.7%~0.9%,处理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百合鳞片为试材,采用9种不同培养基接种,获得诱导愈伤组织最佳配方为MS+6-BA 1.0mg·L^-1+NAA 0.1mg·L^-1。以该配方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诱变材料,先后分别用NaN3(1、2、3mmol·L^-1)处理(3、4、5h)、EMS(0.2%、0.4%、0.6%)处理(1、2、3h)愈伤组织,对诱变处理的愈伤组织分化的不定芽用0.4%NaCl胁迫处理0~12d进行盐胁迫筛选,以期获得复合诱变处理后的最佳耐盐浓度。结果表明:3mmol·L^-1的NaN3处理3h达半致死,诱变率达46.7%,使用0.4%EMS再次诱变3h达半致死,诱变率达53.3%。复合诱变测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始终高于对照。因此,在盐胁迫复合诱变筛选的湖北百合的新陈代谢水平较高,表现出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浓度(51、01、52、5 mmol/L)Na2CO3胁迫对蚕豆幼苗质膜和光合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较低浓度Na2CO3胁迫对蚕豆幼苗的质膜影响不大,而较高浓度的Na2CO3胁迫对其产生了明显的伤害。随Na2CO3浓度增加,MDA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在高浓度Na2CO3胁迫下蚕豆幼苗叶片发生了较严重的膜脂过氧化作用;蚕豆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b、a+b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5 mmol/L Na2CO3较严重抑制了其光合作用和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浓度(5,10,15,25mmol/L)Na2CO3胁迫对蚕豆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2CO3处理促进了蚕豆幼苗鲜、干质量增加,Na2CO3浓度超过25mmol/L时将抑制蚕豆幼苗生长。随Na2CO3浓度的升高,蚕豆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5mmol/LNa2CO3较严重地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随着Na2CO3浓度的升高,叶绿素a/b先升高后下降,最高点出现在5mmol/LNa2CO3处理时,15mmol/LNa2CO3处理叶绿素a/b与对照无明显差别,25mmol/LNa2CO3处理叶绿素a/b比对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植物激素对蚕豆离体茎段自体嫁接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植物激素的浓度与配比影响着蚕豆离体嫁接系统中砧木与接穗间维管束桥的形成。植物激素浓度低时,没有维管束桥的分化,且易褐变坏死;浓度适宜(IAA:lmg/L,KT:02mg/L)时,砧木与接穗间的维管束可直接连通;浓度继续增高时,只有30%的嫁接组合有维管束桥的分化,呈分支状分布于茎的棱角处,而其余70%的嫁接组合砧穗间没有维管束桥的分化,从而使嫁接亲和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肥料处理下蚕豆幼苗提取铀镉的生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各3个浓度)运用L9(33)正交设计选出的9个肥料配方(以1~9表示)对蚕豆(Vicia faba Linn.)幼苗提取不同铀镉污染(设置3个浓度A、B、C表示)时叶绿素、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幼苗叶绿素含量随铀镉浓度升高而减小,67、、8肥料配方在增强蚕豆抗逆性上效果较好;在细胞质膜透性上,A较B和C小,5、67、8、、9配方在A、B、C中趋于相等,特别是5、68、配方在A处理均达到了最大值;丙二醛含量随铀镉浓度升高而增大,6、7、8配方在A、B、C下相差不大。总之,5、67、、8肥料配方在增强蚕豆铀镉抗逆性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鲜食蚕豆(Vicia faba L.)品种"通蚕鲜6号"为试材,采用1/2 Hoagland营养液栽培,研究不同浓度NaCl(0、50、100、150mmol·L~(-1))处理对鲜食蚕豆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等生理代谢的影响,为盐碱地区蚕豆的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盐处理时,蚕豆生长呈现低浓度(50mmol·L~(-1))促进,中高浓度(≥100mmol·L~(-1))抑制,尤其是高浓度处理组植株干质量比对照组下降了64.3%,并且在高浓度时蚕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也均呈降低趋势,分别下降了19.7%、56.3%、74.0%和61.2%;但是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在3种盐浓度处理时均出现降低趋势;在低中浓度处理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高浓度处理时,胁迫程度加深,酶活性大幅度下降;过氧化物酶(POD)随着盐浓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升高趋势;过氧化氢酶(CAT)在低中浓度时有上升现象,低浓度上升幅度更大,在高浓度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个处理组的MDA含量均随盐浓度升高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Cu2+(801、602、403、204、00μmol/L)在不同时期对费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OD的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虽有一定程度的波折,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低浓度Cu2+(Cu2+240μmol/L)处理下,CAT的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高浓度Cu2+(Cu2+≥240μmol/L)处理下,CAT酶的活性持续下降;Cu2+浓度为160μmol/L时,SOD和CAT的活性最低,3个时期SOD、CAT酶的活性之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电导率大小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大体升高;随Cu2+浓度增加MDA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波折,但MDA含量均高于对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随Cu2+浓度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加拿大蓬(Conyza Canadensis L.)为供体植物,甜白菜(Sweet Cabbage)和油菜(Brassica Chinensis L.)种子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加拿大蓬的茎叶水提液对甜白菜和油菜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蓬地上部分的水提液对甜白菜和油菜幼苗植株生长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且不同浓度水提液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二者根系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当浓度为0.25 g/mL,0.50 g/mL和1.00 g/mL时,甜白菜幼苗的根长分别比对照减少69.3%,95.1%和100.0%,油菜幼苗的根长分别比对照减少69%,93.7%和100%;对株高表现为"低促高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硒硫配合喷施对大蒜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叶面喷施一定量硫的条件下,配合喷施不同水平的硒,研究大蒜的硒(se)营养及硒硫(se—s)交互作用。分析测试了大蒜蒜头11种营养元素和4种品质组分,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主成分提取(PCA)和因子分析(FA)。结果表明,矿质主因子模型解释了试验总方差的83.527%,通过对蒜头营养品质与矿质主因子间的线性关系模拟,发现11种营养元素可划分为与品质密切相关的公因子——蒜素因子(x。)、硒因子(x:)、维生素c因子(x,)。硒、硫及其配合喷施通过对大蒜相应矿质营养的促进而改善了大蒜的有机硒、硒有机化率、维生素c和大蒜素营养品质状况。在土壤有效硒、硫供应比较充足的条件下,喷施中低量的硒(Na:SeO,20~40 mg·L-1 )配合一定量的硫肥[(NH ):SO 2500 mg·L-1效果最好,即硒硫比例大致为1:125~62.5时最佳。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分胁迫对大蒜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抽薹期‘苍山蒜’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正常条件下,大蒜光补偿点为79umol.m^-2.s^-1,饱和点为968umol.m^-2.s^-1;CO2补偿点为86uL.L^-1,饱和点为1450uL.L^-1。水分胁迫使大蒜的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CO2饱和点降低,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