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F0002-F0002
生态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工程师4名、博士后2名、博士2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3名、在读硕士1名,硕士生导师2名,  相似文献   

3.
《防护林科技》2009,(3):F0003-F0003
林武星,男,汉族,1970生,福建省福清市人,中共党员,1992年毕业于福建林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2005年6—12月,被福建省委组织部派往加拿大雷湾大学进行高级学者访问,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现任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4.
《防护林科技》2006,(5):F0003-F0003
潘辉(1968-),男,汉族,福建福州人,研究员级高工、博士研究生,中国农工民主党员。现任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林学会高级会员、红树林生态系国际协(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nsrove Ecosystems)终身会员、福建省林学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漳州市现代农业“789”人才工程顾问、泉州市农业科技专家顾问,福建农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牛导师.  相似文献   

5.
专家介绍     
《防护林科技》2011,(1):F0003-F0003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谭芳林 谭芳林,男,1970年2月4日出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湿地生态及沿海防护林生态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7.
《湖北林业科技》2005,(5):F0004-F0004
<正>林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是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下属的以森林培育、遗传育种、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等为主要领域的专业研究单位,致力于解决林木资源定向培育和生态保护的关键技术。同时,承担速生丰产林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监测中心、湿地研究中心和监理公司等业务,技术指导石首杨树研究所和成宁竹类研究所。全所现有科研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11人;博士5人,硕士5人。自1990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攻关和重点项目,以及“948”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8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取得重大科研成果50余项、发明专利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科技成果推广奖12项。为加快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林研所在建立30个长期试验点和观测区的基础上,相继创建了湖北省林科院灵乡(大冶市)试验苗圃等5个专业产苗区及浠水县低丘生态经济沟等6个造林示范区。每年生产50万株南林95、南林895等杨树优良品种苗、200万蔸毛竹实生苗及20万株其它品种苗,可供规模化营造人工丰产林,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相似文献   

8.
《湖北林业科技》2009,(6):F0004-F0004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建于1959年,是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的省级林业综合性公益型科研单位。全院设有林业资源环境研究所,经济林研究所,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所,园林植物研究所,林产工业研究所,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防护林科技》2010,(5):F0003-F0003
吴长江,男,汉族,1953年生,中共党员,1977年7月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林学系,同年分配到嫩江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现任《防护林科技》副主编、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宕昌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退耕还林“十六字方针”,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赋予林业主体地位,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做为大打扶贫攻坚战,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县政府还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要求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为推动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1.
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建设山川秀美的绿色屏障,是促进林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我们要按照“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要求,全面抓好当前我省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不断扩大我省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并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切实培育和保护好森林资源.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区,要全面禁止商品性采伐,一般林区要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营建技术,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森林水文与水土保持,抗逆生理与个体生理生态,植物营养与专用肥料、森林蔬菜有机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以浙江省较典型的地理、植被类型为对象,对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沿海防护林、千岛湖马尾松林、金衢盆地红土丘陵等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以来,国家相继实现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六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内蒙古是全国唯一六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全部覆盖的省区,截至2006年,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达143.8亿元,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始建于1965年,原名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防火研究所,归原林业部直接领导,1972年划归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后改为现名称。该所是一个集森林保护基础研究、应用科学研究与防灾、减灾、救灾于一体的公益类科研机构,是全国性的森林保护专业研究所,主要从事林火预报、林火监测、林火扑救、森林可燃物管理、森林病虫鼠害测报、林木病虫害诊断、森林病虫鼠害综合治理、森林灾害评估及灾后恢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比较丰富。分布于内蒙古的613种陆生脊椎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89种。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野生(维管)植物271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约10种。全区林业系统已建立了包括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荒漠等多种类型的保护区143处,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特别是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森林公安是国家林业部门和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兼有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职能的专门保护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加强森林公安执法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和水平,是林业行政执法的客观要求。当前,林业的新形势、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突出彰显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次内涵和全方位意义的解读.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中国,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个战略的提出,是新时期我们森林公安值得研讨的一个课题,森林、湿地保护的好坏,可以直接关系到生态建设的成败,而生态建设关系到美丽中国能否空气清新,山川秀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突显了森林公安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生力军.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实施也给森林公安机关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森林公安机关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切实做好保护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工作,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顺利实施,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构建好和谐林区.  相似文献   

18.
《林业工作研究》2008,(3):20-25
一、集体林改成果遭受了雪灾重创 福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长时间持续雨雪冰冻天气,木竹、种苗和基础设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给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截至2月24日,全省受灾县(市、区)33个,受灾入口达190万人,受灾森林面积达1090.58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4.4亿元。大范围、大面积、高程度的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更是深远的,不仅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碳库,  相似文献   

19.
吴锋 《中国林业》2008,(8):10-13
赵惊奇(宁夏林业调查规划院党委书记):“十五”以来,宁夏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城乡大环境绿化等重点林业工程,全区森林资源总量快速扩张,有林地面积由“十五”前的652.7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259.43万亩,五年增长了三倍多。综观全局,林业生态建设已进入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林业的指导思想必须要从“以造为主、高速发展”转为“以管为主、造管并重”、巩固和发展林业建设成果上来。  相似文献   

20.
汉中市是全省森林资源大市,又是国家中线南水北调、省区引汉济渭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814.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已达到2043.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802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12%,天然林得到了有效保护,林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森林的生态功能不断增强。全市已有的和正在建设的保护区8个,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保护,突发性的林木病虫害发生率在一些县已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